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猫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猫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猫虎歌》
创编并表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猫虎歌》,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及创造能力,积极与同学合作编创表演,用肢体语言表现本课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提高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分析:
1、我揣摩了孩子们爱听故事的心理,以故事为主线来贯穿整节课。先由讲故事的方式导入课题,然后在故事中开展歌曲教学,最后也以创编故事,表演故事的方式拓展本课的寓意,从而创编并表演故事的情节。
2、 在歌曲的教学上,我着重抓住歌曲中出现的难点作为突破口进行处理,如衬词“也也也和结尾处的教学,尽量使教学充满童趣,调动儿童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用更有趣诙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能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理解这首“风趣”有歌曲。并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 电子琴 头饰 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音乐课堂。请大家和我一起喊出我们音乐课堂的口号:“师:音乐课堂,生:歌声飞扬,师:音乐无限,生:快乐无限。Yes”今天,我把“森林之王”大老虎请到我们的课堂上,请你们来看一看,(出示课件)这就是“森林之王”——大老虎,是不是很威风啊?
生:是,很威风,但也很漂亮。(欣赏老虎图片)
师:看,老虎不知什么原因发怒了,一声狂吼,吓得小动物们浑身发抖,一个个逃的不止去向,。这是谁?这么不怕死,还在草地上玩呢。
生:是小猫……
师:快看,老虎向小猫跑过来了,小猫来不及躲闪,怎么办呀?同学们,快动脑筋,给小猫出个注意,怎样才能逃过老虎的追杀呢?(师显得很着急)
生:小猫会爬树,老虎不会爬树。(生争先恐后,各抒已见)
师:小猫听到同学们的喊声,快速的爬到了树上,逃过了老虎的追杀。其实,猫和老虎之间还有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吗?
生:想
师: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老虎曾拜一只猫儿为师傅学本领。猫师傅就将本领一一传授给了老虎,老虎想到自己的本领已经学到手,如果能吃掉猫,那就是“天下第一”了,哎!没想到猫师傅防备了老虎的野心,留下一招“爬树”的本领没有教给老虎,当老虎要吃掉“师傅”的瞬间,猫儿灵巧地爬上了树,老虎的野心才没有得逞。
这段传说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欣赏一下吧。
二、新授
1、播放多媒体,学生聆听歌曲。
师:听完歌曲感受是什么?(歌曲很幽默,很欢快)
2、再放歌曲,小声随唱。
师:师生讨论歌词内容,指名学生边演边读歌词。读出情感。
生:提出难点。共同解决难点。
3、学唱歌曲
(1)师慢速弹琴,学生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词。
(2)师范唱第一段歌词,学生聆听学唱。
(3)介绍前倚音,体会前倚音的`作用。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
(4)生提出在演唱中需要帮助的地方,请会唱该句的同学唱一唱,并做小老师教一教。
(5)集体演唱第一段歌词。
(6)同样的方法学唱第二段歌词。准确演唱结束句的节奏。
(7)情绪处理。集体演唱歌曲,(表现猫的狡黠的神态,摇头晃脑的姿态,体现歌曲幽默,风趣)
4、请两组学生分别演唱歌曲,唱出猫儿和老虎的语气和神态。师生互评。
5、有感情的唱歌曲。
猫教学设计 篇2
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5、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法:对话法情境法
学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二、默读课文,做好圈点、勾画,整体感知。(教师出示生字词)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
3、这几只猫的外形和性格各有什么特点?
4、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
5、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一 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一34段 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三、文章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其中前两只活泼有趣,找出相关的.句子分析,朗读并感悟。
提问: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两只可爱猫的篇幅不如一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2、我家三只猫最后结局都是亡失,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的亡失,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四、精读赏析:15一一3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案发现场: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
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还以为惩戒得不够。
5、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吗?
事实真相:鸟被另外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这只丑猫!
6、案件定性:冤案!
7、案件反思:(1)在知道事情的真相之后,“我”的心情是怎样的,从我的忏悔中,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人?(2)为什么会造成冤案,我的过失是什么?
教师小结:根本原因就是“我”对那只丑猫有偏见!
明确:对三只猫,我和家人的感情是有区别的。正因为我的偏见,导致了第三只猫的死亡,所以,较前两只猫,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更加难过。
8、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延伸:感悟
六:主题:应善待生命、关爱弱小勿主观臆断、妄下断语
七: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应该善待生命、关爱弱小
不要主观臆断、妄下断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作者家里养过三次猫,三次养猫的经历给作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有快乐、有心酸、有愤恨,甚至有无尽的懊悔。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的这种人生感悟的呢?
二、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的语句、抒情的语句、耐人寻味的语句,品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被描写对象的特点,并自然而然地将人物情感蕴抒情:将内在的情感外显化,更利于情感的抒发,感染人,打动人。
耐人寻味:“至此好久不养猫”“永不养猫”,不能忽视的句子,蕴含着作者不愿言表又更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2、写法探究:本文在写作技巧方面有那些特点?
