《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篇1
一、感悟“蠢事”,理清脉络
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愚不可及”呢?读读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后悔与自责。)
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令作者如此后悔呢,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件怎样的事。
(作者他们救了一只幼龟而害了许多只幼龟。)
概括板书“救龟”──“害龟”。
“救龟”与“害龟”分别是哪几段?(3~4,5~8)
二、抓关键词,学习“救龟”(3~4)
读读第三段,你觉得这一段里值得你积累的词语有哪些?(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找到这两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用你的动作来说明这两个词的意思。(指名表演)
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幼龟非常谨慎,写出了“侦查”之意。)
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幼龟很谨慎,你知道是哪个么?(突然,说明其动作快。)
齐读第三段。
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是啊,怜悯之心人皆有之啊,咱们来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反应。
找找游人和向导不同反应的词语。
1、游人:紧张 焦急 呼喊
2、向导: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冷淡
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齐读第四段,读出游人和向导不同的态度。
三、体会句子,学习“害龟”(5~8)
自由读5~7段,划下印象深刻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地写写自己的感受。
汇报,哪些句子给你的感受最深?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
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给了你什么感受?)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
指名读5~7段──生评(怎么样?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指名读──全班读
【板书】
自然之道
救 害
游人:紧张 焦急 呼喊── 震惊 悔恨
向导:冷淡 极不情愿 ── 悲叹……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认读生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4、初读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2、读中理解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詞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 “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讨论: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4、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注: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
四、本课小结
本来想帮助幼龟,结果却让许许多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食物,在让人惋惜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第二课时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请大家看看这幅插图,想想图上讲了什么?
2、课文六、七自然段就叙述了这幅图的场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同时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并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当时你们就是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朗读全文,归纳大意,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自然之道”的意思。领悟:“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明确要求,引出“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和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篇3
(一)精心设计训练点
商德远(以下简称商):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老师指出,阅读教学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在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时,在语言训练方面你是怎样进行整体构想的?
苏婷(以下简称苏):我想“直奔重点,深入文本;探究体验,触动情弦”。重点进行词语理解、表达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的训练。
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时,在让学生质疑的基础上,直接引导学生进入三、四自然段,抓住“探出”和“若无其事”等词语,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感悟幼龟的生存之道、入海之道,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敬畏自然,热爱自然。由于此处的“探出”和“若无其事”使用恰当、准确,能较好地表情达意,这样就可以在此处着力训练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在处理第五至八自然段时,创设一个学生极感兴趣的“给错误画面找错”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动情、感悟幼龟被啄食的惨烈,进行想象训练和练笔表达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受到启迪。在理解感悟、探究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学习方法的训练。
商:能否具体谈谈,你在设计了训练点后是怎样进行语言训练的?
苏:第一,依据学段目标扎实进行语言训练。依据《课标》对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要求,要重点理解词语、体会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本节课我依据课文词语较多的特点,确定了以词语训练为主线的语言训练目标:按照“读写词语——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训练思路,扎实进行了语言训练。如,在第一个检查的预习环节,我主要引导学生会读、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特别是重点指导会写“愚蠢”两个难写的字,直到写好;其次是理解词语,从检查预习时查字典,到阅读过程中理解“探出、若无其事”,在理解词语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出这些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最后,运用积累的四字词语进行想象表达。词语训练这一主线非常清楚,特别是对音、形、义的把握较好。
第二,进行学会学习的有效指导训练。阅读教学要由“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转变。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本节课要落实的又一个训练点。如写字方法的指导——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示范、练写”四步指导法;概括主要内容方法的指导——采用了“找、联法”,即找出文章描写的人物和事物,再依据他们之间的联系,将他们之间的事连起来说清楚;理解词语的方法——采用了“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想象”等方法,对理解词语方法的指导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采用了“理解感悟、探究体验”等方法;朗读的方法——采用的是“创境引导朗读,理解后朗读,想象朗读”等方法,有效训练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提高了学习能力
商:对,阅读教学就是要由“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变为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二)巧妙设计体验点
商:学习此文应重在引导学生领悟自然之道,继而受到启迪、得到情感熏陶。在学习这样的文章时,如果设计不好,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游离于文本之外,这就难以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情感共鸣。
你在引导学生学五至八自然段时,创设情境、引导想象,是如何考虑的?
