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教学反思
此篇文章学会教学反思(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学会教学反思 篇1
学会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会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会教学反思 篇2
说起推理,大部分老师都能马上说出它的定义。也能说出它的分类,什么逻辑推理,什么演绎推理,诸如此类,能说出一大堆。要是问他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他也能说出一大篇理论。我从教十多年了,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方法。我认为光会一些理论是不行的,在课堂上要体现在每一道题中。最好也不要讲给学生什么是这个,什么是那个。学生也不想听,也听不太明白。如何利用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我上课的.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
在数学课上中,几何证明题就是很好的一个利用工具。上课时,如果学生有不会做的题,我就很好地利用这个时机来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我出过一个正方形的证明题,很难。开始学生都不会。看到这种情形,我就让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然后看一下要证明什么。学生很快就答上来了,然后我就问要想证明这个结论,你是如何想的。学生说,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就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我又问,有两个三角形吗?学生说有呀,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可能会等吗?学生一下子开始讨论起来。有的说,不行,一个大,一个小不可能全等。大部分学生都同间意了这种说法。我又引导学生,一定要用全等,但一定不全等,怎么办呢?学生想了一会,又交流了一会,纷纷兴起了手。有的学生说,可以在大的三角形里面切一个小的,和另外一个小的全等。也有的说能把小补上一块,也能和大全等。我说,那么你们试一下吧。学生高高兴兴地去探索起来,真想不到,学生很快做出来,而且方法很好。连不时不爱做题的学生也会了。并且想出了很好的方法,真是让我刮目相看。无疑这是一堂成功的课堂。学生们也为自己学生了做辅助线而高兴的不得了。
学生的成功让我想了很多。有的老师就会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做。从不让学生去动脑筋,学生是学不好的。老师的引导很重要,我想这引导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过程。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推理,不要单纯的说教。而且要在上课的全过程中都要用。学生也许不会说推理的定义,但是他会用就行了。也就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思考问题,形成一个好的正确的思维习惯就行了。一旦学生学会了推理,那么他会受益终生。我们做老师的也会感到无比的欣慰。
学会教学反思 篇3
20xx年4月8日,我有幸到区一小上了一节微德育课。听了林老师《微型德育课的实施策略》讲座和工作室成员学员的点评,我对微德育课有了更深的了解。微德育课是针对学生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可以灵活地利用时间,选择合适的地点,因事制宜、因人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课,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受到影响和教育。微德育课不同于传统德育课,微型德育课与传统德育课比较有明显特点:(1)时间短,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这个双边活动的过程一般控制在十五分钟左右,且要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2)切入点小,针对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某一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教育,主题明确而清晰,针对性强。(3)灵活性强,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教育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学生可以在教室、实验室、活动场所等接受教育,可以通过教师的正面说服、学生的自我发现、其他同学的帮助教育等形式开展。(4)教育深刻,因为切入点小,针对性强,教育目标明确,教育者一定精心地准备了与主题教育相关的`内容,并经过精选与浓缩,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以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实施,直接进入学生心灵深处,产生思想共鸣。
针对小学生听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老师提问时问题尚未说完,许多学生早已小手高举,待到发言机会时,却讷讷难言;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同学仍在窃窃私语;小组讨论时,大家抢着说,却不会聆听别人的意见。因此,我设计了《学会倾听 善于倾听》这么一节微德育了。首先,通过游戏《听一听,做一做》让学生知道倾听的重要性,接着谈谈合格的倾听行为,最后通过游戏对孩子们倾听进行考验。上完这节微课,留给了我更多的思考:
1.在时间上是否要有所调整?
