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夸父追日》教案
此篇文章三年级语文《夸父追日》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夸父追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基本的文言字词,学会翻译课文,并在课堂内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积极完成“交流展示”、“巩固与提升”等环节,实现有效教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夸父不畏艰险、追逐梦想的精神,并将其用于学习、生活之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上个学期我们知道了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学生口述)?
2、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幅画面,请仔细观察,分别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教师出示幻灯片,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3、请学生说说关于神话的这一体裁相关知识。教师出示幻灯片加深学生的认识。
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象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二、学习《夸父逐日》
(一)、教师介绍《山海经》。
《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要求起来朗读的学生读准字音、节奏。其他同学听读,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学生齐读一遍。读准字音、节奏。
3.自主、合作。学生对照课文下注释,疏通文意,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然后小组讨论。(注意:小组成员发挥合作精神,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讨论完老师抽小组成员汇报。看哪一小组认真,仔细,看哪一小组质疑精神最强。)(时间8分钟)
出示幻灯片,强调翻译方法,出示幻灯片。
对译:对译是按原文词序,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
移位: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移动词语位置。
增补:增补是指古代汉语省略或表达过于简单的地方,今译时要作必要的增补。
删减:只要译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个别词语可以不译。
4、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小组讨论结束后,抽小组成员汇报讨论结果,及时提出质疑,教师点拨指正。
重点字词:
饮于河、wèi(渭)北饮大zé(泽)
夸父逐日(追赶太阳)?与日逐走(竞跑,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北饮大泽(大湖,传说其大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欲:想要。河:黄河。邓林:桃林。
一定注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的文言句式哟!
古今异义——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词类活用——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文言句式:
省略句——“弃其杖,化为邓林”等于“(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译为: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状语后置句——饮于河、等于“于河、渭饮”。译为:就到黄河、渭水喝。
5、参考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三)、品析文本,体会夸父逐日的艰辛,感悟其精神品质。
⑴“入日”: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说明夸父逐日路程之遥远,夸父不辞劳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⑵“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口渴难忍,饮干黄河、渭河的水仍无法解渴,足见夸父在追日途中英勇顽强的精神。
⑶“未至,道渴而死”:夸父为逐日最后焦渴而死,从中体会到夸父为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⑷“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为了鼓励追求光明的人奋勇前行,他临死前奋力抛出手杖,化为一片桃林,希望树上的鲜果能为追求光明的人解渴,并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我们可以体会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四)、探讨人物形象和主题
1、你怎么看待夸父这一人物?
夸父是个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甘为人类造福的英雄人物。
2、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你对夸父逐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表面看来,夸父逐日的'行为是以失败告终,但上古时代的神话是人类用来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种手段,这类神话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最终的失败,而是以此来表达那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
4、这则神话为我们叩开了一扇艺术之门,它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散发着灿烂的艺术魅力。不必说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不必说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单是那深刻的思想内涵,就是对我们人生最好的启迪。.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难,不懈努力。(教师做充分的准备:夸父是一个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气魄非凡,意志坚强的英雄人物。通过神话,表现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为人们提供有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后来人们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我扩写的是“化为邓林”这幅画面。(老师可以先做个示范,抛砖引玉)
夸父十分疲惫,渴死在半路上。顷刻间,电闪雷鸣,北风呼啸,被丢弃在路边的拐杖腾空而起,在半空中独自旋转。突然,一声霹雳,拐杖落到地底下,粉红的桃林拔地而起,蜜蜂在桃花中采花酿蜜,蝴蝶在林间追逐嬉戏。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翻译全文。
2、课文短小,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夸父逐日》是由“夸父逐日、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化为邓林”五组动画构成的,任选一个,展开想象,将其扩写。
三年级语文《夸父追日》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以神话的形式,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弘扬了一种奉献和牺牲精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夸父追日的执著、奉献精神。
3、交流收获,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夸父追日的原因及其执著、奉献的精神,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太阳的神话,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过哪些有关太阳的神话呢?学生自由发言。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夸父追日图,引入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夸父为什么追日,怎样追日,追日的结果怎样)
设计意图:以说说有关的太阳神话引起课题,以疑问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过渡:
下面我们来跟随夸父去追日吧。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带着刚才的问题思考。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对刚才的质疑有自己的初步看法。
三、探讨感悟
1、全班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序相机指导。
2、“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⑴找到句子,读出来再用自己的话回答。板书“喜欢光明”。
⑵课件出示句子:“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⑶指名读,评议,指导读出夸父追求光明的决心。
3、“夸父怎样追日?”:
⑴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于是夸父拿着手杖……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
⑵用各种形式朗读,读出夸父想抓住太阳的宏大志向,无比欢喜之情。
⑶抓住关键词“拿着、提起、迈开、像风奔跑、无比欢喜”板书。同时体会神话的神奇。
⑷出示句子:“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可是还没止住口渴。”体会神话的神奇。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汇报相机学习课文,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
4、夸父追到了太阳吗?找出书上的句子。
5、夸父没有追到太阳,反而倒下去了,此时你想对夸父说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谈看法。
6、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夸父追日一心为他人、自我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
7、夸父变成了什么?你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什么?
