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汉字教学设计

2025/11/03教案

此篇文章汉字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汉字教学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神奇和有趣。

2、通过社会的用字调查,增强学生规范用字的意识,努力为纯洁祖国语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在书法作品的欣赏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在活动中,学会制定计划,并能统筹安排计划的实施,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活动过程:

汇报展示

一、导语

汉字,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它由最初的创造到现在的灵活运用,历经五千年历史,但它身上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上节课我们每个组的学生都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整理。这节课请大家展示汇报你们的调查结果,让我们一同走进汉字,了解汉字。

主持人甲:汉字历史悠久,记录承载着中华文明。

主持人乙:汉字的出现标志着我们祖先向文明迈出了第一步。

主持人甲:一个汉字一幅画。

主持人乙: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

合:为了探索汉字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汉字。五年级组“遨游汉字王国”综合实践活动现在开始。

二、汇报交流

1、汉字之源组:

主持人甲: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它的起源之早,足以表明我们的民族早在5000年以前就已经从茹毛饮血、穴处野居的蛮荒状态进入世界文明之林。

下面请出我们的汉字之源组汇报他们的调查情况

组长:大家好,我是汉字之源组的组长我组一共有__人

调查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汇报员: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方式:

汇报方式:资料汇报,讲述传说。

调查目的:了解汉字的起源。

首先由同学向大家汇报资料汉字的起源:

接下来由同学向大家介绍有关汉字之源的历史传说仓颉造字:

2、汉字之变组:

主持人乙:几千年使用汉字过程中,为了记录语言,相互交际的需要,人们不断地改进着文字的形体,字体的演变经历了一个又一个阶段。

下面请出我们的汉字之变组汇报他们的调查情况

组长:大家好,我是汉字之变组的组长我组一共有__人

调查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录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汇报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方式:

汇报方式:图片展示,资料汇报。

调查目的:了解汉字演变过程及各种字体的特点。

现在由同学向大家介绍有关汉字演变的过程及各种字体特点:

3、汉字之趣组

主持人甲:从祖先最初创造汉字到今天我们灵活运用汉字已有五千年历史。汉字不仅神奇,更充满了趣味性,下面隆重请出我们的汉字之趣组。

组长:大家好,我是汉字趣味组的组长。我们共有__名组员,他们是:________

我们的记录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汇报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方式:

调查目的:通过搜集资料体会汉字的'趣味性。

组长:下面请听我们的汇报员为大家介绍调查的资料。

1、猜字迷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参赛,优胜者获得绿卡

2、有趣的谐音、对联:

3、讲述笑话,

4、汉字之美组

主持人乙:诙谐幽默的汉字让我们流连其中,不觉被这种神奇之美而陶醉。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字之美:

组长:大家好,我是汉字之美组的组长。我们共有__名组员,他们是:________

我们的记录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汇报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方式:上网查询,查阅图书,访谈。

调查目的:通过搜集资料体会汉字之美,提高书法鉴赏能力。

组长:下面请听我们的汇报员为大家介绍调查的资料。

(1)介绍如何欣赏书法。

(2)王羲之和柳公权的书法艺术风格。

5、交流感悟

主持人甲:走进汉字,我们领略了它的神秘。

主持人乙:走进汉字,我们感受到它的有趣。

合:一个个方块字,就是一幅幅跳跃的图画:

让我们一同诵读《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三、教师总结

汉字,中华民族的瑰宝,这个我们天天相见的却又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事物,通过本次活动让我们对她已有所了解,有所感触。也许你们对汉字的历史与文化,还是”雾里看花”,也许你们为现代社会中不规范使用汉字的现象而困惑,也许你们对书法艺术似懂非懂。但你们关注汉字、热爱汉字的热情却已被点燃了。真心希望,我们的汉字能够源远流长。

四、宣布活动结束

汉字教学设计 篇2

设计理念

利用汉字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动画和图片,使学生通过观察、联想、比较、思考,进而在游戏中大胆地将自己的体验进行创造。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使学生感受在语文课上学习的枯燥汉字,不但寓意深远,而且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2、运用字与画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呈现出自己喜欢的有趣汉字。从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体验用字与画相结合的方式设计表现出有趣的汉字,从中感爱中国文化的魅力。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大胆表现出新颖、有趣、美观的汉字作品。

