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2025/11/03心得

此篇文章听课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1

非常有幸,能有机会参加这次省音乐教研员培训会。聆听了几位专家的报告。让我感受颇深的便是著名音乐教育家吴斌先生的报告。吴先生一直强调的一堂音乐课就是要让学生“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然而要做到这几点,不仅与教师本身的音乐素养与教学能力是分不开的,而且也是一堂音乐课教学效率的体现。

音乐教育要突出审美教育本质,实现审美育人的目标,音乐教师自身具备美的素养是基本前提。音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声情并茂的范唱范奏,有如小河之水、江河浪花的教学语言,棱角分明、高潮迭起的教学活动,无一不是教学艺术的创造。具有精湛、高超教学艺术的音乐课,能成为学生审美和欣赏的对象,引起学生的音乐美感,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净化学生的审美趣味,给学生以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

吴先生提出“唱会歌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而是在唱歌的过程中做到‘有效’地教学。”何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听赏音乐时我们经常会问学生“听了这段音乐后给了你什么感受?”学生总是会在音乐表面回答:节奏很欢快或是节奏很慢等等。这对于孩子们听赏能力的提高帮助是不大的。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时能给学生提供一些音乐的专业术语供学生来选择,这样学生们的“自主”学习也将会更有效了。这将会让他们对音色的掌握、旋律的记忆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此时教师也将音乐技能方面的知识有意无形的教给了学生。

要想让学生唱好歌,教师就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大多数音乐教师可能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唱歌时只抓住了歌词所表达的意思,从语文的的角度来感受歌曲的情绪。吴先生就提出了“教师应该给学生表现音乐的技能、表现音乐的手法。”他指出,音乐学科的教学须有音乐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歌曲时,应帮助学生抓住歌曲中“表现音乐的个性化特点”来。从音乐学科的角度,通过对歌曲中音的长短或是节奏的变化、旋律的力度等的不同变化来处理歌曲,从而正确的表现歌曲。也就是吴先生指出的“在音乐学习中,将知识和技能融入到歌曲教学中”。

吴先生认为“任何音乐学习的环节,都要包括认知、记忆、听辨、实践”几个环节。其中“听辨”是最有效的音乐记忆方式。“实践”就是让学生能自信、当中有表情的歌唱。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每一堂课不懈的努力;需要教师紧紧围绕音乐学习的重点,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音乐体验,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

最后,吴先生也为我们总结了“怎样备课才能上好课”。一是用尽可能多多的实践庭上你要和学生共同分享的教学内容。二是确定你要通过作品达到的目标(态度与价值观、认知以及认知策略的完善),三是确定作品中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内同作为教学重点。四是发现这些教学重点中最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五是选择恰当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些表现手法在艺术中的表现作用(比较、听辨、讨论、探究、分析、综合、搜集)。六是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同从多学科的角度设计学习的“问题”。七是在做到以上六点后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导入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如何巩固已学的知识和技能、新授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步骤、学习的反馈和评价时机等等。八是你是否被你所教的内容感动了。

以上吴先生的观点为我们每个音乐教师指明了不断去为之努力、为之完善的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途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善于学习和运用音乐教学中已揭示的教学规律去指导教学实践,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开展教学艺术的研究,从而达到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提高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2

首先很感谢我们的园长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这次学习使我收获了很多知识。这次学到的东西对我今后的工作很有借鉴的用处。而且外出听课是我们学习的最佳机会,更是我们教师成长的捷径,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

3月24号的早上我怀着兴奋又紧张的心情出发去广州看课学习。听到要到广州海军兵种指挥学院里看应彩云老师上课时我更开心,因为一直都听说应彩云老师上课非常精彩,这次终于有机会可以亲自看应彩云老师上课了。

第一个活动是看应彩云老师上的大班绘本活动《天生一对》。这本书非常有趣而且很有教育意义,应老师把这个故事讲述得很有味道。而且应老师在讲故事前还让幼儿先了解什么叫一对,由浅到深让孩子层层递进。应老师很懂得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记得应老师有一个环节是让孩子看着4张不同的`图片帮它们配对。仅仅是这4张不同的图片孩子们可以帮它们配成很多不同的一对还能说出自己配对的理由。应老师把故事分成两部分来讲述,讲完上部分故事后应老师会设计一个环节让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故事里般配。孩子在游戏里不但可以找到和自己般配的一对而且还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老师再把故事讲完时想不到还有一位孩子会被感动到想哭的样子,故事讲完后应老师还会抓住孩子的心理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不但在幼儿园能找到自己般配的人在家里也有和自己般配的人,每个人都有和自己般配的人。