8、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具有夸父这种精神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实际感受夸父精神的可贵,受到一心为他人、自我奉献、顽强拼搏的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四、总结
学了这组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结合这组课文谈感受,学有收获。
【板书】
夸父追日
喜欢光明
夸父追日拿着提起迈开像风……奔跑
↓ 无比欢喜 奋力
自我奉献奋力拼搏
三年级语文《夸父追日》教案 篇3
温馨寄语:相信自己,展示自己,我就是最棒的!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由读、挑战读、赛读,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抓重点句段的学习,能准确概括出夸父的精神品质。
2、通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下搜集的神话故事、积累好词佳句,知道神话故事的特点。学会更有兴趣地阅读其它神话故事。
学法指导:
1、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和对子之间谈一谈自己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2、围绕重点问题,用笔划出表现夸父神奇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知识链接:
1、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高耸入云的高山。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他们的首领,名字叫做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们身强力壮,高大威武,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而且还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过着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日子。那时候大地荒凉,毒物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让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
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有一年的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夸父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
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告别族人,怀着雄心壮志,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他追日的征程……夸父追日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就是“夸父山”。据说,位于现在河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一样的桃林。桃林的地势险要,后人把这里叫做“桃林寨”。
夸父死了,他并没捉住太阳。可是天帝被他的牺牲、勇敢的英雄精神所感动,惩罚了太阳。从此,他的部族年年风调雨顺,万物兴盛。夸父的后代子孙居住在夸父山下,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生活得非常幸福。
2、《夸父追日》出自《山海经》。这是一部记述我国古代神话、地理、物产、民俗、宗教等方面内容的书,全书共18卷,是我国最早的地理书。书中是这样写《夸父追日》这个故事的: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
课前积累:
阅读其它神话故事:《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盘古开天地》……[自主学习]
一、我要读课文。
1、自由地把课文读两遍,读的时候,用笔在不认识的字词上做上记号,或借助拼音拼读一下,并把读的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把文中自己认为神奇的段落多读几遍,并用笔画下来,想想该怎样读,试着和对面的同学读一读。
二、我要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和神奇语句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我要把这些生字词和我的对子同学读一读,在小组内相互提醒易读错的字,并为这些字注上拼音。
手杖虞渊伏身渭河一眨眼
瀚海颓然抛出咕嘟霎时间
三、课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会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质疑。读完课文之后,我还有一些不理解的问题,我先记下来,上课与同学交流。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读课文,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说一说夸父为什么“追日”?
2、自由读夸父追日的段落,边读边思考夸父“神”在哪里,用笔划出有关句子,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精疲力竭的夸父虽然倒地长眠了,但他的追日之路却并没有停止。又发生了什么神奇的变化?自读第5自然段,用书上的话来回答。
4、“夸父的手杖变成了鲜果累累的桃林”,这个故事真是太神奇了!我也能像作者一样发挥我的想象力,说一说夸父身体器官的其它变化。
[朗读感悟]
课文中有许多神奇的地方,有许多生动的语言文字,让我们一起来积累自己喜欢的优美句段吧!
