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读后感
此篇文章呼啸山庄读后感(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1
我无法形容《呼啸山庄》是本什么样的书,或者说,我无法对其下一个精准的定义。因为它带给我的太多了,太多浓烈的感情席卷而来:烈爱、仇恨、痛苦、疯狂,甚至惊悚恐怖。
那是荒原上一个阴郁中蕴含激情、冷酷中包含着狂热的爱情故事。那是一篇野兽的诗—人性之恶、钟情至深都被毫不留情的暴露出来。
在英国北部风声犀利的荒原沼泽上,在一段封闭的原始时空里,一个又黑又脏的小野孩希斯克利夫爱上了带给他全部幸福与痛苦的凯瑟琳。偏执的为这份爱牺牲一切,接着爱的名义不择手段的毁灭一切。
细读希斯克利夫,我看到了一个疯狂而偏执的任性孩子。
当凯瑟琳认识到身世不明且一无所有的希斯克利夫绝非合适的结婚对象,当她明白她与希斯克里夫在一起后两人绝不会幸福,当她很清楚地说出“如果我嫁给了希斯克利夫,就会降低自己的身份”。那一刻,她已不再是曾经那个疯狂任性的野丫头。尽管她说“如果世界上其他一切都已毁灭,唯独他还存在,我还会继续活下去;如果世界上其他一切还存在,而他却已被毁灭,那整个宇宙对我来说就变成了一个博大的陌生场所,我似乎就不可能成为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理性依然克制住了这份疯狂的爱。
而希斯克利夫,那个在所有人眼中都坏得像魔鬼的希斯克利夫,他的灵魂深处永远是那个无拘无束的吉卜赛野孩子。他根本抗拒凯瑟琳离开他的所有理由,他心目中的凯瑟琳,永远是那个跟他一起到处闯祸的野丫头凯茜。他的逻辑简单无比:如果天堂没有凯瑟琳,那么天堂就是地狱;如果地狱里有了凯瑟琳,那么地狱就是他的天堂!—多么愚蠢又令人动容的爱。
于是,失去了凯瑟琳之后,心已死去的希斯克利夫专注地做一件事:把这个已经没有了凯瑟琳的丑陋世界彻底毁掉。
希斯克利夫从未想过他与凯瑟琳之间早已隔了很多。()三年前他与凯瑟琳之间有着地位差距,三年后他们之间已隔了时间。或许他们的灵魂是契合的,这一切也可以用爱这一个字来涵盖,但这个字未免太复杂了些。
凯瑟琳终于死去了,然而希斯克利夫疯狂的报复似乎是无休无止的,小林顿、小凯瑟琳、小哈里顿…这就是爱么?由爱而生的恨?他究竟更爱凯瑟琳,还是更恨这个世界?他是在为凯瑟琳报复,还是在为自己报复?
我已然分不清。
“我在那广阔的天空下,在那三块墓碑的周围留连徘徊。注视着飞蛾在石楠丛中和钓钟柳中扑扇着翼翅,倾听着青草发出喘息的声响,我心中不经纳闷:怎么会有人想到这一片宁静的土地下面,那些长眠者得不到安息呢?”合上书,我仿若看到了它狂野不羁中宁静如水的悲凉,答案已不必刻意寻找了。
轻闭了眼:废弃的呼啸山庄,青草在风里匆匆的生长。闹鬼的传说依然在愚昧的村民中代代相传。我看到,月光下,小希斯克利夫和小凯茜的灵魂正在茫茫旷野中携手奔跑欢笑…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2
很多时候,回忆曾经的过往,天空总会是一片灰色。压抑的时候,并不觉出它的压抑,只是当压抑过后再回首,总觉得那时候的伤痛,隐忍着流传红色的血液,惨烈地撕扯着。
那座雪夜中鬼魅的召唤圣灵的呼啸山庄,那些挣扎在道德底线上痛苦却又畸形的快乐的人们。
每一次看到希斯克里夫这个名字,总觉得那字字都透着残忍,暴戾。还几分的又一张发黄的英文报纸上面的一句话:“一个在童年时代就遭遇不公的人,他的人格还能有多么积极向上呢?”仿佛法老的咒语,缚住本应该高兴快活的小希斯克里夫,强硬粗鲁的将仇恨灌入一个幼嫩到甚至惹人怜爱的心。有的时候总是在想,到底是谁会希斯克里夫,是老恩肖,是约瑟夫,还是亨德利?后来看到那一晚上的暴雨雷电,我懂,在呼啸山庄,除那可爱的她爱着的姑娘,希斯克里夫,他什么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被侮辱,可以被打压,却不能被此生最真实的爱所背叛。那高背椅子后,孤独而又冰冷的灵魂,隐隐的触伤人心。那是怎样的人啊,爱的时候,令人窒息,恨的时候呢,又叫人深深的恐惧。他就如同一座阴云,他离开。仿佛一切都没有阴郁,呼啸山庄依旧一如既往的麻木着,酒气熏人,可我们美丽的凯西·恩肖,却住在那好像永远都只有阳光的画眉山庄,与她优雅绅士的丈夫快乐依偎。但,那只是仿佛。
