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2025/10/21教案

此篇文章《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的正确,读好长句子。

3、朗读句子,体会海棠花的美

教学重点:

写字、了解海棠花的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一、导入

1、出示图片——冰心:同学们,看这,认识这位老人吗?(指名回答)那好,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冰心奶奶的了解吗?老师知道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大量有关冰心的资料,注意,老师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来说。(指名说)

2、是呀,素有“文坛祖母”之称的冰心,用她手中的笔为青少年们写下了很多的作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冰心奶奶写的一篇散文——口述,板书:只拣儿童多处行

3、请同学们抬起手来,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讲解“拣”,同学们,东西要掉到地上,我们要怎么做?(用手拣)因此有个提手旁,右边,注意这一笔,一起说是什么——横折钩。这个字读——(齐读),东西掉了,要用手拣。那你能不能给它换个偏旁,让它变成一个新字呢。

(指名回答)火字旁、绞丝旁(及时板书,组词)

这三个字大家可要分清楚了。

4、再读课题

5、你读到这个课题时,有什么问题吗?

指名回答,归纳总结

小结:是呀,冰心奶奶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这个问题很有研究价值,需要我们好好读书去理解。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课文,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这一课,自己自由读课文。

注意要求: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生字可以注上拼音。

2、巡视、检查

同学们还真画出不少词语。看来在我们读书的时候还真有拦路虎。同学们要想扫除这些拦路虎,还得靠读书。来,为了把书读得更好,我们先来认识认识这一课的生词。

出示生字词

这些词能难住你吗?给你点时间,请你认一认、记一记,把它掌握住。

(我发现有不少同学很聪明,在读不准的时候,接住了拼音这个小拐杖,不错,会学习。)

谁都认识了了它们?(指名读)

真棒,这么短的时间就认识了它们。好,老师就请你到前面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指一名胆子小的)刚才他上台的时候,老师发现他的表情发生了变化,脸有点红,站起来有点慢。你是不是紧张了,有点害怕呀?其实他刚才的表现和表情就可以用这里面的一个词来形容,知道是哪一个吗?(忸怩),对,就是“忸怩”,那么这个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吧。

没关系,相信自己——我能行。万一读错了,我们可以帮你呀。

(根据情况指导)

你看,只要相信自己,不管干什么事,都会成功。谢谢你这个小老师,请回位。(下面,老师想检查大家的'的认读情况,请大家再来练习一下)

(指名检查读)

生字读正确了,课文朗读正确,我们就有了保证。

下面老师请位同学读读第1-2节。

读的很正确。哎,这个词——成千盈百,你理解他的意思吗。你再读读它所在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成”是什么意思。(是的,表现数量很多)

指名读3、4两节

看这个词“座无隙缝”,“隙”你能用它组个词吗?(指名组词)

那这个词大家知道他的意思吗?就是——一点空都没有。对就是一点空都没有。

我们接着读课文。(指读5、6节)

(注意对学生的朗读及时评价——比如,不光读的正确,还很有感情。)

【这一节中出现这个词“忸怩”板书,大家看看这两个字的字形,他们都和,它们都有相同的偏旁“忄”请同学们读读它所在的句子,猜猜这两个词是形容什么的?(心情。不好意思)举事例:小孩非常胆小,尤其在人多的时候,很忸怩,你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最后两节再找一名同学来读读。

看这个字“浑身解数”中的“解”读什么?如果我们通过上下文还不理解,就可以请教我们的无声老师——字典。指名回答——全身的本领

看来,这篇文章同学们基本上都能读正确、流泪了。

同学们,课文题目是只拣儿童多处行,文中的重点是写儿童。可是文中确有两节没有写儿童。这是因为什么那?冰心奶奶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呢?