苏:我在多次试讲五至八自然段时,开始总找不到有效的学习策略,没能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并在情感体验中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呜,只是一味地分析、理解,结果在学习这一部分时总是枯燥乏味,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后来,我创设了一个“给画面找错误”的情境,就引发了学生主动阅读、自主阅读的强烈欲望,课堂教学效果就很好,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部分时,在设计上着力突出了一个“巧”字,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运用画面创设了一个情境,出现一个与课文描述不一样的.错误画面:画面只出现一两只龟、没有鸟。然后语言描述:“看,这就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海滩,读了课文后,你觉得这幅图上还应该有些什么?请再用心读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补充画面。”用画面引发学生探究阅读的欲望,学生就兴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之中,并在阅读中结合具体的语句自主发现:还应有很多龟、很多鸟。学生主动阅读文本了,真正经历了一次阅读实践,情感真正参与了,其效果就不一样了。
其次,我在设计上还力求突出一个“新”字,创设情境,使之成为学生体验课文内容、感情的平台和心理基础,实现“情与理的交融”。在学习本部分时,如果只重悟“理”,就容易忽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如果只重“情”,则容易忽视对“理”的感悟。我在引导学生找出图上还应有什么之后,想象“接下来又是怎样的场景呢?拿出笔把想象写下来,最好能用上你积累的四字词语。”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补充幼龟被食肉鸟啄食的惨烈场面,让学生进入情境中,亲历情感体验,受到熏陶,并进行表达训练,同时在此阅读、想象的实践过程中领悟文中之理,体验理中之情,实现情理交融。
商:接受美学理论认为,文本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空白、省略和模糊之处,甚至每一个句子中都有未写出来的地方,因此文本就像一张布满空洞的鱼网。苏老师引导学生在对象化的过程中,把想象的东西加入到文本的描写之中去,使原本只是概括的句子变得具体化了。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训练了表达能力,特别是学生在想象过程中,在情感体验过程中悟理,在悟理中动情,让情与理交融在一起,富有创意。
但是,运用以上这种设计如果处理不适度,就容易使文章的基调出现偏差,这毕竟不是以表达情感为主的文章,而是侧重明理的,侧重领悟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特别需要注意的。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③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④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①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①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②出示词语,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③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④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课堂练习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师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今天,你们将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大自然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自然之道
2、 板书课题,齐读
3、 理解“道”都有哪些意思?在“自然之道”里又表示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概括内容
1、 学生自由初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 学会用多种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① 段意合并法 ②摘录语段法 ③要素归纳法……
3、课文中谈到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是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找出来读一读
4、这是一件什么样的蠢事呢?默读3-5段
三、深入探究,理解内容
1、 从哪儿看出来这是一只侦察龟呢?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来……是否安全)
“欲出又止”是什么意思?幼龟为什么欲出又止呢?
你能找出与之相近的词语吗?(踌躇不前)
2、 就是这样一直欲出又止,踌躇不前的幼龟,不但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力,同时也引起了超鸫的注意力,当看到朝鸫要吃掉幼龟时,我和同伴的心情如何?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我和同伴紧张地……)
3、 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看似好心的我们,其实却在做着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的愚不可及呢?
(向导若无其事地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若无其事”是指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面对我们的紧张,焦急,向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文中的自然之道又是指的什么呢?
4、 既然向导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龟群,可是他为什么还要那样做呢?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
5、 我们不知道这是一只侦察龟,却武断地让向导去救它,向导的若无其事没有取得我们的信任,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齐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四、深入探究,感悟意境
1、 然后愚不可及的事远远不止这些,师范读5、6自然段
2、 我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① 幼龟成群结队地爬行在这一大段无遮无拦的的沙滩上,想象小幼龟们此时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② 当看到如此多的美食时,食肉鸟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你就是之前的那只朝鸫,你想说些什么?
