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2025/10/29教案

此篇文章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认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宝岛。

2、在朗读中欣赏文中优美词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3、培养学生在读中品词、品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及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中的片段学习,让学生掌握:围绕一句话来写,可以把句子写生动、具体。

教学难点:

学习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多媒体直观教学法、阅读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点拨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听了课文朗读,学习了第一、二自然段。请同学们开火车读词语。”

生开火车读词语,再读。

师:“谁来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

师:“现在让我们换上潜水服,潜入这五光十色的海水中,到海底去探宝吧!”

师:“哪位小导游领着我们去领略海底的风光?”

生根据课文三、四自然段的内容来回答。

师:“从这位小导游的解说词中我了解到海底的美丽景色。哪位小导游再来为我们介绍一下海底里有哪些物产?”

生:“有珊瑚。”

生:“有海参。”

生:“有大龙虾。”

生:“还有鱼。”

师:“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有谁喜欢珊瑚的,请举手;有谁喜欢海参的,请举手……请把你们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指导学生用欣赏、赞美的心情读出每种海底物产的句子。)

(幻灯出示珊瑚、海参、大龙虾、鱼的图片;播放珊瑚、鱼游动的视频。)

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用手势、动作演示出喜欢的生物的样子。如:懒洋洋、蠕动、威武……师:“你是海底的什么动物呢?”

生:“我叫海龟。我在海里游得可快了,谁都比不上我。在四五月时到海滩上产卵,可可爱了。”

生:“我是海底大霸王──鲨鱼,晚上能发光,许多小鱼向我游来,就直接送到我嘴里。”

……

师:“你喜欢这两段话吗?为什么?”

生:“我喜欢。因为这里写到珊瑚长得各种各样。”

生:“我喜欢。因为海参到处都是,鱼多得数不清。”

……

(学生自由朗读体验喜欢之情。)

师:“谁能仿照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造句呢?”

生:“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得很开心。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捉迷藏,有的踢毽子。”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篇幅较长,以优美的语句描写,通过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全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条理清晰,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分述部分又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这样的层次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展开具体叙述的。着重写了物产丰富,从而突出了主题“美丽、富饶”,课文又抓住每一事物的特点来描述。

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学生分析】

1、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二年级的培养和训练,审美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理解感悟能力得到加强。他们已掌握一些阅读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阅读速度较快,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这个年龄的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

3、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更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特别是云南的学生,平时对大海也难得一见 ,因此对课文中描写的景物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力求达到学习成果最优化。

2、架设课外知识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

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合作、探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自主地读、说、演,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要点,感受语言文字美,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走近西沙群岛,与西沙群岛进行零距离的对话

在感知文本前,学生欣赏形声同步的 录像,视听结合,眼界大开。原本对西沙群岛模模糊糊的认识一下子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心中也油然升腾起对西沙群岛强烈的探究欲望。

【学习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崖、威、武、卵、渔”等5个生字。会写“蓝、赖、披、划、威、武、拣、颜、形、状、渔”等11个字。能正确读写“深蓝、懒洋洋、披甲、划来划去、威武、拣贝壳、形状、渔业工人、山崖、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相互交错、高低不平、千奇百怪、成群结队”等15个词语。

2、学习课文2~5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2~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摘抄2~5自然段中的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懒、威、武、拣。

2、理解课文2~5自然段的内容。

3、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2~5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海水的景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

师:同学们,这是一首歌唱西沙群岛的歌曲,它唱出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和可爱,好听吗?,你们有谁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

2、多媒体课件出示祖国地图

师: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第一张图说明云南和西沙群岛的相对位置;第二张图略述“海防前哨”的含义:周围是菲律宾、越南等国家。)

3、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沙群岛风光片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西沙群岛的风光片。

师:(播放完)西沙群岛美吗?

