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古诗词三首》该组教材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四时田园杂兴》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场面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父母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满辛劳,也充满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是陶冶情操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古诗学习的基本步骤,如解诗题—知作者—读古诗—明诗意等,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对古诗理解能力较强,能够较快的理解古诗含义。但是在明诗意、悟诗情环节还不是很到位,需要老师的引导与讲解、需要更明了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借助注释、看插图、想意境等方法并抓住古诗中地点、人物以及人物活动掌握古诗内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运用多种形式吟诵、积累古诗,体会乡村生活的快乐,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喜爱赞美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古诗中地点、人物以及人物活动理解古诗。
教学难点:情感吟诵、背诵古诗,会乡村生活的快乐,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喜爱赞美之情。
五、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歌曲《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出示课题:伴随着悠扬的旋律,欣赏着唯美的画面,感受着乡间泥土的芬芳,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十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去看看诗人又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田园生活画面呢?
二、解诗题
1.知道“四时田园杂兴”是一组诗的题目。
2.理解“四时”“杂兴”等重点词语。
3.解答诗题含义
三、知作者
出示作者简介,学生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范成大,字致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南宋名臣、文学家。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集》、《吴船录》等。
四、学习古诗
(一)读诗文
1.学生自由读(教师提醒读准确)(重点指导读准“昼、耘、供”。指导书写会写字“昼、耘”,学习多音字“供”。) 2.根据教师指导,有节奏地读。
3.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细细品味,练习有感情地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诗句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诗句的深层意思,体会诗句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诗人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二)明诗意(借助注释)
1.读完了古诗你知道这首古诗请你借助原有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想一想:谁在什么时候做什么 ?
2.学生交流汇报
儿女:耕织 童孙:学种瓜
(三)想诗境、悟诗情
1.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情怎么样?(看插图)
2.理解重点词语“耘田”“绩麻”“各当家”。(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虽然辛苦,但生活是快乐的。)
3.注释和图片,思考前两句诗描写了什么场面?(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板书:勤劳)指导朗读。(读出对“村庄儿女”的敬重和赞美之情,读出诗的节奏。)(板书:赞美)
过渡:在当时的农村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其能,做着分内的事,就连那小孩也——“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着种瓜。)(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读出作者对他们的喜爱之情(板书:喜爱) 古诗学到这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村庄儿女”的敬重、赞美和喜爱之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遍古诗。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注释、看插图、想意境等方法并抓住古诗中地点、人物以及人物活动掌握古诗内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吟唱古诗
6.师生谈收获:借助注释、看插图、想意境等方法并抓住古诗中地点、人物以及人物活动掌握古诗内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古诗还可以唱出来……
(设计意思:运用多种形式吟诵、积累古诗,体会乡村生活的快乐,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喜爱赞美之情。)
五、拓展训练
1.运用所学新方法学习《夏时田园杂兴》
夏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口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2.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设计意图: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学习方法的传授、迁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能实现举一反三。)
3.师小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
六、作业布置
1.默写古诗。
2.积累更多的田园诗。
七、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儿女 童孙
勤劳 天真、懂事
赞美 喜爱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会读“杂”字,会写“杂、稀、蜻、蜓”4个生字。正确读写“杂兴”“菜花稀”“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借助注释插图,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农村风光。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插图,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中描绘的农村风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师生提前预习,搜集了解古诗以及诗人的相关资料,自读古诗,把不懂得知识圈画出来。
五、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初读感知
1.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检查复习。
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宿新市徐公店》,谁能背诵一下?
(2)师指名背诵;全班齐诵。
(3)师导入新课: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生机勃勃的暮春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又将走进范成大向我们展示的充满自然美的田园生活。
(4)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字。
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
指导书写。
师范写“杂”字,生边看边书空。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
了解题意。
师引导:“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一年四季,那么整个诗题的意思是什么?