教学准备:

课件、中国画颜料、宣纸、调色盘、画毡、毛笔、墨汁

教学过程:

一、检查用具、稳定学生情绪(1分钟)播放动画《三十六个汉字》,了解汉字的美

二、导入:(2分钟)

每一个汉字都有一段故事,它不是僵硬的无生命的符号。汉字有形象、有色彩、有味道。让我们走进汉字,一起研究《有趣的汉字》这一课。

三、主题探究教学(12分钟)

1、提出问题组际交流

谁知道汉字是怎么起源的?学生将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

2、汉字又是怎么发展演变的呢?猜猜看,这是什么字?(采字的演变)体验一下我们的祖先是怎样造字的。

师:随着历史的演变,汉字从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演变为了今天不同风格的书法艺术,其间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最后变成了我们今天常用的——楷书。

象形文字逐渐简化、规范了,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快速便捷。

3、字与画有联系吗?(起源相同用具相同笔墨技法相同)

最初人们为了记录、交流,都是用象形符号表示,后来演化为今天的汉字,可以看出书法和绘画本身就有着密切地联系,它们不断发展,彼此借鉴,这就是“书画同源”的意义。过去很多文人墨客既是书法家又是画家,他们利用了书法和绘画在表现形式上的共同规律,将书法和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4、欣赏大师的作品,从中学习字与画结合变形的方法。

⑴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艺术家的书法艺术作品。(出示古干的《农家乐》)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呢?在画面上你们认出了哪些汉字呢?(生找汉字)师:作者给这幅画取名叫《农家乐》,为什么他会用这个名字呢?哪位同学来说说?因为画面上有羊、有鱼、有马,人还骑在马上,这些动物都是农家里养的'牲畜。而且画面上还用到了红色、黄色、蓝色的色块,代表农家丰收的景象。所以画家用《农家乐》来命名。

⑵再来看看这几幅画,这些画都是以文字为主题进行创作的作品。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师总结:画面上用到的文字都很典型,点线面结合,色彩丰富,构图饱满,线条流畅,并且线条有粗有细,文字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还有疏密的关系。

⑶刚才我们欣赏和分析了用中国画来表现的文字作品,那下面我们来看看篆刻作品中是怎样运用汉字去表现艺术作品的。(欣赏2008年奥运会的体育图标)同学们看出有哪些运动项目了吗?师:回答得真不错!同学们为什么一眼就看出那么多的运动项目呢?原来,我们的设计者在设计时,充分运用到了我们中国汉字中的甲骨文和金文的文字元素,并且融合了现代标志设计的风格,抓住体育项目的特点进行的设计。可以说是古典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20分钟)

1、(为学生提供象形文字的造型进行参考)早期的汉字多以‘形似’为主,一个字就像一幅小孩画的画,虽然很复杂难写,但是以我们现在的欣赏角度来说却很有趣。今天就请同学们像古时候的人们创造甲骨文样的方法来创造汉字,使你的汉字既有字义,也有图画之美。

2、出示作业超市:

①.找自己感兴趣的汉字进行有趣的变形②.把自己的名字进行变形创造。 ③.喜欢的诗句或成语进行创造

五、作业展示(4分钟)学生自评、师评。

六、总结:(1分钟)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回顾了汉字的发展史,认识了汉字的艺术美,欣赏了不同风格的汉字绘画作品。希望同学们课后能收集更多的关于中国古老汉字的知识,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来。

【教学反思】

上完这次课后,静下心来总结了一下,发现了其中的很多不完善之处,现汇总一下:其一:对学生的随时评价不及时,在开头的学生资料汇报时,学生举手告之我她准备的是幻灯片,我为了节省时间,只让学生快速的展示了一下图片,没有让学生更进一步的说明,也没有正确的评价学生的这一积极举动,现在想来确实是一大失误。错失了一次好的教学契机。其二:自己讲的过多,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交流少。

其三:过分依赖课件,在欣赏书画结合的作品时,如果有老师的一幅作品,再由老师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对于学生来说更加的有感召力。

