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鸟》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鸟》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及梁实秋散文小品的风格。
2.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教学重难点:
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学法指导:
把握“物”的特点,理清“情”的脉络,就能较为妥帖地体察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诗歌中鸟的形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
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生机勃勃。而梁实秋笔下的鸟却带给人悲苦,什么原因呢?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梁实秋的散文小品文《鸟》。
二、作者简介:
梁实秋是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同时也是被尊为散文一代宗师的小品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小品,广涉人生世态,内容丰富,或回忆往事、记述个人经历,或叙写家庭生活、读书生涯,或忆念故乡、发家国之思,或描写社会面貌、文化习俗,作品幽默典雅、雍容大度、舒徐自在、韵味浓郁。
三、整体把握文章
第一层(1—2小节)写自己爱鸟而感受到鸟的苦闷。
第二层(3—5小节)写生动细腻的描写了鸟悦耳的鸣叫和优美的形体,表达了对鸟的欣赏喜爱之情。
第三层(6—7小节)写鸟在带给人喜悦的同时,也给人悲苦。
四、问题探讨
1.作者写了哪些鸟?
《鸟》并不限于某一鸟,有杜鹃、麻雀、喜鹊、乌鸦、猫头鹰、鹭鸶等,有家养的,有野外的,更多更多是“不知名的小鸟”。
2.请同学们轻声散读课文,整理出描写鸟的声音、外形的词语。
清脆、嘹亮、圆润、和谐、色彩斑斓、玲珑饱满 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临风顾盼、高踞枝头、俊俏、轻灵
这些词语在词性和词语的感情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示作者喜爱、赞美之情的词语。对鸟的浓浓的喜爱之情。
3.从文中找“爱鸟”的原因。
有对笼中鸟的同情(2节);对比写鸟的苦闷;有对鸟的美丽的赞美;还有通过鸟来写人的心情,实际也是对鸟的爱:绘鸟鸣的清脆、嘹亮,先排除“吱吱喳喳”、“呱呱噪啼”,再刻画其长叫而音阶丰富,短叫圆润而不单调,似和谐的交响乐,细腻地创造了悦耳的效果;绘形,先用“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
4.前面4节写作者对鸟的喜爱,为何后面两节却写了“悲苦”、“伤感”之情?这两种矛盾的感情出现在同一篇课文里是否不太协调?
如果说前面四节是真实而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喜爱着鸟的可爱”的话,那么后面两节却是诉说了作者“悲苦着鸟的悲苦”,同样反映了作者对鸟的关爱,这种爱比前面四节可能要显得更深刻更丰富。
5.第五段中“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的原因以及“幻想”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爱鸟只爱其声音形体,并非受人们赋予鸟身上的各种文化意蕴的影响。
含义:指历代诗文在杜鹃、夜莺、云雀等身上长期形容、渲染而成的象征意蕴。
6、最后一段说“自从离开四川以后”,再也看不到那些“跳荡”的鸟儿,听不到“悦耳的鸟鸣”了,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对鸟类自由、活泼、俊俏的尽情赞美。
五、品读课文
师:在课文中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朗读,并在该句的空白处写上旁批,说明喜欢的理由。
例:我喜欢第二节中描写声音的句子,特别是“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这一句,它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鸟叫声的美妙动听。
六、比较探究
阅读下面关于猫的说明文字,比较与本文的异同。
猫是老鼠的天敌,人们养猫主要是为了捕鼠。猫有着独特的`捕鼠功能。猫有着独特的感觉器官,除了灵敏的耳朵外,它还有一双白天黑夜都能看到物体的眼睛,白天瞳孔缩成一条线状的缝,晚上放大成圆形。眼的上边与嘴的两旁有长而硬的毛与胡须,上面布满极细的神经,可以帮助它感觉黑暗中的情况。此外,它足下有柔软的肉垫;趾上尖锐的钩爪,平时缩在里面,在扑向老鼠的刹那,猛的伸出,触着鼠身,入其肌肤,万无一失。
状物散文以描写为主,物为我所用,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写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说明文以说明为主。
说明文严密严谨尽量客观,使用的方法偏重科学说明;状物散文带有情感理趣,比较主观,使用的方法偏重文学。
七、小结:
人和世间万物都属于自然,地球是人和一切生灵的共同家园。人们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别忘了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爱护一切生灵。
《鸟》教学设计 篇2
【课时目标】
1、学习第3小节,感受小珍珠鸟外形的可爱。
2、学习第4~7小节的学习,懂得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3、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谐、信赖的美好境界。
4、培养学生读书习惯、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对新朋友,它们就是珍珠鸟。冯骥才给了它们一个舒适温暖而又安全的家,因此,它们过得可开心了。老师有个好消息想告诉大家,三个月后,它们有了小宝宝。这个小家伙长什么样儿呢?大家想见见它吗?