预设: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生齐读诗题。
2.简介诗人。
(1)师引导: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2)师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课件)
(3)生自由读简介。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引导: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2)生自由读诗,边读边圈出诗中的生字。(出示课件)
4.检查自学,指导识记,读通、读顺本诗。
(1)生自主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稀x 蜻qn 蜓tín
(2)师指名认读,相机引导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形声字识记示例:“蜻蜓”是一种昆虫,所以都是虫字旁,右边的“青、廷”分别是这两个字的读音。
(3)师重点指导“蜓”字的书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强调右边不要写成了“延”。
(4)检查课文预习。
课件出示全诗。
师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引导生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师引导:小声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读完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小声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交流;师指名交流。
师小结: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结了油菜籽的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联系生活实际来读诗,能带我们快速进入诗的意境。
5.指导读出节奏。
(1)师引导: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师指名读,相机指导:“二二三”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可以分为“四三”或者其他节奏。
(3)师生合作朗读。
(师)“梅子金黄”——(生)“杏子肥”。
(师)“梅子金黄杏子肥”——(生)“麦花雪白菜花稀”。【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课前查找资料的习惯。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
板块二 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主读诗,感受诗中的“景美”。
(1)师引导: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也很有节奏,读出了诗歌特有的韵味。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通过了解诗歌大意来感受诗人的情感。
(2)生通过分小组读诗、想象画面、看注释等方法交流学习。
(3)指名交流。
师引导: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你读懂了什么,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示例1:我仿佛看到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挂满枝头。(相机出示梅子、杏子挂满枝头的图片)
示例2:读着“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疏疏的残朵;一眼望去,全是雪白的麦花。(相机出示麦花、菜花图片)
(4)理解“菜花稀”。
师引导:油菜花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许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这就是诗句中的“菜花稀”。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师引导:诗人范成大在初夏的乡村,看见了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麦花和因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顿时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出示课件)
(2)师指名读。
(3)创设情境引导朗读。
师引读: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来到诗人范成大所在的这个美丽的乡村,当我们置身于这迷人的风景当中,情不自禁地大声吟诵的诗句是哪两句?
生: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引导想象画面朗读。
师引导: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大胆想象,自由交流。
师小结:这简简单单的14个字,描绘了一幅美若仙境的'画卷,我们仿佛置身于美妙的田园,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一起品读这两句诗。(板书:景美)
配乐齐朗读。
3.想象画面,品读诗中的“人忙”。
(1)师引导:我们和诗人范成大一同游览的哪里是乡村,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2)预设:农民在地里干活。
(3)引导理解“无人过”。
师引导:作者在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人们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的呢?
示例: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初夏的时候白日渐长,正是农忙的时候。村子里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下地干农活去了。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师继续引导想象:联系前面的诗句和图片,想一想,农民们在地里忙着干什么呢?(板书:人忙)
示例:初夏的时候,农民们要把成熟的梅子、杏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师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地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
示例:侧面描写。
师小结:诗人只用了3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地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的情景,婉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4)引导体会乡村的“宁静”。
师引导:篱笆前没有人经过,显得那么安静。诗人在篱笆边看到了什么呢?
课件出示蜻蜓、蝴蝶飞舞的图片。
师引导:作者为什么要写蜻蜓和蝴蝶呢?
示例:衬托村中的安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5)师生合作朗读。
师引导:白昼渐渐变长,篱笆外没有人来往。诗人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满怀喜悦之情,出口成诗“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板书:热爱)
师生合作朗读。
(6)引导想象画面。
师引导:此时此刻,诵读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注释等自主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是为了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板块三 反复吟诵,品悟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1)创设情境,带着想象朗读。
师引导:如果你就是诗人,此刻正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其中,诗意正浓,于是作了一首《四时田园杂兴》。现在请你大声地吟诵这首诗。(生齐读)
(2)引导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师引导:多么美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富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记在心里。(生齐读)(板书:赞美)
(3)指导背诵。
师引导:经过反反复复地吟诵,相信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已牢牢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了。谁能背给大家听听?
师指名背诵。
2.课堂总结,激发兴趣。
师: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诗歌传递给了世人。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人留下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的脍炙人口的诗篇,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读读,增强自身的文学底蕴。【设计意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情。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七、板书设计:【2】一、以古诗导入: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谁来说说?