3、 想象画面:食肉鸟一改之前颓丧的心情,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的心情如何?同伴们的心情呢?向导的心情呢?
齐读:(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4、 思考:把“悲叹”换成“感叹”行吗?为什么?
5、 生齐读最后一段
五、课堂拓展,训练说话
1、 我们的好心却办了一件坏事,课文学到这你想说些什么呢?
2、 对于向导的行为,你有什么自己的意见呢?你觉得向导这样做对吗?
3、 回归课题,引发话题。
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
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和开课导语谈谈)
4、师总结
这就是自然之道,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这是自然之道,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这是自然之道,老虎圈养便失 去野性这是自然之道,温室难育参天大树这是自然之道,人类自身无论怎么发展都不能否认一个事实,那便是人类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万物靠大地孕育,靠阳光雨露滋生,我们呼吸的每一口气,喝的每一滴水无不取自于自然,所以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这样人类才能与自然共存。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篇5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它是阅读习作的基础。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方式上可以做进一步的调整。对于认识的字,由于精读和略读课文中的生字都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
(2)基于阅读
指导朗读、默读,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的过程,并得出结论。
2、教材分析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悔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情分析
学生的概括能力相对较差,他要通过本文的教学,引导学生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先把整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认真阅读,了解每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想一想,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本文,不要过于追求主要内容概括的特别简练,学生能说出大概意思,了解一般方法就可以了。在这样的训练中,逐步引导学生概括的能力,直至最终做到所概括的内容正确、语言简练。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人类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3、通过读书、思考、讨论、联系实际的例子、谈感受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明白道理,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评价任务
1、通过听教师范读、默读、个别读等形式,练习课文朗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带着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
2、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人类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整体感知
10分钟活动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篇6
我设计的是《自然之道》6、7、8三个自然段。这三个自然段是这篇课文的结尾部分,行文之第5自然段,作者似乎已经讲清了什么是自然之道,已切合题意,这最后三个自然段重点写的是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犯的错误,与第四自然段写我们和向导面对险情不同态度有强烈的对比反差,这三个自然段使文章增添了浓厚的故事色彩,丰富了人物的情感变化,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命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我觉得这三个自然段的教学如果设计得得到,会使学生对自然之道,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更深刻的体验。
嘿嘿,废话几句先。
下面是我的设想,纯粹粗浅的想法:
1、师:读到第5自然段,我们已经知道了自然之道的含义,作者为什么还要写6、7、8自然段呢?
生:这三个自然段写了我们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
生:这三个自然段写了我们后悔的心情。
生:这里写了我们痛苦的感受。
2、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三个自然段,品味作者那份复杂的情感。
生读课文。
3、师:咱们结合插图,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场面?
生:那么多的.幼龟,凶猛的鸟儿随口一啄就是一只,太危险了。
生:成百上千只幼龟啊,单靠我们9个人如何救得过来呢?好多的幼龟成了鸟儿们的美餐。
生:我注意到了无遮无拦这个词语,我想,那些幼龟真是很弱小,没有一点保护自己的能力。
4、师:是啊,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有什么感受,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
生:我找到了“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我找到了“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
5、师:看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同学们,想想,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呢?
生:我们帮助了一只幼龟,却害了一大群幼龟。
生:我们一相情愿的自以为是的帮助,却在大大的伤害。
6、师:我的同伴的话会怎么说呢?
出示:“天啊!”我听见同伴()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痛心的说。
生:后悔的说。
生:难过的说。
随机请学生练读。
7、师:我们还做了些什么呢?
生:救幼龟,补救幼龟。
师:带着忏悔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第7自然段,一起和同伴们救救面临着巨大危险的幼龟们吧!
生齐读课文。
8、师:(感情引读)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着。此时此刻,我们在想些什么?
生:大自然有他自己的生存法则,好心不一定做的是好事啊!
生:我们太自以为是了。我们应该多多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才能与大自然更好的相处。
9、师:是的。(引读)我们的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生: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10、师:这悲叹里包含了深深的──?
生:自责。
生:后悔。
生:难受。
11、指名读齐读向导的话。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