二、初读课文

1、过渡: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刚才我们在短片中欣赏了西沙群岛的优美风光,如果我们读了这篇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⑴ 明确要求(多媒体课件出示)

①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 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西沙群岛的;

③ 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⑵ 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师:谁来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西沙群岛的?

(点名说。)

(结论并板书:海水、海底、海滩、海岛。)

三、研读课文2~5自然段,交流感受

1、海水(第二自然段):

⑴ 自由读课文:

师:下面,我们就按照课文的顺序,来看看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我们先来看看西沙群岛的海水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⑵ 点名读课文:

(先点一名学生读,问: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你能读得更好吗?再点一名学生读。)

⑶ 练习:

① 课文中描写海水颜色的词语有哪些?

② 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是五光十色的?

(多媒体课件展示练习。学生一起做练习。点名学生回答。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⑷ 讨论:西沙群岛的海水是什么样的?你想用什么词来说说?

(引导学生回答,并相机板书: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⑸ 多媒体课件展示海水

师:让我们来看看这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吧。

⑹ 多媒体课件展示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

2、海底(3、4自然段):

师: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了西沙群岛的海水是什么样的了,我们现在来看看西沙群岛的海底有些什么生物。请同学们读课文每三、四自然段。

⑴ 自由读课文,多媒体课件出示阅读思考:

① 海底都有哪些有趣的生物?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② 课文中描述的鱼都有那些样子?

⑵ 检查自读情况。

(点名回答阅读思考中的两个问题。)

① 海底都有哪些有趣的生物?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点名回答,相机板书)

珊瑚

绽开、分枝

花朵 鹿角

海参

懒洋洋

蠕动

大龙虾

披甲

划过来、划过去

威武

(多媒体课件展示)

② 课文中描述的鱼都有那些样子?

(点名回答,相机板书)

全身

布满

彩色条纹

头上

长着

一簇红缨

周身

插着

扇子

眼睛

(多媒体课件展示)

⑶ 练习:

前后两桌(四人)为一组,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连一段话。

(生练习后,点名两组说。)

3、海滩(5自然段):

师:谁来介绍一下海滩上有什么?

(点名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示范朗读。)

四、字词学习

1、生字学习:

(课件展示本课时生字,重点讲解四个生字:懒、威、武、拣。其它略讲。)

2、新词学习。

五、作业

1、在课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背诵。

2、如果你到了西沙群岛,能为自己设计一份旅游计划吗?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及审美素质。

3、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大胆质疑和语言表达能的训练。

4、学会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方法。

5、从读到写,围绕一个意思(或一句话),用“有的……有的……”的句式将一个画面或场面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重点: 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感知西沙群岛的富饶。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熟悉把握课文脉络的方法,掌握抓关键词语阅读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或一句话),用“有的 ……有的……”句式把事物说具体。

教学方法

教法:

本时以欣赏和朗读为主,通过直观的课件,让学生在观看录像的同时,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对西沙群岛有个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充分展现美的形象,努力做到语文美育具体化。根据教学直观性原则,以学生心理特点为依据、以美的熏陶感染为目的,把“见都没有见过想都想不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鱼”,把“颜色艳丽,形状奇特的珊瑚”,把“千奇百怪的贝壳”,把“成百上千的海鸟”以及“庞大的海龟”“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等等,都形象的展现在学生们眼前,从而增强了美的感染力,使学生在欣赏中去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学法:

合作探究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文学习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独立思考,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体悟情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朗读品悟法:朗读是学习课文内容和课文语言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最直接的方式。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读”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通过多形式和多层面的读把学生带进文章意境中,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味、去感受、去琢磨,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情色彩。

教学流程简介:

在教学过程中,我第一课时的大致安排如下:第一步,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激趣导入,揭示课题,感受祖国壮丽山河,引发学生的骄傲自豪之情。使学生对西沙群岛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第二步,反馈自主学习的预习情况,词语正音,对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读通课文。第三步,细读课文,重点探究在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小组内交流,全班分享阅读感悟,运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第四步,填空编写导游词,介绍西沙群岛,正当小导游。第五步,学习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也就是从读到写,围绕一个意思(或一句话),用“有的……有的……”的句式将一个画面或场面写具体、写生动。

