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热阅读课教学设计

2025/10/28教案

此篇文章热阅读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热阅读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神话故事》,使学生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2、通过模拟的上查询,使学生了解上查询的方法、步骤、好处,初步培养学生上查询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操作参与,培养学生的现代化意识、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任务

今天的阅读课有两项内容,1集体阅读,《第四十间宝库》――神话故事。2继续上查询,按要求查询相关资料,并自由上浏览。

二、集体阅读

集体阅读形式同学们非常熟悉,上学期、这学期我们已经阅读过许多内容,如: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科普读物等,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告诉同学们一个个道理,有的故事还曾深深打动同学们的心。今天,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张光盘《第四十间宝库》-神话故事。里面收集了许多中外神话故事,其中有的故事大家比较熟悉,有的是陌生的。希望通过今天的阅读大家对神话故事有所了解。

1、谁听过神话故事?

2、什么是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是讲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在古代,人们由于受生产力的限制,不能科学地解释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于是就凭自己的主观想象,用拟人手法,编造了许多神话故事,以此来反映对大自然现象的天真解释,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神话内容是可靠的,有的内容是想象的,并非历史。但历史学家考证,人类远古时代的历史,主要靠神话故事、传说时代流传下来的。

4、播放光盘,把故事的名字记在片子上,主人公、故事情节记在心里。

远古的故事,远古的时代,我们在为人类祖先的大胆想象感到惊叹之余,是不是也存在一点遗憾,人类祖先在大自然面前感到了无奈。时光转瞬,转眼历史过了几千年,人类进入了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今天人们不但能够科学地解释大自然的奥秘,而且还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想想远古的神话,再看看眼前的计算机,我们可以感到人类力量伟大,是不是对计算机会增添了几分亲切感。

三、上查询资料

上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上收集信息的能力是学习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今天我们继续上查询资料。

1、说说校园上怎样查询、浏览?(请一名同学在教师机上操作。)

(1)敲击IE络浏览器

(2)进入三里河三小校园主页

(3)主页了9个选项,选项进入。

(4)进入栏目窗口阅读浏览

(5)资料库中推荐了15个站

方法:边讲解,边演示。出示15个站名称。

2、同学上阅读。

阅读分两步

(1)查询资料,按要求填空。(内容附后)

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希望能与邻近的同学合作,旁边的同学不要拒绝。

教师随机指导:请第1、2名的学生把查询的过程和结果写在黑板上。

(2)自由选择查询阅览

记下你最感兴趣的信息,准备向同学推荐

3、向同学推荐自己信息

同学们刚才已经查阅了大量的信息,请把你最感兴趣的信息推荐给同学们。(利用络把推荐的信息向全班展示)

四、说说今天阅读的收获

可以说说自己了解了哪些信息,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

热阅读课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分享,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2.抓住图文,仔细观察,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锻炼孩子的想象能力。

3.通过指导读第一、第二则日记,让孩子掌握阅读方法。猜读、想象、表演等方法。并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主阅读第三则和第四则日记。

4.让孩子初步了解日记是由生活中的事情构成的。有创作绘本日记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细细长长一条龙,天天躲在泥土中,没手没脚爱劳动,钻来钻去把土松。

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看封面。

1、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本有关蚯蚓的书,大家想看吗?

2、出示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回答,认识书名,插图,作者,出版社。

4、想象一下图片上的七星瓢虫会想些什么?(通过想象引出七星瓢虫也在看蚯蚓写日记。)

三、读3月29日日记

1、自读。

2、指名读。

3、蚯蚓和蜘蛛是一对好朋友,蚯蚓正在教蜘蛛钻地。

4、蚯蚓教的认真吗?通过文字我们读出了蚯蚓很努力。(读)

5、那蜘蛛学的怎么样?你来看图来猜一猜。蜘蛛会想些什么,会怎么说了?(板书猜读)

6、蜘蛛到底学的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7、指名读。

8、蜘蛛没有学会,蚯蚓到最后也放弃了,那蜘蛛到底为什么学不会了?

9、看视频。感受蜘蛛与蚯蚓的不同。明白绘本中的科学。

四、读4月1日日记。

1、蚯蚓没有教会蜘蛛,蜘蛛很不好意思,于是他想教蚯蚓本领,到底教的什么本领了?

2、自由读文字。

3、指名汇报。

4、你瞧,蚯蚓已经趴得树上了,这时候蚯蚓吓得怎么样?

5、猜猜蚯蚓会说些什么了?(猜读)

6、蜘蛛教蚯蚓,蚯蚓教蜘蛛,都没有学会,为什么了?

7、这两则日记写的是蜘蛛和蚯蚓之间的故事,原来朋友之间的故事可以写在绘本里。(板书朋友趣事)

五、读4月15日日记---吃午餐。

1、看到这则日记,你读懂了什么?你是用的哪种方法?(读文字。猜读,想象)。

2、指名汇报。

3、蚯蚓爱吃什么?(瓜皮,树叶,土壤)

4、4月15日这天,蚯蚓什么都没有带,他把什么给吃了?