[拓展延伸]
1、我读过一些有趣的神话故事,我想选一个和大家分享。(在讲的时候我会做到:要有一定的顺序,声音响亮,仪态大方,把故事内容讲清楚。)神话故事举例:《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盘古开天地》……
2、夸父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去实现、去争取,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我想对夸父说:“
。”
[课堂小结]
《夸父追日》的故事真是充满了神奇的色彩,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有很多收获,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感受:。
[当堂检测]
1、我会为下列词语注上拼音。
()()()()()()
伏身渭河颓然抛出咕嘟霎时
2、学习完《夸父追日》的故事,我觉得夸父身上有许多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我会在合适的选项后打上对号。
①乐于奉献()②坚持不懈()
③坚强勇敢()④向往光明()
三年级语文《夸父追日》教案 篇4
一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挑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2、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3、小组合作交流,说出夸父的形象和本文的主题。
二、学习重难点:
翻译课文,说出夸父的形象和本文的`主题。
三.学习过程及策略:
1、导入新课:
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2、自主学习:
目标:翻译课文
内容: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方法: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然后前后桌对译,仍不能解决的做出标记,全班解决。
时间:7分钟
自主检测题:、
⑴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逐走:竞跑,赛跑。 欲得饮:想要。
饮于河:黄河。 大泽:大湖。 邓林:桃林。
⑵学生口头翻译句子。
A、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 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B、未至,道渴而死。
C、弃其杖,化为邓林。
3、合作探究
⑴、夸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却仍未追上太阳,你认为夸父是个失败者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⑵.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⑶.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展示方法:各小组派代表回答,并提出问题,加分奖励。
4、拓展延伸
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5、课 堂 小 结
学生回顾学习目标谈收获:
从知识上:
从做人上:
从写法上:
三年级语文《夸父追日》教案 篇5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师讲述夸父的故事。)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丰富、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这一个个瑰丽、多彩、优美的神话故事。这节课,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篇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
板书课题:夸父追日。
(指名读,齐读)
3、释题:追日(追赶太阳)让生质疑: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没有?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文章。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波浪线把能解答三个问题的有关语句画下来。
2、好,这些词语你会念了吗?
3、出示词语:手杖虞渊伏下身子渭河瀚海颓然奋力一抛
4、开火车读,齐读。
5、谁还能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神奇的事?我来开个头:夸父拿着手杖去追太阳,谁能接下去说。(请一好生示范说)如有错误的话教师顺势点拨。
6、咱们同桌也来学着他的样子用上这些词语互相说说。
7、下面我们来接龙说一说,每一个人都要竖起耳朵认真听,轮到你了,你就得接着前一位同学用上后面的词语接着说下去。
三、细读感悟
1、夸父为什么要去追赶太阳,他心里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段,划出句子。
2、交流:
课件出示:“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⑴指名读。
⑵引读:
师:是呀,夸父对光明是那么的渴望,当夜幕降临,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阳,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师: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想──
生: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⑶同学们,来吧!让我们一起读出夸父的心声,呼出他对光明的.渴望?
生齐读:“我不喜欢……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⑷读着这样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
课件出示:我看到了一个()的夸父。
(勇敢向往光明)
四、品读第2~5段
过渡:是呀,在字里行间,我们不禁被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感动了,更被这些神奇的文字深深地吸引着,让我们再次随着这些神奇的语言文字走进故事2~5节。
1、默读2~5节,边读边思考夸父还神在哪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句子一:
课件出示:“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⑴指名读,夸父“神”在哪里?(跑步速度快)
⑵抓“一眨眼”“像风似的奔跑”体会夸父速度快:
爸爸的汽车在告诉公路上行驶,如果以每小时100公里来计算,两千公里得开多少小时。(20小时)
整整要开20小时,可是夸父一眨眼就跑完了,真神啊!把这份感受读出来吧。
⑶还有哪里看出夸父跑得快。
(像风似的奔跑)
⑷此时,所有的感受只在一个“读”,来,一起读出夸父跑步的速度。
⑸创设情境:
夸父,你为什么跑得这么快,这么急?
预设:因为太阳就要落山了。
3、是呀,因为夸父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个目标:
课件再次出示: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生齐读)
4、不知不觉中,一个“神”已深深印在我们心头,夸父还“神”在哪里?
“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⑴指名读,夸父“神”在哪里?
⑵拓展黄河、渭河资料,抓关键词“霎时间”体会夸父之渴。
⑶指导读。
5、是呀,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他不顾疲惫去追赶太阳,那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目标支撑着他。
读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的夸父。
6、夸父还“神”哪里:
出示:“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塞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⑴指名读,夸父遗憾什么?
