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掌声》教学设计

2025/10/21教案

此篇文章《掌声》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掌声》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是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一册“体育”这一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通过中国女排队长孙晋芳训练、比赛、遭受挫折时的苦闷与夺取胜利时的欢乐,以及女排同心同德的团队精神的记录与描写,为人们刻画出一个胸怀宽广、认真善良、肯吃苦、顾大局的女排队长的光辉形象。

文章篇幅较长,在阅读时朗读,应抓重点句段理解语言环境,理解人物精神,从而受到思想启迪。

学情分析:

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具备了摘录、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但他们还缺乏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知识、能力。因此,六年级的教学应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自悟,读中悟情、读中明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从而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还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也应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本课时,让学生通过朗读和品味描写人物的外貌、个性化的语言以及动作的词句等体会人物所表现的优秀品质以及团结、拼搏、顽强、奋进的体育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从而认识到孙晋芳的善良、诚恳、胸怀宽广、刻苦训练的优秀品质。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中所体现的团结、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从而认识到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在品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录象带、词卡

教学过程:

(计划两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排球比赛片断,让学生感受赛场上的激烈气氛以及队员的拼搏精神。

2.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3.导入:八十年代初,女排姑娘用她们勇于拼搏、顽强奋战的体育精神,为中国人在奥运赛场上扬眉吐气。人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女排姑娘们。我们更应该把掌声送给这位在赛场上至关重要,却默默无闻的女排姑娘。(板题)

(评:课始,利用音像再现排球赛场上激烈拼搏的场景,渲染了气氛“未成曲调先有情”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画出中心句读一读。

2.师述:同学们,这篇课文给我们刻画了一位优秀的女排队长。课文中一定有许多打动你的地方,自由读课文,想想孙晋芳的哪些地方值得自己敬佩,并用笔画出来,想想应该怎样读。

3、学生交流汇报时,可结合自己的.感受说出孙晋芳的哪些地方最值得自己敬佩,并在朗读中揣摩该怎样读。

生1:孙晋芳传球技艺高超的惊人,这一点打动我,我想这样读……

生2:她朝夕苦练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我,我想这样读……

生3:她用宽大的胸怀来化解与同伴之间误会与矛盾。值得我敬佩,我想这样读……

4、在学生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读好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

(评: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感知课文,读出对人物的初步印象,辐射出全文的相关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又进行了语感的训练,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初次对话。)

三、理解词语,再读品位

1.出示词卡“心海中的暗礁 闪闪发光的金线指挥演奏 一缕袅袅青烟”。

2.学生再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讲述这些词语的部分。细读体会这些词语的意思。

3.读3自然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从她手里飞走的球变成一缕袅袅炊烟,这是运用了什么写法?

生:作者运用了夸张的写法,这样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她传球技艺高超,能化险为夷。

4、读6—10自然段,说说“心海的暗礁”指什么事?面对这些,孙晋芳是怎样做的?画出描写她心理活动的句子,细细读一读。

5、读11—12自然段,看看孙晋芳是怎样在赛场上指挥演奏的?作者应用了什么写法?

生:作者应用了比喻的写法,写出了在赛场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6.读14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把孙晋芳比作“一条闪闪发光的金钱”。

生1:因为珍珠再美丽,没有线把她穿在一起成为项链,它也只是一颗珍珠而已,这样写说明了孙晋芳在这个集体中的重要作用。

生2:因为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在一起,奋力拼搏,才能取得胜利,而这恰恰需要孙晋芳这样的一传手来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就像一颗颗珍珠穿成美丽的项链一样,所以把她比作一条闪闪发光的金线。

7.读15自然段,讨论:课文说应该把欢呼声和掌声分一半给孙晋芳一个人,你认为合适吗?