5、是啊,蚯蚓这次把老师布置的作业给吃了,那我们来想象一下老师的会怎么说,带上你的表情语言来学一学,同桌试试。(表演读)

6、读一读蚯蚓老师对蚯蚓的惩罚。

7、我们把上课的故事也可以写在绘本里。

六、读5月28日的日记。

1、你们发现这则日记和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不一样?

2、没有插图。那蚯蚓是怎么参加舞会的?那应该怎么读?(读文字)没有画面,我们可以想象读,也可以帮他画一画。

3、同桌说说蚯蚓会怎么参加舞会?

4、指名汇报。

5、那我们来看看蚯蚓的日记学学他们来跳舞吧。

6、配乐表演。(音乐想起,听老师的口令,音乐一停马上坐端正。)(板书演)

7、小结绘本表演。

8、课外活动也可以写在绘本里。

七、总结。

1、朋友间的趣事,上课的故事,课外活动都可以写在我们的日记里,在配上插图,我们也能自己创造绘本日记,期待你们的日记比蚯蚓的日记更精彩。

2、这本绘本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等着小朋友去发现了,同学们在今后读绘本的时候可以读一读、猜一猜、想一想、画一画、演一演。

热阅读课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怎样才算读懂现代语体文。

2.学会从作者的写作目的、思路入手,把握文章线索,从而理解文章的基

本内容。

3.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快速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教学设想: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给他们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利用电脑方便灵活的检索、显示功能,以及网络教室教室机和学生机之间的交互功能,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个别辅导,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向全班同学进行转播。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整堂课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辅以必要的个别辅导。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电脑的稳定性问题,由于网络的稳定性有着许多不可预料的问题,为确保讲课顺利,课前与电脑管理员共同做好计算机的调试工作,把出现的故障可能降至最低。

2.学生对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理解是阅读的基础,不理解,也就是有困惑,所以某种程度上说,阅读就是和困惑作斗争。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算真正读懂了?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看完了,文中的每一个字都认识,阅读中也提不出任何问题,那么这是不是就算读懂文章了呢?

读书,作学问,唯独这“懂”字最难说。自以为懂了的东西,事实却往往证明懂的仅仅是表面,或者只是部分;以前以为是懂了的东西,现在才知道那只是一知半解,并不全懂。懂是相对的,发展的。

尽管如此,就具体的文章来说,懂与不懂,还是有一个大致的界限的。

二、懂与不懂的界限:

1.应能够清楚地看出文章的基本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2.能看出基本内容是由那些具体内容构成?这些具体内容与总体之间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怎样?

3.对作者所说的观点,能判断正误。

4.对作者所叙的事实,能看出其意义。

5.对作者塑造的形象,能看出其内涵。

6.对作者所抒发的感情,能说出其凭借。

7.对作者所介绍或阐述的事物或方法,能应用或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解释。

8.能看出写作意图,即作者写这部著作或这篇文章想达到什么目的。

三、以《关于古典文学人民性的几个问题》为例

快速阅读文章,然后请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这类文章若用读小说的速度来浏览,常常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所云。

相反,如果阅读的是一篇小说,相同的篇幅,甚至更长比如一个长篇,我们看完后也能发表一些自己对小说的看法,为什么?

是不是因为小说有故事?

为什么有故事就容易记?

关键在于,故事有情节,前后环节的承接一般有自然顺序,这种顺序阅读时很容易捕捉到,并且可以毫不费力地掌握前后环节间的联系,读过一遍,作品内容的各环节便很自然地在读者的脑子里形成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

四、总结规律

当我们把作品内容的各个环节在脑子里串成一条前后连贯的线或别种形式的有机结构的时候,我们就有可能认识和记忆该作品。

由此推出一个相应的阅读基本方法:

要读懂一篇文章,就应当努力把作品内容的各个环节在脑子里串成一条前后连贯的'线或形成别种形式的结构体。

从这个基本方法,我们还可以推出检测自己阅读效果的方法:

当你能顺利地理出作品内容的发展线索时,你的阅读是有成效的;当你对某部分的内容感到茫然时,那主要是由于你没有搞清它和哪些内容有联系,是什么样的联系。

怎样去找这条线呢?