情节曲折、结构严谨:得猫一一养猫一一亡失一一再得猫一一再养猫一一再亡失一一复得猫一一复养猫一一复亡失一一永不养猫。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首尾呼应、设置伏笔:文章开头交代“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抛出线索,总领全文,结尾以“我记永不养猫"收篇,开拓新意,照应开头。伏笔的表现: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在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可谓连珠缀玉、浑然天成。
3、鲜明的对比:之前我们非常喜爱前两只猫,使之和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后者的命运更加悲惨,以引起人们的深切同情,更加突出“我”过失之大,悔恨之深,有力地突出文章中心。
4、第一人称:文中的“我”是猫的主人,喜欢前两只猫。既是目击者,又是悲剧的制造者,便于直接抒情,解释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获得强烈的艺术表达效果。
三、课外练笔:以“我最喜爱的小动物”为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四、板书设计:
猫
郑振铎
语言之妙结构之巧
猫教学设计 篇3
一、导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识记生字、词语。
2、品读探究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重点)
3、品味作者朴实深邃的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情感。(难点)
二、导学引领,自主学习
(一)基本知识学习
1、查阅资料,简介作者
2、记住“读一读,写一写”词语的读音、写法、意思。
3、朗读课文,初步触摸不同的猫
①朗读课文,组内任选一部分最能打动你的段落来读。
②初读课文后,完成下列任务:
A、在文中标出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B、填空:读第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所填词语应该符合课文的意思,并能在文中找到依据)
C、按时间顺序将围绕着猫发生的故事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
得猫—养猫—()—再()—再()—再()—复()—复()—复()
(二)难点突破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的区别,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根据前面勾画的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来比较)
2、细读课文,重点阅读第三只猫
按照理解填空:再读第三只猫,我读出一只的猫。(思考角度:①大家对第三只猫的态度是怎样的?②与前两只猫相比有什么不同?③不写前两只猫,行吗?)
3、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①找出自己认为作者情感浓厚的句子,体会“我”的感情
按照理解填充句式“读,我体会到”。
②学生朗读,小组同学评价(教师课堂指导朗读)
(三)学法指导
抓住故事情节和写作对象的特征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困惑所在:
三、组内合作,收获分享
(1)我们组讲解的问题是:
(2)我们组讲解的思路是:
(3)讲解中需要强调的关键点和重难点是:
四、课前热身,自我完善:
1、给加点字注音:
郑振铎()涩()怂恿()
怅然()蜷伏()惩戒()
2、课文结构严谨,首尾呼应,请找出这两个句子是
和
3、重点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语速由舒缓而稍微加快,语调由低沉到略有升高),用“对于,我想说”的句式表达一种看法。
例: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对于,我想说: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课堂交流流程建议:
导入——预习检测——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质疑小结
(二)交流点拨:
学习本文重点要放在第二只猫的失踪与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思想感情进行。探究,就是研究课文的抒情议论,探究作者究竟想说什么,讽喻的是什么社会现象,在哲理层面上是什么意思。
六、课后练兵,体验成功:
阅读“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到文章最后,回答:
1、文段中的猫是指第只猫。文中与“妄下断语”相呼应的句子是哪一句?
2、文中“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刺我良心的针”有何深刻含义?表现了“我”的什么思想感情?
含义:
思想感情:
3、为什么作者对这只猫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的亡失更难过?
4、谈谈你对“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理解
猫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字词早读课完成)
二、新课导入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的词语句子。(结合课后练习)
2、第三只猫冤在何处?留下什么教训?
不受欢迎,易成冤案牺牲品。免遭厄运,须完善自己。
3、我之误误在何处?有什么教训?
仅以个人好恶决断,难免伤害无辜,避此失误,须凭真据实
4、从我的难过看我的心灵。
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无辜,不欺弱小,勇于自责,真诚忏悔。
三、小结
猫教学设计 篇5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学习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老舍。教师: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课件。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
2.揭示课题。(板书:15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文中的猫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生字词。
3.全班交流,(出示句子)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和认识,随机引导、总结:老舍先生写的两个重点内容(板书:古怪淘气)
三、探究课文,重点研读。
(一)创设情境,理解“古怪”。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发现猫有哪些古怪的性格?
2.理解“贪玩”:通过朗读展现猫的贪玩。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品读老舍先生对贪玩的猫的.宽容与喜爱。(出示句子)通过朗读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升华情感。(板书:老实
贪玩尽职)
3.理解“尽职”:理解词语“屏息凝视”。亲身体验“屏息凝视”,体会猫等老鼠的决心,指导朗读,感受猫的尽职。
(二)进一步理解猫的性格“古怪”。
1.自主发现:自读第
2、3自然段,找出其它的性格,体会古怪。
2.汇报交流: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其中流露出的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指导有感情朗读。(板书: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胆小
勇猛)
四、读中感悟,体会“淘气”。
1.初步理解“更可爱”,自读感受满月小猫的更可爱。 2.创设情境朗读,升华情感。(板书: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五、小结。
老舍笔下的猫真古怪,又淘气。(板书:喜爱之情)
六、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板书:
15猫
老实
贪玩尽职
古怪
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
胆小
勇猛
淘气
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喜爱之情
猫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1.《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
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
2.引导学生通过充分阅读体会猫的特点,感受猫的可爱,学习作者在语言和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
感情的特别方式。
学情分析
猫是较常见的家养小动物,学生对猫比较熟悉,绝大多数学生见过,有的学生还养过猫。在教学中激趣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在读中整体感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理解和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是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2、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探究,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导入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导语:大家都知道著名作家老舍吧?他的作品言语朴实,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文章。
2.揭示题目:猫(读题)
学生齐读题目了解作者,熟悉课题
1.自由轻声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思考:①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
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 课文从“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② 分段:第一段:1—3节,第二段:第4节
(一)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节朗读,划出表述这一段内容的句子。(第一句)
师:这句话是这一段中的总起句。
基本信息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