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综合活动教案
此篇文章中班综合活动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中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分享中认识新的水果种类,感知水果不同的颜色、外形、果肉喝味道。
2、感受与同伴一起品尝水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水果不同的颜色、外形、果肉的味道
活动难点:认识新的`水果种类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数学》
2、每组带不一样颜色的水果,如:绿色的、紫色的、橙色的、红色的、黄色的等
活动过程:
一、每组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
师:(1)你带来的说过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2)哪些水果是你从来没见过的?是什么样的?(此环节目的是拓展幼儿对水果的认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详细描述新认识的水果,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从外形、颜色、气味等方面进行讲述。)
二、猜猜这些水果的里面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猜测是为了让幼儿成生认知冲突,幼儿一般会从水果的表皮颜色来推测果肉的颜色,这将充分体现幼儿的原有经验喝人知对象的冲突,从而产生探究果肉颜色的愿望。
三、教师逐一切开验证,分别放在各组桌面上。
师:看看他们的果肉是什么颜色的?。你猜对了吗?(让幼儿的原有经验喝新经验碰撞,不管幼儿的猜测是正确,还是错误,都有利于让幼儿在头脑中建构新的经验)
四、幼儿品尝水果。
师:你品尝了哪些水果?味道怎么样?(教师要注重从水果的味道、果肉(如软硬)、果核、水分等方面进行引导,让幼儿在品尝的过程中感知不同水果的特征)
中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加深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认识,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进行分类。
2.在此基础上对半圆形和椭圆形有初步的了解。
3.愿意与同伴分享食品,体验共同品尝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形片片各一、插有标记图的盘子四个、各种图形食品等
幼儿已有生活中图形物品的知识
活动过程:
1.认识图形宝宝,谈谈说说我知道的各种图形的物体。
“今天有许多的`图形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他们是谁啊?”
教师逐一出示各种图形,幼儿跟它们打招呼)
“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宝宝爱藏在哪里吗?”(幼儿自由讲述)
2.感知食品形状的多种多样。
(1)“图形宝宝除了喜欢藏在地方,还喜欢藏在哪里?”(启发幼儿说出藏在食品里)
(2)出示一个桔子
提问:“桔子里藏有哪些图形宝宝呢?”
“还有哪些食品里藏有样的图形宝宝?我们一起去看看”(幼儿边看边讲述)
3.给图形食品找家
(1)出示贴有标记的盘子
请小朋友看着标记帮图形食品来分分家,并说说你把什么食品放在什么标记的家里了。
(2)共同检查幼儿分类情况,并认识椭圆形和半圆形。
4.分享食品,通过提问让幼儿讨论如何与同伴分享食品。
(1)你最喜欢吃什么食品?
(2)碰上自己爱吃的东西能不能一个人拿它?食品的果皮和包装纸应该放在哪里?
(3)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食品。
中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小实验了解打喷嚏的原因。
2、仔细观察并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
活动准备:
1、"社会万花筒":《为什么会哈啾》(请参照幼儿用书)。
2、挂图:《为什么会哈啾》
3、学习单:《哈啾》。
4、胡椒粉、五香粉、辣椒粉、咖喱、香水等材料。
活动过程:
1、联想生活经验,鼓励幼儿说一说鼻子为什么会打喷嚏,老师把幼儿的想法记录下来。
你打过喷嚏吗?
哪些情况会让你打喷嚏呢?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如:鼻子痒、虫虫跑进去、脏东西跑进去、生病了等等。
2、拿出胡椒粉、五香粉、辣椒粉、咖喱、香水等材料,请幼儿凑近,用力吸一下。并说一说:
鼻子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打喷嚏之后,鼻子是否舒服?
3、展示挂图,和幼儿一起讨论:
为什么会打喷嚏呢?
那你闻到哪些味道会打喷嚏?(灰尘、冷空气、尾气)你在哪些时候特别容易打喷嚏?(感冒、过敏)打喷嚏的时候,你会怎么做?(戴口罩、看医生、多喝水)于幼儿分享内容后,可提醒幼儿回去运用学习单考考爸爸妈妈:"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打喷嚏吗?"今天要当爸爸妈妈的'小老师哦!
