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60-62,做一做和63页练习十一第1-4,教材通过古人度量长度得不到整数结果揭示分数的重要性。再通过举例说明四分之一这个分数的意义,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拓展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
2.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3.渗透“形式与实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知道分数各个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等,为本课知识打下基础。需要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教材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概括,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长方形、圆形纸片,线段图等操作材料。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1,提问:A,大家知道分数吗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
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
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课件1]
(2)填空.[课件2]
①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
②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③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3份是它的()/()
(4)抢答.[课件3]
①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②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③把这个文具盒你所有的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为什么是1/2若平均分给5位;10位;50位同学呢
④如果这个文具盒里只有6枝铅笔.现在把它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
⑤如果把8枝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如果是100;1000枝呢
(5)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课件4]
5/73/83/()()/9()/()
3,小结.
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一个物体
单位"1"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比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
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
学生事先查找资料,本节课预设从生活情景引入后,激发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的冲突(怎样用合适的数来表示不同地区的温度),调动生活经验,主动接纳负数概念;
学生汇报比较:+16°(>)-16°{填>,<或=}
报
学生思考汇报
学生展示收集的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负数,并说说表示什么?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板书设计:
一个物体
计量单位单位“1”
一些物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2
一、复习
(1)一袋大米,吃了。
(2)一袋大米,吃了千克。
这两题中的有什么不同?
二、导入新课
老师这有一张卡片,谁愿意读一读!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数,谁找到了?你们知道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百分数。
三、新授
1、百分数的读、写法。
你们知道为什么把这些数叫做“百分数”?
它们就相当于分数中分母是100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所以叫做百分数。只是通常百分数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写成59%、41%这样。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练写百分数。
2、百分数的意义。
你们知道黑板上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如:棉51%、涤49%等。
这些百分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表示两种量、两个数的关系。我们把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和我们学习过的分数有什么不同呢?
四、练习
1、课前复习题中,谁能换成百分数表示?
2、在规定时间内,写10个你喜欢的百分数,用含有百分数的语言告诉大家你写了几个?
3、飞标游戏,说明什么?
4、成语中的百分数。
如:百里挑一、一箭双雕、百发百中、十有八九、事倍功半、事半功倍。
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再送给大家一句话,“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反思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89—90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分数意义,能解决一些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百分数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联系生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百分数。2、使学生理解百分数和分数意义的不同。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相互学习中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其价值。难点能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教学,我觉得在以下几方面反思:
1、让学生们对课前搜集的百分数进行研究这一环节耐人回味。这一节课中老师并没有急于自己讲解新知或自学课本,而是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素材中去积累对百分数的感性认识,主动建构个体对“百分数”的理解。在各个个体对百分数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之上的,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并且这样的学习是现实的、有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与分数既有联系,又有一些区别,同时,百分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2、课堂练习的设计突出练习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既有促进学生对百分数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牢固掌握百分数概念的练习,也有巩固百分数的读,写练习。根据成语说百分率。如:百战百胜、十拿九稳、百里挑一等。
3、结语中的爱迪生的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百分数的实例,但却独具匠心。既是文化的渗透,又是育人意识的集中体现对现实而有意义的生活素材的研究,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一些细节地方,比如我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回答问中的错误没能及时纠正,对于学生学习百分数可能会造成一些错误的印象,因此,我觉得,要上好数学课,不但要认真备课、上课,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 .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2) . 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 ”表示。
(3 )。 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难点分析
(1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 )理解单位“1 ”。
( 3 )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举出几个具体的分数。老师板书 根据学生举例的分数请同学们说出都知道这个分数的什么如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自己的课外知识等。
老师举例并板书 41 请学生说出41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甲41表示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吃了其中的1份可以说吃了这块月饼的41。 学生乙41还可以表示把一根绳子平均剪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 这根绳子的41。
(二)、教学实施
1 、认识单位“1 ”。
( 1 )动手操作。 老师如果用图表示41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折一折或画一画来表示41。 学生展示成果。
( 2 )老师投影出示图片。
老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41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学生甲:我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41。
学生乙:把8 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 份每份两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41。
学生丙:我把12 个△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 份每份3个△是这个整体的41。
学生丁:我把1 米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 份其中的1 份就是1米的41。
( 3 )概括总结。
老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41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 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8 个苹果、12 个△平均分还有的是把1 米平均分。
老师:一个图形一个实物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8个苹果、12 个△ 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个整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
( 4) 举例。 老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筐茄子、一车煤、一个年级的人数、全中国人口等。
2 概括分数。
老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 ”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 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相互交流补充。 明确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五、作业安排
课后练习1、2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4
一、新课
1. 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
(课前, 让学生广泛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百分数的信息。)
师:请拿出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说说是从哪里找到的。
让学生交流,并说说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有什么想法。
师: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到处都有百分数,人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运用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代表什么含义呢?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它。(出示课题:百分数)
2.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出示课本中的四幅插图,让学生找出图中的百分数。教师说明:像 18%、50%、64??2%这样的数就是百分数。
让学生思考,说出图中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分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及它表示的具体含义。
师:我们学过分数,分数既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那百分数呢?
让学生讨论:百分数表示什么?
得出结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使学生明确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数后面不带单位名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 教学百分数的读、写。
教师说明百分号:% 的意义及书写方法。
让学生试读课本第78页上“做一做”第2题中的百分数。试写出“做一做”上面的百分数。
二、巩固练习
1. 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并说出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再观察这个图,想想一共可以写出几个百分数?
2. 做课本练习十八中的一些练习。
三、小结
1. 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2. 学了百分数后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7~78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 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一1~4题。
教学目的1、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知道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2、生探究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3、学生感受百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1、谈话引出教材第1页有关三峡的资料。
2、引入课题:百分数。
①读资料中的信息。
②、谈谈在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百分数。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认识百分数
1、谈话:关于百分数你想知道些什么?