生:我认为很合适,因为没有孙晋芳,女排队员们就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条美丽的项链,所以我认为她的功劳大,应该把欢呼声和掌声分一半给她。

(评: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抓重点词语,理解语言环境,理解人物,梳理了文中脉络,让学生在自渎自悟中看清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并由点到面,把握住整个文章的中心,明白一个道理,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欣赏和评价能力。)

四、总结全文,拓展视角

1.默读全文,说说孙晋芳是以怎样的体育精神进行训练和比赛的。

生1:这种精神应该是团结、拼搏。

生2:这种精神应该是把自己的事放下,把集体、祖国的荣誉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

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完成“我的视角”( 先和同桌交流一下,再写出来。)

(评:读一篇文章,学生的感受是多元的,表达的方式也是因人而异,“我的视角”这一设计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

课后反思:

新课程准不仅仅要求语文教学“重读”,还将语文教学目标指向了新的高度——“悟”。读悟结合,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本节课的教学由于课文比较长,为了更好地阅读。我让学生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知课文,概括文中最打动你的地方,并找出来,细读体会,为深入地感悟、品味奠定了基础,然后抓住几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诠释、表达,这样一个胸怀宽广、诚恳善良、顾全大局、机智勇敢、球技高超的女排队长如在眼前。通过品词酌句很好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最后再回归整体,让学生通过“我的视角”用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突出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由于文章是一篇典型的人物报告文学作品,内容丰富,教学时关注了人物品质的感悟,对于一些细节描写就有所忽略。以后如何上好这种类型文章,怎样兼顾,让学生的收获更大一些,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掌声》教学设计 篇2

一、设计思想

故事往往都有一个核心点,它能贯穿故事的各个环节。在文章结构中常常把它叫做“线索”。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个核心点来组织文章的结构。往往能使文章结构紧凑、中心突出。本文的核心点是“掌声”。期盼“掌声”,“掌声”的功效,评论“掌声”。

二、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残疾孩子英子内心很自卑,同学们的掌声,让她走出心灵的忧郁,走向充满希望和欢乐的生活。爱,是无私的;爱,是一种力量;爱,让世间每一个人的生活变得美好。故事平凡而真实,同学们的掌声是对英子爱的表达,英子的言行是对同学们爱的感激。

三、学情分析

对三上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会字词,读通课文已经不是最大的难题。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反复练习,估计学生能读通课文,了解故事大概。但三年级的学生真正要理解掌声的内涵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把“领悟掌声的内涵”作为教学的重点,层层推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认识,并能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一)创设情景

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需要出发,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以小主人的身份讨论,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朗读出来。

(二)对比的教学方法

《掌声》这堂课主要用对比的教学方式:如原先的英子和后来的英子比,第一次掌声与第二次掌声对比,使学生理解“掌声”的意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

(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

在课文中有几个这样的词语:犹豫、忧郁、歧视等。“犹豫”一词我在教学中结合后面的“慢吞吞”来理解,说明英子不愿意走上讲台,但含义在前半部分已经显露出来。

七、课前准备:

课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我们每个人都听到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了,你的心情怎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题目是《掌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启动情感。

1、自读课文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它的主人公是英子,让我们一起走近英子,了解这个小女孩。遇到难读的字、句就返回过去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小节号。

2、分小节朗读课文

(1)正音

(2)理解部分词意

●第一自然段

①师:大家都注意到这一自然段有很多生字朋友,赶紧先和他们打个招呼。

(出示词语:默默地、小儿麻痹症、姿势、落下了残疾)

②师:简述“小儿麻痹症”,列举张海迪的事例。

③师:自由读这一自然段,读后说说——初识英子,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情况列举:英子——很可怜;很自卑;很胆小;很伤心;很不自信……)

④师:试着将英子的心情读出来。

⑤师:走路对别人来说是件多么容易、多么平常的事,可对英子来说却是那么困难。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⑥师:请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文的一个词来表示英子当时的心情(理解并板书:忧郁)

⑦师:英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那她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呢?

●第四自然段

①师:自由朗读课文后,用一句话交流:她成了一个()的人。

[情况列举:她成了一个(自信)的人;她成了一个(快乐)的人;她成了一个(开朗)的人;她成了一个(勇敢)的人;她成了一个(不自卑)的人;她成了一个(敢于面对生活)的人……]

②师:是什么原因使英子有了这么大的改变呢?