谁来回顾学过的有关农村的古诗?《村居》《游山西村》
好,我们今天到范成大的家乡去旅游一下,简介作者范成大及其家乡。
自由读。
1、初读、评价注意生字、多音字。注意节奏、平常仄短熟读、字正腔圆、朗朗上口、有板有眼。
2、再读,理解诗意。感情读。进入画面,想象放电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本诗以老爷爷的口气写的。你怎么知道?找出有关句子来说明。自豪、赞美、勤劳。
到底作者描绘了什么样的农村场景?请你读,想象。(别忘注释)
交流。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尽情说,结合日常体会(农家忙)
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名充分地说(联想)。读出喜欢与赞扬并评价。(检查对诗意的理解。)
情境设置: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咱们去旅游吧。
乘时光列车回到800多年前的宋朝,来到苏州石湖旅游。范成大接待我们。
(目的:增加趣味性,检查朗读与对诗意的理解。蕴涵德育“爱劳动”: 你干活累不累呀?看图 感受快乐 。 当我干各种农活时,喝杯茶时,我感到幸福,快乐,舒服。不劳无获,劳动最光荣。体会农家乐。
在美丽的田园里,农民辛勤快乐地劳动着,你喜欢,向往这种生活吗?齐读本诗。
其实历代文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适,他们写下大量的田园诗篇。再看南宋翁的诗:《乡村四月》忙,乐。
翻到园地六中的“日积月累”,读一读,记一句。
二、古代诗歌是配乐吟颂的。咱们也用你喜爱的歌来配唱下。《虹彩妹妹》《蜗牛与黄鹂鸟》《天仙配》等。(加深背诵)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 范成大
农家忙
农家乐【3】一、以古诗导入: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谁来说说?
谁来回顾学过的有关农村的古诗?《村居》《游山西村》
好,我们今天到范成大的家乡去旅游一下,简介作者范成大及其家乡。
自由读。
1、初读、评价注意生字、多音字。注意节奏、平常仄短熟读、字正腔圆、朗朗上口、有板有眼。
2、再读,理解诗意。感情读。进入画面,想象放电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本诗以老爷爷的口气写的。你怎么知道?找出有关句子来说明。自豪、赞美、勤劳。
到底作者描绘了什么样的农村场景?请你读,想象。(别忘注释)
交流。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尽情说,结合日常体会(农家忙)
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名充分地说(联想)。读出喜欢与赞扬并评价。(检查对诗意的理解。)
情境设置: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咱们去旅游吧。
乘时光列车回到800多年前的宋朝,来到苏州石湖旅游。范成大接待我们。
(目的:增加趣味性,检查朗读与对诗意的理解。蕴涵德育“爱劳动”: 你干活累不累呀?看图 感受快乐 。 当我干各种农活时,喝杯茶时,我感到幸福,快乐,舒服。不劳无获,劳动最光荣。体会农家乐。
在美丽的田园里,农民辛勤快乐地劳动着,你喜欢,向往这种生活吗?齐读本诗。
其实历代文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适,他们写下大量的田园诗篇。再看南宋翁的诗:《乡村四月》忙,乐。
翻到园地六中的“日积月累”,读一读,记一句。
二、古代诗歌是配乐吟颂的。咱们也用你喜爱的歌来配唱下。《虹彩妹妹》《蜗牛与黄鹂鸟》《天仙配》等。(加深背诵)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南宋 范成大
农家忙
农家乐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篇3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生活在繁华城市中的你们一定对质朴的乡村田园生活很陌生吧?可是,我国古代许多诗人却对田园风光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板书题目)
2、释题:
⑴齐读题目,读准字音“兴”(xìnɡ),读出诗题的节奏。
⑵“兴”是什么意思?“四时”又指什么?