二、学习第3小节
1、指生读,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珍珠鸟?
2、交流:
这么漂亮的小珍珠鸟大家一定很喜欢,都想见一见,就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
(出示课件)师边说边操作:我拨开绿蔓一看,就看到了这个小家伙,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蓬松的球儿。”
⑴指生读;
⑵点评;
⑶齐读。
三、学习第4小节
1、多可爱的小珍珠鸟呀,但周老师了解到,珍珠鸟是一种很胆小的动物,然而,在作者的家里,却出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
(点击,出示画面,并配上文字:这小家伙……睡着了。)
2、质疑:生性胆小的它是怎样一步步地信赖我,到最后竟趴在我的肩头安然入睡呢?请同学们先去读读第四小节。
3、(出示课件)起先……
渐渐地……
后来……
四、学习“起先”
1、(点击“起先……”出示句子):
⑴这个贪玩的小家伙出了笼子,真是自由自在,你能找出表示小鸟自由活动的动词吗?
(课件点击“飞、落、站、撞”变成红色)
⑵“落”得多轻巧,“站”得多神气,都玩疯了,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谁来做做这只自在的小鸟?
⑶指两生读,师相机评价,再齐读。
(课件回到“起先……渐渐地……后来……)
⑷小结:看见可爱的小珍珠鸟玩得这么自在,作者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很想跟作者交朋友,但还有点而戒备心里,没有完全放心。你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看出来?为什么?
五、学习“渐渐地”
1、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2、把你的发现与全班同学分享。
3、学生交流。
4、小结:这小珍珠鸟确实很机灵,尽管它很想和作者交朋友,但还有一点儿戒备心理呢。这样聪明的小鸟谁见了都喜欢,当然,作者更喜欢。
5、指生读。
六、学习“后来……”
1、它想和我交流,可是,它不会说人话,我也不会鸟语,但我俩之间有一个很有趣的交流方式。找一找,它们是怎样交流的?(啄笔尖,啄手指;抚一抚)
2、它们彼此之间想要传达什么信息呢?你就是小鸟,我就是作者,来,我们交流一下。
3、多有趣呀,让我们一齐读一读这段文字,把人鸟之间的亲密劲儿给美美地读出来。
4、小结:同学们,小珍珠鸟起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但离人是远远的。(出示“远”字)渐渐地……后来……离人怎样?能不能也用一个字来概括?(近,亲)
5、指导背诵:小珍珠鸟的爸爸妈妈尖刀它跟主人这么亲热,可惊讶呢,不由地问它:“孩子,你的胆子怎么变得这么大呢?跟主人这么亲热呀?”如果你是小鸟,你怎么说?
6、看来,我们的主人确实是个好人,不光给了我们一个安全的家,对我们的小宝宝还这么爱护,值得信赖。
七、引读第5小节
白天,──;傍晚,──。
八、学习第6、7节
1、日复一日,小鸟和我成了非常亲密的好朋友。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课件点击,出示句子、画)“这小家伙竟趴在……做梦呢!”
2、师:再次看到这幅图,我们都会有怦然心动的感觉,作者看小珍珠鸟,就像一个慈祥的父亲看者自己淘气的.孩子那样,脸上洋溢的是幸福,双眼里盛着的是爱意。
3、生读句。
4、胆小的珍珠鸟酣然入梦,它害怕作者去伤害它吗?它还担心作者会驱赶它吗?它还用得着戒备吗?