●同桌合作朗读余下的自然段,互相正音。

(三)再读课文、巩固字词、体验情感。

同学们,请再一次轻轻地、细细地读一读课文,并作以下交流:

出示课后必读字:麻症疾姿势

挑选以上生字说一说:

1、起先,英子给了你什么印象?

2、后来,英子成了一个怎样的人?

3、简单说一说故事的前因后果。

(四)作业延伸

1、课文真感人,我要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2、英子的变化,令我想到了很多,让我来写一写。

(随机教学“姿势”、“鼓励”,自由练写。)

3、师生共同点评,适时送上掌声。

第二课时

(一)对比导入,揭示掌声作用。

先前的英子(),后来却成了()的人,这都得归功于同学们的(),()的力量真有这么强大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掌声》,继续体会“掌声”,继续让掌声响起来。

(二)深入课文,领会掌声内涵。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交流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句子。

交流一: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

①对比两个“一摇一晃”同样吗?

②她为什么要犹豫?如果你是此时的'英子,你是怎样的心情?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又是怎样看她的?(响起第一次掌声)

这一次掌声带给了英子什么?

③第二次为什么又响起了掌声?这回的掌声还只是鼓励吗?不,更多的赞许。

交流二: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从那以后,英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①对比掌声响起之前、第一次掌声后、两次掌声后的英子。

②领会掌声的内涵,感悟掌声的力量。

(三)品读结尾,提升“掌声”

1、激情引导

当英子在操场上做游戏获得胜利时,同学们把掌声送给她;当她和同学们围在一起说笑时,同学们把掌声送给她;当英子在联欢会上翩翩起舞时,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了她……

2、品读来信

出示英子的信:

听着这一次次的掌声,英子的心里是多么的感激啊,请你带着这份感激读读这封信。

那掌声对英子来说,是鼓励的掌声,是赞美的掌声……(请学生接着说)更是永远的掌声,生命的掌声,它让忧郁的英子变得开朗活泼,让自卑的英子变得越来越有自信。请你带着这份自信来读这封信。

掌声里包含着同学们对英子的安慰、鼓励……(请学生接着说)千言万语融会成一个字,那就是同学们对英子的“爱”,这种爱一直伴随着英子,让英子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让英子拥有了第二次生命。

3、真情抒发

掌声里包含着浓浓的爱,让我们也学会把掌声送给自己,送给别人,为自己喝彩,为别人欢呼,让生活因为有了掌声而变得更加精彩!请你拿起笔,写下自己的心里话。

当的时候,我想把掌声送给,我想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掌声》教学设计 篇3

一、激趣导入

1、 课前放音乐,多么熟悉的歌曲,大家都知道这是《爱的奉献》,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爱吗?(学生3-4个)你们对爱都有着不同的体会,是呀!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座,爱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热茶,爱是向有困难同学伸出友爱之手,爱还可以怎样表达呢?这节课我们就在掌声里体会这篇课文当中深深的爱。

2、 按一下大屏幕,齐读课题。

3、 看到这你有什么问题吗?

4、 那好,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相信你们读了课文就会找到答案了,快去读读吧!

二、 团结合作,读中感悟

1、 谁愿意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你们说得很对,英子是一个自卑、胆小的人,有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呢?

3、 汇报

4、 对,同学们给了英子两次掌声,是为什么呢?你从两次掌声里有什么体会呢,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把你的体会在小组内说一说。

5、 学生通过读文、找词、谈感受,与此同时追问,如果你是英子你会怎样想。

6、 我们就带着英子这种矛盾、胆小、自卑的心情读一读(指名、齐读)

7、 对呀!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体会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两小组的同学读一读,感受一下那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另外 两个小组请你们为英子的勇气响起那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8、 同学们听到这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英子的话你会怎么想。

9、 是呀!这掌声里充满了同学对英子的鼓励,这掌声时充满了同学对英子的信任。与此同时,英子的心里也充满了同学们的无限感激。

10、 这是同学们送给英子的第二次掌声,那么第二次掌声中你又能体会出什么呢?请其它小组继续汇报。

11、 对呀!这一次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把赞扬的掌声送给了英子,那就让女同学试着读一读,男同学响起那赞扬的掌声。

12、 师:从那以后,英子就象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变成了什么样子?