第二个活动也是应老师的,大班音乐活动超级歌会。这节音乐活动应老师引导孩子创编歌词,还把孩子们创编的歌词连在一起创作成一首歌曲。在这活动中令我最深刻的是超级歌会比赛,应老师在孩子比赛时激起了他们的比赛意识。每组孩子都想唱歌曲最快的节奏。

应老师教学风格非常让我们叹服,教学时语言简洁却把握到位,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

下午是由王建云老师的讲座:幼儿大型活动组织与策划。听了这次的讲座以后我们幼儿园搞大型活动时有一定的启发。王建云老师讲到大班毕业晚会的大型活动时让我学到了很多策略,学到怎样自制衣服、利用课间十分钟练习基本功、利用表演区练习表演时的笑容等。

这次听课,我们每位老师都是满载而归,并且收获是丰厚的。听得每一节课真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各位老师设计的活动各有所长,各有特点。他们的教育机智,驾驭课堂的能力等很多方面都非常值的我们学习。

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3

今天省领雁学员班的成员在区社会教研员的组织下,在兴惠中学活动,我参加社会组的活动,听了z老师和z校长的两节课,下面从门外汉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听课体会:

第一节是z老师的课,教学内容是《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听社会老师说这是一个教学难点,徐老师这节课中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有两个:

一、用一个案例贯穿整节课,设计巧妙。

徐老师在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的基础上,用“李强事件”作为载体设计教案,由浅入深,化难为易,枯燥难懂的法律知识在徐老师的课堂里成了有趣而实用的工具,学生用这些工具解决一个个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特别欣赏的是徐老师突破教学难点的设计,他设计了一张简单的表格,但是在小组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却能抓住三种诉讼类型的特点。有两个小组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徐老师就请别的组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所以在运用这些特点来判断诉讼类型的实战演练中,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就感,感受到了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其实,一节课的设计最能体现一个老师的慧心,让学生轻松而快乐地学习,是我们每个老师努力的方向。

二、充分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

在课堂上,我发现徐老师很聪明地促成了学生的互动,而教师的角色反倒成了陪衬。因为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学生从课本中找,小组讨论中产生,或者是事例分析中体会,在情景剧中总结。教师只在学生有困难时予以点拨和提示。能成功地把学生托上课堂的舞台,成为主角,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凸显出来了,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的热情被激活了。

第二节课是唐少华校长的课。这节课给我启发和收益就更多了。

第一点:关于课堂生成和控制力

唐校长在课堂上的驾驭能力是让我佩服不已的。他非常有激情,声音洪亮而有活力,所以,很容易用自己的热情点燃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气魄去引发学生的自信。所以学生回答问题也就声音响亮,思维活跃。课后曾有领雁班的学员问唐校长: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唐校说:“让学生有说的`机会。”是啊,在他的课堂上,只要学生的表情、学生的动作、学生的声音传递出“想说”的信息,唐校长都能快速而准确地抓住,都能给他机会说。长此以往,学生就感觉到自己是被关注的,自己说的话老师是很愿意听的,说得好被同学羡慕,能体会到一种“当明星”的感觉,自然也就越来越愿意说。课后我和那个上课发言最积极的男生说:你真不错。他的神情是很得意的,说:“一般一般。”能让学生上完课后还是沉浸在激动之中,这已经不能简单地定义为一节“好课”,而是一段“激情燃烧”的生命绽放了。

对于学生的有些问题,唐校长允许他们拓展生发,所以有很多的课堂生成;但也不是无原则地展开,而是有选择的。对有些问题,唐校长会说:这节课我们先不讨论。就感觉唐校长的课是众横捭阖,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这样的课堂是要有底气的,对哪些问题有价值,哪些问题没有价值,唐校长是了如指掌的,这就是大师的功底吧。

第二个特点:强调记忆和理解

唐校长的课堂没有那些不实用的花招,也不用华美的幻灯片,而是很踏实很朴实。一节课只用了两张幻灯片,但他会很巧妙地反复用到重要的知识点,比如建党的时间、地点、人数等需要学生记住的知识点。课本上的知识强调自学圈划,回答问题脱离课本,理解重难点时总是提醒学生抬起头来。这些方法都是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记忆的任务。

在突破重难点时,唐校长采用了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把新的知识点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中,通过理解、回顾、重建,让学生掌握了“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的三个基础”这个难点。正如唐校长指导我们时再三强调的:备课要把时间花在准备教学内容上,把一堂课的知识点放到历史长河中去思考领悟,注意知识的纵向和横向的迁移。