5、这种不担心,不害怕,不戒备,很放心地睡在作者肩上,就是一种“信赖”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6、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6节
7、出示一组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共处的画面欣赏。学生谈谈感受。明白,人和人之间只要有信赖,就更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九、作业
1、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2、小练笔:以《小珍珠鸟的自述》为题,讲述小鸟在主人家的快乐生活。
《鸟》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找出作者描写了鸟的不同方面的句子。
2、品读三四段描写鸟的声音形态的句子,感受作者语言的独特风格!
3、找出作者对鸟儿的感情变化,体会文章中心主旨。
教学流程:
一、导入:展示几张美丽自由的鸟儿的图片和几张被关在笼子里的鸟的图片。
问:你认为哪一种状态的鸟儿更美?你们喜欢哪一种状态的鸟儿呢?为什么?
二、层层解读文本,随文解决生字词。
【读“鸟”】
1、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作者喜欢的鸟儿的哪些方面?用“我认为作者喜欢鸟儿的,你看(听)”的句式来回答。
③读一读,赛一赛,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有感情
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他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
2、【品“鸟”】
自由朗读文章的三四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好在哪里。(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等方面来谈)
3、【悟“鸟”】
跳读课文,思考:
①本文作者除了爱鸟,对鸟儿还有哪些情感?
②作者写这一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只是爱鸟么?
补充作者简介,创作思想。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冰心”对梁实秋的评价
梁实秋,原名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梁实秋以其独特的崭新面貌出现在散文领域。人们说他的散文创作;“不以抒情见长,而重议论,有意回避热点题材,不为时尚左右,多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题,如男人、女人、理发、穿戴、吃饭、下棋,等等,但谈论中博雅的知见和幽默的情趣交织,把人生体味艺术化了,别有一种阅读的魔力。”更有人注意到他的散文表现出的“智慧、学问和书卷气”的独特品性,称这类散文是“知性散文”。而“知性散文”的作者“较之一般散文家,他们从广泛阅读所得的间接经验及其人文素养无疑更为丰厚,而由此养成的对人生、人性、人情以至于历史与风俗等等的理解力和分析能力,也较其他散文家更为健全些或深刻些”。梁实秋的《鸟》便是一突出的范例。
文章通过对鸟的描述和感受,寄托了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他希望能够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贫困、没有强权、没有欺压的社会,从而自由地发展个性和才能。
4、【变“鸟”】
①假如你是一只鸟儿,你想对人类说什么?
②总结升华本文主旨。(向往自由与美好)
三、拓展阅读,谈谈体会,与本文的异同点有哪些?
风中的鸟巢雪小禅
我真喜欢那些风中的鸟巢。
在冬天的荒野里,在肃杀杀的寒风里,我看到那些枯枝上的鸟巢,挂在树梢上,看着岌岌可危,无限孤单,但又具有饱满的坚挺的力量。
它在风中,在一片枯黄的冬天的树梢上,独自承担风给它的力量。我喜欢那鸟巢的样子,圆圆的,有毛刺,不规则,在茂盛的夏季和秋天,鸟儿们一点一点衔来树枝,然后和着唾液一根根地搭着——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工程!