凯西的裙带纯净漂亮,“在整个教区里,就属她的眼睛最漂亮,她的微笑最甜蜜,她的脚步最轻盈。”看起来活泼快乐的小姑娘,她就真的活泼快乐吗?就像所有的女孩子一样,凯西是虚荣的,只是那虚荣遇上希斯克里夫,她便害两个炼狱中苦苦煎熬的人儿,生生拆散一对明明爱另一个胜过爱自己的恋人。一个人可以逃脱命运的安排,可以逃脱每一个残暴的敌人,却万万逃不脱自己的心。真正理解着爱着凯西的,或许只有希斯克里夫吧?!我始终难以承认内莉是凯西的朋友。一个朋友,她不应该在看到朋友人格迷途时漠然以待,一个朋友,她不因该在朋友矛盾痛苦时冷言冷语。所以凯西,她是那样的可怜,不同于希斯克里夫的可怜。她的人生处处是矛盾,希斯克里夫早已对人生恨得彻底,他可以将全部的爱都只寄托在她的身上,爱着她,让她去感觉的每一寸心跳,虽然他不说,可是她会懂。而凯西呢,没有一个朋友,可以让她倾吐内心的压抑。她火一般的渴望着,渴望着可以向一个人敞开心扉。可是没有,没有一个人,包括希斯克里夫,包括她绅士优雅的丈夫---埃德加·林敦。凯西·恩肖,她本来是那么天真纯净的姑娘,即使生活在令人发疯的呼啸山庄,也都是那么的热情和善于爱。只是生活呵,它总是不住的用体面的生活来迷花人眼。
在那些反着腐烂气味的子句中,在哪做氤氲漫步的山庄中,所有的人都期盼着,期盼着阳光降临,期盼着被宽恕,可是所有的人都不知道,遮住那阳光的啊,恰恰是他们自己。
凯西,它具有人世间最为高贵的品质……在绝望中爱。
只有爱才可以去感化,惨烈着充满着绝望的压抑。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3
这可谓是一本奇书。
我花了三个星期,细细读完了艾米莉·勃朗特这部小说。当我合上书时,我仿佛还能看见狂风怒吼着掠过荒芜的苏格兰高地,一回头,就能看见一个黑发黑眼,面色阴沉的,鬼魂。
全书笼罩着的压抑之感曾一度让我喘不过来。它与我之前看过的,所谓的名著相差甚远。现实那阴沉恐怖的描写——“恐怖令我残忍起来,我发现怎么也甩不脱这个小东西,就把她的手腕拉到碎玻璃上,来回摩擦,直到血水留下来,浸湿了床的那。”支离破碎的梦境,游荡在原野上的鬼魂,两户人家之间纠葛,由爱转恨,最后喷发出来的狂怒,复仇,死亡。最后,仇恨席卷了一切,毁灭了一切。
全书最出彩的人物便是希斯克列夫,这一暴虐,残忍,但也忠贞,痴情。一开始,我们为他的命运而感到不公。一个可怜的,受到排挤的吉普赛男孩,我们仿佛可以猜测到,也许是一帮人,带着枪,冲进他们的帐篷,也许他的族人已经去世,只留他一个可怜的孤儿。但希斯克列夫是高傲的,他是原野上一只快乐的孤鹰,有着凯瑟琳的陪伴,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这个高傲的孤鹰,却要忍受着来自凯瑟琳,埃德加·林顿及亨德莱的有意无意的嘲讽,这不可能不在他心灵深处留下影响,也许,正是这些,给日后的复仇买下了恨意的种子。
“我并不是存心要笑你,”她说道,“我只是忍不住罢了。希斯克列夫,至少得握握手!你气恼什么呢?那只是因为你看起来有点怪怪的。只要你洗洗脸,梳梳头,就好了。不过,你的确是太脏了。”
她关心地注视着握在她手中的那几只脏手指儿,又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担心和他的接触会给这身衣服添上不美观的的花纹。
“你不需要碰我,”他顺着她的眼光看后,立即抽回手回答道,“我高兴多脏就多脏,我喜欢脏,我就是要脏!”