2、出示书第2页的主题图,并引出问题羊毛含量为36%是什么意思?
①、观察标签,你还知道些什么?介绍百分数,及百分号。
②、百分数的读法:学生试读后,引导总结读法。
3、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回答:
(1)、学生自由发言谈。
(2)、说说对36%的理解。
(3)、交流对其余几个百分数的理解。面料成分中谁的含量最高?谁的`含量最低?
(4)、试读百分数。
(二)、进一步认识百分数
1、出示例1的信息及问题。 告诉学生这里的百分之四十可以用40%表示,让学生补充完整。
2、进一步理解40%表示的意思。并板书。
3、出示第二个问题。
4、总结:什么叫做百分数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5、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出示两道选择题:一堆煤,运走了()吨。去年产量是今年产量的()。
学生试做,汇报,并把结果用百分数来表示。
讨论,并汇报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针对性练习:
1、写百分数,老师提出要求:
①、在规定时间内写,并用百分数的知识描述自己写的个数。
②、体会百分数的好处。
③、思考、答问。
③、观察、思考、交流
④、独立审题、答问。
2、比较这些百分数中,谁最大?谁最小?怎样看出来的?为什么?
3、找一找,有表示一半的百分数吗?有表示1的百分数吗?你是怎样理解百分之百的?
4、百分数的分子都有些什么特点。
5、出示练习一的1题。说说每个百分数的意义,和有什么感想?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1题。
2、练习一的2、3题。
教师巡视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作业设计
(一)、选择 1、97%
80(1)一堆煤,运走了()吨。
(2)去年产量是今年产量的()2、5%,0.001%,200%,100%,98%
(1)这节课上,全班()的同学都很认真,他们学会了新知识的()。
(2)小汽车的速度是摩托车速度的()。
(3)你认为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二)、判断
1、一根钢管长0.6米,也可以写成60%米。()
2、百分数的分母是100。()
3、分母是100的分数一定是百分数 ()
4、把20克糖放入8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25%。
(三)、练习一第3、4题
独立完成作业。
五、课后小结
概括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你学会了什么?什么是百分数?怎样写?与分数有什么不同?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45、46页(新授课)
二、教材分析: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六、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磁扣。
学具: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一板面包图片(分格的),4根香蕉图片,一段绳子
七、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法、操作发现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八、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2分钟)
(二)探究新知(14分钟)
(三)探究求周长的策略(15分钟)
(5)量一量、算一算
A三角形、长方形等直边的测量方法。(3分钟)
师:那么要想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多少,该怎么办?
师:课前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个封闭图形,下面四人小组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活动前请先阅读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
①小组内快速交流用什么方法测量。
②选择需要的工具进行测量。
③组内分工合作。(测量时取整厘米数)
反馈交流测量方法。
①三角形
6+8+10=24cm
师:那个小组愿意汇报?
预设:我们测量的是三角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24厘米。
师:你们用直尺量出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然后呢?(把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那测量结果24厘米表示什么?
预设: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总和。
预设: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师: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是它三条边的长度和。(课件出示)
②长方形
5+5+3+3=16cm
师:昨天咱们刚刚学习过四边形,哪组来汇报一下四边形?
预设:我们选择的图形是长方形,测量工具是直尺,测量的方法是量,测量的结果约为16厘米。
师:16厘米这个长度表示什么呢?
预设:表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师:他们也选用了用直尺测量,量了几条边(四条边),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长方形对边相等只需量两条边,一条长、一条宽)
师:真棒!你们能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简化测量过程。
师:那如果想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怎么做呢?
预设:量一条边,就知道四条边的长度了。
师:当然,不论量几条边,计算四边形的周长都是要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我们发现四边形的周长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总和。
思考:如果是五边形,它的周长是几条边的长度总和?六边形呢?八边形呢?
交流后小结:看来多边形的周长就是它所有边的长度总和。
B爱心、树叶等不规则图形的测量方法。(8分钟)
③树叶
师:老师给有些小组准备了一片树叶。那个小组选择测量的是树叶的周长?1厘米大约是这么长,请同学们估估看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它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来听一听这个小组的汇报?
预设:先用绳子沿着边线围一圈,在绳上做一个标记,然后把绳子拉直再用直尺测量,测量的结果约是9厘米8毫米。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预设:直接用软尺绕一圈可以直接测量出树叶一周的长度。
师:太智慧了!为什么不用尺子直接量呢?
预设:因为边是弯弯曲曲的。
介绍滚动法:首先在树叶上作一个记号,然后在尺子上滚一圈,看滚到哪里,读出刻度也可以知道树叶的周长。滚动法也是把弯曲的边转化成直直的线段进行测量,也利用了化曲为直的方法。
④爱心
学生汇报:测量工具是绳子,测量的方法是围、量,测量过的.结果约是12厘米
师:你们小组测量的是爱心。爱心的边也是弯曲的,说说你们用的什么方法测量的,为什么不用滚的方法?滚动法不能测量到凹陷的部分。
师:同学们,经过探究合作和展示,要想得出封闭图形的周长有哪些方法?
预设:直边的图形用尺子测量,曲边的图形用绳测法或者滚动法,化曲为直的方法
师小结:没错,直边先量边长后计算,曲边化曲为直
(6)揭示周长概念的本质
师:回顾之前的学习,经过了这么多学习的感受,现在你认为什么是周长?
预设: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封闭图形的周长(完善板书)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于周长已经理解了。周长,周长,周指一周,即封闭图形的一周,长就是长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