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此篇文章师德培训心得体会(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篇1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一颗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当一个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身,使思想达到一定境界时,一切都变成了自然的行为,学生也会自然地感受到老师。”
纵观这次的师德培训,我不得不说对我又是一次冲击。尤其是吴校长的班主任工作学习更是让我获益匪浅。她的讲座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理论、教育方法,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当我静下心来想一想,根据这些新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对照自己在教育学生中的得与失,虽然觉得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学生的问题和情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新的状况的出现有时让人觉得措手不及,这就需要新的教育理念和心里学方面的知识。这次的讲座培训正好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
从她的讲座中我明白了,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发现他们想学什么?爱学什么?是自己超越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让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班集体中,都成为班集体的小主人。只有这样科学、民主的管理,才能有一个好的班集体。
当然,我们应该了解这个时代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感受。通过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但是有时效果并不很明显。当我们很空洞的表扬学生“好、很好、非常好”学生听多了,自然就没有什么实质的鼓励,因此,表扬时应更具体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他们有兴趣学习。例如我在我所带的班中发现学生很少有人主动关心、孝顺家长,对于家长的教育总是置之不理,而且表现出非常厌烦的情绪。而作为班主任一个很大的工作就是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只有明白了这最基本的道理才会让学生受益无穷。我想这也正是班主任工作的灵魂。
这次的学习让我学会用讲故事的方式,与大家交流我的班主任工作。这种形式不再拘泥于理论的表述,而是通过一个个再平常不过的、身边发生的事,说说自己的感受。也是通过这次讲故事活动,让我深刻地我的表达能力与看问题的角度都有待于改善。教育是超前性投资,(网 )滞后性的效益。那么我们就必须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未来就必须要学习。
今天的孩子不缺少的是物质上的爱,缺少的是精神上的。而精神上的爱是那些爱呢?概括起来就是几种爱:1、平等的爱;2、理解的爱;3、尊重的爱;4、信任的爱;5、民主的爱。我们做老师的应该经常不断的与孩子进行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交往,我们的教育也应该是服务型的而不是管理型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成材。
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篇2
经过远程网络培训,使我对教师的职责、师德的内涵又加深了一层认识,对教育教学又有了更深的了解。教师的责任光荣而伟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身正就是要修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有深远的影响,对于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师德的自我修养,并结合学校的的具体实际和这学期的工作实践内容,我在学习师德方面主要有如下体会。
十几年一直站在三尺讲台,一直以为“在其位,谋其政”把自己的教学工作搞好就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务。通过在听到学校领导报告会后,我深深体会到:为为一位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好书,给学生讲讲道理那么简单,而是要从社会,学校,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养成健全人格,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负责任,有用的人才。
第一,高尚的师德必须对学生充满爱。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然而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
爱学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爱事业: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教师只有热爱教育,才会热爱学生,才会献身于教育。一名教师,如果不热爱教育事业,是不能担当起教师育人的重任的。热爱教育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而不是事事以钱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教师只有职业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把这份对工作的职业深化为事业心,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
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实感情,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从而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在工作过程中我也曾经感叹,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能体会出我对他的爱呢,有时反而对我的爱充满警惕和不屑。通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原来我的感情还是没有到位,甚至有点急于求成,其实爱贯穿在我平时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相信学生一定会领会到的,最终得到学生由衷的尊敬,这些是教育的真谛,是我努力的方向。
第二,作为教师必须对某一学科具有的丰富的知识、精通的`业务、严谨的治学、创新的教学,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我们学校有很多的优秀的骨干教师,他们的课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这些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典范,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准。
第三,高尚的师德就是教师自己必须严格以教师“以德为本,身正为范”要求自己。
在平时工作中,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办公室里不打电脑游戏、不带手机进课堂、学生面前不说脏话等等,这些工作中的细节正是崇高师德的外现。
通过这样的培训,我在思想上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这样的认识和体会一定会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更大的提高。
要使学生理解你的一片真心,接受你的一腔热情,你须重新润色一下你在学生面前的形象:调动所有的情绪细胞,把你的热切关怀流露在目光里,用你温暖的手去抚摸一下学生的头,用你明朗的笑容去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你不会失去威信,反而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任。
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篇3