课后分析:
幼儿会模仿不良的打喷嚏习惯,要加紧教育。
活动延伸:
配合《哈啾》学习单,和爸爸妈妈讨论要如何预防打喷嚏。
中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种子、蝌蚪、毛毛虫等动植物成长变化的过程,增强对自然物生长变化的探索兴趣。
2、借助生动的故事情节,在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旋律的基础上学习创编歌词,并能大胆地演唱。
二、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1、在春天主题背景下已陆续开展了有关种子、春天里的小动物等活动内容;2、已熟悉《我爱我的幼儿园》歌曲旋律。
教具准备:
1、小葵花子指偶、红房子(纸箱制作)、故事背景图;
2、葵花子——向日葵生长变化图、蝌蚪——青蛙生长变化图;
3、作画用纸、笔;
4、食物种子等。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红房子,引起幼儿兴趣。
师:这可是一幢神奇的红房子,为什么说它是一幢神奇的房子呢?下面让我们来听一个发生在红房子里的故事。
(二)讲述故事,了解物体生长变化的过程。
1、了解“葵花子——向日葵”的生长变化过程 。
(1)边讲述故事第一段,边演示葵花子住进红房子,出来变成向日葵,提问:“谁住进了红房子?”“究竟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2)出示图(一),根据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逐步丰富图(一)的相关内容。参考提问:你们猜小葵花子陷进了哪里?从体内拼命往上窜的是什么?神奇的红房子里肯定有哪些东西会让小葵花子发芽?小葵花子睡的时候,它其实在怎样的变化呢? (在该过程中,教师根据与幼儿的共同讨论,逐步完善图画)。
(3)唱一唱:我是一粒葵花子,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变呀变呀变变变,出来变成向日葵(结合肢体语言的表现,引导幼儿感受种子的不断生长)。
2、了解“小蝌蚪——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1)猜一猜:过了几天,又有一位小客人住进了神奇的红房子,(出示小蝌蚪)它是谁呀?(小蝌蚪)这次小蝌蚪住进去,出来的时候会变成什么呢?小蝌蚪在红房子里又是怎么变的呢?(幼儿自由猜测讨论)
(2)请一幼儿上来试着画出蝌蚪小蝌蚪在红房子里的`秘密(因为是分阶段画,教师需适时指导,让幼儿了解分解画图的特点)。
(3)唱一唱:小蝌蚪变成青蛙很高兴,它会怎么唱歌呢。
教师带孩子一起编唱:我是一只小蝌蚪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变呀变呀变变变,出来变成小青蛙。
3、了解“毛毛虫——蝴蝶”的生长变化。
(1)猜一猜:又过了几天,又有一位客人住进了红房子,(出示毛毛虫)毛毛虫住进了红房子,它出来的时候又会变成什么?(幼儿自由猜测)
难看的毛毛虫怎么会变成漂亮的花蝴蝶?你知道毛毛虫在红房子里的秘密吗?(幼儿相互讨论)
(2)老师根据幼儿的讨论画出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再引用故事语言完整描述。
(3)唱一唱:毛毛虫变成了花蝴蝶也很高兴,他想邀请小朋友一起唱歌呢。
幼儿编唱:我是一条毛毛虫,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变呀变呀变变变,出来变成花蝴蝶。
(4)讨论:现在你知道红房子神奇在哪里了吗?
师:红房子里一定藏着神奇的东西,因为动物植物在里面可以快快长大。(协助幼儿简单了解动植物成长需要的一些条件。)
(三)运用(迁移)已有经验,加深对其它动植物生长变化的了解。
看到葵花子、小蝌蚪、毛毛虫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后,出来都变了一个摸样,它们的好朋友非常羡慕,它们也想住进神奇的红房子里去变一变,看看都有些谁呀?
