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四年级语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盲童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
2、通过体会安静触摸春天的举动,懂得热爱生活就能创造缤纷的世界。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可以结合“思考练
习题”重点来体会。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生活中顽强拼搏的人的事迹。
【教学流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二、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四、自主探究、整体感悟
1、你觉得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默读课文,看看从那些语句可以看出安静是个热爱生命的孩子?划下来,反复读一读,写下自己的体会。
3、小组交流。
五、品词析句、全班交流
1、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与同伴交流是快乐,与大家分享是更大的快乐。谁来说说安静是怎样热爱生命的?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并结合重点句子进行深入体会:
a“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1)学生汇报读,大家齐读。
(2)学生所体会
(3)小黑板展示句子,学生齐读,比较带点词语的作用。
边读边思考,“竟然”是什么意思?神奇的灵性是什么?
说说带点词语的作用。
(4)教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安静,请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描述放飞我们的想象。你可以边想象边做动作。“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教师:当“神奇的灵性”跳到你眼前的时候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你们真是一只善解人意的蝴蝶,是啊,与其说蝴蝶是被安静的手掌拢住,还不如是说她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无限憧憬,才会使那只蝴蝶心甘情愿地落入她的掌心。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练读后,指名朗读。
b“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1)学生朗读,大家奇读。(2)说说对句子的体会。
(3)教师朗读,学生闭眼想象,做动作。
教师:你能做一个张望的动作吗?(学生做动作)同学们,此时,如果你刚刚放飞了一只蝴蝶,当你仰起头张望,你能看到什么?
教师:可是,这一切的一切安静也许永远都不会看到了,可是她仍要仰起头来张望,因为她与我们一样,也有一颗渴望飞翔的心。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老师,愿意用朗读的方式抒发内心感受吗?(学生配乐感情朗读。)
六、梳理总结,情感升华
1、教师过度:在哪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我没有惊动安静,因为我从心底深深的感受到一个道理。齐读:小黑板出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课前搜集到的生活实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配乐奇读课文,再次感受生命的可贵。
七、课外拓展:
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人与海》《热爱生命》
四年级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篇2
设计说明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老先生的作品。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扮演一只老虎最后失败并遭到同学们哄笑的故事。基于文本,教学中可以以人物的心情变化作为切入点,架构整个教学流程,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现当时的场景,并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思辨性的阅读,体悟文中蕴含的道理。同时,引导学生默读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然后和同学交流。在开展思辨性的阅读的同时,注重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实践点,发掘语文元素,学习文本语言的表达,从一味关注内容理解,走向既关注内容理解,又关注语言的表达,充分发挥文本言语样式的“例子”功能,实现语言知识的迁移和内化。通过这样的教学,促进学生“语言运用与建构”“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板书“大老虎”,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这三个字,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2.同学们心目中的“大老虎”是多么的威风凛凛、凶猛强壮!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囊”的读音,再说说自己对“窝囊”的理解:(1)指因受委屈而烦闷;(2)指无能,怯懦。这里是第二种意思。
4.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心中有什么疑问?(如:大老虎为什么会窝囊呢?这只大老虎窝囊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分步出示课题,先确立老虎威武的印象,再让学生理解“窝囊”的意思,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激发阅读的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包含生字的词语。
(2)准确认读生字,与同桌交流生字的书写注意点。
(3)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学习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教师相机正音识字。
(1)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窝囊 露脸 羡慕 角色 殷切 豁虎跳 撇嘴 啊呜啊呜 霉糨糊 亏得 哄堂大笑 笨拙 唉声叹气 砸锅
①指名朗读。
②指导多音字的读音:“露脸”的“露”读lòu;“角色”的“角”读jué;“啊呜啊呜”的“啊”读ā;“哄堂大笑”的“哄”读hōnɡ;“唉声叹气”的“唉”读āi。
(2)说说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或者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①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课文中作者羡慕什么?你有羡慕的东西吗?用这个词语来说一句话。
②通情达理:形容很懂道理,言行合乎情理。文中讲谁通情达理?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她通情达理?
③砸锅:比喻办事失败。
(3)依托“砸锅”这个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词语,相机出示词语:窝囊、比画、露露脸、将就。 图片
要引导学生借助语境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①这篇课文中像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还有很多,指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
比画:用手或拿着东西做出姿势来帮助说话或代替说话。(请学生或教师演示理解)
露露脸:本课是指通过上台表演,让大家认识。
将就:勉强适应不很满意的事物或环境。本课中指谁将就?为什么事而将就?