现在我们就来好好读读这两节,体会体会。

听老师读读(配乐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听

读完这两节,你有什么体会?——海棠树太美了

学生朗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描写海棠花

看来同学们对这两节都有了体会。同学们如果我们想更深入的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还要再细细品读课文。这个任务我们第二节课再来完成。

下面我们就来写写这可的生字。

出示生字

怎样才能写好字呢?我们知道,要想把字写好,就要会读帖。

首先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其次想想它们的笔顺,最后琢磨他们的笔画。好,开始(及时评价学生的表现。如:不光读帖,还在那书空生字那)

读完贴了,你认为那个字比较难写?你认为哪个字难写,你就描写那个字。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下面老师请同学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书写的生字情况,评价

指导书写

出示生字

“嚷”范写

学生书写

三、小结下课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老师建议课后大家可以继续查阅有关冰心奶奶的资料,去阅读她的文章,当我们真正认识了她,那么会有助于我们对这篇课文的了解的。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2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3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有感情地朗诵有关语段。

2、感受孩子的多、活泼、快乐、可爱、生机勃勃,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冰心对孩子的爱、对春天的爱、对美好景物的爱。

3、感受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体悟有关比喻句的内涵及精妙。

教学流程:

一、音乐激趣,引入情境。

1、听歌:《嘀哩嘀哩》。想“春天在哪里?”

2、语言训练:春天在 。

3、导课揭题:只拣儿童多处行

(1)“拣”什么意思?

(2)作者“行”了哪些地方?

二、听课文录音,随手画出作者的“行踪”。

1、学生听、画。

2、交流:

行踪: 香山归来 路过颐和园

挤进颐和园:知春亭 玉澜堂

3、解读“路过”:从“路过”一词你读出了什么?

4、生疑:既然“路过”,为何又“挤进”?

三、引出重点句段,引导多层面、多角度解读,并辐射全篇。

1、“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师:你从哪儿看出了孩子多?

师:读出孩子的多。

师:读下面的文章,也画出写孩子多的词句。

2、交流学生画的写孩子多的词句。

3、在交流中引导深入解读、多角度解读。教师依学定教,扣关键词句顺学而导:

4、师生对话

如:……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师:除了读出了孩子的快乐,还能读出什么?想像一下孩子当时的样子。

师:“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你读出了什么?讨论讨论。

师:太阳是温暧的、光明的、给人以希望的,人们把自己最喜爱的人说成“心中的太阳。”再读读,换个角度,看看从这句你还体会了作者冰心奶奶当时怎样的感情?

师:这句以太阳作比写得多好啊!请再读读第一段的这一句:

“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看看从这句你读出了什么?你觉得哪儿写得特别好就评点一下,可以动笔在文章空白处写写批注。

……

四、补充拓展,丰富积累

教师补充一些课外的有关佳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打开学生的视窗,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体验。

师:在冰心的眼里、心里,孩子就是春天,孩子就是她心中的太阳。请看这些句子:

大门敞开着,里面坐着一圈穿着红红绿绿衣服的小朋友,远远望去,好像是一串美丽的花环!

——冰心·《再寄小读者》

季候上的春天,像一个困倦的孩子,在冬天温暖的轻软的绒被下,安稳地合目睡眠。

——冰心·《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五、自由选读自已想读的句段,配乐赏读。

六、师生赏读,相机点评指导朗诵。

附板书预设:

22、只拣儿童多处行

乐 ——冰心(爱)

活泼可受

生气勃勃

教材分析:《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情意浓、内涵深、语言妙。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充分展开师生对话,对话的过程就是师生精神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多层面、多角度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2、大语文视野。教师变一味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以一点带一面,走进冰心,文化学生。

3、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要求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3、会欣赏图案

教学重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出示春天的画面)

2、谁知道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齐读,猜诗意。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作家,叫冰心。在62岁那一年的春天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

二、板书课题,读中审题。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检查读书情况。因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3、教师相机教学生字词。

四、围绕“行”字理思路

1、默读课文,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

板书:园门口 知春亭 玉谰堂

五、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练习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围绕“儿童多处行”学1——4自然段。(出幻灯)