1、出示实物种子,说说、唱唱其变化过程。
2、出示蛋,引发思考:它住进红房子会怎么变。
3、请幼儿自由想象自己是一粒小种子(毛毛虫、小蝌蚪、蛋等),在唱唱、玩玩中巩固对动植物生长现象的了解。游戏2—3遍。
延伸活动:问题探究——还有谁会住进神奇的红房子,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导幼儿可用创编歌曲或绘图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
附故事:神奇的红房子
春天的一个早晨,一粒葵花子从妈妈温暖的怀抱里醒过来,它呀,悄悄挣脱了妈妈的怀抱,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树上的小鸟叫喳喳,天气真好啊。小葵花籽走着走着,咦!前面有一幢房子,红红的墙,红红的屋顶,“好漂亮的红房子!我要进去看看!”小葵花推开门,呀!里面好黑啊,什么也看不见。这时,门关上了,小葵花子突然觉得自己在不断地往下陷,身体渐渐地开始膨胀,体内有股力量在拼命地往上窜,一会儿头开始晕起来,忍不住睡了过去。等它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站在房子外面了,看看自己,咦!碧绿的叶子,金黄色的花盘,太阳公公正对着自己眯眯笑呢。它忍不住问:“我是谁啊?”
圆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在神奇的红房子里先长出了两条后退,慢慢地长出了两条前腿,四条腿长齐了,尾巴没有了,换上了绿衣裳,最后就变成了一只呱呱叫的小青蛙了。
毛毛虫吃了树叶后身体渐渐长胖,原先的衣服就穿不下了,于是就换上了新衣服,(毛毛虫)换了几次衣裳后,它就吐出丝把自己紧紧的裹起来,慢慢变成了蛹,当它从蛹里钻出来的时候,惊奇的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啦。
中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熟悉上下、左右等空间概念发展空间方位知觉。
2、养成整理、爱护玩具的习惯
活动准备:故事《丽丽的玩具橱》、幼儿用书《玩具找家》
活动重点;养成整理、爱护玩具的习惯
活动难点:左右空间概念的形成。
活动过程:
1、倾听故事,理解内容
---故事中的`小丽丽是个怎样的孩子?
如果现在你是小丽丽,你应该怎样做?
2、实践操作,整理玩具橱:
----许多玩具宝宝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谁愿意帮帮他们的忙?
(出示挂图:玩具橱、长毛绒玩具、小瓷像、绒布小猴、布娃娃等)
幼儿将玩具合理地摆放进玩具橱。
讲述玩具摆放的位置。(用xx在xx的上面、xx在xx的下面、xx在xx的左边、xx在xx的右边来讲述)
幼儿整理活动室的玩具橱:
---我们活动室的玩具宝宝说,小朋友整理玩具玩具的本领可真大,他们请你们也来帮忙
幼儿整理活动室玩具。
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整理玩具的过程。(如我把xx玩具放在玩具橱的上一层。)
3、总结交流、培养好习惯:
---为什么要帮玩具宝宝找家?
我们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玩具?
游戏练习、给玩具找家:
运用幼儿用书中的《玩具找家》游戏进行练习。
中班综合活动教案 篇6
教材来源:
春天,树木开始抽枝发芽,幼儿园里一片绿意。孩子们最喜欢在小树林里做游戏了,他们观察树叶发芽的情况,帮小树捉虫,顽皮的孩子还会爬到树的身上藏猫猫……他们对树木特别感兴趣,也特别愿意探究树木的秘密,在这个时候如果让孩子自己尝试着来变成一棵树那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在设计活动时,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接受特点对幼儿变树的活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逐步加大难度,在不同的场景中加入了许多游戏的因素以及匹配的音乐,孩子很感兴趣,活动中他们非常快乐,真正是在“玩”中学到了本领.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创造性的用身体动作模仿树的特征。
〈二〉幼儿能够根据数量的变化与相应人数的幼儿合作游戏。
〈三〉让幼儿享受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兔、大灰狼的头饰、尾巴、墨镜、帽子等
2、《机器猫》《森林狂想曲》《寂静岭恐怖音乐》《雨中的节奏》的音乐
3、用绿色地毯布置好“草地”
4、黄、绿贴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情境入场,引导幼儿用身体变树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吧。(带领幼儿在音乐声中做模仿动作进场)
师:小白兔刚才对我说:她想找一片小树林玩绕树林的游戏,可是这里一棵树也没有,大家来想想办法呢。(引导幼儿说出用自己的身体来模仿树)
师:我们来试一下,看看谁变的最像。霹雳啪啦变,一个人变成一棵树。(幼儿自由变树)
师:哎呀,这么多的树把我都弄糊涂了,小朋友:树叶在哪里呢?能动一下吗?(小结:哦~原来树叶是用你们的手变的呀)树干在哪里?大家来把树干扭一扭。(小结:树干原来是用你们的身体变的啊!)树枝又是用什么变的呢?让树枝也动起来吧!