②启发学生再说几个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词语。
白相:玩;玩耍;玩弄。
呱呱叫:形容极好。
下海:原来是指到海中去,现在也形容放弃原来的工作而经营商业。
穿帮:露出破绽;被揭穿。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和书写注意点。
(1)识记方法。
“露”“豁”“撇”“霉”“哄”等字都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教师可以适当讲解偏旁的表音功能或表意功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和理解字义。
“羡”可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理解(也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
图片
“羡”字上面是一个“羊”字,下面是一个“次”字,即一个人在流口水。合起来就是对羊肉垂涎的意思,本意就是“喜爱”或者“贪慕得到”。
图片“砸”可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理解:(因为它是形声字,也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石”表意,右边的“匝”表音。用石头去砸,被砸之物满身破裂,本义是用力捶打。
(2)书写注意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要点)
①“裤”左边是“衤”,不是“礻”。
②“挖”最后一笔横折弯钩的弯钩要写得圆转,底要平,力求与全字相协调。
(3)进行生字书写练习并组织反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同时进行了生字、词语教学,注重结合课文来理解词语,体现词不离文的理解原则。在识字过程中,注重将字义和字形巧妙结合起来,利于学生交流识记和理解。
三、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朗读挑战:选择一个你觉得最难读或者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2.师生共同评议。
课文篇幅较长,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归纳课文内容。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图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十分羡慕同学们上台表演,期待也能登台露脸。有一次老师让他上台扮演一只老虎,可惜他不会豁虎跳,将戏演砸了。作者最后一直在寻求原因。)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讲了这一次表演经历?(第3~19自然段)其他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1、2自然段写“我”期待参加演出;第20、21自然段写事情过去后,“我”寻找失败的原因。)
(3)作者是怎么写这一次表演经历的?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分派任务,排练节目,表演失败。)
设计意图: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篇课文很长,是训练学生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载体。因此,教学中提出了相应的默读要求,并要求学生圈画生字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总结课堂:同学们读书读得认真,写字写得漂亮,而且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课后,请同学们把记不牢的生字多练几遍,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作业布置:抄写由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设计意图:夯实识写基础,根据不同学情进行针对性巩固。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词语,回顾内容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文艺 角色 羡慕 霉糨糊 比画 亏得 演技
撤换 砸锅 哄堂大笑
(1)指名朗读。
(2)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2.作者叙述了自己童年时一场特殊的表演经历。那么,这场经历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回到他的童年时代,一起去观看这场特殊的表演。
设计意图: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又可以引导学生准确地积累运用,促进学生运用的意识,提高运用的能力。
二、默读课文,体会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表演前后“我”的心情变化,填写下面的表格。
“我”的心情
原因
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充满自信
……
2.交流汇报。(填写表格)
“我”的心情
原因
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充满自信
扮老虎很简单,用不着说话,不用露脸。
紧张、狼狈 没有豁虎跳,表演笨拙,观众哄堂大笑,他们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后悔
认为因自己不会豁虎跳而使这场戏砸锅了。
设计意图:作者表演前是“充满期待”的,排练时“充满信心”,表演时是“紧张、狼狈”的,表演后是“后悔”的,以人物的心情作为切入点,架构整个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抓住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抓住心情,品悟探究
(一)学习第一部分“期待表演”。
1.课文是怎么写“我”期待登台表演的?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根据交流出示句子:
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边说边比画,我真个羡慕得要死。
四年级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篇3
一、文本分析
《陀螺》主要通过回忆童年时“我”用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经历,揭示出平凡小事中包含的朴实道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本文以“陀螺”为线索展开叙述,用略带夸张的手法描写“我”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感受,令人忍俊不禁,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在课题处,形象地呈现了陀螺在鞭子抽打下急速旋转的样子,可以帮助没有见过陀螺的学生了解陀螺和陀螺的玩法。第二幅插图在课文中间,生动地展现了小陀螺与大陀螺比赛的场面,有助于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感受儿童玩陀螺的快乐。
二、学情分析
《陀螺》是本单元第三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旁边留有空白,属于练习性质,侧重引导学生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相关语句,体会人物心情变化的过程。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如何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但对于养成随时作批注的习惯,通过批注来加深对文章理解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这篇课文写到“我”与伙伴斗陀螺的游戏经历,能够让很多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容易代入角色,产生“较深”的体会。因此在本课学习中可以放手让学生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体会人物心情变化的过程,对前面的学习进行承接,通过激活前置经验,建立“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认知链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兵、恨”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旋”,会写“否、旋”等14个生字,会写“冰天雪地、否则”等17个词语。
