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2025/10/28教案

此篇文章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篇1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与大家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过程与方法:

1.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2.运用讨论交流的方法理解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情感与态度:

1.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2.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故事情节。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自然之道,(板书:自然之道)

2、师:听写(旅游侦察欲出又止嘲鸫若无其事鱼贯而出愚蠢)

3、对照投影检查,师范写“愚蠢”,把写错的改正过来,愚蠢两个字再写一遍。

出示词语:愚蠢欲出又止……

4、师:根据这些词语,你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5、师:看来,我们真的是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齐读一遍)

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师:假设我们就是这一群人,跟着向导一起上岛,看看在岛上我们都做了什么蠢事。

出示:阅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

2、找出有关句子,把你的体会标注在书上。

3、把你的体会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二、领悟“道”

(一)推敲关键词,感受小绿龟的处境。

1、从哪看出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出示:

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蹰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1)指名读这段话。

(2)哪些词句让你有特别的感受?(探、欲出又止、侦察)

师:你们能演一演小幼龟的动作吗?(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做动作)这是个什么样的小幼龟?(机警、可爱、聪明)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出幼龟的机警、可爱、聪明。

(3)与欲出又止意思相近的`词是哪个词?(踌躇不前)幼龟踌躇不前,欲出又止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4)师:你们看见过嘲鸫吗?嘲鸫是一种异常凶猛的海鸟,有时候甚至会攻击狗这样体形庞大的动物。试想一下,弱小无助的幼龟面对如此凶猛的天敌,又是啄又是拉,处境多么危险啊,此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紧张、担心)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指名读!

(二)想象补充,体会游客与向导截然不同的态度。

(1)师:如果你就在现场,面对这样紧张的一幕,你会怎么做?那么同伴,向导又是什么反应?

同伴——焦急(那焦急地来读读同伴说的话)

向导——若无其事

(2)师:沙滩上真的没有事吗?(不是)是啊!我们着急,担心,揪心,向导却若无其事,谁来读读向导说的话?

师:在我们眼里向导是个什么样的人?(无动于衷、铁石心肠、无情、残酷)那我就要采访一下向导,看他怎么说?(我是中央台记者,我想问问你,你为什么要这么说?)

(3)此时,我和同伴对向导所说的“自然之道”是怎么理解的?(不要管它,随它去吧&

(4)师: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

(5)分角色朗读。出示课件四:

生:不能不见死不救啊

师: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6)在大家的劝导下,向导(极不情愿)的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向导是个生物学家,可他的话我们并没有信任,我们却认为应该救(板书:救龟)这只小幼龟,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

(三)图文结合,比较分析,体会结局的残忍。

(1)师:然尔愚不可及的事远远不止这些,师范读5、6自然段。(边读边打开画面)

(2)师: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请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看看我们真的是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啊!此时此刻小幼龟们心理在想些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他们的心情。

(3)师:这些幼龟将要面临什么灾难?我们又是怎么做的?默读七自然段。

(4)这样做是补救吗?对于绿龟,这样的做法,弥补得了付出的代价吗?

(师引读:看……)

生跟读: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响彻云霄。(理解欢快的叫声、响彻云霄)听到这样的声音,你的心情如何?(引导学生说出好心办了坏事)向导的心情呢?

(5)是啊,向导心理难受极了,我们救了一只,却伤害了无数只。(板书:害)

出示课件六:(师引读,生跟读)

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不会受到伤害。”

想想,如果不用“悲叹”,行不行?为什么?(齐读)

(6)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之前说的那句话(出示向导的话,齐读)还会指责他吗?现在你该如何体会“自然之道”的含义?(大自然生存的方式)

(四)、写话练习

出示课件七:

写话练习:

假如我是葬身嘲鸫之腹的一只小幼龟,我想说……

假如我是一只吃得饱饱的嘲鸫,我想说…

假如我是亲身经历这件蠢事的作者,我想说……

请选择一个写一写。

小结:我们都感受到了人如果遵循自然之道,就会保护幼龟,如果人违背自然之道,就会伤害幼龟。(板书:人违背遵循)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我们好心办坏事的故事。

四、拓展延伸,内化“道”

师:你还知道哪些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吗?我们之前学过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拔苗助长》《我要的是葫芦》,都是讲自然之道的课文。

五、回归升华,真诚解“道”

师总结:其实,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存的规律,如果我们违背规律做事,就会得到与愿望相反的结果。

六、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和家长一起探讨有关自然之道的事情。

2、收集有关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过哪些启发,有什么发明创造的资料。

教学反思:

本课所描述的事情很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读懂,所以教学本课我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恰当地进行归纳。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给学生创造表达自己的机会,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位向导,就是那只“侦察兵”幼龟,说说他们的心理活动。在这里我让学生用“假如我是,我想说”这样的安排,可以激发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发言的欲望,在发言中可以自然而然懂得其中的道理。

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课时

一、整合导入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从整体入手)

2、同学们,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了神秘。今天,我们,就将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内在规律。板书并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得到启示。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认读生词: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加拉巴哥岛:是个外国地方,比较拗口,我们一起来读读

筑巢孵化:这个新词比较难读,请你再读!筑巢孵化知道吗?

