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2025/10/21教案

此篇文章扁鹊治病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4、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

2、明白寓意。

教学难点:

联系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及针对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搜集扁鹊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扁鹊,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医生。谁来介绍一下他?指名交流。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看大屏幕!教师介绍扁鹊的资料。

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救死扶伤、药到病除,而且能做到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扁鹊所创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

3、指导书写扁鹊二字。

4、同学们,这节课咱们要学习第29课寓言两则的其中一篇,扁鹊治病。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预学单: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一说?生交流师相机指导学生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同学们,以后我们在概括叙事性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就可以尝试这种概括方法。

三、研读感悟

(一)感受扁鹊的医术高明

1、同学们,大家都说扁鹊是一位名医,但蔡桓公却病死了,他是不是徒有虚名呀?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了他的医术高明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扁鹊的句子划出来,仔细体会体会,你从哪里看出了扁鹊的医术高明?(出示探究单)(学生默读勾画并交流。)

2、指名交流

(抓望了一眼就知病情老远望见只看了一眼、看出病态发展的趋势、解释治病方法以及蔡桓公果真如扁鹊所料病死可知)

3、扁鹊是一位名医,同学们,仅仅医术高明就能成为一位名医吗?从扁鹊一次又一次地主动要求给蔡桓公治病中,可以看出什么?

4、指导朗读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的三句话。

如果你是扁鹊,你会如何劝告蔡桓公?

你是对一位国君说话,你该怎么说?

5、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可他们不一定都能成为“名医”。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又具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二)感受蔡桓公的固执己见

1、名医似乎确实名不虚传,但却没能治好蔡桓公的病。这是为什么呢?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呢?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填写扁鹊看病的专用诊笺。注意小组合作学习时,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记录员负责记录,组内交流时要求做到人人发言,当有人发言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有不同见解等发言人说完后再提出。

学生小组学习填写并交流

3、选择学生填写好的诊笺用幻灯片投影到大屏幕上。

师引导学生通过诊笺讨论交流。同学们,你从上诊笺上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是蔡桓公不相信扁鹊的话,不听劝告导致无药可救)。

4、治不好国君的病,扁鹊的下场可想而知。所以,最后扁鹊逃到秦国去了,可见扁鹊的机智。其实文中还有体现扁鹊机智的语句,你发现了吗?

5、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得知扁鹊到秦国去了,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同学们,把它写在你的练习本上。

小练笔: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得知此消息时,()说:“()。

生交流自己写的内容,师及时评价。

6、同学们,寓言故事特点咱们并不陌生,简单的说就是小故事大道理。从大家刚才的交流中,老师相信,同学们从这则寓言中也明白了深刻的道理。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

四、总结拓展:同学们,这则寓言本来是一篇文言文,名字叫《扁鹊拜见蔡桓公》,故事选自《韩非子》,(出示拓展单)在这本书当中,还有很多寓意深刻的故事,请同学们有机会课后去看看。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选编这则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的理解寓言的寓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体会到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导课揭题

1、认识扁鹊。

2、引出蔡桓公

师:扁鹊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这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天,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课文——一个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3、总体感知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

1、文本细读,抓课文重点词句的方法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读着读着,我看到了 的扁鹊, 的蔡桓公。

2、学法迁移,学生自学课文,感受人物性格。

四、随文练笔,揭示寓意

然而,不管扁鹊怎样说,蔡桓公还是,——指着板书说:不相信医生,不听劝告,自以为是……

师:五六天后,错过最佳的医治时间的蔡桓公病入骨髓,浑身疼痛。只能等死的蔡桓公,后悔极了,他想起了扁鹊三番五次劝告,此时此刻他会说些什么呢?写在课文上:病入骨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说 。

师:不久,蔡桓公死了。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总结:

这则寓言故事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引以为戒,不要让蔡桓公的悲剧在我们的身上重演!