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预习生字词语;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环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利用资料等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3、通过对重点句段的品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及审美素质。

4、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大胆质疑和语言表达能的训练。

5、学会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熟,初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五光十色”、“各式各样”在句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学会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原ppt38页教学过程后加具体的教学流程,像讲课一样的课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配录像,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尤其是黄色字体的文字资料,实际就是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脱口说出“这里是西沙群岛”,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追问“你怎么知道的?读一读。”那么,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在导入中就自然地展开了。)

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这里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争取让学生在组内把自己的字词问题解决。)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检查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词语】“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教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进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

(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五光十色【链接海水的不同颜色图片,缀课文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1、问:“五光十色”什么样儿?课文里是怎么写的?(播放课件,展示不同颜色的海水的画面,教师解释“多么美的海水呀!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这么美,我们怎么读?

2、再读,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海水变化原因语句加图片讲解图

(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内容。)

瑰丽无比

出示查字典的解释:瑰丽:异常美丽、风姿奇丽、辉煌;瑰丽无比就是非常美丽,无与伦比。

文中写什么如此美丽?回到文中,朗读并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注重学生的语用训练

各种各样

1、问:想想什么意思?(不要求学生急于说出答案,给半分钟时间思考,用读的方式表达。)

2、问:怎么读?

3、学生读词后,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再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

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

2、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你还想了解西沙群岛的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带旧引新”的过程,学生的答案会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引导。“那好,我们就到西沙群岛的海底看看吧!”直接引入到第三自然段。)

(四)、整体入手,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段介绍了什么?

2、小组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海底有哪些动物?有什么特点?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填表、列提纲、表演、课外资料。)

(让学生填表或列提纲,对学生来说完成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表述和书写时学生不懂得归纳设计,在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所尝试,引导学生由会到不会,所以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进行指导如何填表、列提纲,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汇报展示

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会找出海底有各式各样的鱼,有飞虎鱼、气鼓鱼,多得数不清,找到“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重点句,这是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评价“你找的真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追问:你是怎么理解的?能再读一下吗?

4、以读促背,配录像,加强记忆。

(学生通过画面顺序的出现,自己解说,在此教师引导“能不能用文中原话说说,看谁记得最多。”)

5、再读,想想这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看板书,把重点词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

(五)、自主学习,选择学习内容。

1、创设情境、学生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如果你是从西沙群岛旅游回来的游客,怎样为你的同学和亲朋好友介绍?(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运用移步换位的方法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学习运用不同的人称来表达相同的内容。让学生参观或游览的顺序口述下来,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还将“五光十色”等形容词运用到口语表达中,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目的:在介绍的过程中,学生潜意识地复习了1-3自然段的内容,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还不能胜任导游的工作。激励学生从4、5自然段中寻找更多资料。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再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

4、情感升华,齐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游览了西沙群岛你最想说什么?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收集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丰富语言的积累。

4、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具准备:课件宽带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课件)

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参观一处非常优美的地方——西沙群岛。你们知道有关西沙群岛的事情吗?

指名让学生充分说一说。

师:你们说得不错!但是西沙群岛还有许多更好看、更好玩的地方,还有许多更有趣的东西,你们知道吗?想知道吗?

生:想!

师:那就随着老师一起去看一看吧!