踌躇不前:踌躇不前的“踌躇”这个词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读!

嘲鸫:这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出示图片)

颓丧:这个颓字也是要注意的

响彻云霄:这个“彻”字可不要读成“切”音

4、初读交流: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在文中的哪几小节?(3—5小节)

2、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演这个情景。

3、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突然”

老师听出来了你把这个“突然”这么强调,说说你的理解!

是啊,出乎意料!始料不及啊!谁来读?

“啄”

“他用嘴啄幼龟的头”,多危险,多狠啊!谁来读?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

“欲出又止”

欲出又止是个新词,知道它的意思吗?

它的出是为了什么?那么止呢?

想出来又不敢出来,这就是欲出又止。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踌躇不前)

你们说小绿龟的欲出又止,小绿龟的踌躇不前,它这么担心有没有必要啊?(理解嘲鸫的凶狠)

这个场面真令人紧张、揪心啊,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来读!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师:要演好第四自然段,需要注意什么?(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

4、有了我们的帮助,那只幼龟顺利地到了大海。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齐读: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师引读:我们很快明白:------生接读: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5、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理解:愚不可及

注: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多练习几遍。

四、本课小结

为什么说“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

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自然之道》。

2、 谁还记得老师在上节课的最后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为什么说“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二、 精读课文

1、 为什么说“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2、 交流

课件出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

(1) 从哪些词中看出我们确实干了蠢事?

侦查、争先恐后、结伴而出、错误信息

(2) 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黄昏的海岛,阳光仍很明媚。从龟巢到海边的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的幼龟结队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它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1) 从哪些具体词中体会到?

(2) 指导朗读

(3) 想象:食肉鸟是如何“饱餐一顿”的?描述一下当时的场景,并写一点自己的体会。

(出示课文插图并给出一些词语:争先恐后、无遮无拦、成百上千、结队而出、侦查、响彻云霄)

师:用上老师给出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写一写。

3、 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事先知道吗?向导呢?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预设:

我们事先不知道。

句子一: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

句子二:“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什么!”

句子三: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向导知道的。

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

4、 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5、 从这些事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6、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划出其中的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

三、 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 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并说说“道”的意思。

2、 朗读全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课文已经学完了,谁能来更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篇3

一、感悟“蠢事”,理清脉络

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经说明了事情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在前面加上一个“愚不可及”呢?读读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在说这句话时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后悔与自责。)

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事令作者如此后悔呢,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件怎样的事。

(作者他们救了一只幼龟而害了许多只幼龟。)

概括板书“救龟”──“害龟”。

“救龟”与“害龟”分别是哪几段?(3~4,5~8)

二、抓关键词,学习“救龟”(3~4)

读读第三段,你觉得这一段里值得你积累的词语有哪些?(欲出又止,踌躇不前)

找到这两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用你的动作来说明这两个词的意思。(指名表演)

从这两个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幼龟非常谨慎,写出了“侦查”之意。)

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幼龟很谨慎,你知道是哪个么?(突然,说明其动作快。)

齐读第三段。

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是啊,怜悯之心人皆有之啊,咱们来看看第四自然段,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反应。

找找游人和向导不同反应的词语。

1、游人:紧张 焦急 呼喊

2、向导:若无其事 极不情愿 冷淡

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齐读第四段,读出游人和向导不同的态度。

三、体会句子,学习“害龟”(5~8)

自由读5~7段,划下印象深刻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地写写自己的感受。

汇报,哪些句子给你的感受最深?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

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给了你什么感受?)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

指名读5~7段──生评(怎么样?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指名读──全班读

【板书】

自然之道

救 害

游人:紧张 焦急 呼喊── 震惊 悔恨

向导:冷淡 极不情愿 ── 悲叹……

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明白:人类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3、通过读书、思考、讨论、联系实际的例子、谈感受相结合的办法,让学生明白道理,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2、体会向导的语言及神态描写的句子。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资料、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解析课题,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水底世界里的一些小动物吗?你能说一说你喜欢的水底的小动物吗?

2、本文写了有关太平洋绿龟的故事,请谈谈你对太平洋绿龟的了解。(师生结合收集查到的资料互相谈一谈)

3、假如你在海岛上遇见这种幼龟被海鸟啄食时,你会怎么做?是遵循自然之道还是违背自然之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列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反馈。

1、回忆自学要求:

(1)读生字:抓字音、偏旁、笔画、字形。

(2)读生词:熟读记忆,不理解的词查字词典。

(3)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所有字音要读准。

(4)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质疑训练。

2、学生按要求自学,在小组里汇报、交流。

3、老师检查,对个别字、词提醒大家注意。

4、练一练: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后,再写出四个词语。

()无其事()贯而出争()恐()气喘()()响()云霄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初步感知课文的情感。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正确地朗读。

2、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分组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讨论归纳:

(1)课文围绕着幼龟离巢进入大海写了哪几件事?