汉字教学设计 篇3

《听爷爷说汉字》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1、学会用“聪明”、“恍然大悟”造句

2、初步了解汉字的几种构字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准备:磁带、小黑板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汉字的几种构字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汉字是记录我们汉民族语言的文字,距今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是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的,可有意思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爷爷说汉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

1. 自渎课文提出要求

(1)把课文多读几遍,要读正确、读流利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爷爷说的话,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我”说的话。

2、检查自渎效果

(1)、出示词语

嘿 恍然大悟

A、指名认读

B、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形容突然醒悟过来

C、指导书写:两字都是左右结构。“嘿”的第9画是竖不能写成横

D、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2)、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听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边听边想:爷爷说了哪几个汉字,这些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3)、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教师小结:

爷爷说了“木、休、沐”3个字。这几个字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早出来的,下节课我们再听爷爷一一介绍,请你们回去好好读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初步了解汉字的几种构字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学会用“聪明”、“恍然大悟”造句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检查

1. 听写词语

擦掉 字义 当初 参天大树

聪明 森林 依靠 恍然大悟

2、指名读课文思考:爷爷说了哪几个汉字(“木、休、沐”)

一、细读课文

1、自由读123自然段,思考:爷爷是怎么样介绍“木”字的?

2、理解爷爷说的话:

(1)、指名读第一句

最早的“木”字就是这样写的,它的上半部分代表枝叶,下半部分代表树根。

A、在这句话中“最早”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B、指导朗读,体会“最早”的含义

(2)、指名读第二句话

你看,这像不像一棵小树呀?

A、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指名读)

B、让学生用不同的句式回答最早的“木”字像不像一棵小树

(这像一棵小树;这多像一棵小树呀)

(3)、出示卡片“木”字

师:这是最早的——“木”字,上半部分代表——“枝叶”,下半部分代表——“书根”;这多像——“一棵小树”

(4)、指名读第3句

我当初给你起这个名字,就是希望你快快长大,成为森林中的一棵大树。

A、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爷爷为什么给“我”起“林木”这个名字

B、理解“参天”的意思:高高耸立在天空中

C、指导朗读

D、教师小结:是啊!林木的名字寄托了爷爷的希望,他多么希望林木长大后能像他的 名字一样成为有用的人才啊!同学们,你们的名字也可能包含了长辈的美好愿望,回去查查自字典,问问家长,好吗?

3、指导朗读 林木的话

师:林木听了爷爷的话该有多高兴啊!林木的话应该把他的那种高兴劲读出来(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

4、分角色朗读1、2、3自然段

教师小结:爷爷首先给我们介绍了最早的“木”字。这样的字有什么特点呢?(字形像一幅画)。在最早的时候很多的字都像一幅画呢!(出示日、月、水、火等象形字)问:这些字,你们认识吗?看看多有意思啊!

二、读4—9自然段。思考:爷爷又是怎么介绍“休”和“沐”的?

1、说说爷爷是怎样介绍“休”的(一个人依靠早大树旁边,这不是在休息吗?)

A、指导朗读

B、把这句话换个说法(一个人依靠在“大树”旁,这就是休息)

(让学生明白“休”字就是根据一个人靠在大树上所表示的意思造出来的)

C、理解“恍然大悟”

“我”听了爷爷的话,一下子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字形表示字义)

D、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属于这类字?

E、师:那“沐”又是怎么造出来的呢?(指名读爷爷的话)

F、说说像“沐”这样的字有什么特点?(一部分表示字义,一部分表示字音)

G、小结:像沐这类字在我们汉字中占了80%,所以,用这样的方法早出的字很多

H、练习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理解“赞叹”

“赞叹”可以换成什么词?(称赞)这里为什么不用“称赞”?

