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2025/10/21教案

此篇文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汇编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词语输入方法多》是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编著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2课内容(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年第四版)。本课是在前一课中初步利用“搜狗输入法”输入汉字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词语输入技巧来帮助学生提高汉字输入速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以后学习文字编辑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悉并掌握用全拼方式输入词语。

2、熟悉并掌握用简拼方式输入词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以全拼和简拼方式输入词语的学习,理解和熟悉用混拼方式输入词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正确的输入习惯,提高输入词语的学习兴趣。

2、体验词语输入的乐趣,培养词语输入的耐心。

教学重点:

1、以全拼方式输入词语。

2、以简拼方式输入词语。

教学难点:

1、使用混拼方式输入词语习惯的养成。

2、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输入词语。

教学准备:

【素材准备】

环保公益广告,供学生练习的词汇(这里选取了与环保相关的词汇内容,不使用金山打字通默认词汇,为了更好的扣住环保主题)。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温故知新

1、播放环保公益广告。

2、引导学生在记事本中写感受,限制一分钟时间。(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成)

3、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让学生说说没能输完的原因。

4、打字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的一个必备技能,打字速度能否提高呢?

5、是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学习一些汉字输入的技巧,有更快捷的方法吗?(板书:汉字输入更快捷?)

1、欣赏视频。

2、回顾输入汉字方法,一分钟写感受。(提示:打开桌面“感受”文件)

3、说输入过程的感受,体会打字慢。

4、学生说要经常练习。

5、引导学生思考,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兴趣。

限定时间营造紧张地气氛,使学生有提高打字速度的`需求。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分析体验

自主学习

全拼输入词语

1、请一个学生演示操作,再指导其用全拼输入词语“环境”(huanjing)。

2、请学生说说区别

3、让学生尝试输入词语继续写感受。

4、评价学生的感受,课件出示环保标语,让学生将句子分成词语,并输入练习。

(生命来源自然,健康来自环保,亲爱的同学们,请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5、为什么“亲爱”和“珍爱”用词语输入不了呢?(提示:语文拼音中的隔音符号。)

6、练习“连音词”(不需太长时间,输入一行即可)。

1、其他同学观察输入方法,思考与我们之前学习单个汉字输入的区别?

2、词语输入时速度更快

3、继续写感受。

4、以实例分解若干个词语,练习输入词语

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在输入“亲爱”和“珍爱”两个词语的情况。

5、学生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举出类似的词语,有何共同特点?

6、金山打字通中“音节练习”中“连音词练习”。

对比观察两种输入方式,使学生切身体会全拼输入词语效率提高

学习分解词语,巩固全拼输入词语。

了解学生输入“连音词”情况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设疑导学

合作探究

简拼输入词语

1、同学们,用全拼输入词语效果如何?能再快捷吗?

2、让学生试着输入“hj”,出现什么?

3、为什么会这样?你还可以举一反三吗?用类似的方式输入两个自己喜欢的词语。

4、教师讲解简拼输入词语,让学生小组讨论全拼与简拼输入词语优缺点,哪种方式最快捷?完成P82“做一做” 1。

5、请小组反馈讨论情况。

6、分别在什么情况下用全拼和简拼呢?

1、效率高,对老师的追问很感兴趣。

2、学生实验,观察发现也可以输入“环境”。

3、学生思考,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讨论、探究。练习“做一做” 1。

5、小组反馈。师生小结:根据需要恰当选用全拼输入或简拼输入方式。

6、根据候选框可选词汇以及所用词汇是否在首页来判断。

引起学生发现简拼输入词语。

这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方式突破难点,达到知识内化,让学生体会恰当选用输入方式方为最佳。

使学生感受到孰能生巧,汉字输入需要不断练习。

巩固练习

学以致用

1、同学们已经了解全拼和简拼输入词语了,下面就一展本领吧。以“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为主题写几条自己的具体做法。

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来写,要具体的做法,不需太多)

回到情境中来,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真正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交流欣赏

自评互评

1、展示学生作品(分别从内容上,字数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评价)

2、其他同学进行自评、互评

1、学生欣赏,评价(指导学生从内容,字数上分别评价,尽量不用“好”与“不好”)

2、相互评价。

指导学生正确评价,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开展自评、互评更贴近学生心理。

梳理知识

归纳总结

1、让学生说说收获。

2、归纳总结(擦除板书课题后的问好)

3、介绍搜狗拼音输入法、QQ拼音输入法。

1、分享输入词语的技巧和经验。

2、恰当选用全拼、简拼方式输入词语。

3、了解其他优秀的输入法。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习惯

拓展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搜狗和QQ拼音输入法的优点。

板书

汉字输入更快捷

全拼输入词语

恰当 多练习

简拼输入词语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3

一、本课说明

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通过“移动”模块可以上机器人前进和后退,可能有些学生在设置“移动”模块的参数时,还发现如果将左右电机的数值设置为不同的值,会导致机器人左转或右转。本课将通过机器人跳“8”舞的案例来介绍机器人的转弯,涉及到“启动电机”模块的使用,及永远循环结构语句的编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启动电机”模块与“移动”模块的区别;

(2)了解永远循环结构语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使用“启动电机”模块;

(2)编写具有永远循环结构的程序;

3、情感性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启动电机”模块的使用;

(2)编写具有永远循环结构的程序;

2、教学难点

永远循环结构语句的理解与使用。

四、教学准备

将本课的视频及相关资料分发到学生机上,事先将本课要用的机器人程序编写好,以便示范。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演示机器人跳“8”字舞。

教师:机器人在干什么?如果让你控制机器人“不知疲倦”地跳舞,你行吗?并说说你是怎么去做的?