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1、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儿童多”,把这些句子找出来画下来。

2、想象着读读,想想该怎样读?学生练习朗读。

引导学生读:假如你是这些孩子,沐浴在美好春光里,你的心情怎样?读读。

3、指导朗读(随机出示,视频范读)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学生畅谈体会。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字里行间还能体会到作者对儿童的喜爱。

三、学习5、6自然段

1、春天如此让人心醉,快来读读课文。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出示这两段话:(出幻灯)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体会读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用一个词说说。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再读读。

3、想象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描述。

课件:展现海棠树图。

小结: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作者是怎样赞美的呢?课件出示: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齐读)

四、学习第7自然段

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从这段中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冰心奶奶是那样的喜爱儿童?

小结:作者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原来儿童多处春光美。

板书:冰心奶奶 把儿童和春光怎样联系起来的。

五、比较儿童和花的特点

1、出示第8自然段

2、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探讨题,出幻灯)

反复朗读,感悟相通之处:生命力都很旺盛,让人都感到快乐。

3、指导朗读。谁来把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花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板书:儿童是最美的春光

引读最后一段。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进行句式变换。

4、回顾全文。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呢?

指名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儿童充满朝气、富有感染力;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儿童。所以冰心奶奶认为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光。)

六、拓展,运用语言.出示课件(春天的图)让学生用语言描绘。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课后搜集阅读以下作品。

作品一:《纸船》——体现爱母亲

作品二:《片段》——体现爱大海

八、板书: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欢畅活泼 旺盛的生命力 新鲜美丽

喜 爱 儿 童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八个生字,学会书写十二个生字。

2、自读导语和课文,了解在这篇散文中冰心写了哪些内容,表露了怎样的心声。

3、体会课文题目的意思。想像文中所描绘的几个场面,并自主积累精美的词句。

4、以课文为依托进行口语交际及写话的练习,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及时、到位的点拨、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的生成,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置身于学生中间,真诚地微笑着)小朋友们好!向你们打听几个人,好吗?

师:那你们可要实话实说,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知不知道周杰伦?

师:知不知道张蕙妹?

师:知不知道月亮姐姐?

师:(语气陡然一转,神秘兮兮地)知不知道郝玥?

师:“有缘”对面不相识。站在你们面前的就是郝玥。我的名字好听吧!认识你们我很高兴。和我热情地打招呼吧:一起喊“郝玥姐姐”。

师:知不知道冰心?

师:不知道的请起立。你们很诚实!

师:(指名一位说知道的同学问)谢婉莹是谁?

师: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冰心,走进她的精神世界,共同学习她的优美散文。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上课之前,给同学们听一支歌。课件播放《春天在哪里》。

师:春天来了,我们都想去找春天,你想到哪去找春天?

2、板书课题,读中审题。

师:春天到了,我们都想找到明媚的春天。中国也有一位古代的诗人李商隐写找春天的诗。

课件出示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师:谁来猜一猜,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师:你们比古代的人聪明,不仅儿童喜欢去找春天,大家都想去找春天。我们的.冰心奶奶在她62岁那一年的春天也出去找春天,把这两句诗改了一下,读——课件出示诗句“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师板书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学生读课题,并说说题目的意思。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同一课题,有不同的读法;同一课题,也有不同的疑问。

二、初读感知

师:冰心奶奶为什么不到其他地方去找春天,为什么不到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请打开课文,端正书本,自由朗读。要求;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努力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读课文。

师:谁愿意把自己读书的情况给大家展示一下。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读这一段。

(老师最喜欢举手的同学,举手的同学是最自信的同学。)

三、品读感悟

1、师:刚才同学们读了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讲了喜欢的原因。非常好。现在我们回到课题上来看一看。

读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

师: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走的句子。用笔划一划。生默读。找句子。然后讨论交流,自由发言。教师随机指导。