2、、指导朗读

用赞叹的语气齐读“我们的祖先真聪明”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听爷爷介绍了三种造字的方法,同学们都明白了吗?(看板书)有的字像一幅画,有的字表示字义,有的字一部分表义,一部分表字音,这说明我们的祖先真聪明

六布置作业

1、读读下面的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字形

笔 清 燕 王 看 战 雀 灶 醒 鸣

2、造句

聪明······

恍然大悟······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10 听爷爷说汉字

木 字形像一幅画

休 字形表示字义

一部分表音

沐 字形

一部分表义

八、我的教学反思

汉字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学习“身”字部分

教学过程

一、合作探究(学习“身”字部分)

1.分析“可能仅仅是一个一般的挺着大肚子、举着手的胖子吧”一句。

明确:“挺着大肚子、举着手的胖子”说出了“身”字的字形特点,用“可能”“仅仅”加以限制,是因为对“身”的来历没有定论,只能猜测。

2.分析选用“喜佛”一例的好处。

明确:选取喜佛做例子再恰当不过。他在中国广受喜爱,且胖的特征鲜明,因而具有典型。尤其是“他变得这样胖要吃多少东西”的感叹,形象的表现出贫穷饥饿的人对“胖”的羡慕,为喜佛的流行找到了根源,为解释“身”字的大肚子寻找证据。

3.为什么要提到中国的两句问候语“吃饭了吗”“你发福了吧”?

明确:(1)这两句问候语都和“吃”有关,吃而变胖,从而为解释下文的“身”的字意义作铺垫。

(2)文字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是人类在生产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从文字可以看出人类生活所发生的变化。

4.“如果这种解释正确的话”中“这种解释”是什么?你认同吗?为什么说“如果”“大概”?

明确:(1)“这种解释”指的是把“身”这个概念描绘成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

(2)作者的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毕竟是一家之见,从《说文解字》来看,“身躬也。象人之形”,因此,“身”不一定指孕妇的形象。

(3)用假设的方法将不同的'“身”字联系起来,体现了作者清晰的推理思路,表现了作者清晰地推理思路,表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5.本部分文字主要内容是什么?从本部分来看,全文在解读汉字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1)解释“身”字所包涵的意义,作者概括喜佛这个形象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2)作者图文并茂地解释这个汉字。它既有不同时代演变中的图片来佐证,又有小字的解说,还有生动的故事,使一个个的汉字灵动起来,富有了情感。

二、重点讲解,深度研习

1.本书的中心是讲述一个“故事”,而又不仅仅是“故事”。它反映了汉字的起源及其发展中的中国文化史。从理论上讲,这是一部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字的作品,但内容却关系到整个中国的文明史。这本书是作者使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一个个“故事”,是作者个人经验、经历和观点的一部分。作者没有使用“经院式”的语言,而是使用她特有的表达方式:轻松、自如、优美、动听。

2.任意选择文中的汉字,给其他同学讲解。要求:学习林西莉老师使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一个个“故事”,做到轻松、自如、优美、动听。

三、当堂达标

1.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任选两组字写出你的趣解。

(1)厌:可庆贺的事情偏差一点,就会令人讨厌。

(2)人对仙说:堂堂正正做人,何必寻找靠山。

备选字:阅、旧、出;心对敢、杏对呆、木对术。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对汉字的趣解首先要理解字意。要仔细观察给出字的字形,联想字的意思,不必强求句式的一致。

答案:

(1)阅:进门阅读就能获得知识。

旧:新东西用过1日就成了旧的。

出:翻过两座山,总会找到出路。

(2)心对敢说:只凭胆量而不用心,那就是憨。

杏对呆说:把嘴长在头上,人家就会说你傻。

木对术说:脸上长颗痣就当自己是美人了。

四、课外延伸

鲁迅先生说过汉字具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纯洁祖国的汉字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义不容辞的义务。请搜集大街上、广告中的错别字并予以更正。

课外阅读资料:

一、造字法

1.象形字: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如:人、门、日、月、山、水、衣、目……

2.指示字: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等较抽象中的东西。例如:

木—本,添加的部分表示树根;

木—末,添加部分表示树梢;

木—朱,表示红色的树芯;

刀—刃,表刀口处。

3.会意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如:灶、尘、

4.形声字: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江字、河字就是这样的。

二、汉字之美

1.拆字诗

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

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

永言咏黄鹤,志士心未已。

2.谐音联

贾岛醉来非假倒

刘伶饮尽不留零

3.叠字联

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济南趵突泉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西湖天下景

4.回文诗

正读是夫思妻: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读是妻思夫: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宋李禺

