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有感
此篇文章读活着有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活着有感 篇1
《活看》是我唯一一本一口气读完的作品,看了开头后,就总忍不住想知道后面怎么样了,可主人公富贵总是在有些光明的时候,又跌人Z黑暗。从良田百亩到租五百田,从耀武扬威到低声下气,从一·大家人到孤身一人,这种种的痛苦按压而至,用祸不单行此时都显得有些苍白,有些无力。就像富贵他爹说的“先养鸡,鸡大厂变鹅,鹅大了变成羊,羊大了又变成牛。到我手里,徐家牛变成羊,羊又变成鹅,传到你这里,鹅又变成了鸡,现在是鸡都没有了。,’ 或许你觉得这是一个悲剧,那我再给你讲一段,福贵被俘,解放军说可以让他回家,“我就站起来,—‘直走到那位长宫面前,扑通跪下后就哇哇哭起来,我原本想说我要回家,可话到嘴边又变了,我一遍温叫着:‘连长,连长,连长‘别的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那位长官把我扶起来,问我要说什么。我还是叫他连长,还是哭。旁边一个解放军对我说:‘他是团长。”。 是不是又有些搞笑,但这绝不是喜剧,因为富贵所有的亲人都死了,到晚年的时候只有一只老黄牛陪伴着他,我想这样的结局让谁都不会有一丝喜悦。那这到底是篇怎样的小说呢,听我细细道来。
文中的故事是作者通过富贵这样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老人的回忆讲述出来的,他经历了许多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平静地对待这个世界,没喊天喊地的抱怨。小说的语言很浅显,易懂。看起来很平淡,就像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实到没做任何文学的渲染一样。正如作者在前言里写的“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而作者所做的也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媚叙说着一个并不正常的故事。 《活着》是高尚的作品,它向我们表达着这样一个道理: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并无任何意义。如果一定要赋予意义的话,那么唯一可以算作意义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看完这部高尚的作品让我觉得有些闷。就像空气中的氧气不够,呼吸有些吃力一样。它似乎在抱怨些什么,但没有发泄‘似乎在批判些什么,但又没有控诉,似乎在诉说些什么,但又没揭露。好像除了叙述一个故事外,作者什么都没做,这也许就是当下一些作家所谓的“军区写作”吧。其实作者在言语之间已经暗暗向我们表露,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我也很想像作者一样写一篇高尚的文章。可这又是一篇必须谈感想、谈看法的文章,任何东西一让人改感想、谈看法的话,那它就不再单纯。世人总喜欢以自己的眼光去判断黑白,也许又正是这黑白蒙蔽了世人。如文中的龙二,他在富贵败家的时候赢光了富贵所有的财产,他此时的身份就有些模糊,到底是惩罚富贵败家的执法者?还只是出老干的赌徒?其实世上本无黑白,谈看法的人多了,便有了黑白。 写到这里,我把笔顿了顿,回想看书时的愤怒、忧愁、郁闷,以及无可奈何,一直到情绪千万,千言万语。可现在仔细想后才觉得作者的用心良苦,他不发泄、不控诉、不揭露,让我们读完后心静如水,大法回味。就像一道泉水,喝时甘甜可口,喝完后发现什么味道都没有,也许恰恰正是这种无法回味,才能让人铭记于心。
读活着有感 篇2
在课余时间应该多读书,增长知识,除去无知;提高修养,除去愚昧;充实生活,丰富精神;滋润心灵,减少空虚。读书能使人闪烁着生命的光辉,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当时接触《活着》这本书时,没有太多的意思,只是闲暇之余拿来消遣。当我翻开之后,我完全被震撼了,深深被吸引,却再也无法放下这本书,满含泪水的读完了它。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徐福贵的一生,福贵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他却把家业输的精光,父亲因此过世;在为母亲进城求医的途中,被人当壮丁抓走,两年后回到家乡,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儿子懂事、充满爱心,但是在为他人献血的时候,抽血过度而亡;命苦的女儿在生下苦根后大出血死去;偏头女婿在工地由于事故离开了人世;小外孙吃豆子时被活活撑死;到风烛残年之时,只有福贵一个人与一头老牛静静地活着。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看着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那时的心底一定痛如刀割,但坚强挺了过来,依旧豁达乐观面对人生。没有因为亲人的去世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而世上却有成千上万的人不明白活着的意义,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命不好,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没有希望就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亦有些人,在碰到一点点苦难时,选择了后退,后来又觉得退缩不是解决方法时,于是与世界告别,挥手而去。
其实,活着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活着的意义。就像作者说的那样,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读活着有感 篇3
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读了余华的《活着》。在没有读关于这本书的任何梗概的情况下,读完了这本书。
面对这样的一个悲伤的故事,我没有像想象中那样泪湿满面,而是舒了一口气,终于结束了。阅读的整个过程中心情都很压抑,喘不过气,好像是我已经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一个阴暗潮湿的天坑中爬到了出口,耀眼的、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的那一瞬间,我还没来得及回以微笑,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拍到了谷底……世界很阴暗,看不到希望。我眼前的一切都是黑白的,就连房间的灯亮都微弱的快要看不见了!