三、升华感情

1、 英子的变化真大呀!是什么力量让英子有了这么大的转变,是掌声、是爱、拉近了心的距离,是掌声、是爱给了英子巨大的鼓励,让英子勇敢地笑对人生。

2、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爱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2、 希望同学们都来做传播爱的使者,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播洒爱的种子,让爱滋润每个人的心甜。

反思:爱,对于现在孩子说,并不陌生。但在生活中他们只知道去接受别人的爱,却从末体会到向别人付出爱也是一种快乐和幸福。本文就是通过同学们向英子献出爱,这爱改变了英子,使英子笑对人生。文章很感人。因此,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主要是让学生在文中体会同学们对英了的爱,和英子对同学的感激之情。不仅要把一节语文课上好,还要让学生从中受到更为深刻的思想教育。

《掌声》教学设计 篇4

一、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欢迎钱老师来给大家上课吗?怎么表示啊?(学生鼓掌)在学习、生活中,掌声除了表示欢迎,还能表示什么?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掌声会有更深的感悟。

把课题读好了──齐读课题。

1、还记得这些词语吗?你会读吗?

课件出示:

忧郁 犹豫 渐渐平息

讲述 交谈 经久不息

2、我这还有几个短语呢!谁会读?

出示:

落下了残疾 刚调来的 变了个人似的

(正音:落、调、似的)

3、课文写谁给谁掌声,结果怎么样?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

4、这一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我们的同龄人──(小英)

二、前后对比,感受小英变化

1、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你知道小英曾经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呢?(自卑)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体会小英曾经的心理,齐读。

2、过渡:

多么可怜的小英呀!她对自己已失去了信心,但有一件事却彻底地改变了她,让我们先来看看改变后的小英。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

出示:

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3、小英和以前相比有哪些变化呢?(“一起交谈、游戏”,“甚至”)

师: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现在的小英变得怎样了?(活泼、开朗、自信)

4、结尾处有个省略号,想象一下小英还可能有哪些变化。

5、看到小英有这么大的变化,大家的心情怎样?(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读出小英的自信!

6、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想知道答案吗?课文第六自然段会告诉你的。生自读。

7、指名回答。(是掌声让小英有这么大的变化)

再来读读小英的来信,我们还能从中知道些什么?

出示: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掌声,它使我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我永远感谢这掌声。”

点拨:从哪些地方看出小英已经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你能联系第五自然段说说吗?

“永远”到底有多远?(一辈子)

小结:掌声在小英生命中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你能读好小英的`这封饱含感激之情的来信吗?生练读,指名,齐读。

8、过渡:

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使小英从自卑走向了自信,(点板书),就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2~4自然段,找找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响起的。用“~~”划出有关描写掌声的句子。

交流:两次(演讲前和演讲后。)

出示两次掌声的句子,读一遍。

2、第一次:骤然间、热烈、持久:

⑴ 在演讲前,同学们为什么要给小英掌声呢?再读2~4自然段,用“~~~”划出有关描写小英在演讲前表现的句子,读读。

⑵ 交流:

出示: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① 谁来读第一段话?指名。

这是个怎样的小姑娘?(自卑)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齐读。

② 自由读第二段话,想想你读懂了怎样的小英。(自卑) 哪儿感受到的?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小英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齐读。

③ 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小英终于──(引读)。

是啊,同学们已经走进了小英的心里,关注着她。这关注的目光里包含着什么?(支持、鼓励、期待)

⑶ 小英终于走上了讲台,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什么?(师带领鼓掌:热烈、持久)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呢?

师:是啊,小英需要掌声,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⑷ 小英听懂同学们的掌声了吗?(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她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小结:看来小英真是懂得珍惜同学们给她的掌声。

⑸ 谁来读第一次掌声?把你想说的话通过掌声表达出来!

生读第一次掌声。

3、第二次:经久不息:

⑴ 为什么在演讲结束后,同学们又给小英送去了掌声呢?