布置作业。

反思:

第一次试教时,我是以名医扁鹊——治不了病——蔡桓公死因来展开学习的,黄、杨两位老师认为,名医一条线后,又回头研读蔡桓公死因,课文学习过程显得重复拖沓,建议我把两条线合并。我别无他法,反复思考后,最后定稿:读文后,以你看到了( )的扁鹊,( )的蔡桓公为主线,抓住重点词句,人物语言来细读课文。并试图通过学法指导进行迁移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我认为学生能读懂寓言故事的寓意。所以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朗读的训练上。朗读训练一直都是我的弱项,本次我也是有意挑战自己,采用学生自评、他评,分角色,加提示语等方式指导朗读。自己认为比起以前来,这一方面是有所进步的。但是觉得读得不到位,担心时间不够而匆匆流于形式,不能读得酣畅,淋漓。一些朗读的设计也未能打开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共振,因此填不出提示语,也读不到那时,那人的心底。

关于最后寓意的揭示,课文是采用泡泡的形式: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来设计的。我当时也想利用好课文提供给我们的课程资源展开,但是仔细想想,这样的设计,学生就是一种说教式的言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小病不治,大病难治”……估计也就这样的种种。于是我就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拓展:……全身疼痛的蔡桓公说:( )。有的学生是从蔡桓公明白后,知错了的角度来想象的,也有的学生则完全以蔡桓公本人的角度,临死时要求部下找回扁鹊的迫切心理展开描写的。其实,前者就是揭示寓意,而后者则是对蔡桓公人物形象的再一次丰满,自大傲慢的蔡桓公致死都无法改变一意孤行,目中无人的坏毛病,导致最后的不治身亡。

课堂中肯定还存在很多问题,大家的探讨、关注就是对我的最大支持和鼓励。希望大家能积极跟贴,畅所欲言。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3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

2、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故事及其寓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生病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医治)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是,就有人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后落得个可悲下场。这天,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一文,看看那个有病不承认的人,最终得到了什么下场。

2、板书课题。

3、简介扁鹊。

二、整体感知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

2、学习生字,勾画生字,指名读,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生自由读课文,概括本文主要资料。

三、精读课文

1、诵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的形象如何。

生读后发言,师点拨。

(本文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蔡桓公是个盲目自信,傲慢固执,讳疾忌医的国君,故事围绕“有病、无病”这一尖锐矛盾展开争论)

2、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应及时治疗?对于扁鹊的忠告,蔡桓公是怎样评价的?

(生讨论后归纳:从“站了一会儿”说明扁鹊作了仔细观察后才下的断言,而并非信口开河,而蔡桓公“毫不在意”,说明了他盲目自信。他之后对扁鹊的评价,又说明了他的无知和偏见)

3、扁鹊第二、三次见蔡桓公,均隔十天左右。他又说了些什么话劝蔡桓公,结果又如何?短短20天后,蔡桓公的`病情有何变化?(由肌肤到肠胃)

4、当扁鹊第四次见到蔡桓公时,为什么掉头就跑?从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个动作,间接看出蔡桓公病情已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联系上下文又可见扁鹊医术高明,诊断准确,机警)

5、蔡桓公讳疾忌医,最终是什么下场?

前四次相见之隔为十来天,而这次只用了“五天后”?说明蔡桓公病情急骤恶化,扁鹊诊断准确,说明上文扁鹊见蔡桓公掉头就跑,实在是事出有因。最后,蔡桓公病死了,是故事发展的结果,也是蔡桓公讳疾忌医的必然恶果。

6、理解词语:讳疾忌医。

四、说说你从这个寓言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忙)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

1教师出示课件:

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对症下药起死回生杏林春满

师: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成语。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读成语。

师:这些成语有一个共同特点,谁来说说?

生:这些成语都是对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医生的高度赞美。

师:希望大家能牢牢地记住这些美妙深远的成语,并把它们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和写作中。

2质疑

师:通过课前预习,哪位同学愿意介绍一下扁鹊?(板书:扁鹊)

生:汇报资料(点名回答)

师:你们预习得真充分。

师:老师也查找了资料,并且制作了一张扁鹊的名片。(出示课件)

师:他是中医的鼻祖,创造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他治愈了大家认为已经死去的虢国太子,在大家眼中,扁鹊就是一位技术精湛的名医,那什么叫“名医”呢?

