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文明旅游心得体会

2025/10/28心得

此篇文章文明旅游心得体会(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文明旅游心得体会 篇1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桂林的山,桂林的水,都令我十分向往。在这个漫长的假期里,我终于如愿以偿,跟随妈妈前往了那个令我向往的“世外桃源”!

NO.1

“玉带蜿蜒画卷雄,漓江秀丽复深宏”,一句郭沫若的诗句便道出了桂林漓江的秀美风光。高耸入云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江水,耳畔不时传来鸟儿的啼叫声;江岸边那些依山傍水的小村落,在这人间仙境中与山水为伴,一定十分满足与快乐。

漓江上景点很多,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数“黄布倒影”了!高耸的山峰映入碧绿的江水,根本分辨不清哪是山哪是水。“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清代诗人袁枚的一句诗,形象地描绘了“黄布倒影”的醉人山水。

游玩了漓江,我们又来到了拥有“诗境家园典范”美誉的银子岩景区。步入景区,好似进入了“世外桃源”一般,这里群山环抱,流水潺潺。岩洞内处处都能看见钟乳石、石笋,因滴水形成的独柱擎天、佛祖论经、混元珍珠伞等独特奇观,令人赞叹不已、瞠目结舌。

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洞内的雪山飞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置身此景,银光闪闪、雪白晶莹的倒挂钟乳石,倒影于水中,宛如一个水中宫殿。

NO.2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起了床,兴冲冲地赶往乘竹筏的地点。遇龙河的两岸到处都是山峰,层峦叠嶂,绵延起伏。我坐在竹椅上,耐不住寂寞,将脚丫伸进清澈的河水中。哇!好凉爽呀!使船前进的竹竿轻轻伸入水中,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了阵阵涟漪,金灿灿的阳光照射下来,水面顿时就变得波光粼粼。

下午,我们才真正地来到了世外桃源。乘坐小船游览燕子湖,自然是一种不错的享受。忽然,一阵悠扬清亮的歌声传来。我顺着歌声望过去,噢,原来是侗族姑娘在附近的舞楼中载歌载舞呀!她们身着艳丽的衣裳,正欢迎我们的到来呢!绕过燕子洞,眼前豁然开朗,原来——桃花岛到了。虽说现在已不是桃花开放的季节,但小岛上仍有几朵桃花在朝我们笑呢!

短短两天的桂林之行结束了,我们又将乘坐高铁前往贵阳。桂林,再见!

文明旅游心得体会 篇2

这次去乌镇算是故地重游。乌镇西栅刚刚建成,我去参观游赏,那时只有建筑没有人气,商业也还未引进开启,只有零星的小饭馆,卖点包子和糕点,整个景区古香古色,该有的美都尽在其中,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就像一个漂亮的乡间小姑娘,有着稚嫩麦色的皮肤,樱红的嘴唇,却配着一双失神的大眼睛,缺了点灵动少了点生气。所以一直想着如果有了人气,乌镇应该是完美的,到了这个时候一定要来感受下,填补那时的小小遗憾。于是在20_年8月的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又来到乌镇,一幅真正的活生生的江南水乡的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

据最近去过乌镇的朋友说,游西栅最好是晚上,天气清爽下来,坐在农家摇着的小船游水乡,小河两边古宅都挂起花灯,灯光幽幽地映在水中,明月升起,别有一番风—花雪夜的情调,让人不胜向往。但古镇的建筑修复与改造也是它的一大特色,是古建街区修复的借鉴典范,于是我们早上就赶到这里,趁白天拍些照片资料,更全面的去了解乌镇的风貌。穿过一条展示乌镇历史与生活习俗的蜡像厅廊,就来到西栅的主入口。河水恰到好处的'挡住了去路,隔水相望,古宅环水而建,水路成为去西栅内部的唯一交通,乘船而去,看着身后的水波与渐行渐远的喧嚣,彷佛隔离繁华现代那时候开始了一段陌生又向往的时光倒流旅程,来到质朴原始的世外桃源。

站在入口码头,乌镇西栅的景区游览图就框立在侧边,整体来看,西栅有一条主要的河道,古宅就沿河而建,河道既是古镇居民的生活动脉,也是古镇的主要交通路线,西栅可以称之为东方小威尼斯了。