2.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3.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4.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立足本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承担着学生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学习任务,确立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1.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2.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3.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陀螺吗?(相机出示:各式各样的陀螺图)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陀螺。像这样的陀螺,我们叫它传统陀螺。(出示:文中陀螺图)一起来看看这样的陀螺是怎么玩的。(播放“玩陀螺”的视频)。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走进课文《陀螺》,感受作者童年的乐趣。(板书课题:陀螺)
(3)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采用齐读、抽读等方式朗读,检查是否读正确。
铁钉 旋转 金兵 帅气 恨不得
彻底 溃败 否则 自豪 丑小鸭
提醒读好:“钉、兵”是后鼻音,“品、恨”是前鼻音, “帅、彻、丑”是翘舌音。
指导学生辨析:多音字读音。(依次出示文中的两组句子,抽学生朗读,老师相机出示读音并指导辨析。)
钉:顶不济的,也要钉(dìng)上一枚铁钉(dīng)。
旋:①两只旋(xuán)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xuàn)风般撞向对手。
②这只陀螺不是人工削出来的,而是一位木工在旋(xuàn)床上旋(xuàn)出来的。
(3)认读生字过程中,相机指导易错字的书写,如“旋”重点指导“疋”的书写;
区别形近字:帅——师、豪——毫;“尤”可以与“优、忧、犹”进行对比,指导正确书写。
(4)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陀螺讲了哪些内容,然后完成导学单。
学生汇报交流后,引导学生借助导学单把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3.借助提示,自主批注
(1)谈话:同学们,我们上一篇课文学习了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进行批注。
出示“自学提示”:
①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在你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
②批注时注意书写工整,位置合理。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引导批注困难的学生,通过联系前两篇课文的学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找到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并做批注。)
4.交流批注,梳理体会
(1)自主学习后,小组内展示、交流批注。
(2)请两到三个小组上台展示,进行全班交流。交流批注时,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里体会比较深的语句进行交流。
交流预设如下:
①好的冰尜儿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顶不济的,也要钉上一枚铁钉,否则转不了多少圈,尖部就会开裂。
体会:这里让我知道,“我”的陀螺为什么尖部会开裂了。
②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
体会:这里体现出“我”对陀螺的痴迷。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喜欢看书,吃饭的时候看,上厕所的时候看,到了睡觉的时间还在看,爸爸妈妈担心我的身体,经常批评我,甚至限制我看书的时间,可仍然改变不了我对读书的痴迷。
③于是四处寻找木头,为削出得心应手的陀螺,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
体会:我对这句话体会比较深,文中的“我”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我觉得作者的语言幽默。
④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体会:我对这句话体会比较深,因为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当时懊恼的心情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⑤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
体会: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陀螺的“不可一世”,烘托出大陀螺主人傲慢。
⑥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体会:我对这句话体会比较深,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变成文字的事情,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乐于把生活中的事情记录下来。
(3)借助交流的批注,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和别人批注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交流时,对于学生批注的一些个性化的“体会比较深的地方”,教师要予以肯定;同时引导学生明白做批注时既会有感同身受的地方,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4)出示表格,根据学生梳理的内容相机呈现“体会比较深的地方”。
5.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预设1:我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还弄明白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预设2:我们可以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
预设3:我知道了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往往是课文里那些有类似经历的地方、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也可能还会有其他方面让人产生比较深的体会。
总结: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这节课,我们一边阅读一边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感受到了“我”对陀螺的痴迷以及“我”因陀螺故事的发展而变化的心情,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2)布置作业:
①抄写本课生字词。
②把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多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2.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发现异同
(1)本单元有三篇课文,(出示《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的课后第二题),这三篇课文都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这是它们的相同点,但它们也有不同点,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预设:《牛和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体会“我”在不同阶段的心情变化及变化的原因,《陀螺》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体会心情;体会心情变化;体会心情变化的过程。
(2)过渡:文中“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聚焦词句,二次批注
(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学习提示”进行二次批注。
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勾画体现“我”心情的句子,并把体会到的心情批注在句子旁边。