通过本次何汝玉校长师德事迹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内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我个人认为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能过本次学习,我认为一个真正具备师德的教师至少要做如下几方面的努力:
第一,要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的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苦的,必须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都说“干一行爱一行”,其实更多的人干了这一行之后,在深刻了解了这一行之后,也许就很难在爱得起来了。每天都与一群孩子讲着最简单的知识,重复着最繁琐的话题……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之后,想让我们爱都很困难了。所以作为教师,要及时摆好心态,看到教师不一样的生活,并从这样的生活中找到人生价值,这样才能从心底爱上这个事业,以美好的教育行为为自己的人生主线,把全部的爱献给学生,献给教育事业,才能更好的干好教师这份工作。
第二,要热爱学生。
爱不应该是挂在嘴上,她更应该是在思想上和生活中的体现。正如何校长在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她快乐地做着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守护者、知心朋友和引路人。对于失去母亲的孩子,她传母爱之情,暖孩子之心;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她伸热情之手,洒一片爱心;对于特殊孩子,她细心呵护,点亮心灵之灯。这点点滴滴就是把爱放在了生活中,关心孩子,为孩子的成长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这不就是我们今后学习的榜样,值得我们年轻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为孩子着想。“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更多和他们交心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
第三,要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
爱是不求回报的,教师应该耐得住清贫,我们没有丰厚的回报,但是有孩子们对我们满满的崇敬和爱。我们对每一个孩子的付出,总有一天,我们会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快乐和成绩。我们不应该目光短浅,仅看到眼前的利益,更多的是要从孩子的终身发展着眼,为孩子的发展添砖加瓦。
当然,这些优秀的师德事迹中还闪现着无数的优点,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我相信努力的付出,才有春风细雨的滋润,才能有桃李满天下的收获。让我们用爱的光与热孕育一个感人的故事,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
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在暑气逼人的夏天,能坐在空调会议室里聆听教育局领导为我们教师请来的教育专家的讲座,好似享受精神大餐。学校布置的作业很及时,及时的反思,才最有效果。
教育到底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解释。赵希斌博士说: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孩子上北大和清华,而应该是让学困生也能在社会上快乐的生活;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分数,而是要把知识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智慧结合在一起;
如果小学只上幼儿园的内容,初中只上小学的,高中只上初中的,余下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储备好各种能力到大学里大展拳脚,那该多好。
如果上课前不用预习,课后又没有作业,那学生该多么高兴和轻松,上学将变成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如果教学压力不那么大,教学时间不那么紧张,那么我们教师可以随意的展现自己的美好个性和特长,留给学生除了知识外更多的东西,那教育该多美好!教师的形象固然重要,可是如果一个教师的成功完全与他的形象无关,那他优秀的`含金量一定是最高的,那学生将多么地崇拜他。
如果教育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更多阅读的时间,那会有多少奇迹会出现!即使不是语文老师,也要学会阅读,更要引导学生阅读,阅读是通往幸福的阶梯。
如果教育能够也关注学困生,让他们未来在社会上的生活和优秀生一样的快乐和满足,那样的教育又该是多么的成功!
……
“如果”不能总是只有“如果”,“如果”之后我们可以让教育靠理想的教育更近一些,那就好了。做一个有感悟的老师吧,有感悟就有爱,有行动,有一切,不要抱怨,抱怨的人很难成功,不计报酬,报酬会更多。用努力来解除教育的辛劳,成就教育的幸福。教育是每个教师自己的事情,教育的历史河流里有很多陶行知,魏书生等知名的教育家,但浙江省特级教师王濯君说:教育是不能被复制的。我也认为,被复制的教育没有生命力。面对发生在每一个教师自己面前的教育问题,每个教师应该通过读书和实践来积累自己对这个教育问题的理解,从而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这个教育问题,这样,每个教师才会幸福地进步着。
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篇5
暑假里,我参加了“暑期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邀请到了市内颇负盛名的专家。专家 的报告既有鲜活案例的支撑, 又有精准理论的提升, 贴近教师工作实际, 符合教师工作需要, 为全体教师呈现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作为一名教师,我有幸目睹了专家迷人的风采,聆 听了他们对教育的企盼和点化, 感受到了专家对教育的热爱与赤诚。 跟随专家的思想的脚步 我一路走来,时而激情澎湃,热血沸腾,时而掩卷沉思,冷静理性。其间更多的是对自己从 教之路的思考,对自己精神世界的叩问,对自己职业幸福的探寻。 今年我已从教已多年, 无论是做为在天地之间存在的生命个体的生理年龄, 还是作为从 事着天底下最光荣工作的职业年龄,我都应该由内而外散发成熟的气息。 ”毫无生机、了然 无趣的职业生命也决定了我整个生命的苍白。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恐惧安于现状, 也从来没 有像现在这样向往超越自己。如何实现?紧张、慌乱过后我重整心境,找寻方向。 一、用阅读改变行走 这句话是我在《教师的心灵温度》一书上读到的。阅读改变的是思想的行走,心灵的走 向。日趋激烈的竞争、加剧的压力使每个人都紧绷了神经,淡定、从容离我们渐行渐远,取 而代之的是嫉妒、猜疑、排挤。轻松愉悦被身心俱疲所吞噬,更有不少深思远虑者由现在看 到了未来,感到举步维艰,所以各种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发病率直线走高,严重者甚至轻 生。这个暑假曾到潍坊参加一个“人文教育高端论坛” ,其间听过一个叫老咪的女孩子的报 告,我很难相信对于生命的透彻感悟和在困境面前的淡定从容会是出自一个只有 26 岁的年 轻人之口。老咪对生命的感悟显得那样弥足珍贵,一个柔弱女子身处异国他乡,远离父母的 庇护,远离亲朋的慰藉,她的处境可想而知,而伴随她一路欢歌的就是书,她涉猎的范围竟 然有《圣经》 ,这是我想也没想过的,也正是这些蕴含了大智慧的书籍才成就了老咪的大智 慧。一张娃娃脸,一双澄澈的眸子,就是这样一个浑身散发着年轻与灵性的女孩却拥有了常 人难以拥有的成熟。老咪说了一个自我检测的方式:吃得好不好?喝得好不好?心情好不 好在扑哧一笑的同时,我却大为赞同,吃不好,喝不好,心情不好的人又怎能工作好? 又怎能心无杂念,一心一意地爱学生,爱孩子,爱父母?受折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身边 那些关心自己的人。 莎士比亚曾嘲讽生命: “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这是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 真实写照。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使心灵保持纯净。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 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5.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