出示:

掌声渐渐平息,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

⑵ 当小英结束了演讲的时候,大家又给了她经久不息的掌声。

“经久不息”是什么意思?

如果此时我们就在演讲的现场,你想把经久不息的掌声送给小英吗?(师带领鼓掌。)

你又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

板书:

赞美

⑶ 听到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无数的话语在小英的心头滚动,她想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说)

于是小英把这千言万语化作了──

出示:

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4、是掌声给了小英尊重、鼓励、赞美,是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小英生活的勇气;当然,小英也非常懂得珍惜这两次掌声。拿起书本,齐读第4小节,把同学们的鼓励、小英的感激之情融汇在这段文字中。

四、引导说话,读背作者感想

1、刚才同学们把两次掌声送给了身处困境的残疾儿童小英,(板书:箭头)使她从自卑逐步走向了自信。学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呀?

2、小朋友们,你们得到过掌声吗?那你们给过别人掌声吗?

3、播放《掌声响起来》,教师深情地读:

出示: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读懂掌声了吗?

这掌声除了表示欢迎,还表示什么呢?(关爱、帮助、支持、鼓励、表扬……)

《掌声》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读中体会,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并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鼓励”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英子的内心情感。

3、懂得要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情感变化。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凸显“掌声”

今天这么多的老师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示欢迎?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跟掌声有关,你们想学吗?

相机板书:

掌声

二、初读课文,感知“掌声”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⑴ 通过预习,哪个同学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这个故事中,同学们在一节课上鼓了几次掌?两次掌声前,英子表现是怎样的?两次掌声之后,英子又有哪些表现和变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⑵ 分段读文。

2、抽读句子,检测生字。

三、细读课文,感悟“掌声”

1、画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自读。

2、指名朗读写两次掌声的句子:

⑴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指导揣摩带点词语,体会掌声的不同寻常,朗读好句子。)

① 学生试读、抽读、评读。

② 看到英子站到讲台的那一刻,教室里的掌声为什么热烈而持久?

板书:

鼓励

⑵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引导自找重点词语,读好句子。)

① 指名读。

② 生质疑,师生交流。

板书:

赞美

3、指导朗读描写英子表现的句子:

师:在这两次掌声中英子有哪些表现呢?

⑴ 学生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用“~~”画出掌声之后英子表现的句子。

⑵ 师生交流。

⑶ 比较句子: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①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抓住“终于”一词,体会英子心情,读懂犹豫原因。)

②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抓住“泪水流了下来”,揣摩英子内心。)

③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深化:当英子讲完故事的时候,教室里又响起热烈的掌声,此时此刻,英子怎么做呢?从这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如果你是英子的话,你会说什么?

四、拓展延伸,内化“掌声”

1、朗读诗歌《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2、在课文当中我们把爱化作了一阵掌声,其实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里。在我们生活当中爱又可以怎样表达?

3、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呢?挑自己最感兴趣的去做吧!

《掌声》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认识11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生字词、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达成共识

1、师生互动,初步体会掌声中的涵义。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许多老师,对于他们的到来,你们会怎么表示呢?(生:鼓掌。)

你的掌声代表什么?(生:欢迎,感谢……)

2、对于学生的欢迎,我们的老师会怎么表示呢?(老师们:鼓掌。)

同学们,老师们的掌声又代表什么呢?(生:鼓励,感谢……)

3、是呀,掌声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掌声》这一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品读来信,理解信的内容

1、有时,看似平淡无奇的掌声,却蕴涵着非常伟大神奇的力量,改变了小英的生活。老师这里有一封小英的来信,一起来看一看。

2、(课件出示来信)“我永远也忘不了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谁来为我们读一读。

3、指名读信,说说从信中知道了什么?

4、齐读来信,体会小英内心的感激之情。

三、紧抓“变化”,感受情感变化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近英子,进一步了解她以前在学校的生活情况。

(一)了解过去,感受小英的自卑。

1、自由读第1节,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一个怎样的女孩?

2、师生交流:

(1)研读“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体会小英内心的孤独和沉默。(指导朗读这一句话。)

(2)研读“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体会小英的自卑,寂寞等。(指导朗读这一句话。)

3、再读第1节,想想小英在学校还会怎么做?