(2)将全文内容按顺序归纳。:(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训练说话)

5、全班质疑:当眼看那只出来侦察的幼龟即将被嘲鸫啄食时,向导为什么若无其事地回答:“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文中的“我们”做法对不对?从幼龟最后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四、作业:

1、抄写生字及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时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内容。用“先……再……然后……”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下面我们就从这几方面入手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

二、按顺序学习,理解课文,了解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1、探究学习1—4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当那只出来侦察的幼龟即将被嘲鸫啄食时,对此“我们”与向导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找出有关词句,完成下表。

神态

语言

我们

向导

(3)理解填空。我们要救幼龟的理由是,向导不救幼龟的理由是。

(4)最终向导有没有救那只幼龟?(救了,但是“极不情愿的”)

(5)我们再将描写向导的神态及语言的句子找出来,用心体会一下。

(6)分角色表演读第3、4段,着重体会向导看似冷淡的外表下所隐藏的对“自然之道”的真知灼见。

过渡:正当“我们”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时,不料“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

2、探究学习5—8自然段。

(1)开火车读第5—8自然段。

(2)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请一们同学用自己的话简单口述一下。

(3)幼龟的结局如何?(大多数幼龟被海鸟啄食)

(4)你认为造成这种结局的责任主要应由谁来承担?

(5)“我们”知道错没有?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6)理解文章最后一句向导所说的话。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三、理解感悟,揭示道理。

1、了解课文给我们的启示。(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一。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见过或听说过不按自然规律办事而最终受到自然的惩罚的事例?列举一两件,在班上说一说,议一议。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误导众幼龟

“我们”救一只幼龟众幼龟被海鸟啄食

违反“自然之道”事与愿违

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群旅游者出于同情心,从食肉鸟口中救下一只幼龟,却使龟巢里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倾巢而出,导致成百上千的幼龟受到伤害。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情。所以对于这篇课文,学生是有学习欲望的。但是,学生的关注可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学习本课,除了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进而引导学生保护大自然,探究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迪,有效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因此,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进行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与科学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学生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设计理念】

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文中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上节课内容,用“先……再……然后……”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多读几遍,不懂的问题,请在书上做好记号。

2、指名分节朗读,注意正音。重点朗读难读的句子。

三、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小组合作学习1~4自然段。

⑴ 读明白了什么请说说?

⑵ 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讨论交流。

⑶ 当那只出来侦察的幼龟即将被嘲鸫啄食时,对此“我们”与向导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找出文中有关词句,完成下表。(见大屏幕)

神态 语言 我们 向导

2、向导和“我们”为什么有完全不同的态度呢?

3、最终向导在什么情况下救那只幼龟?

4、表演读3、4自然段,着重全体向导看似冷淡的外表下所隐藏的对“自然之道”的真知灼见。

5、感悟启示:

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启示。请把你的收获告诉给大家。

这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课文。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在自然面前,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呢?课文通过具体事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请大家再次用心读课文,细细体味吧。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见过或听说过不按自然规律办事而最终受到自然的惩罚的事例?

例举一、两件,在班上说一说,议一议。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我们”救一只幼龟 误导众幼龟 →众幼龟被海鸟啄食

(违反自然之道──→事与愿违)

自然之道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在小黑板上抄写生字新词和两组需要比较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导入,引出“道”

1.故事导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我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突然,我发现前面不远处的麦地里,一只喜鹊正扑腾着翅膀,却怎么也飞不起来。于是,我疾步走上前去,抱起那只喜鹊。我发现,那只喜鹊的翅膀受伤了。我连忙把那只喜鹊抱回家,用碘酒擦洗它的伤口,敷上消炎药,把它包扎好。不几天,那只喜鹊好了。我很喜欢它,怕它飞跑了,于是就把它的翅膀尖给剪了,并用罩子把它罩住。我每天给它食吃,给它水喝,精心喂养。可是没多久,你们猜,它怎么了?(它却死了)

2.引出“道”。

是呀,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课题。

3、读题,解释“道”。

学生读课题,说说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2、认读生词: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小黑板展示,对于“若无其事”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等方式理解)

3、名分段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于比较难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齐读或挑战读)

4、初读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注意:要将学生提出的不懂的地方进行梳理、归纳,并及时解决;若不能马上解决,可以简单板书,在后面的`教学中相机处理,在此环节上绝对不能走形式。)

三、入情入境,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方法: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演这个情景。

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深入研读,对于细节部分要反复推敲,不能读读了事,还要把字词的理解同表演结合起来,如“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就要把幼龟当时的神态、眼神体会出来。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1)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2)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组再说一说。

4、讨论: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5、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注: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写“愚蠢”,学生多练习几遍。

四、本课小结

本来想帮助幼龟,结果却让许许多多幼龟成了食肉鸟的食物,在让人惋惜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