(没有追到太阳、没有把光明留住)
⑵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遗憾、对光明的渴望都化作这最后的奋力“一抛”上,这一抛,都抛出了什么?
(这一抛,抛出了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这一抛,还抛出了鲜美的桃子。)
⑶引导:夸父是那么想把太阳留住。那么这一抛,夸父还想抛出什么?
(根据生回答板书:希望、光明……)
⑹读着读着,你觉得这一抛还抛出了什么?
读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的夸父。
五、练笔升华:
夸父,我想对你说……
写一两句话,佩服夸父的决心及毅力、还有做事不半途而废的精神;永远秉持着有恒心、有毅力,不畏艰难的精神;追求光和热,锲而不舍
板书设计:
夸父追日
为什么追?
与日逐走执着
怎么追?渴欲得饮奉献
道渴而死牺牲
有没有追到?
三年级语文《夸父追日》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小朋友看到这副图,你会马上想到哪个神话故事?
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
今天让我们再走进一个神话故事,夸父追日
2、再读读这些神话故事的题目,你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谁干什么?)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来取题目,这就是取题目的一种方法。
3、(板书课题)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课题。读课题。
4、看了这个神话故事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追?怎么追?追到了没有?)
5、过度: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读。
3、检查字词。
(1)虞渊黄河渭河大泽瀚海
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字义都与水有关,而且都表示水很多。
(2)“一眨眼、霎时间”。他们都是表示时间——很短。看到它们你还想到哪些词?
(3)颓然、遗憾
这两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这些词语都表示了夸父倒下那一刻的心情)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从课题中已经简单地知道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现在能不能说得具体些。
课件出示::夸父为了,他去追日,
却因为而倒下了,在临死前,他还。
5、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板书:喜欢光明
三、深入研读课文,体会神奇,感受夸父精神。
(一)、过度:同学们,这是个神话故事,里面有许多想象丰富神奇的句子,请你再细细地读课文,把你认为神奇的句子划下来,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还可以读给你的同桌听。
(二)学生自读学习
(三)交流
1、句一: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体会:神奇在目标与常人不一样,敢追赶太阳,并把它固定在天上。
2、句二: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1)读了这句,夸父给你什么感觉啊?
(2)生活中,你见过跑这么快的.人吗?
(3)古人的想象真神奇啊!小朋友,你能来想象一下吗?
夸父一提腿,就。
夸父一迈步,就。
夸父一,就。
(4)看图读,把图中夸父疾步如飞的感觉读出来。
3、句三:就在这时候,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烟。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教师引导:神奇在哪里?这么长这么宽的河霎时间都给喝干了。你还能读吗?
你什么时候这么渴?把那种感觉读出来。
4、句四: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1)教师引导:小朋友,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这响声——惊天动地、地动山摇、山崩地裂、震耳欲聋……真是神奇,谁再来读?
(2)在他倒地的一瞬间,他的心情怎样?
(3)他遗憾地长叹一声,夸父啊,你在叹什么啊?
(4)夸父仅仅是遗憾吗?谁再读读句子。你又读出了什么?
(5)是啊,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遗憾、对光明的渴望都化作这最后的奋力“一抛”上,他抛出了什么啊?
(想抛出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想抛出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6)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5、句五: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有一大片枝叶茂盛、鲜果累累的桃林,那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1)夸父倒地变成大山,手杖一抛变成桃林,这是多么神奇多么奇特的想象啊!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来说说,夸父在山的东边,或者西边、北边还会抛出些什么呢?快拿出练习纸也来写写神奇的句子吧。
(2)小练笔设计: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昨天倒在原野的夸父,已经变成了一座大山。山的()边,有(),给追寻光明的人。
(3)刚才同学们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写出了这么神奇的句子,你们看,神话的语言是多么有魅力,多么吸引人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神奇的语言。(读第5节)
(4)读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板书:充满光明
四、合作看图讲课文
1、合作看图讲故事。
2、刚才我们合作着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
五、小结课文布置课后作业
小朋友们,这一个神奇的、感人的故事就选自我国古代的文学巨著——《山海经》,《山海经》里的神话故事数不胜数,课后到书店去买一本,继续畅游神话故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更多神话人物的勇气和智慧。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