那些风中的鸟巢,多么疏离,每隔几十米就会突兀地出现一个鸟巢,黑黑的,远远看去,很孤单。
可是,我喜欢那孤单。
那是应该有的孤独样子——它独立于时间之外,好像偌大的冬天只有它了。在空旷的冬天,我路过那些鸟巢,路过那些孤单——好像我也是一只风中的鸟巢,游走在这冬天的寂寞里。
这鸟巢像印度女歌手Koaly的歌,足够寂寞,也足够打动人。我在听她的歌的时候,常常想起那些风中的鸟巢。我在那些歌声中游走着,凉凉的,薄薄的,感受这风中的冷和凄然。但真的很好——那些风游走在销骨的寂寞里,和那些鸟巢一样吧?我坐在车里,车里的空调开得很足。不,不冷。那些鸟巢在寒风中偶尔抖动,但不会掉下来。它们高高在上,它们在冬天里,但又在冬天外。
这样的寂寞其实销骨。但又别有风情——似大雪天一个人行走在天地间。我把车里的空调开得很大,热气扑到脸上,Koaly的声音很空灵,似一条小蛇游进我心里。她带着印度特有的神秘和巫气,带着一些前世的味道,款款而来。声音是紫色的,略带忧郁,又一声声让人心醉。在关键的地方,一下能击中你,动弹不得。可真好。
它和鸟巢相辅相成,都孤单得很饱满,恰如其分。
有一个人说,“无论睡在哪里,我都睡在夜里。”这句话让我想起风中的鸟巢。无论睡在哪里,它们都睡在风里。
想想吧,睡在风里。像一个人的名字,是的,林风眠。他喜欢自己这个名字,他说,就是小鸟在风中睡着了。他说的风,是春风。
但鸟巢是睡在冬天的风里,更有一种意境上的美感和孤清。有些孤芳自赏吗?有!有些文艺吗?当然也有!可这是文艺不是装的,不是小情小调,是刻骨的!是带有腐蚀性的'!它侵略了我的灵魂。
我在路上,在冬天的路上,伴我的有这些风中的鸟巢,还有那永定河边的一排排枯树,桑树,柳树,槐都有古意。旧得让人可以发呆,黑黑的树皮皲裂着,我试图走近那些树,那些风中的鸟巢,可我知道,走近了,一定没有了现在的荒凉味道。
它们就应该在时间之外,在冬天之外。
我只喜欢那些冬天的鸟巢。它们和春天夏天秋天的鸟巢不一样,春天的鸟巢还单薄,夏天的太狂躁了,秋天稍显俗气的热闹,只有冬天的鸟巢,显得这样的饱满又这样诱人。那种诱人,越孤单,越寂寞,越寂寞,越诱惑。整个冬天,我时常路过那些风中的鸟巢。我习惯了它们的姿势——有些过分的清高和薄凉,稍微有些弱势,可是,恰到好处。它似一个寂寞的男子,人到中年,无人能知,无人能懂,人前是欢笑的,颓败时,就做了这样一只独立于世的鸟巢。
如果你没有绝世的容貌,那么,你有绝世的姿态也是好的。这样想的时候,我打开一包雪茄烟,我不是抽烟的女子,但喜欢这孤独傲世的雪茄烟,它和冬天的鸟巢如此相配。我点燃一支雪茄,试图加速这孤单的速度。在这冬天,在这空旷的田野里,其实,我是试图做一只冬天的鸟巢。
我身边剩下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是我,刻意减去那些不必要——我才知道生活中不必要原来这样多!它们占据着我太多私人空间,霸占着我的精神硬盘,到现在我才知道,我只想做这样一只风中的鸟巢。
不沟通,不奉迎。冬天的旷野里减去了很多东西,就剩下这一个小小的鸟巢。把自己放在里面,独自、很独自地发呆——我忽然很羡慕那些风中的鸟巢,它任凭世间如何繁华,一个人在那冬天的树梢上高高地挂着,寂寞都寂寞得这样风华绝代!
四、简单说说本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有哪些?
五、作业:
①推荐阅读梁实秋的《雅舍小品》
②仿照文中对鸟儿的声音、形态、动作等细致刻画,对你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进行描写练习,不少于200字。
《鸟》教学设计 篇4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要让学生经历难忘的精神之旅,师生一起为情所动、为美所醉、为真所净,在课堂上一起感动,一起享受。感动,是一种养分,一种保养心情、滋养灵魂的养分。让孩子们透过语言文字,在父亲与鸟一起构筑和谐美好的世界里震撼。如此,语文课,便会成为学生的天堂。
二、教材分析
《父亲和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这种爱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护鸟的意识。阅读本文,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真切的童话世界,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一定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蒙、喃”等7个生字,会写“喜、重”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个性。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懂得人与自然界中一切都应和谐相处。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通过对话朗读来感悟课文。
难点:体会父亲和鸟之间深厚的感情。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策略:老师引导,自主学习,深入文字内部,切实感受体会。
手段:多媒体课件、卡片。
六、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情感铺垫
1、(播放音乐)小朋友,音乐好听吗?听到这美妙的音乐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小鸟吗?