二、幼儿按照不同数量要求模仿树,教师采取不同方式进行评价
①师:你们真能干,可以用身体来变树,再变一次行不行?这次可要跟刚才的动作不一样哦。(霹雳啪啦变,一个人变成一棵树)
《森林狂想曲》音乐起,(白兔上场):我是小白兔,这片小树林的树可真多呀!我可以玩绕树林的游戏咯!小兔边玩游戏边模仿“小树”的样子,时不时帮“树”摘掉黄叶子,捉掉小虫子……哎呀,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家了,下次我再来小树林玩吧。(白兔下场)
师:小白兔太喜欢你们变的小树林了,告诉我:刚才你们是怎样变树的?(个别幼儿变树,其余幼儿学一学)
②师:刚才我们是一个人来变树,想想看:两个人来合作变树行不行呢?大家去找一个朋友试一试。
两个幼儿合作变树,教师观察幼儿变树的情况后组织幼儿讨论
师:两个人怎样才能变成一棵树?
教师以“大灰狼来砍树”的游戏情节对幼儿变树的情况进行评价
师:哎呀,不好!一只大灰狼拿着把大刀朝小树林走过来了,他说他要来砍一棵由两个小朋友变成的长的不牢的树,大家变的时候一定要靠的紧一点,可别被大会狼抓去了。(霹雳啪啦变,两个人变成一棵树,幼儿再变一次。)
(大灰狼入场):“我是一只大灰狼,今天我来砍棵树,哪棵树儿长不好,我就把它砍回家!嘿嘿!大灰狼边绕树林变采取推、摸、抱、吹、蹭的`方法来检查哪棵树长的不好。这片树林长的可真结实,我不舍得砍它们了,我还是到别的地方去砍树吧。(大灰狼下场)
③师:大灰狼走了吗?它有没有砍到树呀?我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电视台的记者听说这里有片美丽的小树林,她要来这里拍照呢,不过她有个要求:要三个人变成一棵造型漂亮的树才行,你们可以吗?(霹雳啪啦变,三个人变成一棵树,幼儿三个人合作变树。)
(记者上场)这片树林里的树可真不少,我来看看有没有符合我要求的三个人变成的树。(记者给符合要求的树拍照)
记者:照片拍好了,我把它们放到电脑里,看看漂亮不漂亮,符不符合我的要求。(展示刚才拍好的照片,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记者下场。)
④师:三个人可以变成一棵漂亮的树,那五个人变出的树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大家也来试一下吧。来,大家先按照老师的要求凑满五个人手拉手站在一起准备好。(霹雳啪啦变,五个人变成一棵树。)
三、游戏:
变树比赛
师:休息一下,女孩子过来坐在我的左边,男孩子坐在右边。今天我们一起玩了“我是一棵树”的游戏,你们最喜欢几个人变成一棵树呢?我们来一次变树比赛,看看是男孩子变的快,还是女孩子变的快。记住:每一次变树都要符合老师的要求哦。
四、结束活动:
班级树
刚才大家变的都很好,其实我们的班级就好像一棵大树一样,老师是粗粗的树干,你们就是树枝、树叶和小花,大树没有了树干不行,没有了树枝树叶也不行,我们是一棵亲亲密密、相亲相爱的班级树!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变一棵又高又大的班级树吧!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