看啊,多高傲的希斯克列夫。这份要命的自尊让他赌上一口气,开始了复仇之路。
而凯瑟琳的转变是令我难过的一处。这个无知、虚荣的女孩,亲手毁了自己,毁了两家人,毁了希斯克列夫。原先,孩童年间的她,天真无邪,与希斯克列夫携手在原野里寻找盛开的欧石楠,越过一座座小山丘,一起抬头好奇地望着金灿灿的岩石——那是夕阳余晖照耀下的……我想,希斯克列夫那复仇的动力,那刻入骨髓的执念,统统来源于这一段,他曾经无忧无虑的时光。
在一个残忍无情人的背后,定会有一段不愿开启的时光。每当想起,再看看自己身边,该进坟的进坟,该痛不欲生的痛不欲生,心里涌起的到底是悲凉还是自我的嘲讽。怎么,一切都变了呢?当然,作者还没冷血到让这个悲哀的故事继续下去,她选了让希斯克列夫在自己的环境中大笑着死去。
“他站到床边,用力扭开格子窗,将窗子推开,止不住热泪盈眶。
‘进来吧!进来吧!’他呜咽着,‘凯西,来吧——再来一次把!噢!我的心肝宝贝儿!听我这一次吧!凯瑟琳,最后听我一次吧!’
那本就飘忽无常的幽灵再也不露面了,只有阵阵大风雪猛烈地旋转进来,甚至扑到我站着的地方,吹灭了灯火。”
听啊,那是凯瑟琳呼唤他的声音。这个折磨了他大半生的小鬼。终于带走了他的灵魂。
这样一本书,一本震撼人心的书。
愿所有受之灵之苦的人们得以安宁。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4
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里程碑位置《呼啸山庄》是以英国约克郡荒凉原野为背景,作者艾米丽·勃朗特以其独特想象力、沉着而冷静性格、敏锐观察力写出来作品。
《呼啸山庄》是一个发生在两个英国家族(恩萧一家与林顿一家)之间故事。故事发生很多年以前,英国北部一个风景优美,但却十分荒凉荒野上。这是一个关于爱、恨故事,是一次魔鬼复仇,是一场跨越生死爱情,是一段无法获得宽恕人生。两位主人公是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他们之间爱和希斯克利夫恨共同摧毁了他们所有幸福。
整个故事情节实际上是通过三个部分逐步展开。
第一部分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童年生活。希斯克利夫被恩萧先生带回家,并成为这家一员,除了恩萧先生和凯瑟琳,其他家人都不喜欢他。渐渐地,他们之间形成了难以割舍感情:凯瑟琳想时时刻刻都与希斯克利夫在一起,而希斯克利夫也愿意为凯瑟琳做任何事情。恩萧先生死后,辛德雷成了呼啸山庄主人,他仇恨希斯克利夫,在他看来,希斯克利夫抢走了他应得父爱,所以对希斯克利夫实行暴虐和压迫,希斯克利夫慢慢产生了报复念头。
第二部分描写了希斯克利夫复仇。凯瑟琳因为虚荣、无知和愚昧,无法降低身份忍受贫穷,同时又想帮助希斯克利夫脱离如此糟糕生活,早日离开呼啸山庄,她背弃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画眉田庄她根本不爱但英俊、富有埃德加·林顿。所以希斯克利夫带着一颗受伤心,悄然离开了这个无可留恋伤心之地。三年以后,犹如绅士但不乏野性希斯克利夫回到呼啸山庄进行他蓄谋已久复仇计划。他首先与埃德加妹妹伊莎贝尔结婚;然后把自己所遭遇不幸和屈辱强加给下一代,在这片野风肆虐平原上,他把所有人心冰封了;最后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占为己有。他复仇计划已经完成了,但此时凯瑟琳早已带着遗憾离开了。
第三部分写了希斯克利夫死亡。在临死前,希斯克利夫依然保持着对凯瑟琳思念,嘴里念叨着“爱情……永远……”。最后作者给小说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在希斯克利夫死后,有人说看见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鬼魂在这荒凉原野上散步,这对恋人在世上时候没有过上幸福生活,死后终于永远相伴在一起了。