杂兴:各种兴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四时:四季。《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3、介绍作者:
⑴这首诗的作者范成大,我们对他比较陌生。因此老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了有关作者的资料,谁能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指名学生介绍作者。
过渡: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课件展示全诗。
⑵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个人自由朗读。
⑷听范读。
⑸练习模仿读。
⑹指名试读,评议展示读。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读通了全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2、自由读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昼:白天。
⑵耘:除草。耘田:在田里除草。泛指耕种。
⑶绩麻:把麻搓成线。在这里泛指纺线织布。
⑷儿女:男儿和女子,指成年的青年男女。『拓展:古代汉语“妻子”指妻子和子女;现代汉语“妻子”是个专有名词。』
⑸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未解:不懂,不明白。
⑺供(ɡōnɡ作动词用,如:供给、供应):参加。(ɡònɡ与祭祀有关,如:供品;与案情有关,如:口供、供认)
⑻耕织:耕田织布。
⑼傍:靠近。
⑽桑阴:桑树荫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根据插图,用自己的话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在田里除草,晚上把麻搓成线,村里的男女都各自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村里的孩子们不懂耕田织布,也学着大人的样儿,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过渡:
同学们,我们不仅读通了整首诗,而且还读懂了诗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诗歌当中,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
齐读古诗。
想一想,你觉得诗里那一句写得最有趣味?
2、相机赏析诗句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这一句主要讲什么?
指导学生看图:孩子在干什么?从一个“学”字,你体会到什么?(天真、勤劳、好学、可爱)
⑵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通过你的读来表达你的喜爱吧!
指导学生带着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
⑶延伸:古代许多伟大的诗人和你们一样,都喜欢把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作为描写的对象,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引导学生回顾、感悟诗歌中儿童的天真烂漫的形象,归纳读诗。
⑷过渡:这三首诗中,孩子们“捕鸣蝉”、“追黄蝶”、“学垂纶”,无忧无虑。现在回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当中来,先读一读,再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孩子要学种瓜呢?又跟谁学种瓜呢?(引出上句,是由于村庄儿女的熏陶、影响)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这句写了什么内容?村庄儿女是怎么“当家”的?
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会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⑵村庄儿女这么勤劳是为什么?(建设美好的家园……)
⑶过渡:正是看到这些勤劳的村民,一个个天真好学的童孙,所以诗人兴致而来,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古诗。让我们一起用心读一读吧!
3、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出敬重、赞叹和喜爱的感情,读出诗的节奏。
4、根据自己的感悟理解,为诗歌选择配乐,并诵读。
(播放两段不同风格类型的乐曲,请学生选择,并说出理由)
五、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农家夏忙时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六、激情朗读,指导背诵
1、简介:由于诗歌本身的韵律、节奏美,在古代就已经用来吟唱了。今天,我们即兴吟唱古诗,也便于同学们背诵古诗。
张老师也很喜欢音乐,今天我也即兴唱一曲,想听吗?来点掌声吧!
2、唱读古诗:
⑴教师示范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乐曲配唱诗句。
⑵提示学生用学过的歌曲(如:《蜗牛与黄鹂鸟》、《采蘑菇的小姑娘》、《茉莉花》等)来配唱诗句。
3、放声读诗,自然成诵。
最后,让我们用心来诵读,读出你的赞叹,读出你的喜爱吧!
七、知识延伸,拓展阅读
1、过渡:《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写的一组大型田园诗,描写农村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下面,老师为大家找到了另外一首,一起来读读看。
(出示课件)
四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2、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孟浩然、陆游、陶渊明、杨万里等。大家还记得其中的诗句吗?(课件提示)。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八、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遗产之一,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去积累,多去阅读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孟浩然一样的大诗人。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本诗是田园诗,描写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反映了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生活画面。全诗语言平实,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结合注释和插图,说说诗文大意,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体会诗人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3.感受体验田园劳动生活的美,热爱乡村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等方法,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田园风光,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感悟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插图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田园生活吗?说说你的理由。(生自由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2页。
2.解题:“四时”指什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兴”是什么意思?(兴致;“杂兴”就是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那么“四时田园杂兴”呢?(四季的田园景物的兴致和见闻。)
