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教案
此篇文章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和生活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尺寸不同的三角形6个。
2.图形组成的实物图片4张。
3.孩子人手3个三角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3的数数
引领幼儿手口一致点数3的'物体。
通过点的横排、竖排,及三点随意排的点数让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引出通过三点连线形成三角形。
二.学习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形,幼儿每人一个三角形。
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三.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1.给图形宝宝找朋友,让幼儿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请幼儿一一找出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2.请幼儿从图形拼图中找出三角形,将图片一一出示。
请幼儿观察说出这些图象什么?
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3.请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东西。
延伸活动:
在区角里添置冰糕棒、吸管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 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教案 篇2
教案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案准备:幼儿人手一只小盒子、6个苹果,FLASH课件
教案过程:
一、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导入: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小熊)是小熊一个人吗?还有谁?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
哪个是小熊宝宝?为什么?
那妈妈呢?
3、小结:在我们家里,一般情况都是爸爸长得最高,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导语: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碗呢?早就准备好了三只碗。
2、哪知碗给爸爸?什么颜色的?
哪只给妈妈?什么颜色的?宝宝呢?
三、情境"分蜂蜜",体会蜂蜜的多少和三只熊的关系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4样早餐。他们会吃些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蜂蜜)第一样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数字,这个是1号瓶……
3、几号瓶给熊爸爸吃?为什么?
几号瓶给熊宝宝吃?幼儿园教案为什么?
几号瓶给熊妈妈?为什么?
4、小结:一般情况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玉米",感知"粗"、"细"
1、引导语:第二样早餐是什么?(玉米)刚刚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玉米都是一样高的,要怎么分呢?为什么?
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粗"、"细"——人是讲胖的,玉米要讲粗(动作提示),慢慢的,就变……(动作收紧)细了
小结: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五、情境"分苹果",引导幼儿操作
1、明确要求:第三样早餐是什么?(苹果)数数有几个?怎么分呢,他们是这么分的:熊爸爸吃得最最多,熊宝宝吃得最最少,熊妈妈吃得不多也不少
2、幼儿复述要求:他们是怎么分的'?
3、幼儿走到桌边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重复讲述要求:三只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
4、幼儿带着自己的操作卡回到座位上
5、评价
(1)把错的拿出来:对不对?
(2)出示对的:对不对?谁跟他一样?问问爸爸妈妈对不对?
六、情境"分鱼"
1、引导语:第四样早餐是鱼。盒子上有什么?什么意思啊?
2、哪个盒子给爸爸?(6条鱼的)宝宝呢?(2条鱼的)妈妈呢?(3条鱼的)爸爸妈妈们同意吗?
3、揭开盒子:我们来看看。6条什么样的鱼?
4、现在还是把6条小鱼给爸爸吗?
5、小结:有的时候数字大的表示多,但有时数字大的并不一定表示多。这个问题有点难,等我们长大了就明白了。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量。
2、知道总数,能说出总数是多少。
3、能积极参与,感受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点】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量。
【活动难点】准确地将点卡和动作、点卡和实物相匹配。
【活动准备】
小鸟和大树图卡;1到3的点卡、数卡;小动物挂图。
【活动过程】
一、数一数,说出总数是多少。
1、出示小鸟图卡,让幼儿手口一致地数数,说出总数。
老师家里最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天我回家时看到阳台上有一只小鸟冻得直发抖,我就把它装在了一只笼子里;(贴一只小鸟图卡)到了第二天的时候,我又看到了一只小鸟落在了笼子上,我就又把它也装进了笼子里。(再贴一只小鸟图卡)现在小朋友帮老师数一下,我的笼子里有几只小鸟?(2只)到了第三天的时候,又来了一只小鸟,我就又把它装到了笼子里,(再贴第三只小鸟图卡)小朋友再数一下,现在老师的笼子里总共有几只小鸟?(3只)
2、出示大树图卡,让幼儿手口一致地数,并说出总数。
这三只小鸟在笼子里边呀总是不开心,它们也不吃食也不叫,我都不知道该咋办。后来我的女儿告诉我:“小鸟可能是想家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吧!”小朋友知道小鸟的家在哪呢?(大树上)出示三张大树图卡,让幼儿数并说出总数。
3、将小鸟和大树一一对应。
一只小鸟一个家,现在谁愿意把小鸟送回家呢?(指明幼儿将小鸟图卡贴在大树图卡上)。
二、游戏:将点卡与动作相匹配。
1、出示圆点卡,让幼儿初步感知相对应的`数量。
刚才我们把几只小鸟送回了家?(3只)可以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
(3)它还可以有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用圆点表示。(出示三个圆点)。这种圆点呢,也可以表示数量,是几个圆点就表示几个。
2、游戏:教师出示点卡,幼儿按要求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圆点呢也可以表示动作的数量,就像我们来拍手,我出示一个圆点,你们就拍一下手;出示两个圆点就拍两下手,出示三个圆点就拍三下手。下来我们来试着做一下。(拍手,拍腿,点鼻子等)
三、操作:点卡与实物等量匹配。
1、出示小动物挂图,让幼儿手口一致地数它的数量,并说出有几只小动物。
2、操作:将点卡与小动物的数量相匹配。(将点卡贴在小动物后边)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试着将实物、点卡、数卡相匹配。(将数卡贴在点卡的后边)
活动反思
优:
1.本节课选题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本节课思路清晰,环节设计新颖,抓住了幼儿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并加入游戏,充分调动了班级幼儿的积极性。与老师配合的很好。
缺:
1.由于时间的原因,本节课没能让全部幼儿进行操作。
2.在教学过程中,点数方法强调的不够深刻,造成幼儿操作时需要老师提醒。
这节课总的来说还比较理想,如果在上这节课我会加大难度,比如,三个小动物要用数字“3”表示,另外在点数方法上我会反复想幼儿说明。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练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正确认读5以内的数字。
2.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能力。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呀,小动物们都出来一起玩儿了,小鸭来到了池塘边,看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在这儿玩呢?