面对着码头的是乌镇的草木本色染坊,是当地很重要的一大民间特色作坊,一座石板桥将我们引入到晾晒布的广场上,十来米高的架子并排立在广场上,蓝色印染花布从架子上倾垂而下,随着风摆动飘曳,仿若一道道蓝色水瀑,壮观而柔美,人在其中穿梭而行,若隐若现,仿佛仙子下凡人间,一切都变得美好,心情也慢慢被过滤净化只剩下安逸。依依不舍的从晒场走出,带着平静的心绪沿主路前进,绕过一个栽有古树的砖砌花坛,我们就进入到古镇真正的内部了。

文明旅游心得体会 篇3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寒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去乌镇旅游,对于我这个生长在北方的`孩子来说,第一次见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除了感到新奇,更被它吸引。我不禁想起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美丽的乌镇啊,真让我流连忘返!

一进入乌镇,映入眼帘的便是朴实的民居,潺潺的流水,古老的石桥,如诗如画。白墙灰瓦,错落有致的房屋依水而建;碧绿的小河穿流之中,像一条条盘踞的玉龙;形状各异的石桥巧夺天工,有的雕着栩栩如生的威龙,有的雕着高大威猛的狮子……,偶尔有几条载着游客的小木船在小河中穿梭,更为这美景增添了一份诗意。

除了这些醉人的美景,乌镇还有很多历史文化故事和名人传奇,为它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爸爸说这就是人杰地灵!这里有古老的染布技术、铸铁工艺、酿造技术……这里还是著名的文学家茅盾和设计师木心的家乡。我在欣喜地游览着美景,美滋滋地吃着麦芽糖、姑嫂饼等各种美食的同时,更对这里充满智慧的人民肃然起敬。

游览了一天,虽然我们已经很累了,但仍觉得意犹未尽。最后,我们决定坐船再游览一次乌镇的夜景。坐在小船上,看着灯火通明的古街,我仿佛回到了古代,融入了这惬意的江南水乡。

这就是美丽的乌镇,你感受到它的美了吗?

评语:语言生动流畅,刻画入微,不仅描写出乌镇的美丽风景,也展现了它久远的历史人文,可以看出小作者在用心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每一个有意义的瞬间。

文明旅游心得体会 篇4

碧绿的草地上,一个塑料瓶子随风滚动,你是否会将它捡起扔进不远的垃圾桶?清澈的小溪边,一个易拉罐格外惹眼,你是将它踢进河里还是捡起来?在十一黄金周里,我在千岛湖和炮台山就遇到了这两件事情,结果真的很让人痛心,国人的素质应该在此也可见一斑了。

千岛湖边的游步道上,一个小女孩随手将一个昆仑山矿泉水瓶扔进了草坪里。我捡了起来,跑到小女孩跟前:“小朋友,乱扔垃圾是不对的。”这时,她的父亲——一个带着墨镜的中年男子——鄙视地看了我一眼,拉着小女孩的手迅速走掉了。很显然,他想逃避这个问题。或者,在他的眼里“这不是我的家”——子不教,父之过,你说这个人猥琐吗?如果每个人都往草坪上扔一个饮料瓶,后果会总是可想而知的。

炮台山的农家乐旁,潺潺的溪水掩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多好的景致啊!突然,传来一个瓶子落水的声音——一个男孩子在踢易拉罐。我没作声,下水将易拉罐捞了上来。可没多久,他又将易拉罐踢下了水去。我有些生气:“大自然是我们自己的,你干嘛要破坏环境?”他也没好气的说:“你想挨揍吗?”这种语气,我恨不得一块板砖敲死他!真是没教养!

虽然中国文明旅游的风气比前两年好了很多,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才能让人们的行为更加文明,更有素养。真心希望以后再也看不到乱扔垃圾这些与文明背道而驰的事情!

文明旅游心得体会 篇5

迪拜,原来是一片沙漠,在这里地面上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就是块不毛之地!后来,阿联酋人民从国外买来花草,泥土和淡水,开始种花种草,看现在的绿洲,呈现多么美丽的景象。一眼望去,只见那宽阔平坦的大道似乎与大海相连。这条大道纵横交错,远远望去,好像两个人在背对背说着悄悄话。蓝蓝的天空一碧如洗,马路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高大雄伟的楼房鳞次栉比,马路边上绿树成荫,到处是姹紫嫣红的花朵,构成了一副美丽的山水画。在大道右边是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大楼。这些高楼拔地而起,错落有致,像一个巨人屹立在那里。