2.怎样把“倾听教育”持之以恒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
学会教学反思 篇4
《学会看病》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课文先讲母亲发现儿子病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当我又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住了。”说明母亲意识到应该锻炼儿子独立面对疾病。接下来的对话,可以看出儿子对父母的极度依赖,更坚定了母亲“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的决心。“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己改变了主意”、母亲对儿子的嘱咐、“心立刻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等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爱子真情饱含其间。再讲儿子到医院后母亲在担心、后悔与自责中等待,直到儿子看完病回家。“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等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浓浓的母爱。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磨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本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充分地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生词,初步感知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边读书边勾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进行交流。在体会母亲感情时,引导学生走进儿子的心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儿子复杂的心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并运用,真正做到了“语用教学”。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教学本文,渗透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会真正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群文的目的。
当然,一堂课的取舍还是做得不够,想抓得东西还是太多。课堂变得不简单,不高效了。没有真正做到“一课一得”。这方面还是我的弱项,主要还是备课时不够细致。
学会教学反思 篇5
《学会看病》这篇课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90课时培训时,正好有老师上这一课,所以回来我稍作修改就把它搬到了课堂上。
在学习中,我引导学生从心理描写入手,让学生找出儿子发烧到从医院看病回来这一过程中母亲的心理变化的句子进行体会。通过分析,理解了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是从下决心到担心、自责到最后的释然。整个过程都包含着母亲对儿子浓浓的爱,也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父母之爱,懂得父母之爱,这对现在的独生子更具现实意义理解这位母亲独特的'爱子方式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说”与“读”、“读”与“悟”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去理解母亲尽责的独特方式。所以教学的重心放在研读探究,体会母爱的教学环节中。我先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然后叫他们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变化的过程,并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接着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出母亲的良苦用心,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我抓住这篇课文中大量描写母亲心里活动这个特点,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母亲心里活动的句子,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朗读这个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体会出母亲在让孩子一个人去看病的那段时间中的后悔和担心,从而体会到母亲的用心良苦,感受母爱的伟大,感受母亲深深的爱子深情。
但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细节不够细,体会的不够深入。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完善的地方。
看了学会看病教学反思的人还看了:
1.综合的教学反思
2.几和第几教学反思
3.教师教学反思汇总
4.教师教学反思范文
5.《学写字》教学反思
学会教学反思 篇6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对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材,接受了不少,明确了不少。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超越自我。下面就自己在上人教版《思想品德》“学会调控情绪”观摩课的教学过程,谈一谈自己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反思的一点体会。
这节观摩课由于我根据不同的情景创设了一环扣一环富于启发性的活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呈现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元、多向对话交流的生动场面。课后,听课老师都这样说:“这样活跃的、有思想的学生,这样热烈的课堂气氛,这样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着实让我们收获不少。”
这堂鲜活的公开课,给我思想的触及也很深。我认为要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新理念,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上应注意下面一些问题:
(一)教师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对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有新的认识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点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作用。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不再是说教者、支配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参与者、促进者、合作者,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除了是课堂的主体,还应是发展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师生之间在课内课外都应是民主平等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和平等地对待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课堂话语权,充许学生对教师教材的言论观点各抒已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参与、实践和思考,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真正做到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共同成长。例如:这节观摩课的成功之一,就是通过八个活动环节,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参与的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实践,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碰撞、激活,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平等的学习氛围,学生学得身心愉悦,教室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天堂。
(二)教师要突出“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在课程理念里提到“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这些都强调了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自身的实践。有人说过: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的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悟,并将观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例如:这节观摩课在设计活动和组织教学时,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方式,通过“角色扮演”、“敞开心扉”、“找一找、说一说”、“情景分析”、“亮出你的‘金点子’”、“心灵感悟”等活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体验情绪是可以调控的道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不同学生对调控不良情绪的的体验和感受得到升华。
(三)教师要培养课程意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新课程改革十分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强调教材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和融洽,强调把鲜活的课外资源引进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过分依赖教科书的习惯,突破课堂教学就是教室上课的传统观念,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加工、教材资源进行整合,自主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充满生活和时代的气息,使教学活动富有活力。例如:这节观摩课成功之一就是注重教材资源的开发,通过播放歌曲导入、情景创设、快乐连连看等活动,开发和利用了文字与音像资源;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开发了实践活动资源;通过敞开心扉活动,挖掘了身边富有生活特色的资源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了多媒体技术,把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程资源制成辅助课件,开发和利用了信息化资源 。这些都丰富和拓展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活动充满了磁力、张力和活力。
通过这节观摩课的实践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把新课标的新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才会使每一堂课充满生机和活力。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