师:除了小动物图上还有什么?
二、数一数。
图上有几只小鸭?我们一起拿出小手指来数一数。(几朵荷花?几只蝌蚪?几个荷叶?几只青蛙?)
三、认一认。
小鸭有“5”只,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字“5”是怎么样的。(1~4同上)
活动延伸:
数一数皮球。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点卡,给3以内数量的物体匹配相应的点卡。
2、练习手口一致点数,并能正确地说出总数。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在上学期感知过3以内的数量。
物质准备:
教具:创设《娃娃家》厨房。桌子上有:三个碗、三把勺子、二个盘子、二个杯子、一口锅等,1-3的点卡各两张。
学具:《幼儿用书》(P1-2页)人手一册,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1、整理娃娃家。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家”的场景中。
(1)师:娃娃家的妈妈打扫厨房啦!瞧,妈妈把家里的东西都抹干净了,都放在了这张桌子上。引导幼儿说一说桌子上有些什么呢?(碗、勺子、盘子等等)
(2)师:妈妈想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可是她太累了,谁愿意来帮帮妈妈来整理呢?教师请个别幼儿示范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3)师:我们帮妈妈整理好了桌子上的东西,你们知道每样东西有几个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请幼儿手口一致地数一数每种物品有几个。待全部数完后启发幼儿思考:怎样让别人一下子就知道这儿有几个。
(4)认识点卡。教师出示点卡,请幼儿数一数卡片上有几个点子,告诉幼儿有几个东西就可以用几个点子表示。
(5)请幼儿为娃娃家的'每种物品送相应的点子,鼓励幼儿边送边说三个碗可以用三个点子表示,二个杯子可以用二个点子表示等。
2、幼儿操作活动。
(1)数数圈圈: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1页),观察画面上有几个圈点,引导幼儿在每堆物体中圈出和点子一样多的物体。
(2)点物连线: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P2页),请幼儿观察圈点的数量,数一数画面上每种物体的数量,再找相应的点卡进行连线。
3、交流活动。
请幼儿介绍“数数圈圈”活动,说一说为什么要圈×个物体,进一步了解×给我点子可以表示×多花、×条鱼、×个苹果等。
幼儿园小班数学课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能把大小(颜色)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并能表达分类标准。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与难点
能大胆表达分类标准。即分类后能说出是按颜色或大小分类的。
材料及环境
创设积木、雪花片、木珠,几何图形等。
设计思路
分类活动属于数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为幼儿以后理解数概念作心理准备。如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需要对某数所表示的物体的数目进行抽象,而抽象的基础是能够排除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扰。这种能力是在分类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小班进行分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摆弄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让幼儿表达分类标准是小班幼儿开展分类活动的重点难点。这是一因为幼儿的概括能力比较差,同时语文表达能力也比较弱。因此,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语给幼儿适当的提示,还可以采用放标记的方法让幼儿先把想法表示出来,然后再学习用语言说明分类标准。
活动流程
1、操作经验——讨论归纳——复习巩固操作体验在活动区中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摆弄,积累有关物体的颜色,大小等特征的感性经验。
(1)分雪花片。材料: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每种颜色的雪花片4——5片。指导语:请你把颜色相同的雪花片放在一起。
(2)分积木材料: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圆柱体积木各不相同4—5块,每种形体的积木放在一起。指导语:请你把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
(3)分木珠材料:四种形状不同的木珠,每种4—5个,颜色不同。指导语:请你把形状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或:请你把颜色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
(4)分玩具材料:积木、木珠、雪花片。指导语:请你把颜色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
2、讨论归纳经过分组讨论帮助幼儿提出和转换分类标准。
(1)给每个幼儿一些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每种都有大和小两种。指导语:请你们把这些图形放在两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要放入一样的图形。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并证明为什么把这些图形放在一起。或者可以请其他幼儿猜猜他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2)给幼儿再次分类指导语:刚才你们是按图形的颜色(大小)分的,现在你们再用别的方法分一次。
(3)给幼儿两盒雪花片,每盒里都有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四个空盒子。请幼儿给两盒雪花片分别进行分类,两次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完后用标记(大)、(小)表示。然后再让幼儿证明分类标准。说明标记应在课前先让幼儿认识。
3、复习巩固在活动中投资其他材料,并增加每种材料的数量,继续让幼儿操作,学习分类。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