《呼啸山庄》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爱与恨反复纠缠,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用彼此恨延续彼此爱,用彼此怨念维持彼此思念。希斯克利夫爱——恨——复仇——死亡,既是小说精髓,又是贯穿始终一条线索。我们无法想象希斯克利夫是带着怎样心情离开呼啸山庄,我们不知道希斯克利夫在离开三年中经过怎样曲折磨难和处心积虑来完成复仇计划,我们只知道当他回到呼啸山庄时,他要把对手财产一步一步地占为己有,把曾经仇人、情敌一步一步地地逼上绝路。在这惨痛复仇过程中,是爱还是恨起了重要作用?是爱,是对凯瑟琳发自内心爱,是对凯瑟琳跨越生死爱。由这种爱产生恨使希斯克利夫从人转变成魔,使人性彻底冰冻、撕裂和堕落。这就是这篇小说最奇特、最神秘、最激动人心核心——爱与恨交织。
读完《呼啸山庄》,我心绪久久无法平静,这个悲惨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希斯克利夫遭遇告诉了我:对于世界黑暗,对于人生困境,如何以自己爱来换取光明,驱散阴霾。凯瑟琳悲剧告诉了我:如何面对真实自我,如何去追求自己幸福,如何选择自己要走路。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5
在这个学期的英美名著电影赏析的选修课是我自己很喜欢的课程,首先因为我自己对名著很感兴趣,另外,我也很想了解更加多英美文化。基本上课堂上看过的每一部电影我都很认真去看,而且都有自己的感悟,无论是名著本身的内涵还是课堂上外延的知识,我都收获颇丰。其中《呼啸山庄》是我感受较深的一部著作,下面我在、对这部电影稍作剖析。记得高中的时候一直就想看《呼啸山庄》,但是很多人都说很晦涩难懂,最后一直到现在才看了。
看了一遍之后的确有很多不明之处,但再一次细细观看之后,作品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终于明白经典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原因。作为一部英国古典文学作品,我一开始以为《呼啸山庄》和以往我看过的十九世纪女作家的作品一样,都是描写上流社会高雅的爱情,影片会出现那些熟悉的聚会,雍容高雅的女人。但是,和我预期相反,我却看到同时代英国社会的压迫和阴冷,人性的欲望以及不择手段报复的丑恶面。可能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同时代的英国人反而无法接受这样一部作品,因为这里面包含的东西很多都与当时的社会相悖,直到后来人们才逐渐发现《呼啸山庄》的闪光点与研究价值。
《呼啸山庄》的作者是生活在19世纪30年代的小说家,当时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斗争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人的灾难促进了工会的形成,也导致了工人运动走向高潮。社会矛盾的呼声反映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而且影片中也表现了对平民百姓的极大同情。《呼啸山庄》主要讲述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刻骨铭心的爱恋,也正是这种至高无上的爱却孕育了如影随形的狠,一切由爱出发,期间是希斯克利夫对剥夺自己爱与被爱的权利的林顿和恩萧两家的报复,以希斯克利夫死在当年关闭他和凯瑟琳的房间,继续寻找凯瑟琳的爱终止。而且影片中很多细节之处都反映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融为一体、跨越生死,真正的伟大爱恋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这部电影充满了爱与恨,矛盾但和谐。印象深刻的、无情的、充满活力的爱恋深深地印在观众脑海。接下来,我将不同角度地分析这种爱。凯瑟琳说:"我对艾加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我完全晓得,在冬天改变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改变叶子。我对希斯克厉夫的爱恰似下面的恒久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需的。耐莉,我就是希斯克厉夫!"无论是从凯瑟琳还是从希斯克利夫身上,我们都可以找到至真的爱。回顾这些经典的影片,有很多值得传颂和学习的地方,而不像现在商业化的爱情故事影片,只是流于形式,真正值得大家去反复研究的地方不多,只供大家娱乐和消遣。如何把今天的作品写得深刻,展现给大家更多有内涵的思想这些都要我们向以前的经典著作借鉴。