3.简介诗人范成大(多媒体出示):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宋朝诗人。他勤奋、好学,精通经史,工于词翰,尤为长于诗。诗的风格温润典雅,多有清新脱俗之境。词作为“中兴四大家”之一(还有辛弃疾、陆游、杨万里),数量不多,而颇具风致。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等。作为南宋“中兴四诗人”之一的范成大,他一直向往乡村田园生活,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通过以上资料我们知道诗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首诗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看看通过学习你能读懂什么。
(二)初读课文,理解诗意。
1.自由读诗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正音。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指导“篱”字的写法,让学生练习书写。同时纠正读音错误,强化记忆。
(2)这些词语你能理解吗?(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重点指导以下词语的意思:
日长:白天时间长。
蛱蝶:蝴蝶的一种。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个别指导。
(4)学生结合注释再次朗读课文,并尝试说说诗句的大意。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5)教师指名学生逐句讲述诗句的`意思,并给予指导和纠正。重点讲解“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的含义,让学生想象农村的宁静和安详。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中的色彩描写和景物特点。
(6)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基调。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和总结,强调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细读课文,想象情景。
1.同学们,初读古诗我们了解了诗句的意思,那么诗人范成大在田园中又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并发挥你的想象力,把你看到的景象描绘出来。
2.学生自由发言,描述自己想象的田园景象。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进行总结和完善。
3.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讨论:诗人眼中的田园风光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
4.师生共同完善板书: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问,惟有蜻蜓蛱蝶飞。
5.你认为诗中最精妙的四字词是哪个?试说说自己的看法。
6.结合“日长篱落无人问,惟有蜻蜓蛱蝶飞。”说一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7.指导朗读,读出田园的静中有动、情趣横生的感觉。
(四)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出情感。通过想象情景和感悟情感来体会诗中的意境。
2.分组展示朗读,每组选一个代表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做评价。
3.引导学生再次回到诗句中,探究诗人所写的景物与他的生活经历有何关联,感悟诗句蕴含的意境。学生交流看法。
4.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讨论:诗人为什么向往和喜爱田园生活呢?请结合诗句和学生实际发表你的看法。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读出诗人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1.拓展阅读:课后收集范成大的其他田园诗篇,读一读,感受其田园诗歌的特色。
2.试着写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
3.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六、教学总结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情景、感悟情感和探究诗句内涵的方式来深入理解《四时田园杂兴》的意境和情感。在诵读中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味和美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能力。通过拓展阅读和写诗的练习,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描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勾勒出乡村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突出了“乡村四月” 劳动的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本设计体现了单元主题与文本细读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用诵读、想像、描绘、吟咏等方式,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诗中之画、诗中之乐、诗中之味道、诗中之人,感悟诗文中所蕴涵的画面之美、音乐之美、味道之美、生活之美,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教学目标】
1.会认写生字。
2.通过诵读、想像、描绘、吟咏等方式理解诗意,感受诗歌意境,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品悟乡村风光、田园生活之美,激发对乡村风光、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意象铺展,走近田园
1.诵读词语
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 杨柳依依 清风徐徐
鸡鸣犬吠 袅袅炊烟 瓜果飘香 牛羊成群
2.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诗人笔下的乡村又是怎样的?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板书)齐读课题。
3.出示诗人简介:翁卷,字灵舒,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四人合称 “永嘉四灵”。
二、读通诗句,勾勒田园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自由地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字音,相机纠正。
3.学习生字:蚕、桑;了解多音字“了”。
指导“蚕”的书写;(蚕,天虫也。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4.再读诗句,读准节奏。
三、感悟赏析,走进田园
画面之秀美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读着读着,你眼前会出现画面。
(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读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嫩绿的、深绿的、淡绿的……)
2.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边想像边读诗。
教师引导:村庄的周围,满是树……;村子前面,是一口池塘,那池水……水上有一群白鹅……;池塘旁边,有一大片草地……;极目远望,映入眼帘的是连绵的山……
3.师: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一个“遍”就把四月乡村那绿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把这美的画面通过你的诵读表达出来吧。
4.除了满世界的绿,你还看到了什么?(白满川)
5.(出示图片)师:现在的稻田是白亮亮的,插上稻秧呢,到了秋天呢?
(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这乡村四月真是绝美的山水画。从翁卷的诗中,你除了看到山水风光,还能看到什么?
师:来到村后的桑树园,你会看到采桑的人们……;村子前面是一望无际的水田,你看,农民伯伯在田间是多么忙碌……。
7.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走进这四月的乡村,就如同走进了一幅连续不断的画卷。读全诗。
音乐之优美
师:诗中有画,诗中还有什么?(音乐)(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子规声里雨如烟”,读了这一句,你仿佛听见了什么?
