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2025/10/26教案

此篇文章《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篇1

复习内容:

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整理和复习第1---3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写法。

2、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熟练解答求一个数是(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以及百分比应用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下面表格。

小数

0.16

分数

百分数

24.5%

0.9%

2、只列式,不计算。

(1)40占50的几分之几? (2)50是40的百分之几?

(3)5比8少百分之几? (4)8比5多百分之几?

二、知识梳理

1、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百分数写法有什么特点?

2、说一说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如:甲数是200,乙数是150。

(1)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2)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3)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4)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三、深化练习:

1、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其中合格率是95%,这里的95%表示什么?

2、一条水渠已修的比未修的长25%,这里的25%表示什么?未修的比已修的短百分之几?

四、布置作业:

整理和复习(二)

复习内容:

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练习三十四第1、3、4题)

2、折扣、纳税、利息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有关税款、税后利息等实际应用问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10万元的5%是多少? (2)一个数的80%是100,求这个数。

(3)500减少20%后是多少? (4)1000元增加2%后是多少?

(5)100比某数多10%,求某数?

二、知识梳理

1、某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①谁是单位“1”。

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已知女生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④已知男生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2、把③、④两题进行比较,然后小结。

3、课本104页第3题,105页第1题。

一、税款的计算方法,利息的计算公式。

1、复习税款的计算方法。

2、复习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定期整存整取通常还要叫20%的利息税,因此所得利息只有80%)

3、什么利息不纳税?利息与税后利息有什么不一样?

三、巩固与深化练习

1、课本104页的第4题。

2、课本105页的第6题。

四、作业

课本105页练习二十四第2、3、5题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P83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加深理解简易方程的意义和作用,会解简易方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加深对列方程解题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

归纳整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研究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2.这一单元的知识是不是都掌握了呢?咱们进行一次“学力大比拼”来检测一下。以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个组这个单元的知识掌握得最好!

二、回顾梳理构建网络

(一)组内回顾唤醒旧知

提出要求:在“学力大比拼”之前,老师给每个组一个交流的机会,把自己梳理的本单元内容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的要求:

(1)清楚地说给大家听;

(2)认真倾听,适当补充;

(3)人人都要发言。

(教师行间巡视,适时指导。)

(二)暴露思维组织研讨

问题:1.刚才我们以组为单位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复习,这个单元到底有哪些知识点呢?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交流的结果?

(三)、集体交流拾遗补漏

问题:谁来说说这些知识点中有哪些容易出错或应该注意的地方?

1、平方。

2、省略乘号。

3、数字写在字母前面,乘1时1可省略。

4、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方程两边要同加同减同乘同除以相同的数,乘上和除以的数不能是0。

5、解方程后别忘了检验。

6、要从题目中的'关键句中找准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三、基础练习排查漏洞

(一)用字母表示数

PPT出示练习题

提出要求:认真审题,独立解决,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

(教师行间巡视,记录学生的错误点及学生名单。

(二)解简易方程

出示练习:

6x+8=23 ( ) 8x-5=15×5 ( )

30a+5b ( ) 7x-8<36 ( )

10x=y ( )(2.4+a)÷2.4=5 ( )

1÷8=0.125 ( ) 6x+8=9x-13 ( )

问题:

1、上面哪些是方程?你是怎样判断的?用“√”表示。

2、你会解这些方程吗?选择一个解一解。

3、反馈,指名讲解解方程的过程。

(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提出要求:任选一题,用方程解决,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行间巡视,集体交流。)

四、总结质疑反思评价

问题: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这一单元结束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小结:老师建议大家建立一个“个人成长档案”,记录下自己在学习

过程中的困惑和平日的错题,这样就可以使今后的总复习更有

针对性,而且省时高效。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84页练习十八,第4题。

第85页练习十八,第6题、第7题。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6~P87页《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整理让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熟练的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

1、看图说一说

(1)小熊举的是什么类型的题?25+2125+27

(两位数加两位数)

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说一说计算过程。

(2)小猴举的是什么类型的题?65-2265-29

我们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说一说计算过程。

2、统计问题和条形统计图。

这一周以什么天气为主,适合干什么?

3、购物中的数学问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内容。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1)买羽毛球拍和排球用多少元,找回多少元?

15+12=27(元)30元5角–27元=3元5角

(2)买足球和乒乓球拍还差多少钱?

30+10=40(元)40元-30元5角=9元5角

(3)篮球、足球和排球一共要用多少钱?

