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
此篇文章朝花夕拾读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1
有人说,鲁迅写的文章难以让人理解,若无文言文,他的文章放在试卷里便是最难的了,可我却认为他的一部作品是个例外。
这部作品便是鲁迅先生唯一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连《小引》带《后记》,一共有12篇文章,但每一篇都十分引人入胜,而且不用担心读不懂的问题,每一篇都通俗易懂。善良朴实而又有些愚昧的阿长、严厉而又古板的`父亲、和蔼可亲的教书先生……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我认为鲁迅先生印象最为深刻的应该是在日本求学时遇见的藤野严九郎先生,这位友人在日本对当时“有时很任性”的鲁迅十分照顾,对于当时的国情,在日本的中国人受尽了屈辱,而这位藤野先生却毫无鄙视之意,对我们中国人伸出援助之手,这在当时是多么伟大胸怀啊。鲁迅在日本学医过程中发生一件对于鲁迅影响巨大的一件事,先生课余看到播放时事的片子,这都讲的是日俄战争的事,可战役却大多是在我国境内进行,所以难免会有中国人遭殃。例如这一段,一个为俄国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军捕获,行刑时,却有一大群中国人围观看热闹,亲眼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枪毙,不是去阻止和营救。这一幕幕画面让鲁迅先生惊呆了,他看到当时的中国民众麻木、冷漠脸孔,他觉得他学医只能救死护伤,却拯救不了国人的思想及灵魂。他决定放下手手术刀拿起手中的笔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什么,才能让我们的民众和国家强大起来,不受别人的欺凌和压迫。
于是他毫不犹豫的退学回国,并写下许多唤醒国人的文章。《朝花夕拾》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这是鲁迅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佳作。有时间希望大家在闲暇之余读读鲁迅先生的大作,会有一定的收获的!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2
静静地,我合上了这体书,又闭上眼,回忆书中的精彩片段,像放电影一样,一个个精彩的瞬间、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在我脑海中不停回放。这场电影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致。这就是语言大师鲁迅的名著《朝花夕拾》。
这是一本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书中有讽刺,有嘲笑。但字里行间无不渗透了鲁迅童年时期的天真烂漫,鲁迅先生在书中表现了真实的自己——现实关怀的`一面。
细读鲁迅先生《朝花夕拾》文章中《狗猫鼠》表达了作者对像猫一样的人的无比厌恶,阿长与《山海金》则表现了长妈妈的淳朴与善良,而《藤野先生》体现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与敬佩。书中十篇经典的散文中令我印像最深的便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文中三个“不必说”字里行间散发出一股天真烂漫的气息,享受着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份活泼可爱的青春年华,百草园里一切都
是那么自由,人间最美好的童真在这里散发出闪亮的光辉。文章虽然没有提到过任何有关于美好的观念,可是却让人不禁沉入深思,思考童年,思考人生,或是留恋,或是伤感,但悠悠童年,承载着我们的梦想,我们的青春热血,它有着太多美好和思念,我应该去好好回味……
我的童年已经渐行渐远,或许已悄然离去,也许我已跨入青少年的队列,跨入了忙忙碌碌的学习和杂乱纷扰的生活中,我想,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时刻怀着一颗童心去看世界,那么,甜美的童年之梦也仍然会庇护在你的左右,伴随着你前行。
童年就像一场梦,留下的只有模糊的影子和支离破碎的记忆,但这些又何偿不是人间最美的礼物呢?
童年的故事五彩缤纷,在五彩斑斓的童年中,许许多多的趣事就像五彩的奇石,零零碎碎地点缀着七彩的童年,使我们回味无穷,产生无限瑕想。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3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创作生涯中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其中包括十篇散文,记叙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描绘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图,是鲁迅口中“回忆的记事”。
《朝花夕拾》一书中,收有所有鲁迅的童年回忆录,主要包括在《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和《父亲的病》。
阿长,又称长妈妈,是鲁迅幼时的保姆,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写了许多关于她的`故事,如阿长在夏夜晚上的“大”字睡姿,阿长喜欢切切察察,阿长懂得规矩很多,多到鲁迅只能记住三个,阿长虽然谋死隐鼠,但有时又显得神力无穷,把一套《山海经》买回来,阿长对于鲁迅来说,不只是一个保姆,更是妈妈一样的存在。
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玩耍的地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从无忧无虑到身为学童的经历,从百草园——美好天堂到三味书屋——修罗地狱,是鲁迅初作学童的感受,这一段时光,是鲁迅从顽童到学子的过渡。
鲁迅很少描写自己的母亲,但在《朝花夕拾》中经常写到父亲,鲁迅的父亲是严厉的,他对鲁迅十分严格,《五猖会》中鲁迅背不完他所规定的篇章不准去看会,并把他送到城镇上最知名的学堂学习,但是这是一个父亲的存在,渐渐消磨了孩童的天真,书中未见父亲向自己的儿子表达爱意,也未见儿子向父亲表达爱意,但在《父亲的病》中,却看出了父子深厚的亲情。