学生演示,汇报。

教师:没有成功也没关系,现在啊,老师就叫同学们怎样设置。

2、新授

教师讲解“启动电机”模块的使用、永远循环语句的使用,同时对“8”字舞进行分析。

学生再次去编写控制机器人跳“8”舞的程序。

学生表演机器人跳“8”舞。

布置任务:利用已有的知识,设计一个舞蹈,让机器人来表演。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指导帮助。

学生表演机器人,其他学生和老师一起对其机器人进行评价。

思考练习:影响机器人画圆有哪些因素?并试着完成书中的“试一试”1。

学生思考,设置参数、填空。

分组汇报,教师小结。

3、练习

请同学们完成“试一试”中2和3。

学生演示表演机器人,其他生和老师一起评价。

4、总结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知道进行小结,并在教材中的“评一评“中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机器人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学生在会下载控制程序到机器人中后,就想知道如何自己编制程序来控制机器人了,在本节课中,将进一步熟悉机器人的编程环境,学会最简单控制机器人的操作——前进和后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初步学会对简单的任务进行分析,了解“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的'功能,能看懂程序中流程图,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会使用“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来使机器人前进和后退,理解机器人行走的方向、路程和速度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3、情感性目标

培养学生编写程序的兴趣,在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间的沟通与合作精神;通过给程序添加备注,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的使用;

(2)认识几种常见的流程图符号。

2、教学难点:

(1)认识和了解流程图符号;

(2)“延时”模块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

在学生机器人上安装机器人仿真软件。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演示机器人前进和后退。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清楚了机器人是怎样运动的吗?

学生回答。

教师:机器人前进和倒退是靠轮子的转动进行的,轮子正方向转动,机器人前进,反之则是倒退。本节课就是学习编写程序,让机器人先前进,再后退。

2、学习新课。

(1)设置机器人前进和停止。

教师演示,通过“移动”和“停止”模块,并设置其数值,让机器人前进。

学生观察、然后请同学示范。

学生分组练习。

思考:编写程序时,如果主程序中的某个模块不需要时,怎么删除?

学生交流汇报,并演示方法。

(2)设置机器人倒退。

教师演示,拖动“延时”模块至“移动”模块下,并设置倒退时间,再拖入“停止”模块至“延时”模块下,设置停止所有电机,让机器人停止。

学生观察、然后请同学示范。

学生分组练习。

3、分层练习、完成任务

完成本课“试一试”内容。

4、小结与延伸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小结,回顾“前进”、“后退”和“停止”的设置方法,检查自己在各个知识点方面的掌握情况。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下载图片》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的第19课,是因特网教学单元中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以前面学过的遨游因特网、便捷访问网站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并保存图片的方法,以及学会新建文件夹并给新建的文件夹命名,这些也是本课的重难点。掌握了这些将方便学生以后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作品!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对于网络的认识来源于家庭或以往的经验,他们刚刚正式接触电脑,对于鼠标操作和文字输入应该说都还有一定困难。尤其,对于要上课的班级,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所以课前需要充分考虑到班上学生的差异性,对于接受能力强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都应该有所准备。学生的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都应该是可以应用的学习策略,但考虑到师生间的陌生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小组合作学习初定于同桌之间的合作。另外,本课利用学生向教师介绍镇江的风景名胜,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给枯燥的搜索和下载增加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的方法;学会新建文件夹并给新建的.文件夹命名;学会保存网页中的图片。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认识到搜索引擎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下载丰富的图片资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网络学习的兴趣,通过给文件夹重命名和保存图片的尝试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3)行为与创新:养成主动探究、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图片并保存图片的方法,以及学会新建文件夹并给新建的文件夹命名。

难点:给文件夹重命名时出错时,要注意对话框的提示语言,并能及时纠正。保存的图片的位置和保存时更改文件名。

教学过程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6

2 课时

教学内容

乡村小景

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制作文字动画。

2.会应用拷贝帧的方法导入Flash源文件中多图层的动画到新元件中。

3.通过组合多个Flash动画为一幅优美的动态图景,锻炼和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会应用拷贝帧的方法导入Flash源文件中多图层的动画到新元件中

教材前后联系及学情状况

教学准备

一、引入

1、“乡村小景”成品动画欣赏

2、师:请大家观察“乡村小景”动画,我请一位同学起来描述一下这个动画需要我们做那些工作。

3、生:颜色变化的'文字;有一个转动的风车,是以前学习过的。

4、师:在这个动画当中,导入背景、制作风车和文字录入都是我们学习过的,只有将文字颜色不停渐变是新内容,所以老师只将如何让文字颜色渐变的方法,其他的工作由你们自己完成,可不可以?

5、生:可以

二、讲授新课

1、请生上台录入“乡村小景”四个字;

2、请生上台将文字分离,并填充为彩虹颜色;

3、师讲解让文字颜色渐变的方法:

(1)、在文字图层第20帧和第40帧处插入关键帧

(2)、选择第20帧,选择“填充色”工具,给文字变换另一种彩虹颜色。

(3)、分别为文字图层的第1帧、第20帧设置补间为形状。

(4)、预览动画。

4、请生完成“乡村小景”动画,重点练习文字动画的设置

三、练一练

1、完成“乡村小景”动画;

2、完成任务一后,发挥想象力,创作有特殊效果的文字动画。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