2、教师联机出示地图,让学生自己找出西沙群岛。(出示课件地图)为同学们讲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并以假想参观的方式进入西沙。

(设计思路:我这样设计,能够很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交流汇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

2、出示课件(含有生字的词语),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

3、交流:

通过自己读书,你除了认识了这些生字、词语以外,你还了解到了西沙群岛的哪些特点呢?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4、再读课文,看一看西沙群岛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多”来形容?你是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

5、交流:

小组交流,说出自己通过读课文了解到的西沙群岛什么很多,并说出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顺便说出对词语的理解。

全班交流:

指名说出自己对西沙群岛的了解,学生说到哪一部分,教师就出示那一部分的课件(相关的景物和朗读),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体会文中“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蠕动、栖息、分枝的鹿角、一簇红缨、飘飘摇摇”等词语的意思。

总结出课文的写作顺序。

6、教师小结:西沙群岛真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啊!

(设计理念:本环节我通过让小组交流、汇报融通。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后,自由汇报,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使有限的时空所有的学生参与了学习,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他们交往的愿望也得到了满足,既受到了尊重,个性又得到了张扬;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课堂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1、师:同学们已经充分体会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你能用你的声音、你的语言把他表达出来吗?

2、指名让学生说说读好第一自然段的关键。(要读出热爱的感情)

3、让学生先充分试读后指名读,师生点评。

4、用同样的方法读后面的内容。学生实在体会不到位的教师可以范读。汇报朗读的形式可以是小组齐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个别读。

(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文章中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到西沙群岛的富饶,进而理解作者对西沙群岛的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拓展积累,情感升华。

1、师:读了这篇文章,我有一种有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你们呢?

2、师:为什么会给我们这种感觉呢?因为作者用了很多的好词,写出来的句子也很美。你希望自己学会使用这些好词好句吗?那还等什么,赶快积累啊!

3、其实这课只写了西沙群岛的一部分景物,你想了解更多吗?带领学生进入网络去探索更神秘的西沙群岛。出示美丽的海滩、辽阔的大海、壮丽的日出、历史的见证,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进而更加喜欢西沙群岛,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设计理念:我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更多西沙群岛的有关知识,真正调动起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加深对课文的认识了解。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为写景作文打下基础。)

教学板书:

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富饶的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海滩(贝壳、海龟)

海岛(鸟蛋、鸟粪)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用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的方法掌握“富饶、有趣、堆积、肥料、事业、必将、海防前哨、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等词语,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4、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背诵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词语,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

2、认识并初步运用读段方法,抓住重点句的意思,进行读段的训练。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投影片。

2、其他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朗读一、二自然段,思考: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

2、教师引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斜线表示停顿,斜线多表示停顿时间长)随即插问: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海水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要求学生接读:“有……的,有………,交错着。”

3、提问: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为什么这样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呢:问后引读:“是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所以----要求学生接读“海水有深有浅”;教师再引读,因为“海水有深有浅”,所以----要求学生接读“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读并思考:这个自然段写了大海的什么地方?介绍了哪些物产?根据学生回答,形成如下板书:珊瑚——像……像……海底海参——懒洋洋地大龙虾——全身披甲(2)、结合图片或投影片认识三种海产。看图,观察,启发学生抓住“绽开”、“蠕动”、“威武”等词语,体会珊瑚的美丽、多种多样;海参懒洋洋;大龙虾威武的特点。(3)、课文在写海参和大龙虾时,用了一些本来形容人的词语,能不能找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总结段意:这一自然段写了大海的什么地方?那里有些什么物产?(5)、小结本段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先了解写了哪个地方,在看具体写了什么,再通过阅读理解这些事物的特点。

2、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1)、指读:请你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海水中的鱼有什么特点?(多、姿态各异)(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鱼的数量多?哪些词可以看出鱼的种类多?(引导学生抓住“成群接队”、四个“有的”,“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体会。(3)学生再读第二句,填表,体味鱼的特点:鱼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表示动作的词语与动作有关的词语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

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

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

有的身上长满刺儿

4、总结:这一自然段那一句概括了整段的`内容?