2、有一位父亲,不仅像小朋友一样喜欢鸟,而且他还很了解小鸟,想认识这位父亲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父亲和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看看课文下面树叶上的拼音(生自读课文)。
2、出示词语,指导认读。
雾蒙蒙 黎明 喃喃地说 猎人 浓浓的草木气味 热腾腾
3、出示生字认读
蒙 喃 味 浓 腾 猎 黎
4、做游戏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自由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和小男孩说的话。
2、学情汇报,顺势指导。
3、出示句子,理解体会。
(1)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2)我知道父亲这时也最快活。
(3)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4)理解为什么父亲不是猎人,“我”真高兴?
(四)指导书写
1、整体观察,发现规律:一个字中有多个横画,排列的距离应当大致相等;每个字中只能有一个长横。
2、教师范写“喜”、“重”二字,让学生观察,体会,进一步感悟以上两条写字规律。
3、学生描红、临写,亲身感悟写法。
(五)总结课文,突出主题。
(六)课后实践。
收集小鸟的图片和资料,认识了解更多的小鸟,给小鸟建立一个“幸福家园”。
(七)(板书设计)
《鸟》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圈画出中心句、过渡句、语言优美的句子、修辞句、重点词;
2.抓住中心句、开头、结尾及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3.赏读第3、4段,从多个角度体会本文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和词典,掌握生字词;
2.默读并圈点批注,把握课文内容,沥青文章脉络,把握作者情感。
重点:
目标:2
学习过程:
一、诗文回顾,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鸟儿和人类自古以来就是亲密的朋友,鸟儿自由飞翔的天性、五彩的羽毛、灵动的身姿,无不显示出大自然造化之奇妙。古今文人笔下,常能见到鸟儿的形象。回想一下,你读过哪些写鸟的诗文?
学生发言。
诗人和作家都偏爱鸟,作家梁实秋也不例外,今天就要我们一起走进梁实秋的散文《鸟》。
二、朗读课文,解决字词(15分钟)
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词典,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理解文中出现的古文、诗句的含义。
三、默读圈画,理解中心。(18分钟)
1.默读全文,用直线画出各段的中心句,把握全文脉络。没有原句能表明段落中心的,请自己概括。
第一段:我爱鸟。
第二段:笼子里的鸟的苦闷。
第三段:欣赏鸟的声音。
第四段:描摹鸟的形体
第五段:我单单喜爱鸟的声音和形体,并不对鸟存任何幻想。
第六段:鸟并不永久地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
第七段:写众多可怜可悲的鸟儿,表达自己的同情。
2.结合梳理的中心句以及文中的具体词句,谈谈你对本文中心的理解。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引入到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探讨。
提问顺序:
(1)初探中心理解;
(2)开头和结尾为什么都要写到“笼中的鸟”?
(3)第6段写到鸟“有时也给人悲苦”,这与作者看到“笼中鸟”时的情感有何不同?
(5)作者在第5段中说:“我爱鸟的声音、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如何理解这句话?
(4)再次归纳本文中心。
小结中心:本文生动细腻地描写了鸟悦耳的鸣叫声和优美的形体,表达了对鸟的欣赏喜爱之情;同时,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也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3.学法总结:如何梳理文章中心?抓全文文眼、中心句、关键句、隐含情感态度的句子。
四、课堂小结(2分钟)
知性散文:梁实秋的散文有对人生的思索,能够启发人们的思考,而且在艺术上显示出知性散文的清峻、理智和洗练的特色,给人以朴雅之感。说其清峻,表现在作者似乎不涉足政治,不与时代潮流相适应。写的是普通的人生、平凡的社会生活,回避社会热点,不追求所谓的时尚;说其理智,这是因为梁实秋的知性散文表现出来的智慧、学问和书卷气;说其洗练,指的是语言艺术的风格,首先是简洁朴实,其次是含蓄凝练,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汉语功力。
《鸟》是梁实秋知性散文的代表作之一,知性散文的作者较之一般散文作家,他们的广泛阅读所得的的间接经验及人文素养无疑更为丰厚,而由此养成的对人生、人性、人情以至于历史与风俗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则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感受梁实秋散文的语言特点。
五、课下作业:熟记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读第3、4自然段,体会梁实秋散文语言的凝练准确的用词美、化用文言的典雅美和多变的句式美。
2.运用本节课的语言表现的方法,当堂练笔,描写一种小动物。
学习重点:
目标1
学习过程:
一、直接导入
二、品读第3、4自然段(25分钟)
第3、4段文字对鸟之美进行了细致描绘,请默读两段,并圈点批注,哪些词语和句子写得特别传神?