生:有名的医生。

师:那么有名的老师叫——(生)名师,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叫——(生)名嘴。

师:可有一天,名医扁鹊却捻着胡子摇着头说:“……臣是以无请也。”——是谁,得了什么病,居然让这位可以起死回生的神医束手无策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通过学习《扁鹊治病》一文,找找答案。(板书课题:治病)齐读题目!

师:看了题目,你还想问些什么呢?扁鹊给谁治病呢?(板书:蔡桓公)

师:指导蔡字书写,先写草字头,下面是祭祀的祭,右上角先写横撇,再写捺。(生看着老师板书,伸出右手食指书空)再读课题。

3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老师看看谁能读准下列词语。

出示课件:扁鹊拜见蔡桓公理睬敷烫肠胃汤药骨髓医治

(提示睬、敷——书写,骨髓——读音)

师: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你能够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扁鹊多次( )蔡桓公,指出他病在何处,蔡桓公不予( )。病在肌肤,热水( )就能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 ),服几剂( )也能治好;一旦深入( ),神医也无法( )了。

二、深入探究

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拜见蔡桓公?都说了些什么?结果怎么样?(用不同的符号标画出来)

师:第一次拜见蔡桓公后,扁鹊有怎样的发现呢?如果你就是扁鹊,会在诊笺上如何记录呢?

课件出示:扁鹊专用诊笺

时间:

患者:

病状:

治疗建议:

患者表现:

整理人:

蔡桓公

皮肤

及时就诊

1.我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2.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扁鹊

指名汇报

师生共同探讨——

1.皮肤有病——(扁鹊怎么发现的?)站了一会儿(只站了一会儿就能发现病情,说明什么?)——医术高明,不愧名医!

2.想象蔡桓公说话时的神态!

扁鹊走后,他又是怎么想的呢?(点名回答)——说话时的神态、动作会怎样——所以,他才会对左右的人说——读!(体会蔡桓公的性格特点)

3.小结:扁鹊第一次拜见蔡桓公,很短的时间就发现蔡桓公的皮肤上有病,但是蔡桓公却不以为然。其实,他不知道,正是自己的不以为然却埋下了隐患。

4.扁鹊一共几次见蔡桓公?

请同学细细读文,完成下面的'表格。(看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蔡桓公的病情和态度都有怎样的变化。)(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讨论)

扁鹊诊断蔡桓公病症专用便笺

诊次

日期

病情变化

治疗方法

蔡桓公态度

第一次

有一天

皮肤上有点小病

热水敷烫

认为自己没病

第二次

过了十来天

病在皮肉之间

扎针

很不高兴,没有理睬

第三次

十来天后

病在肠胃

服汤药

非常不高兴

第四次

又过了十几天

病已深入骨髓

无药可救

感到奇怪,派人去问

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哪些相同与不同?

相同——

1.前三次见面,蔡桓公的病还有治。(即有治疗方法)

2.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都是不高兴、不理睬。(前三次不以为然)

不同——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蔡桓公的病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读书中相关语句(扁鹊说的话):

第一次拜见:有一天“皮肤上有点小病”

第二次拜见:过了十来天“发展到皮肉之间”

第三次拜见:十来天后“发展到肠胃里”

师:你们已经学着扁鹊的样子在劝蔡桓公了。

师:那么第四次扁鹊为什么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呢?

生:“深入骨髓”

师:病情由悄然不觉到来势凶猛,治疗的方法又有什么不同?

生回答:

在皮肤上:热水敷烫

发展到皮肉之间:扎针

发展到肠胃:服汤药

深入骨髓:无药可救

师:扁鹊前三次劝说蔡桓公,并提出了治疗方法,但是蔡桓公的病情仍在不断恶化,到最后已无药可医,这又是为什么?