3、朗读训练,学生自学第五自然段,了解课文是怎样写海滩上的贝壳和海龟的。(1)、自学提纲:A、以“写贝壳”和“写海龟”为依据把第5自然段分为两层,并朗读。B、哪些词写出了贝壳的特点,哪些词写出了海龟的特点,你对哪些词感兴趣,请你划出来?(2)、学生分层朗读。(3)、交流画出的词语,教师板书:贝壳:拣不完、颜色不一、千奇百怪海龟:有趣、庞大

4、西沙群岛不仅是鱼的乐园,是贝壳、海龟的家,他还是鸟的天下,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划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看一看其余4句话围绕中心句分别讲了什么?(1)、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四句话之间的联系。“鸟的天下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3)、指导感情朗读。

5、学习了2~6自然段,请你谈一谈西沙群岛给你的印象。三、感情朗读最后一节,学生质疑。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饶、岛、屿、划、威、武”六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参”,理解“富饶”“蠕动”“威武”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鱼的多、珊瑚的美、海参的懒洋洋及大龙虾的威武。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描写海底物产的语句。

3、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能用“有的……有的……”句序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了解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各种物产。

4、初步体会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感知西沙群岛的富饶。

教学难点:

能用“有的……有的……”句序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进入文本

1、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村,繁华的都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有迷人的景色。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迷人的地方。距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象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板书:西沙群岛)

2、师:我们一起去这个美丽的地方游览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下面大家轻轻打开课本,听清老师的读书要求:第一遍: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第二遍:再轻轻地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句子,想想你读后的感受。

师:大家学习得真认真呢,现在

1、先来看看这组词语:岛屿山崖红缨珊瑚峡谷鸟粪海参

A、谁来读读这些词?这里有个多音字“参”,另外一个读音是—————,谁来组组词。再来读读。

B、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海参吧,海参是一种软体动物,虽然模样不起眼,却是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呢。海参最喜欢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了。(出示:蠕动)就像是蜗牛、蚯蚓也是这样蠕动的。

2、蠕动绽开产卵栖息

A、请一位同学来领着大家读读

B、这个栖字可容易读错,我们来多读几遍记住

3、出示:风景优美五光十色瑰丽无比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成群结队千奇百怪四脚朝天祖祖辈辈

A、课文中有不少四字词语值得我们积累,你能读好他们吗?我们来开一列小火车。

B、“瑰丽无比”读音指导:“瑰”念第一声

C、我们再一起把这些词积累一下。

4、小游客们,游览了西沙群岛之后,说说你的感受吗?你能读读你喜欢的句子吗?

5、富饶的西沙群岛到底有哪些丰富的物产的呢?大家找到了吗?谁来说说,(板书:珊瑚、海参、大龙虾、鱼贝壳海龟海鸟)

三、感受鱼多,学习写法

师:西沙群岛最神奇的莫过于海底世界了,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潜入美丽的海底世界吧。(师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师:小游客们,刚才在海底世界里都感受到了什么?(师随机正音)

你从哪感受到的呢?(板书:多美)

2、师: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鱼很多呢?

当说到:“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时师反问:作者真的是看到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

3、师:你是从这些句子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鱼儿多,让我们抓住这些重点的词句来读,让别人听到你的朗读就能感受到鱼儿的数量真是多得数不清呢!谁再来试一试?

4、师:从这些词句中我们知道海底鱼数量多,大家再读读,你还感受到什么呢?(有的……有的……有的……各种各样)(板书:数量品种)

师:大家喜欢这四种鱼儿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师:等会大家选择一种你喜欢的鱼,用你的朗读来体现你对鱼的喜爱,也可以说说这条小鱼哪里吸引你呢?

随机:A、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

师:你这个“布满”读得特别好,

B、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

师:这条小鱼哪里吸引你了呢?那把你的喜爱再读出来吧!

真是“好看极了”,谁再来。

C、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

师:还有哪条小鱼哪里吸引你了呢?“飘飘摇摇”听了你的朗读,让我们感觉小鱼真是在翩翩起舞呢!