1.学生默读批注;5分钟
2.班上交流,引导点拨。15分钟
3.小结:(依据学生发言,适时点拨,重点放在前三个语言特点上,后三个如有学生发现,点拨即可。)(5分钟)
(1)凝练准确的用词美:写白鹭,用“伫立”“拳着”“缩着”这些动词,刻画了白鹭的形态,很有画面感;
(2)修辞:比喻、排比、对偶
(3)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白鹭时一静一动(伫立的静态、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动态)
(4)化用文言的典雅美:“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秾纤合度”“临风顾盼”,凝练含蓄,意蕴深厚,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汉语功力。
(5)色彩搭配之美:写白鹭,用“白”“青”“黛青”“釉绿”等几种颜色的点染,渲染了意境,极富色彩美。
(6)句式多变之美:排比段、对偶句的大量使用,与散句的结合,是文段自由灵活又不失典雅大气,舒缓自如。
三、课堂练笔(15分钟)
模仿本课中描写鸟的外形、动作、声音的方法(准确用词、句式多变、妙用修辞、动静结合、色彩新明和谐等),为你所熟悉的动物写一个“素描”片段,100字左右。
8分钟习作,7分钟交流并点评其运用的方法与亮点。
四、课下作业
摘录文中富有文采和语言优美的句子,熟读成诵。
《鸟》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了解珍珠鸟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细致生动语言。了解文章中深刻的哲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教学准备:
教具:幻灯片。
教学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3′
1、欣赏一组配乐的画面:百花盛开,百鸟争鸣。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鸟的存在,给人平添了多少情趣!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冯骥才的《珍珠鸟》
2、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珍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信赖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二、美读课文、整体感知。7′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感情来,等会儿我们要看看同学们的朗读情况。3′
2、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来。4′
三、精读理解,品读感悟。30′
1、读书光有感情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有所悟,这样,一篇文章读完了才会有所获,现在大家再仔细地读一次课文,边读边把你最有感触的语句、段落标出,可以把你的感想写在旁边,有疑问的也可以提出来。3′
2、读完了,就应该有话要说吧?谈谈你的感触,你的想法?
3、哪些句子给你的感触最深?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诚的,美好的,向往的)
4、抓住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切入。
(1)境界可以怎样理解?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说说这是怎样的一种美好的境界?
(2)课文最后用一句话把这种境界表达出来了,你觉得是哪句话?
出示句子: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为什么找这句话?(读悟领会这种美好的境界。)
(3)作者在第二自然段说到了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可读到这儿,我们不禁要问,我和珍珠鸟之间何以会建立如此的信赖关系?作者到底用了什么力量使珍珠鸟这么信赖我?
交流。
(4)珍珠鸟的哪些活动告诉我们它在逐渐地信任我?
交流、讨论。
5、小结:如果你是写这篇文章的.人,你会向读者说些什么呢?
师述:接纳,包容,气度,胸襟,爱,信赖!人与动物之间也可以相互沟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读句)。有了接纳,包容。气度,胸襟,爱,信赖我们的生活也一定会多出许多美丽而温情的故事。我想这就是作者想传达给读者的心声。(再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四、拓展阅读,创生导行。10′
1、是爱,是信赖创造出了美好的境界。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到我们的阅读天地,来读几则相关的材料,看一看这几则材料中的人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哪些情节最让你感动?
(生默读材料)
3、冯老的故事是让人心向神往的,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的小动物,我们可以怎样与它们创造出这种和谐美好的境界呢?
4、既然人与动物尚能如此,那我们人与人要创造这种境界应该如何?
(要点:彼此尊重真诚相待相互信赖)
5、是的,爱心,信赖,真诚,尊重往往会创造出生命的佳境,谱写出美丽而温情的故事。
让我们关爱动物,让我们善待生命,去传唱一段段动人的生命的赞歌吧。
6、(响起《爱的奉献》歌曲)。那么,请拿起你的笔,在《爱的奉献》歌曲中写一句保护动物的标语,来表达你的心声吧!
(生进行写作,交流)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