第三个特点:善于追问。

唐校长对知识点中最容易混淆、学生最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总是穷追不舍,不让学生含糊走过。是啊,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走马观花的状态,很多学生自以为懂了,其实并不真正理解的地方,教师能否敏感地发现,然后提醒学生去关注那些容易遗漏的关键点,是能体现一个教师的功力。曾经很多次听其他老师赞叹过唐校长追问的艺术,今天我又一次见识他追问的巧妙。

正如徐从国老师说的:“我的课受唐校长的影响很大,我努力去践行唐校长的教学理念,虽然我还学得很不够,但我还会继续努力。”得益最大的当然是社会组,我只能说出一点个人浅薄的认识。看着那些千里迢迢赶来听唐校长讲课的领雁们,为自己是近水楼台而沾沾自喜!

-- end --

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有幸参加临沂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的听课活动,真可谓是受益匪浅。每节课都展示了教师的不通风采,对于教高年级的我来说,高存娟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这节课更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就高老师的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沟通联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课始,师生聊天创设了愉快的环境,融洽的气氛,老师的亲切随和一下子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对新老师没有恐惧。聊天过后,就非常轻松,师生之间具有一定的亲和力。

二、以读激情,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重要特点是“情”,情感十分丰富。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动情,心灵受到震撼,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高老师的课从情入手,激情飞扬,真可谓一个“情”字了得!他曾经说过,有情有趣是教育,没有情趣的教学是苍白的,是空架子,不能打动人、感染人、陶冶人,是一个空壳。在课堂上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圆明园毁灭的遗憾怀念,自始至终抒发着对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痛恨,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

高老师以读为基本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对文中内涵深刻的句段,高老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品产生共鸣。在一唱三叹、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深情朗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激荡。

三、读写结合,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

高老师在指导阅读感知,自读领悟的基础上,巧妙点拨,围绕课文内容,巧妙把握教材延伸点,引导内容延伸,情感升华,由读向写辐射,又由写向读还原,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悟,去理解,去表述,以此促进语言的积累运用,在互动中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

四、鼓励评价,保持学生积极心态。

纵观整堂阅读课,没有一个学生不是积极参与。高老师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以激励的话语和学生交流。我们不时听到他对学生说:“读得多好啊!”“不错!”“读得真流利!”“真好!”“好啊!”“大家很会读书!”“这个同学读得非常好,很认真!”还不时看到他亲切地摸学生的头、拍学生的肩,微笑着与学生耳语,孩子们在这样一位慈祥的长者面前,启动了心智,敞开了心扉,他们畅所欲言,欲罢不能。

高老师的课充满了灵性之美,探其原因,高老师始终着眼学生的发展,尤其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她关注人的情操、人的思想、人的心灵。借用课文这个载体,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净化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了“人”和“语”和谐交融、“语”和“人”互为一体,“人”就是“语”,“语”就是“人”。

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初中青年英语教师听课活动已经圆满结束,这次活动为我们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深受启发,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真可谓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在英语方面的一点听课感受:

一、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在听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证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听课我发现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发生了转变,都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整个课堂还给了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三、课前互动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

在这次听课中我发现课前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较好的,课堂都比较成功,老师们大多数从自身的生活着手活跃课堂气氛,得学生们的喜欢。

四、课题的引入与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是课程设计的重点

我认为大多数的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到位。课程开始后,从单词的讲解,到听力练习,再到对话讨论,一环扣一环可以说衔接得非常自然,学生们都能很好的理解,并且在每一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过渡中都在反复应用本节课的语法重点,很多老师还打破常规,大胆创新,改变课本原有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紧迫感,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课?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听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前几天我有幸参加了一小的听课学习活动。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我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第一节是老师的新授课《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这节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理解课堂上的资料。第二节是老师的新授课《通分》,这节课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潜力。

在听课活动中,我看到了两位老师朝气蓬勃、充满激情的教学,还有他们善于挖掘新事物,以及他们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清晰的教学思路。在听课的同时,我回想到了自我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他们的教学活动中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次听课我有几点体会:

一、体现课标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透过观摩一系列的展示课,感受到每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此刻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先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理解者,施与者和容纳者;此刻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二、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资料是现实的,有好处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三、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在教学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知识。

四、体现常规教学潜力,重视双基训练的落实

纵贯这些展示课,我们感觉老师们的常规教学潜力都十分强,十分重视学生双基训练的落实,不是原先那种华而不实的评优课,是扎扎实实的常规教学研究活动。这些课资料很扎实,课堂容量很大。

五、体现教学资源优势,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资料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听过的这些课中,每位教师都根据自我的教学需要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这些现代技术的应用,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走出适合自我的教学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