D 、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师: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喜欢这条小鱼呢。谁说说你喜欢它哪个地方呢?

师:是呀,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把这种鱼写具体了。

(2)大家想看看这四种美丽可爱的鱼吗?让我们看着图来读读描写它们的语句吧!(出示四种鱼的图片)

5、师引读:海底的鱼可真是多啊,我也忍不住想读一读了,现在老师和大家来合作朗读,怎么样?我先来,同学们接着老师的话。

6、师: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多极了!你也能学着课文的写法用上有的说出颜色和样子,介绍一种你曾经看到过的海底鱼吗?

7、听了你的介绍,老师的脑海里仿佛真的出现了这条鱼,真有水平。送给大家四条可爱的鱼儿。(课件出示四种鱼的画面)

四、朗读品味,第四小节

1、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可又让我们认识了不少的鱼儿。可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里还有珊瑚、海参、大龙虾呢?请大家再去海底世界看看,等会大家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动物说给大家听,并说说这种动物哪方面吸引了你?

2、交流:

(1)珊瑚:颜色多、形状多。作者用比喻写出了美。

这些各种各样的珊瑚是那样美丽,让人百看不厌,让我们一起把珊瑚的美读出来好吗?

(2)海参:重点指导朗读“懒洋洋”。我们也读出懒洋洋的样子。我听出海参很多,他哪个词读得好,谁再来读读。

(3)大龙虾:威武师:看看,大龙虾威武在哪呢?你来读读。

师:你这只大龙虾全身披甲,真是威武极了。男同学来做一做威武的大龙虾吧。

3 、海底的物产是那么丰富,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去瞧瞧了。

五、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1、课文三四自然段可有不少咱们可以学习积累的好句呢?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背下来,厉害的同学也可以按照老师的提示来说在海底见到的物产。

2、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谁先来说说你的海底见闻。

3、我们一起把在海底见到的物产说一说吧。

师:西沙群岛海底的物产可丰富啦!海底的岩石上有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_______。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______,样子______。一群群鱼儿在珊瑚丛中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鼓起气来,______。各种各样的鱼,多得_______。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_______,_______。

六、小结课文,理解富饶

今天,我们一块领略了西沙群岛一带海底的丰富物产,有有有有,大家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明天,我们还将去海滩上捡贝壳,看大海龟,到海岛上认识各种海鸟。看来西沙群岛真上物产丰富呢?怪不得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生接:富饶的西沙群。

教学反思:

在上课时,确实对自己课堂教学的环节很重视,希望能做到环环紧扣,因此努力希望学生能够按照我的设计,跟紧我的课堂节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牵得过多,使得课堂有点紧。

例一:在教学“海参”时,我为了让学生能认识海参,就让学生看了直观的图片,但是海参的样子在我看来不是很美,为了不破坏课堂的教学氛围,于是马上就说了一句:海参虽然模样不起眼,却是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呢。以激发学生对它的喜爱。但这句话可能是太自我,说不定学生不讨厌呢?因此在此教学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先说,如果学生不喜欢,再由教师介绍,这样比较好。

例二:在教学“蠕动”时,当老师问:有哪些动物也是蠕动的?学生说到了“海龟”,这时,我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海龟”可不是蠕动的。没有深入地问这位学生为什么想到了海龟,说不定他没有十分明白意思,而我也没能令他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例三:在学习第三种海底鱼: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学生一读把“像”给读丢了,我只是随口说了一句:“别丢像,再读一次。”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生成资源。用上“像”其实是作者运用比喻,把鱼的样子写得生动了,是一种非常好的写作方法。我这时大可以运用这个教学生成,让学生来比较比较为什么要用上“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

确实,教学设计可以是预设的,但课堂教学却是无法预测。而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有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种种“无法预测”变成自己的教学亮点,才能让自己的教学目标很好达成。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老师应该从关注设计转变成关注学生,相信到那时,教学才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