生:因为蔡桓公不以为然。

师:蔡桓公对待病情的态度具体表现在——

生:最初认为自己没病

扁鹊再次拜见时,他很不高兴,没有理睬

扁鹊第三次拜见时,他非常不高兴

看见扁鹊远远望见他而跑掉,他感到奇怪,于是派人去问。

师:正是由于蔡桓公之前不以为然的态度,使得小病酿成了大病,最终无药可医。如果能够跨越时空,此时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生:蔡桓公你应该听取别人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己见。

师:(如果你是蔡桓公身边的大臣,估计蔡桓公就不会这样了。)蔡桓公这样固执己见,扁鹊为什么还要三番五次来提醒蔡桓公的病情呢?(如果你就是扁鹊,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劝诫他及时治疗,足可见他医德高尚。(医者父母心)

小结:当蔡桓公病入膏肓后,他终于相信扁鹊的话了,但是为时已晚。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扁鹊是一个——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人(机警之人,懂得自保)

桓公是一个——讳疾忌医、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人

三、拓展延伸

1蔡桓公的病,在我们今天看来,仅仅指身体上的疾病吗?(小毛病,缺点……)态度的问题

如果有人指出我们身上有小毛病,那该怎么办?(听取家长和老师的劝告,及时改正小毛病……这就叫防微杜渐)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扁鹊治病这个寓言故事,懂得了小毛病要防微杜渐,及早改正,千万不能讳疾忌医。

2.总结课堂,拓展学习

我们知道寓言就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告诉我们某种道理,让我们获得人生的智慧,更好地为人处事,这就是寓言的魅力。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出示寓言故事图片……)我们课后可以去读一读,相信阅读之后你会获得更多的人生智慧。

四、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扁鹊医术高明

蔡桓公讳疾忌医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始末,感悟寓意。

2、练习复述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感悟寓意。

2、编写病菌入侵记。

教学过程:

一、解题:《扁鹊治病》这个题目要抓住哪个字理解?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

三、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1、(父王,前两个月您还体健如牛,怎么突然就抛下我们走了?(相机指导朗读)

(我是一个小小的病菌,是我杀了他,为此我还写了一篇《病菌入侵记》,咦,我的《病菌入侵记》呢?完了,不知什么时候丢了。同学们,你能帮我重写一篇吗?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动手帮病菌写《病菌入侵记》吧,首先,我们要明确以下问题:

a、《病菌入侵记》的`主要人物?

b、病菌先到哪里,再到哪里,最后到哪里?

c、病菌入侵时发生了哪些让它担心的事?结果怎样?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解决以上问题,再试着和同桌说说《病菌入侵记》,说的时候,可以按如下方式说:我是一个小小的病菌。有一天,我来到蔡桓公身上,过了几天,来了一个叫扁鹊的人,他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就发现了我,并对蔡桓公说他的皮肤上有病,要是不治,会向体内发展。我一听,吓的两腿发抖,这不是要了我的命。不过“吉人自有天相”,蔡桓公居然不相信名医扁鹊的话,我逃过了第一劫……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感悟寓意,指导朗读。

4、请几位同学说说《病菌入侵记》。

四、完成填空。

五、联系实际,感悟寓意。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像蔡桓公这样的人,你会对他说什么?

六、作业。

1、先把《病菌入侵记》讲给家长听,再和家人一同演一演,最后写下来。

2、搜集成语故事,周末出一张成语故事手抄报。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扁鹊蔡桓公理睬肠胃烫剂量汤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感悟重点句段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品读感悟重点句段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医扁鹊,了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段传奇经历。

2.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3.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4.关于扁鹊你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说说

师小结:本文所指扁鹊真名秦越人,战国时医学家,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四大诊法,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他所创四诊法被中医沿用至今。

5.出示课件:扁鹊治病的故事,让学生初步体会扁鹊是一位名医。

6.师:通过预习你知道扁鹊给谁治病呢?(板书:蔡桓公)你对蔡桓公有哪些了解呢?生答

师小结:蔡桓公,本名田午即田齐桓公,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

师:由“扁鹊、蔡桓公、治病”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生质疑,师提炼:

(1)扁鹊为什么要给蔡桓公治病?

(2)扁鹊几次给蔡桓公治病?

(3)蔡桓公的病治好了吗?