(2)汇报交流,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交流时,引导学生结合文中体现“我”心情的句子和批注进行汇报,教师相机进行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
重点语句交流如下:
①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预设:因为从“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感受到“我”懊恼的心情。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幽默地写出了“我”当时的心情。(板书:懊恼)
②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预设:从“一整天处于恍惚状态”“老想着”感受到“我”盼望得到陀螺的状态,对陀螺充满无限的渴望,因此我在此处批注的心情是“渴望”。(板书:渴望)
③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预设:从“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体会到“我”得到陀螺时的兴奋。(板书:兴奋)
④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预设:从“士气大减”“不敢向任何人挑战”体会到因为“我”陀螺样子又小又丑招来嘲笑,当时的“我”很尴尬、难过。(板书:尴尬) ⑤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预设:从“辉煌的时刻”“胜利的滋味”“幸运的甜头”体会到“我”斗陀螺胜利后无比欢乐与自豪的心情。(板书:欢乐自豪)
(3)小结:我们通过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批注体会到的心情,抓住相关词句体会了“我”的心情变化。
3.完成图卡,体会心情
(1)汇报交流二次批注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结合批注的心情,完成“心情变化图”,梳理“我”的心情变化过程。(出示“心情变化图”)
(2)小组展示交流 “心情变化图”,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预设:“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是:做不出高质量的陀螺时,非常懊恼;盼望得到陀螺时非常渴望;得到陀螺时十分兴奋,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可是陀螺亮相时,因为“我”的陀螺样子又小又丑招来嘲笑,又觉得很尴尬;小陀螺战胜大陀螺,斗陀螺成功,“我”认为是个辉煌的时刻,因而感到欢乐和自豪。
教师小结,并相机板书。
4.结合情境,理解句子
(1)过渡:这次斗陀螺的胜利,不但给了“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衷的自豪,还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出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引导学生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作的批注,进行充分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
②引导学生关注第8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联系课文语境理解句子。
预设:通过联系课文内容知道,文中的这个又小又丑的陀螺,最后却击败了威武的大陀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仅仅从外表来评价一个人。
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句子。
出示选择题,引导学生借助不同的生活情境进行辨析。
下列哪种情况表达的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意思( ) A.我们班××同学,平时沉默寡言,很少和同学说话,却在一次班级讲故事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
B.××同学在半期测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便自以为天资聪明,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完成得很马虎,结果成绩一落千丈。
C.××同学每天坚持练琴,终于在市级钢琴比赛中获奖。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说说还想到了什么?
预设:读到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清洁工,虽然他们穿着朴素,长相又特别普通,但他们却用劳动让街道变得越来越干净,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我们不可以以貌取人。
(3)小结:同学们,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我们可以通过联系课文语境理解,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人与事,结合生活情境进行理解。
相机出示:联系课文语境,结合生活情境,理解句子意思。
5.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预设1:一边读课文,一边批注与“我”心情有关的词句,体会到“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预设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联系课文内容和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思考。
(2)布置作业:
阅读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结合自己的批注,根据下面的表格进行梳理。
六、板书设计
七、课外阅读活动推荐
(一)类文阅读《陀螺的自述》(作者:高平山,摘自网络)
阅读任务:自主阅读《陀螺的自述》,练习运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注意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也可以从多角度做批注。
阅读短文:
陀螺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一只木陀螺。前几年曾经风光地被小主人玩过,从此被小主人扔在抽屉的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抽屉里的玩具可多了,有开得飞快的遥控汽车,有会在天上飞的遥控飞机,还有会走路的蜘蛛侠……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一天,抽屉里来了一个新成员。它也是一只陀螺,但它和我不一样,是用木头做的,而且光溜溜的。它看上去非常威武,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上面还有五颜六色的图案,边上有一层坚硬的钢片,十分漂亮。它不但漂亮,而且它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名字,叫“赤焰神鸟”,它转起来飞快,还会不时地闪出红光呢!听说这段时间一直是小主人的玩伴。瞧!它走进抽屉的时候得意洋洋。它一眼就看到了我,“赤焰神鸟”瞟了我一眼,压低声音说:“多么难看的陀螺啊!真是给陀螺家族出丑。”它话音刚落,旁边的玩具也都跟着嘲笑起我来,都说我难看。听了这番话,我伤心地躲到一边去了。“赤焰神鸟”又得意地说:“瞧我,优雅的身躯,坚硬的攻击环,样子是多么美丽。而你呢?光秃秃的身子,没头没脑的。”说完,抽屉里又是一阵哄笑。我听了,更加伤心了。
终于有一天,太阳从西边出来,小主人翻出了我这只丑陋无比的陀螺,用蝇子拴在我身上,然后用力一拉。我想这下可得争气了,要不然又会被扔回抽屉里了,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拼命地转,小主人用长长的蝇子抽打我的身躯,我越转越快,蹦起来,落下去。好几次转累了,扭来扭去,差点要停下来时,在绳子的抽打下,重新鼓起精神转动起来。小主人玩得大汗淋漓,还是不肯歇,嘴上还自言自语:“还是这只木陀螺好,怎么也不会停下来。”看着小主人兴奋的样子,我觉得自己再也不是一只被人瞧不起眼的陀螺了。
四年级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设计一:
(一)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 检查字词:多音字:把(ba)闷(men)削(xia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
(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 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1)为什么叫万年牢?