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都笼罩在无边的烟雨之中。闭上眼,你能感受到清风细雨在抚摸你的脸颊,软绵绵的,凉丝丝的`。侧耳听,天空中传来了布谷鸟那熟悉的歌声……,歌声是那样清脆响亮,是那样悦耳动听,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
2.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
出示: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宋·杨万里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 宋·赵师秀
斜光照墟(xū)落,穷巷牛羊归。《渭川田家》 唐·王维
(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师:风景如画的桑树园里,男女老少正忙着采桑,你听……;无垠的田野上,插秧苗的农民们正忙得热火朝天,你听……
4.多么美妙的音符,共同汇成了江南四月的乡村歌谣。
5.吟诵全诗。
师:这,就是乡村四月——(吟整首诗)
味道之醇美
1.师:诗中有画,诗中有乐,诗中还有什么?(味:花朵的芬芳;泥土的清新;农家饭菜的清香……)
2.读全诗。
生活之甜美
1.师:同学们,江南乡村的景色如此迷人,此时,我们仿佛已经置身其中,清晨,烟雨蒙蒙,我们从桑树上采下一片片绿色的希望;中午,布谷声声,我们在稻田里插下一排排美丽的诗行;傍晚,清风徐徐,我们向天空中放飞天真的梦想;入夜,繁星点点,我们在睡梦中伴随着青蛙无眠的歌唱。如果能过上这样的田园生活,你最想说什么?
2.读全诗。
……
四、拓展延伸,丰富田园
1.出示: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
2.师:这是这是一幅幅绝妙田园山水画!翁卷一首《乡村四月》,更是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为我们铺开了一幅江南乡村的画卷。背诵全诗。
五、情感抒发,热爱田园
读了这些诗句,请把自己对乡村、对田园的感受写下来。
六、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篇6
【文本分析】
这首诗是《九年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 下册),第六组《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田园诗。该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四时田园杂兴》是一幅生动的乡村风光、田园意趣图,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是陶冶情操的很好教材。
【教学难点】
流传至今的田园诗真实地描写了乡村的质朴生活,充满恬适,也充满辛劳。要让身处水泥钢筋怀抱中的城市人体会乡村生活,有着时空的隔阂和生活经验匮乏的艰难。
【教学策略】
提起乡村,其实很多学生都有话说,每个人心目中的.乡村都不一样。通过文本的朗读,乡村生活中村民们的繁忙和小孩的意趣跃然纸上;再通过图画的补充使画面变得具象;接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讨论摆脱图画带来的局限,使乡村印象变得丰满、灵动。让学生充分的被这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所吸引,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设计】
一、初读诗歌。
1、写课题。
2、齐读课题,解题。
3、说说你印象中的田园生活,背诵学过的描写农村的诗。
4、自读诗。要求读正确了,读通顺了,读懂了。
二、品读诗歌。
1、结合插图说诗的意思。你读懂了哪一句?
2、你觉得诗的哪一句写得有意思?
『预设』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抓住“学”交流:小孩是真的正儿巴经的“学”吗?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学着大人的样儿玩过?你们在做这些的时候心情如何?其他小孩都在“学种瓜”吗?
得出结论:原来他们自娱自乐,学着大人的样各自玩啊!
你们想不想也来学着做诗玩玩?(实践的体验)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抓住“各”交流:童孙们各自在玩,大人们则各自……?农民们都只是耘田、绩麻吗?大人们可能还当家做些什么事?你读了这两行诗之后有什么感受?
得出结论:“昼”、“夜”让人感受到农民的辛苦,但“当家”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耕耘的喜悦。
把前两行诗也来改改。(实践的体验)
三、写一写。
请同学们默读整首诗,把你刚才想到、看到的情景理理顺,挑你喜欢的情景写一段话。也可以把你刚才写的片段诗整理成一首诗。
交流展示、评价学生短文。
了解作者,背诵古诗。
四、拓展。
欣赏其它几首田园诗歌,感受田园诗歌的魅力。
五、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当家 勤劳朴实
各
学(玩) 聪明伶俐 活泼可爱 自由自在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