回到刚才的例文:

能否留下这五段文字的印象,取决于能否在脑子里形成这样的线:文学的人民性决定于什么—→错误的观点:将人民性与现实主义等同—→此观点曾是古典文学研究的流行观点—→此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错误。

理清了这条内容脉络,我们才有可能对这五段文字进行概括:

批评将现实主义与文学的人民性等同起来的观点。

五、布置阅读任务:

阅读一组同题材的文章。

要求:

1.选择一篇作为精读,其他泛读,从作者的写作目的、思路入手,能否理出作者的行文线索,从而进行概括。

2.做好笔记,课后写一篇题为《棋》的周记。

热阅读课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做到不漏字,不加字。

2、通过朗读,使学生明白了太阳对我们人类的用处是很大的。

3、注意读出文中的问号,并用不同的'朗读来完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1、师:陆老师想给大家猜个谜语。学生猜谜语。

2、出示课题:

3、太阳

4、教师范读。

5、学生跟读。

6、小组赛读。教师表扬读得好的学生。

二、教师总结。

热阅读课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在整体阅读单元文本的基础上,精读课文,为自读后文奠定基础。

2.通过探究、交流、品读,层层深入,感悟徐霞客之奇。

3.以感悟徐霞客旅行过程为生发点,发展同学思维,培养同学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

4.通过文本阅读,激发同学走进生活、探索知识的愿望。

【教学重点】

在通读单元文本的`基础上,精读课文,层层深入地感悟徐霞客之奇。

【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阅读和感悟,得到启发,树立自身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在交流回顾中整合单元内容

1.导入:昨天我们通读了第10单元的所有文章,对课文有了初步地了解,围绕单元主题,你想说什么?

2.个性化交流单元初读感受。

二、揭示课题,走近徐霞客

1.引出徐霞客。

2.读课题,质疑课题。

3.感悟“阅读大地”。

三、自读文本,初步感悟

1.自由快速地读一遍课文,初步感悟徐霞客。

2.评价徐霞客。

四、读中探究,走进“奇人”

1.激发同学探究兴趣。

2.默读考虑徐霞客之奇。

3.层层深入,探究徐霞客之奇。

五、整合延伸,升华主题

1.自读感悟后文的旅行收获。

2.结合自身旅行收获谈启发。

3.总结升华单元主题。

热阅读课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1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要求会认的1个生字。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采用“质疑——析疑——解疑”的途径学习2、3自然段。教学重点:

采用“质疑——析疑——解疑”的途径学习2、3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大自然中,你们都见过那些树?(松树、柏树、杨树、柳树、槐树......)是的,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不常见的树种。(电视展示):看,这就是胡杨。它同被称作“活化石”的银杏树一样,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古老树种。深秋的胡杨就如同枫树一样,黄的似金,红的'似火。骆驼在林间悠然地散步,牧民骑着马,赶着羊群在林间穿梭。此情此景,你觉得胡杨怎样?(美丽)

今天,我们就走进一篇描写胡杨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字词。

1.屏幕展示:坚韧

炙热

不朽

身躯

滋润蒸熬

人类

围垦

祈求

西域

耸立

赐给根茎

摄氏度

摧肝裂胆

2.指读。

3.强调平翘舌音:耸

4.强调字形。重点:祈

三、初读感受。

1.自己读全文,说说西风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用上恰当的关联词来说一说吗?2.教师板书:坚韧、无私、悲壮。

四、精读课文。

1.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声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中心句,用O标出中心词。

(2)“坚韧”是什么意思?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具有坚韧的特点?

(3)质疑:为什么说“胡杨是坚韧的树”?

(4)抓重点词句解疑。

a.引导学生抓重点词体会胡杨生长环境的恶劣。

(零上四十摄氏度、零下四十摄氏度、侵入骨髓的盐碱、铺天盖地的黄沙。)

b.如此恶劣的生长环境中,胡杨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呢?找出相关词语标出来。

(根茎长、穿透、寻找、深深植根)

c.小结:正因为这样,他不怕侵入骨髓的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黄沙,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呀!

(5)有感情朗读。范读、引读、练读、指读。

2.学法总结,屏幕出示:

(1)朗读后画中心句,标中心词。

(2)谈对中心词的理解。

(3)针对中心词的质疑。

(4)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解疑。

(5)感情朗读。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学,教师巡视。

(2)汇报。

重点:胡杨的“无私”体现在哪?

a.芸芸众生并不知道胡杨,更不了解胡杨为他们做的一切,可胡杨“不在乎”。

导:如果用一个成语概括胡杨无私的这个具体表现,你会用什么?(默默奉献、不求索取......)

b.把名利让给奇花异草,将猛烈无情的风沙留给了自己。导:如果用一个成语概括胡杨无私的这个具体表现,你会用什么?(淡泊名利、与世无争......)

c.大家说的真好。浏览这段文字,胡杨的无私作者是用怎样的修辞方法表达出来的?(排比)

d.指导朗读。

读后小结:胡杨默默奉献、不求索取、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无私情怀感动了你,也感动了我。让我们将这感人的话语深深印在脑海中吧!(齐背)

e.上述排比句式任选一个练习说话。

4.仿写。

(1)浏览2、3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在构段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抓住特点,先总写特点,在具体表述。)

(2)下面我们到田野里去看一看,仿这种写法说说看到的情景。

(3)播放课件。

(4)学生练习说话。

(5)指定学生说,评议。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