4、出示练习题(课件出示),引读第1节。

因为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所以_____。

因为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所以早上,她总是____,放学她总是____。

因为_____,所以_____。

5、从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1)指名回答并板书:孤独、自卑、忧郁、沉默

(2)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小英。那时的她不爱说话,默默无闻,多么可怜!你能把她的痛苦、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二)了解现在,感受小英的自信

可是后来,就这样一个沉默、忧郁、自卑的女孩却变了个人似的,她有哪些变化呢成什么样了?请你默读课文其他小节,找一找。

1、指名回答,你找到了哪一小节?(课文第5节)

2、指名读第5节,想想小英有哪些变化?

3、师生交流。抓住重点词语“忧郁”“甚至”感受小英的变化。

4、课文最后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生:话还没有说完。)就请同学们说说小英还有哪些变化?

5、再读课文,想想现在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孩子?

指名回答并板书:活泼、开朗、自信

6、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

(三)对比朗读,感受小英的变化。

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四、聚焦“掌声”,感受浓浓爱意

同学们,是什么让英子有了如此巨大的改变呢?让我们走进她的课堂,看看当时的情景。

(一)研读上台前的小英,感受小英内心的变化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4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小英的句子,细细体会小英的`变化。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师巡视指导。

3、让我们先看看掌声响起之前的小英。

课件出示:

A、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B、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C、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4、品读析文

(1)谁来读第一段话?

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小英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男生齐读。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小英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小英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小英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儿红了”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女生齐读。

(3)指名读第3句,体会小英内心的矛盾。

5、指导朗读这三句话。

6、面对此时的小英,如果你是她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二)研读两次掌声,感受掌声的内涵

过渡:小英有你们这样的同学,真为她感到高兴。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课堂上她的同学是怎么做的。

1、研读第一次掌声

(1)指名读第一次掌声的内容,想想这样的掌声代表着什么?

(2)师生交流。(对小英的鼓励、信任、期待等)

(3)齐读这部分内容。

2、研读第二次掌声

(1)指名读第二次掌声的内容,想想这一次的掌声又代表着什么?

(2)师生交流。(对小英的肯定、赞赏、表扬等)

(3)齐读这部分内容。

3、听到这样的掌声,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说什么呢?

生:说。

4、但是她什么也没说,她只是——

课件出示:“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1)小英是怎样走上讲台的,又是怎样走上讲台的?通过理解小英内心的变化,感悟掌声的内涵。

(2)指导朗读两次掌声,感悟同学之间浓浓的关爱。

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啊!你的内心和小英的内心一样吗?请把你的感受表现在你的脸上,溶进你的声音里。谁愿意再读这段话?

(三)再读来信,感悟掌声的神奇和伟大。

是啊,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美妙的掌声,就是这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使小英从一个忧郁、孤独、自卑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自信的阳光女孩,她被深深地感动了,有多少话要说,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全都融进了她的信中,并把它作为一生的宝贵的财富来珍藏——

来,咱们一起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再读一读她的来信吧!

五、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

过渡:掌声改变了小英的生活,不只是小英,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那些身处困境的人,更需要掌声。

1.指名读最后一节

课件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师生交流:指名回答并板书(需要、珍惜、献出)

4、指导背诵。

六、拓展延伸,感悟掌声的伟大

1、在生活中,你给过别人掌声吗?你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吗?

2、读诗歌(课件出示)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

能唤起人们的勇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

花香能够使人振奋起来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

能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

掌声是一把钥匙,

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

能把害羞淹没!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

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板书设计:

21

掌声

沉默

活泼

忧郁

开朗

自卑

自信

需要

珍惜

献出

教学反思:

《掌声》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的小英,在同学们的鼓励和关爱,从沉默、忧郁、、自卑变成乐观、开朗、自信的小女孩的故事。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互帮互助、互相关爱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我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教学,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感悟掌声的神奇和伟大,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但是,在这课堂的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对于词语的理解和感悟没有做到位。当然,还有很多,希望各位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