福贵,在亲手毁了自己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后,没有从此一蹶不振,没有破罐子破摔,反而明白了什么是生活。他亏欠自己的妻子,心里愧疚,因而想要加倍的对她好,弥补从前对她犯下的错误。其实,这部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是很悲惨的,一个人背负着所有家人的爱艰难的活着。福贵的生活质量可能比不上我们普通人,可是他的得到的爱是我一直羡慕的。他的妻子,儿子,女儿都对他寄予了含蓄内敛而深沉厚重的爱。我羡慕福贵和家珍之间的爱,他们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时刻为对方着想。我羡慕凤霞和二喜之间的爱,他们情投意合,你侬我侬,对对方的关心体现在细微之处。我羡慕福贵和有庆之前的爱,深切内敛不表露的爱,相爱相杀。
也许正是因为作者将他们之间的爱描写的太美好,以至于当福贵遭遇接二连三地打击时显得命运更加悲惨。正因为看见过阳光有多温暖,才显得冰雨格外寒冷。体验过生活有多么美好,才更能感觉到命运有多悲惨!一起踏上漫漫人生路的人有很多,兜兜转转,那些陪伴在左右的人走着走着就离开了,只剩下最后一个人长久地活着。夕阳下,老人与牛的背影是孤独的,沧桑的,也是绝望的……
读活着有感 篇4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福贵用他粗哑的嗓音唱出了他一生的凄凉。
回想富贵的一生,年少轻狂,吃喝嫖赌,干尽浪荡事,最终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父亲去世,全家人陪着一起过起了贫穷老百姓的苦日子。万贯家财的消失换来了他的浪子回头,他决定改过自新,本分的当农民,担负起这个家庭的责任,却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在当兵期间认识了春生,这种相识也不知是福是祸。
两年后福贵被共产党俘虏,才有机会重新回到家里,这两年他的老母亲过世了,孩子长大了不少,也很懂事,生活还挺有希望。但是好景不长,儿子因为救县长夫人献血过多而死亡,县长就是之前当兵认识的春生。女儿凤霞虽然机灵漂亮,懂事也贤惠,却因为小时候的一场高烧变成了聋哑人,后来在医院生孩子的时候死去了,已经经历了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这样的打击并没有停止,不久之后他的妻子家珍,承受不了打击,离他而去。没过几年,女婿二喜又因一次建筑事故,被水泥板砸死了。现在全家就只剩下他和小外孙两个人,但是命运觉得给他的痛苦还不够多,再一次夺走了他只有6岁大的外孙的生命。
他的一生经历了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外孙身边所有亲人相聚去世,他有太多的不幸,悲伤和痛苦。
钱财是身外之物,散尽之后还可豁达一笑,因为身边还有亲人的支撑,那么失去了亲人就没有了支撑,他后半生就是在不断的忍受着,每次燃起希望又一次次被掐灭,经历的越多,彻悟的就越深。
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什么确切的答案。余华这样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就是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我们此刻的生活中无疑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有的时候我们确实很难以承受,但是想想福贵那种生离死别的痛苦,这些都不算什么。无论怎样,生活总要继续,只要活着就好,只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事物而活着。活着就是一种责任,活着就是一种希望。
读活着有感 篇5
凌晨五点,我轻轻合上书。
现在的我坐在床边,窗外时不时传来鸟叫声,清脆,响亮。扑进来的一阵阵微风清新自然,整个世界充满生机,好象要洗涤我有些失落的心。是的,我用了一个夜晚的时间去细细品位每一个字,每一份感情,和每一缕酸甜。我读完了余华的《活着》,关了灯,钻进了冰冷的被子,脑子里静静回放着跌宕曲折的情节……
主人公福贵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是远近闻名的阔少爷,从小就受着优越待遇的他,有着顽劣的个性。“你家少爷长大了准能成个二流子。”别人都这么对福贵的爹说。
他娶了一位贤妻,生了一男一女,可由于他,赊帐,半年来一百多亩田地和祖辈留下来的家产全输光了,原本富裕的家庭最终瓦解了。福贵带着妻和子来到了农村,务农为生。可事与愿违,一次福贵外出被抓去当了壮丁,去了战场,一去就是几年。他娘在这时候死了,女儿凤霞高烧过后成了哑巴,儿子有才还不认识自己的爹福贵。
福贵承受住了,当他决心好好做人,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时,他的儿子有才给校长夫人献血,医生谋求私利不顾有才的身体大量抽血,有才也死了。
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治愈,就在福贵快走出阴影时,平日里能干的妻子也患病了,离死期不远了。一件又一件的坏事接踵而来,毫不犹豫地都砸在了福贵的身上……
他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没有倒下,他开始平静地接受这一切,一个人孤单地老去,到了故事的最后,他开始笑对过去。
这是一个关于一个人一生的故事,从头至尾,我会随着情节而波动。翻动着一页一页纸张,作为一个路人甲,看着福贵长大,成熟,命运的变化,动荡和苦难的一生,甚至在这中途都没有停下脚步来对他的命运表示关怀与同情。也许你和我一样会想:女儿哑了,妻,儿,母死去这一切悲惨都是他的报应!是的,我一开始也这么想,在他作恶的同时,总是会有报应伴随而来,可是,听着福贵在池塘边的叙述,他讲述生活,也像在做交代,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可是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故事已经结束了。
良久之后,我躺在床上,睁开眼,天已经亮了,眼角一线泪悄无声息地滑落,我被一种心酸的情感冲击着,它在我内心涌动着。我眼中朦胧了,枕头湿了一大片,我不再只是责备福贵的年少轻狂,我甚至全盘原谅了福贵并且用心体谅着他,毕竟,他熬过来了。
他年轻气盛时的过错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生在世,谁能无过?况且这一切已经在他身上重演了一次,以至他一无所有。“他也不想这样对吧?如果他知道结局是这样,他就不会轻举妄动了对吧?”我这样对自己说:我相信这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作者余华说:“我知道福贵的一生窄若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宽大若地?”该发生的会毫不犹豫地发生,由不得我们来妥协,福贵这充满着血泪的一生也教会了我绝望的不存在,人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我们要做的就是以笑的方式来演绎整个人生。
躺在床上的我,情不自禁地笑了,也释然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