这部电影也反映了作者曾经历过的社会背景。随着资本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受住诱惑也是很重要的行为规范了。《呼啸山庄》虽然处处是恨,但是更多的爱却让人感受至深,那种至死不渝的爱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且作品本身的表现手法和构思技巧也值得我们挖掘与学习,也希望更多的人从中受益,从经典中来,也要走出经典,完成更多有我们时代价值的作品。
呼啸山庄读后感 篇6
在这个暑假,我怀着无比沉痛的情绪读完了《呼啸山庄》,《呼啸山庄》透过讲述两代人的感情杯具,向我们展示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希斯克利夫在凯瑟琳去世后人性变得扭曲,从而使他在痛苦中度过了他的后半生。
有人评价说希斯克利夫是一个恶魔,只一点我初次看《呼啸山庄》时并不否认。在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少年时——一个弃婴,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身份与特殊环境下产生了感情,那时他们朝夕相处,共同反抗辛德雷的专横暴虐。可是,凯瑟琳的虚荣,愚昧与无知使她走向了另一个她根本不爱的男人——林顿,背叛了希斯克利夫,成为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并且在答应嫁给林顿后还说她其实是爱着希斯克利夫的,她背叛了她最爱的人,也背叛了自我,这就已暗示了她将在自我编织的罗网中死去。
希斯克利夫自幼被辛德雷嘲笑,愚弄,再加上凯瑟琳的离去,这就导致了他人性的扭曲。他没有财产,他便不惜一切代价来抢夺财产,在辛德雷死后成为呼啸山庄的主人,并对他的儿子进行报复。凯瑟琳与林顿结婚后生下了一个十分美丽的女儿,为纪念凯瑟琳,林顿为他取名为小凯瑟琳。可是,在生下她后,凯瑟琳就去世了。凯瑟琳的死使希斯克雷夫满腔的恨爆发出来,即使小凯瑟琳在林顿的管理下没有迈出画眉田庄半步,但林顿·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之子)的到来使她喜欢上了林顿,但林顿自幼体弱多病,所以希斯克利夫的报仇也就早一些,他想办法把小凯瑟琳与艾伦留在呼啸山庄,并且逼小凯瑟琳与林顿结婚,林顿在女儿失踪的状况下死去了,希斯克利夫也想办法在林顿死后把画眉田庄据为己有,在寂寞与空虚下迎来死亡。
希斯克利夫的做法有些极端,可是仔细阅读后,发现他这种做法也有情可原,他的复仇也能够理解。十几年来,凯瑟琳的孤魂在旷野上彷徨哭泣,等待着希刺克厉夫,最终希斯克利夫离开了人世,他们的灵魂不再孤独,黑夜里在旷野上,山岩底下散步……他们那种不为世俗所压服、忠贞不渝的感情也正是对他们所处的被恶势力所操纵的旧时代的一个顽强的反抗,尽管他们的反抗是消极无力的,但他们的感情在作者的笔下却最终战胜了死亡,到达了升华境界。
“在这么安静的土地下,怎样会有长眠者不得安睡呢”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说结束后这样写道,再次见证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感情。当他发现林顿的女儿(也就是凯瑟琳的女儿)和亨德雷的儿子(也就是凯瑟琳的侄子)两人的眼睛完全和凯瑟琳生前的眼睛一模一样时,当他发现哈里顿(亨德雷之子)仿佛就是他的青春的化身时,他再也不想抬起手来打他们了。当她嫁给了哈里顿时,她的全名又将恢复到母亲未出嫁的闺名——凯瑟琳·恩肖,暗示了这恩怨是不会间断的,他们之间的爱又再一次的获得了重生。
山坡上有三座坟墓:凯瑟琳在中间,一边是林顿,一边是希斯克利夫。
这便是对爱与恨最美的诠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