同时围绕“行”字理思路。

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

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交流画出的词语。(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师:我刚才看了一下,有同学找了一处,有同学找了两处,有同学找了三处,要找到……句子,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书要读得仔细,而且要用你的小脑筋想。同桌两个同学讲一讲。如果你们找得相同,那你们两个同学是英雄,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你找的他还没找到,要请教,为什么你找到的他还没找到。同桌一起找一找,看哪一组找得准,找得全。

2、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原因是什么?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不拣儿童少处行呢?请你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边读,一边做上记号。你认为这里有个原因,用关键词写出来。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用关键词写出来。

学生打开书,默读课文,用笔在书本上圈圈注注。

重点指导,花儿与儿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六小节,看看能不能找出原因。可以提示学生在第七小节里出现了几个“笑”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笑?让学生领悟,冰心她特别喜爱儿童。

3、师:课文比较长,我们能不能抓住要点,把课文读短一些,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在作家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就是,就是,就是。请你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

学生边阅读,边圈划。之后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四、创设情景、拓展延伸。

1、师:读书,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跳出来。所谓跳出来,就是以自己的“火眼金睛”看文,产生自己的想法。使得想了和不想完全不一样。请你们默读课文,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交流。

2、你读了这篇课文,你对冰心奶奶有什么新的了解。说说你想对冰心奶奶说些什么?

学生找句、品句、读句,谈感受,感悟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

3、师:我们来看看冰心的一句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出示冰心曾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是儿童,除了宇宙之外还是儿童。

4、点题结束:

同学们,当再有人问我们,春天在哪里?让我们大声告诉他,当你春游的时候,齐读——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会找到春天!

齐唱《春天在哪里》。让我们把冰心奶奶的话牢记在心间,跟着这群小伙伴一起去赶春吧。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嚷、解”;掌握“大概、聚精会神、树梢、释放、纽扣、匆匆、旺盛”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话的意思。(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体会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教学重点:

欢快活泼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穿行文本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难点:

穿行文本引导学生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将课文有关资料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冰心奶奶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设疑预习,初读感知

1、认读词语:成百盈千 座无隙地 大概 聚精会神 树梢 匆匆 蕴藏 释放 召集 忸怩 海棠 舒展 旺盛 浑身解数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成百盈千

座无隙地

蕴藏

浑身解数

3、多音字组词: 嚷(rāng rǎng) 解(xiè jiě jiè)

4、初读课文,我了解到:冰心奶奶把诗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改为“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但不知道是为什么?

5、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疑问一: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疑问二:冰心奶奶改诗的用意是什么?

疑问三:“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二、展示互动,走进文本

1、师:谁能结合课前收集的有关冰心奶奶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2、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冰心奶奶资料。

3、教师出示课件补充冰心奶奶资料,学生朗读、感悟人物。

4、师导语:同学们,为什么冰心奶奶春游时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刚才,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冰心奶奶寻找春天的一句诗,谁来读一读?

5、学生齐读。

6、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7、学生各抒己见。

三、研读文本,探究提升

1、围绕“儿童多”,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师过渡:冰心奶奶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一找春天吧。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4自然段,画出课文中反映“儿童多”的句子,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儿童多的,标出来。最后,结合所标出的词语读给同桌听。

(3)指名汇报,1—4自然段我读了( )遍,我喜欢用( )进行朗读,我用画“﹏”

的方法反映儿童多,我用“·”的`方法标出了儿童多的词语。

(4)师根据学生汇报的相关语句,出示课件

①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②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③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④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

⑤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⑥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6)师:大屏幕上的这些句子都反映了儿童非常多,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这个句子还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7)学生畅谈体会。

(8)反复朗读这些句子,通过重读“成百盈千”“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簇”“无数”“坐满”“一群一群”等词语的语气加重,感受儿童的多;通过重读“闹嚷嚷”“飞涌”“叽叽呱呱”“鼻尖上闪着汗珠”“喷发”“香气”“撞个满怀”“匆匆” 等词语,感受儿童的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9)学生轻快活泼地朗读1—4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