鲁迅在小引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记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唯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即使伟大如鲁迅,也有那般平凡、普通但绚烂的童年,但长大后写来,却有了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的审视,对现实的嘲讽,这就是鲁迅的伟大之所在。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4
坐在藤椅上,花丛中发出的芳香,轻轻地弥漫身旁,我捧起《朝花夕拾》,品读着从字里行间散发出的独特纯真,随着那一片片幻想云彩,飘过久违的世界。
鲁迅先生是一个幸运儿,但同时又是不幸的儿子,他生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却可以静静地听游蛉低唱,可以在百草园中无忧无虑的玩耍,可以在白雪飘飘的冬天捕鸟……但同时,他也承担着超越那个年龄的'责任:小小的年纪便得学着放弃,不能畅快地玩耍,要学着去背那些所谓的经典:《鉴略》《千字文》《百家姓》,要去寻找各种稀奇古怪地药引子……他还得痛苦地承受父亲逝世的打击,用小小的肩膀担起家庭的重担,快要成为一家人的顶梁柱。
或许,正是因为那个黑暗动荡的时代,才成就了当时的鲁迅。他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生活,这些也教会了我成长。
《朝花夕拾》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许多情节我会一辈子记得:像《狗猫鼠》一文中,幼年的鲁迅只因为妈妈说了句“隐鼠大概被猫吃了吧”,便开始对猫痛下狠手,见猫就打,读来确实让人忍俊不禁。有些地方,鲁迅先生虽然写的是“喜剧”,可细细品读之后却能发现淡淡的苦涩,那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童年在渐渐离我们而去,总有一天会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可它却会永远留在我们那一段段琐碎的记忆里,在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闪闪发光。虽然只是点点滴滴,却能照亮你我前行的路。在如今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不如让我们停下匆忙追赶的脚步,找一个微风徐徐的午后,捧起这本《朝花夕拾》,去感受那被我们遗忘在记忆深处的童年。
起风了,轻柔的风中夹杂着花香,书页在膝盖上轻轻的翻动,我看着花园里姹紫嫣红的花,又想起了那充满趣味的百草园……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5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他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里被杀头,而且还与日本人一同欢呼的国人,那种骨子里的麻木不仁,不仅可怜,而且,可恨!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为何意,鲁迅在此则中更着重描写的,是藤野先生严谨的教学作风,对作者真诚的关怀,还有,对于中国,对于“人”的热爱。
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作者对这位恩师的赞扬与牵挂。藤野先生对鲁迅的'耐心辅导,是希望将日本精湛的医学技术传入中国,为中国的人们治疗身体上的疾病,在此,藤野先生将医术还原到了它本来面目——为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学医,而不是以自己个人的利益为目标,着实可敬!在文章的末尾,鲁迅先生写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断地“写为‘正人君子’所厌恶的文字”,又一次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敬佩。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以笔作枪,字字掷地有声,这本《朝花夕拾》,虽是回忆性的散文集,但丝毫没有改变它的风貌,对于作品中所指出的旧中国的弊端,我看过后触目惊心,庆幸我出生在了祖国富强的年代,我下定决心,尽我所能不让悲剧重演。在过往的日子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太多屈辱的历史
而如今,在祖国繁荣富强的今天,身为未来栋梁的我们,怎能不为了中国而去努力呢?从《朝花夕拾》中,我看见自己的影子,一个坚定的影子!总而言之鲁迅其实是在众多的作家群中突出的一个,也是特殊的一个,他敢骂,骂苟延喘、阴险狡诈的人,骂貌似中庸的伪君子;
朝花夕拾读后感 篇6
我此时正拿着《朝花夕拾》这本书回味着,它依稀带我回到了民国时代。我站在喧闹的街上,突然一辆马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泥水溅了我一身。哎!那不是陈莲河先生吗?满脸的“义正词严”,听说现在正与西医搏斗呢!看到他的人,脸色却各自不同。有的充满敬畏,有的怀恨在心,有的却羡慕他的.名利与地位。
继续往前走,看到了那“精明”的衍太太,她已是祖母了,看着小孙儿和人家孩子比赛打旋子,眼看要输,衍太太一记“绣花腿”把别人家孩子的旋子给钩倒了。由于没法分辨,只好平局。衍太太太好强了,要她的孙儿输,她总是不肯的。
到了一家酒店。我准备歇歇脚,却发现了孔乙己正在店里喝酒,身上仍旧穿着破旧不堪的长衫。掌柜和“短衫”都在笑他,他正红着脸,说着一堆让人听不懂的话为自己辩解。孔乙己还没为自己辩解完,孩童们便一拥缠上了他,争着要吃茴香豆。他只得给了几颗,又怕自己喝酒时不够,显得好无奈。
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三味书屋。我悄悄走进去看,寿镜吾正捧着古书摇头晃脑地读得如醉如痴。孩子们却在描图画,玩捉来的蚂蚱,弄得课堂好不热闹。孩子们的吵闹声终于打断了先生读书,先生发现了自己的学生竟然在课堂上调皮捣蛋而不好好读圣贤书,他怒斥着吹须瞪眼,调皮的孩子们这才回到座位上装模作样开始读书……
《朝花夕拾》这本书带我遨游了鲁迅先生整个的精神世界。让我看到了许多从清朝到民国期间的事情。犹如亲眼目睹了社会的各种黑暗:邪恶势力压迫“低等人”,还有因千年封建思想的熏染而被禁锢的人们,也看到了知识分子为中国的存亡而做出的贡献和牺牲。我深深感受到了近代人民的痛苦和自己生活的幸福。这使我深刻意识到只有祖国富强了,人民才能有安定的幸福生活。
鲁迅先生的这本书同时激励我们:一定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只有这样才能让祖国富有强大,祖国才能永远在世界之林屹立于不败之地!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