50+30+15=95(元)

二、我们的成长足迹。

(1)请同学们找出自己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介绍给同伴,说明理由。

(2)找最有趣的一道数学题讲给同伴听,说一说自己的.解答过程。

(3)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把这堂课的主要收获用文字或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4)把以上提到的作业、有趣的数学题和印象最深的课堂记录装入“个人成长记录袋”中。

三、课堂作业。计算下面各题:

59+827+2599-3831-24

63-938+4650-2377+23

88-5543-3412+963+36

四、数学游戏:

在小组中进行,每人转三次转盘,按钱数三次购物,最后看谁购的物品总钱数多谁赢。

五、实践活动:

图中每个格子代表一个塑料袋,每天记录涂色。在做题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口算卡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听算

12-914-615-716-91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1、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24页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外作业

P24:2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思维训练

在()中填上适当的数

()-9<515-()>6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同学们熟练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并且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

7+5=125+7=128+7=157+8=15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过程:

一、边练习边复习

学生在课本上自己完成,并根据题目体会:

1、分段对数据整理的方法

2、怎样从复式统计表中获取信息。

3、求平均数应用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1、统计的步骤是什么?对应的方法是什么?

2、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思路是什么?(分什么;按什么分)

三、课堂实践

练习四的1~3题。

四、课外实践

练习四的第4题。

课后反思:

学生习惯于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尝试,用多样化的方法方式进行探索。

1、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分数的意义,并能比较熟练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把整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进一步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进一步掌握分数和小数和互化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比较分数和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数的意义。

1、什么是单位“1”?一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什么是分数单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带分数、整数和假分数怎样互化?

二、基本练习

1、口答P110、1,2

2、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P111、3

3、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P111、4,5

4、应用题P111、6

三、小结

课题二: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

②初步学会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③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①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

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清因数和质因数,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用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回答:什么叫做质数?什么叫做合数?

2、填空:1~12的质数有,合数有。

3、观察:2、3、5、7、11……等质数,能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吗?为什么?4、6、8、9、10、12……合数,能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吗?为什么?

二、揭示课题

下面我们学习每个合数能否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小组合作学习

(1)把6、28、60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

6=2×328=4×760=6×1060=2×3060=4×15…

(2)写出的两个数中如果还是合数的,再用上面的方法继续写下去。

6=2×3

28=2×2×7

60=2×2×3×5

(3)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什么来?

师生归纳: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做练习十三的第7题,学生口答。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板书课题:分解质因数)

如把6、28、60分解质因数右以写成:

6=2×3

28=2×2×7

60=2×2×3×5

书写格式说明:要分解的合数写在等号左边,把它的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写在等号的右边。质因数按从小往大的顺序排列。

2、学习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1)介绍短除法。

它是笔算除法的简化“”叫做短除号。

除数…26…被除数

3…商

(2)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28260

214230

7315

5

28=2×2×760=2×2×3×5

(3)学生小结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后看教材第62页的结语。

(4)再让学生讨论一下:分解质因数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实践

做练习十三的第8题,让学生说后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三的第8题。

2、学有余力的同学做练习十三的第17*题。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第68页的内容和练习十七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归纳、整理能力。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3、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过程:

一、呈现故事,提出问题

1、老师讲“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

猜一猜,听完这个故事用了多少时间?(1分52秒)

这么短的时间却能作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听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

2、这个小故事在书上68页,想一想,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字?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内交流。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1)一个字一个字的数。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再数共有多少行。用每行的字数22乘行数13得到算式22×13,22≈20,20×13=260。所以这篇文章大约有260个字。

(3)22×13≈200。

(4)可以用笔算,22×13=286。

二、归纳知识

1、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方式,并进行整理

2、小组代表汇报,大家进行评判。

板书:乘法口算

乘法估算

乘法笔算:不进位乘法

进位乘法

三、巩固拓展

1、基本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估算练习

42×1839×1157×2842×1263×47

你是怎么估算的?能有几种方法?

2、尝试编题并解决问题

请学生寻找生活中可以用口算、估算、笔算乘法解决问题的例子,由小老师亲自请学生回答

3、小企鹅想回家。(练习十七第2题)

4、完成练习十七第3、4题

第3题:

第4题:

(1)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两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2)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

(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再去做。

四、总结收获:

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第35页

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

乘法口算

乘法估算

乘法笔算:不进位乘法

进位乘法

教学反思:

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整理的能力还比较差,讲得很零乱,东一点、西一点,没有系统性,以后还需要慢慢地进行培养。

作业反馈:此次作业有5道题。第1题是笔算后再连线,学生完成得很好。第2、3题与前面的时间有稍许联系,有些条件是暗藏,如七月份可运多少垃圾?已告诉每天运18吨,七月份是31天。又如每月用水17吨,一年共用水多少吨?一年是12个月。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指点。第5题是带星号的题目,理解力好的学生做得比较好。尤其是第2个小问题,剩余的票按每张18元全部卖出,可以再收多少元?剩余是584-370是三位数,好多学生能根据二位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到正确答案。但小部分的学生还有困难,但对他们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