在大道左边是一片片树林,而那正是迪拜的中心公园。走进公园,这里的树长的十分茂盛,草坪仿佛是一块绿地毯。花园中心有一颗夺目的明珠——喷泉。在绿草环绕之中尽情喷洒着,滴滴清亮的水珠在那千丝万绕的阳光下显得晶莹剔透。池塘之中有一个用铜做的小地球,时刻提醒阿联酋人民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迪拜之所有能这么美丽,全是靠那里的人民爱护环境,保护树林。同学们,不要再破坏环境了,不要让绿洲再变成沙漠,不要让森林再变成荒原。怎样才能让那里的植物很好成长呢?那要花费许多心思的,国家花许多钱买来自来水管,通过这些管把淡水送到花草的根部,有时工人们还要另外浇水呢!看起来,迪拜的植物都是花了许多心思来培育和保护的啊!我们也应该像阿联酋人民一样,把花草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爱护,培育。

文明旅游心得体会 篇6

关于这次公司组织的旅游学习活动,目的是既让大家在每日繁忙的工作之余能有一个身心放松的过程体验,又是提供员工外出学习交流的好机会,重要的是在体现出集团对职工关怀的基础上,如何把团队精神融入到活动中,营造全体员工团结凝聚、活跃、奋进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借鉴其它景区一些优点,来弥补我景区的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上午十点半左右到达第一站“呀诺达”,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位于三亚市郊35公里处,整体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周边是123平方公里的生态恢复保护区。到员工班车抵达第一站时,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两条长长的水泥路,中间一个石头刻着呀诺达的logo,在水泥路行驶3分钟左右,到达景区停车场,停车场面积大约在600平方米左右,只是普通的沙石路,并无经过精心修建,但一下车便可见到有内导向我们走来,这点倒让我们觉得亲切,当时那位内导伸出右手其中的食指与中指,对我们喊着:“呀诺达!”在后来看到他们同事与同事之间见面都会以这种方式打招呼的时候,才得知这是他们的招牌动作。

进入景区,看到一些用植物修剪出来的企业logo、呀诺达的招牌动作等园林设计,第一感觉是绿化是咱们景区需要借鉴的。我们进入了该景区的大门时,导游给每人发了一张代表他团队的贴纸,是作为游客走失团队后一个非常有效的找寻标志。景区内的公共卫生间是一个景区的窗口,我第一站就去了卫生间,门口两边有喷泉,垃圾筒做的也十分具有艺术气息,四周则伴有淡淡清香。径直走进去,厕位大概在十多个左右,洗手盆采用的是感应水龙头,倒也是另一番别致的风景。出了卫生间一路跟着导游,进入呀诺达游客中心,里面宽敞开阔得倒是有点像来到一个五星级酒店的大厅的味道,低头一看甚至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地面干净无任何杂物。待验票完导游则带着我们上了一辆班车,有点类似于公交车,这点我倒是认为没有我们公园的亲近大自然。车辆行驶几分钟后,则有明显晕车迹象。下车后跟随导游一路走马观花,期间看到很多知名的不知名的植物,并无其它。一些硬件设备的确做到较为到位,一路匆匆走完,印象并不深刻。

离开呀诺达,到达第二站——槟榔谷。大家肚子已经饿到不行,于是大家就跟随着带队经理去了槟榔谷的自助餐厅,饭菜种类齐全,不过好像大家都对其中的野菜较为感兴趣,一个个吃的不亦乐乎!

进入槟榔谷,第一眼就被景区大门吸引住了眼球,大气且有特色,验完票后一位导游朝我们走来,内导的服装做的十分具有民族气息,腰间一个小小的垃圾篓,一下了就拉近了我们与他的距离。跟随导游一路向里走,则完全带入了一种少数民族小乡村和一个“活体”博物馆的感觉。随处可见到的小茅屋,各种各样的黎族织锦,绣面纹身的阿婆织着我半天都看不懂的织布,随处透露着少数民族文化气息。走到他们的演艺台,找到位臵坐下来后,听说这里演艺节目也是槟榔谷的一大特色,待节目开始下起了一场大雨,倒是给看节目的游客带来了更一种感觉,看完之后仍意犹未尽……

通过这次旅游学习体验,不仅能够让员工从紧张的工作中得到缓解,更让我们初步了解了我景区需要借鉴其它景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