(2)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过程中对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
(3)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万年牢指什么?
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1)什么是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2)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3第三处万年牢指什么?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能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2.检查字词:多音字:把、闷、削。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a.为什么叫万年牢?
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
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四年级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篇5
教学重点难点四年级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的内容。
3、探究空城计成功的原因,感受诸葛亮镇定自若,胆识过人的光辉形象,加深对“智慧”一词的内涵的理解。
4、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教学重难点
1、探究空城计成功的.原因,感受诸葛亮镇定自若,胆识过人的光辉形象,加深对“智慧”一词的内涵的理解。
2、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单元导读,感知单元内容和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指导读准生词。
3、指导概括文章大意。
(1)指名说。
(2)教师引导学生讲述课文主要内容时应将正文前的背景介绍补充进来,这样课文的主要内容会介绍得更完整。(生尝试再述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用7个字再次概括本文的内容。(生述)
4、引导学生质疑:今天再学这个熟悉的故事,你最想知道什么?
将学生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空城计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三、研读文本,展开探究。
1、学生读书交流,聚焦重点句“诸葛亮说:‘司马懿知道我一向小心谨慎,决不会冒险。今天我把城门打开,他就会怀疑我有埋伏,所以很快就撤退了。其实我倒不是要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才用这个办法的。’”
2、比较阅读,感悟诸葛亮“知己知彼”。
出示比较句:
司马懿说:“你小小年纪懂得什么,诸葛亮一向小心谨慎,从来不做冒险的事儿。他在城楼上一坐,四门大开,里面一定有埋伏。我们如果进去,就中了他的计,快快后退四十里!”
诸葛亮说:“司马懿知道我一向小心谨慎,决不会冒险。今天我把城门打开,他就会怀疑我有埋伏,所以很快就撤退了。其实我倒不是要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才用这个办法的。”
教学这两句,感悟诸葛亮的“知己知彼”。
(1)自由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哪些地方相似呢?
(3)质疑看课文插图,司马懿在城下,诸葛亮在高高的城楼上,他们的话竟这么相似。有意思吧!该怎么读才有意思呢?
(4)生练读,教师演练“一唱一和”读,同位互读。
(5)同学们,这样对比着读,你体会出了什么?
(6)教师小结,小结学法。
3、紧扣重点句,感悟诸葛亮的“心思细密”。
强调“……今天我把城门打开,他就会怀疑我有埋伏……”。
(1)同学们,再默读诸葛亮的这句话。仅仅把城门大开(课件套红)司马懿就会怀疑城中一定有埋伏吗?诸葛亮还做了哪些布置?
抓点,感悟诸葛亮的周密安排和心思缜密。
生述“诸葛亮便下令把……也不许乱动。”
质疑,生探究,指名读。
教师小结,板书。
4、紧扣重点句,感悟诸葛亮的“胆识过人”。
强调“其实我倒不是要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才用这个办法的。”
课件点击冒险教师述说:同学们,冒险可是需要勇气的呀!文中有多处就可以看出诸葛亮的胆识。找找看!
抓点,感悟诸葛亮的“胆识过人”。
四、教师总结,归纳学法。
五、板书设计:
19、空城计
知己知彼
诸葛亮心思细密
胆识过人
第二课时(略)
1、探究“诸葛亮为什么要用空城计?”
2、评价人物,交流启迪。
3、指导复述课文。
4、拓展阅读。
四年级语文优秀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生字,学会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按事情发展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阅读,抓住主要内容,读懂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钓过鱼吗?能说一说当你钓到大鱼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吗?
2、假如你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很大的'鱼,别人却让你放回去,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节课我们学习“钓鱼的启示”。
二、感知全文
1、自读全文,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3、默读全文,想想“我”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1~9节)得意→急切→哭出声→乞求→依依不舍。
4、简要理解(10~11节)写的是我从中得到的启示。
三、理解中心,总结扩展
1、反复诵读第10节,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重点句: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⑴讨论:
这“鱼”指的是什么?
⑵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
3、理解: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这句话。
四、布置作业
把你遇到的与本文相类似的情况写成一篇小短文,或写这篇文章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急切道德:是与非
哭出声
乞求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
依依不舍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