师:喜欢问问题是喜欢动脑筋的一种表现,有的问题我们想想就知道了,有的问题还得我们仔细读课文,认真思考才能得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明确两点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

②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2.交流第一个问题

师:首先,老师想检查同学们有没有把生字多读、读准。

课件呈现生字词:扁鹊蔡桓公理睬肠胃烫剂量汤药

指名读,师正音,全班齐读

3.交流第二个问题: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是什么?指名说

师:蔡桓公生病了,扁鹊三次主动请求给蔡桓公医治,三次都被拒绝,于是扁鹊不再请求医治,结果蔡桓公死了。

三、抓住“名医”,读悟感知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这是读书的第一步。要想走进人物内心,深入了解人物,还得细细地品读课文。

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师:什么叫名医?板书:名医你知道在我国古代有哪些名医吗?指名说

师补充:呈现四大名医的图片,师相机简介

2.“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交流: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①你从哪个词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站了一会儿、看)

师:扁鹊仅仅是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就发现了蔡桓公皮肤上的小病,他对蔡桓公病情的诊断主要采用的望、闻、问、切中的哪一种方法呢?(望)看病人的气色就知道人家生了什么病,普通的医生能做到吗?他的医术可真是---高超。板书:医术高超

②好心好意的扁鹊第一次被拒绝了,蔡桓公的病情是否像扁鹊预料的那样向体内发展呢?他下次还会来吗?

(2)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③此时的扁鹊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有点焦急)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说这句话呢?再指名读

④用心良苦的扁鹊第二次被拒绝,蔡桓公的病情是否像扁鹊预料的那样加深呢?他下次还会来吗?

(3)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⑤此时的扁鹊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更焦急了)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说这句话呢?再指名读

师:扁鹊啊扁鹊,你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人家对你不理不睬,几次三番把你拒绝,你为什么还要来呢?生讨论

师小结:扁鹊本着对病人的负责和对生命的尊重,当他前两次被拒绝后,第三次依然前来,他的医德可真―――高尚啊!板书:医德高尚

⑥可是苦口婆心的扁鹊第三次又被拒绝了,蔡桓公的病情是否像扁鹊预料的那样更加严重呢?他下次还会来吗?

⑦讨论:不来,为什么?

(4)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⑧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扁鹊说呢?生交流

师:医术高明的医生有很多,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又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四、探究蔡桓公之死,理解寓意

师: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

1.默读课文,用“~~~”划出蔡桓公病死的原因。

2、交流。

(1)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指名读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不相信自己有病)板书:不相信

(2)“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认为自己没病,怀疑扁鹊给他治病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医术)

(3)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师:从这句中你读懂了什么?板书:不理睬他在想什么呢?

引读:“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师:读出蔡桓公的很不高兴,很不耐烦,体会其内心想法。齐读

(4)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从这句你读懂了什么?为什么非常不高兴,他在想什么?

引读:“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指名读

师:读出蔡桓公的非常不高兴,非常不耐烦。齐读

师:像蔡桓公这种认为自己没病不愿接受治疗并怀疑扁鹊的治疗动机的人,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师板书:“讳疾忌医”词意: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师:这是我们这堂课学习的又一个新的四字词语,把它抄在你的课堂笔记本上吧!

师:蔡桓公本来有三次治病的机会,而且越早治痛苦越小,因为他的讳疾忌医机会一次次溜走了,最后他只能等死。如果蔡桓公要改变这个悲惨的结局,他应该怎么做?

3.生讨论

师总结: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呢?这个词里包含“防”和“渐”字,你知道吗?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板书:防微杜渐解答词意思:在坏思想、坏事或错误刚冒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其发展下去。

师:要想和老师或他一样聪明,就要平时积累,积累多了,当你需要它们的时候它就会从你的脑子里迸出来,现在我们又知道了一个新的四字词语,快把他抄在你的课堂笔记本上吧!

五、课外延伸

1、如果能穿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2、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老师经常强调写字姿势,可是有同学不听,不改正,结果近视了……)

六、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扁鹊治病》这则寓言,老师还想给你们推荐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相信你读了后一定会有更多启发和收获。

1.出示图片及寓言名字

2.学生课后读一读。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扁鹊蔡桓公

名医不相信

医术高超不理睬

医德高尚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