5.藏头诗

我闻西方大士,为人了却凡心。

秋来明月照蓬门,香满禅房出径。

屈指灵山会后,居然紫竹成林。

童男童女拜观音,仆仆何嫌荣顿。——唐伯虎

6.数字诗

司马相如给卓文君一封信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的家书。文君反复看信,明白丈夫的意思。数字中无“亿”,表明已对她无“意”。卓文君既悲痛又愤恨,当即复信叫来人带回。信的内容是这样写的: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对这首用数字连成的诗一连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感到惭愧,越觉得对不起对自己一片痴情的妻子。终于用驷马高车,亲自回乡,把文君接往长安。

7.宝塔诗

绮美,镶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也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王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白居易

汉字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3、体会不同的鸟类所代表的不同含义,进一步体会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

教学重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体会不同的鸟类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汉字的规律以及汉字所蕴涵的文化。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定知道很多的'鸟类,你们都喜欢什么鸟啊?(鸵鸟、鸽子、喜鹊……)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鸟。

二、初读感知

1、师贴图,学生回答这是什么鸟?

鸽子、喜鹊、鹦鹉、孔雀、雄鹰(师板书)

2、学生借助拼音读名字,读准字音。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

3、根据自己的预习,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字

4、全班交流:“亦”是“腋”的本字,教材给出了“亦”的演变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古文字的“亦”字,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两臂之下的两个点是指示符号,表示这里就是腋下。后来“亦”字多被借用为虚词,相当于“也”的意思。因此只好另外造了一个从月(肉)夜声的“腋”字来代替“亦”的本义。

5、“酷”“鹦”“鹉”“雅”这几个字是形声字,要引导学生结合原有的学习经验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自主识记。

6、读一读这些词语。

7、思考这些鸟都有什么特点,用一个词来形容。

鸽子——热爱和平、孔雀——举止高雅……

三、练习:再想想,大雁代表什么;企鹅、燕子呢?你还能列举出什么鸟类来?(小组交流)

四、讨论交流:鸟的研究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天下的乌鸦不全是黑的;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

最大的飞鸟:生活在非洲东南部的柯利鸟,翅长2、56米,体重达18千克左右,是世界上能飞行的鸟中体重最大者。

最重的飞鸟:大鸨,雄性的体重18千克。

最小的猛禽:婆罗洲隼,体长15厘米,体重35克。

羽毛最多的鸟:天鹅,超过25000根。

羽毛最少的鸟:蜂鸟,不足1000根。

羽毛最长的鸟:天堂大丽鹃,尾羽是体长的2倍多。

五、总结,布置作业:练习写字。

板书设计:

鸟:鸽子——酷爱和平

喜鹊——传递佳音

雄鹰——英勇无畏

汉字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等11个生字。

2、运用字理识字法学习井。

3、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识记生字。

4、养成认真观察,严谨治学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知道,同样一个字,改变其中的一笔,字义就截然不同。

教学重点:运用字理识字法学习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生字。

1、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个游戏,请你为日字加上一笔,使它变成一个新字。孩子们,看汉字多有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些生字不是加一笔变成新字,而是改变五笔变成另一个字,你们想知道它们是哪些字吗?

2、先出示要与本课生字比较认识的熟字。

刀、土、开、北、人、由、名、电、勺、瓜、用、风

3、在复习熟字的基础上比较与本课要学的生字有什么不同。

4、通过比较字形字意使同学们记住本课生字的读音,领读,指名读,小组读,同桌互相读。

三、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井字的`演变过程,字理识字。

四、学生总结本课生字的特点。

五、小结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养成认真学习的态度,同样的字如果不细心观察,弄错某一个笔画,那么字义就会千差万别,也会闹出笑话,故同学们应记住每个字的正确写法。

六、作业

收集和本课相似的字,比一比看谁收集得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通过游戏记住字。

2、各种形式读生字。

二、指导写字。

1、注意入字的笔顺,第二笔是长捺。

2、注意

3、此字的笔顺,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4、注意甩字的第一笔是竖撇,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5、注意爪字的第三笔是竖。

三、课后练习

读一读,写一写。

用各种方法读:领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四、作业

用虚宫格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