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变色龙》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变色龙》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细致观察,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动物的方法,理解叙述可以让文章更生动有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外形、捕食、变色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细致观察,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描写动物”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一、检查预习。
1、检查字音。
伺机 刹那间 凶相毕露
2、检查句子
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这是条身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
相机出示: 模 mó mú
(1)标准;榜样 楷模 1、模子 字模
(2)照着样子做 模仿
3、通过预习,我们还知道课文分为三大部分:ppt
发现变色龙 端详变色龙 放回变色龙
4、在“端详变色龙”部分,又重点写了变色龙的三方面内容,分别是外形、捕食、变色。分别是第几自然段?
板书:外形(9)
捕食(10—12)
变色(13—15)
二、学习新知
1、在这三部分中,你对哪部分特别感兴趣?
(一)外形
1、自己读一读这段话,看看变色龙的外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以圈出关键词,也可以把关键词写在课文的边侧,帮助你回答。
2、请你来给大家读一读。谈一谈为什么喜欢?(奇特 凶相毕露 眼睛 嘴)
板书:抓特点(这位同学抓住了特点来谈,其实作者也是抓住特点来写的)
3、你能够想象出变色龙的样子吗?同学模仿。
4、想看看这只变色龙吗?出示图片。
5、作者怎么能把它描述得这么生动形象呢?默读,思考。
(1)理解“端详”。 板书:观察仔细
(2)我们来看一看作者描写了变色龙身体的哪些部位?作者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的.?(整体——部分 头——尾) 板书:按一定顺序
6、观察对于描写小动物以及各种事物都非常重要。曾经获诺贝尔奖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这样一句话。PPT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7、师引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8、如果只给大家变色龙的图片和一些提示,能把它的样子说清楚吗?去掉提示。
9、学会了写变色龙的外形,那其它小动物呢?看,来了一只刺猬,你能运用刚才的方法把它的样子说清楚吗?(有提示——无提示)
10、生练说,汇报。
(二)捕食
1、读一读10—12段,看看变色龙的捕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谁来说?
3、眼睛:
可以独立转动,形成立体感,也就是眼睛看得准。朋加沙是怎样介绍的?我们一起来绘声绘色地读一读。
4、舌头快:
(1)什么叫迅雷不及掩耳?说明了什么?
(2)你知道变色龙捕食有多快吗?猜一猜?
我查了资料,变色龙捕食是闪电式的,只需要1/25秒,照这样计算,变色龙一秒钟可以捕食25次。看看大家伸舌25次需要多少秒。
5、舌头长:
(1)惊人的舌头,舌头有多长,你们知道吗?
(2)60厘米左右,诉诸于文本。联系上下文。
(3)我也查了资料,一般的变色龙长度为17—25厘米,最长的变色龙长度为60厘米,那它的舌头有多长?
6、想不想看一看变色龙是怎样捕食的?
7、播放视频。
8、作者为什么能把捕食写得这么生动形象呢? 抓特点
9、齐读捕食段落。
《变色龙》教学设计 篇2
《变色龙》是第六册小说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小说的能力,教学中要使学生懂得小说中人物形象对分析小说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并联系实际谈现实。
2、感受作者在行文中所含的讽刺之情。
3、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立场坚定、正直的性格与品质。 依据“新课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的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确立依据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及理解其现实意义 依据小说三要素的重点──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反映现实生活。阅读时要细致分析这两点内容。难点 理解断案人在审案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反复变化的本质原因。 依据学生的鉴赏能力较低,且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必须结合他们不太了解的社会现实,故定为难点。
教学方法
自学、研讨、点拨教学手段利用CAI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内容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 作者契诃夫的生平简介、主要作品及人物图片;与课文有关的图片文字等。 搜集资料制作CAI课件。 通过各种渠道(书、互联网等)查阅相关资料。 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体现学生的自主学生性并掌握获取资料的途径、方法。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 :课文的开端部分:发生什么事了?警察如何断案?故事如何发展?
播放CAI课件,播放故事形式讲述的课文开端内容。 设置疑问、悬念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交待任务 任务:自渎课文,拟定课文提纲:断案难处、所遵循的“法则”,如何断案,结果如何及主人公的形象特征。 交待学习任务,播放课件。 记录人物要点。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自学研讨巡视课堂,与学生共同研究、交流,对学生难点进行析疑、点拨。
1、自读课文,完成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
2、小组间、任意间研究、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急团结合作精神。环节内容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明确答案
难处:小狗的主人是谁一时难以确定。
法规:巴结贵族,欺压人民。
断案时变化无常,最终结果却是小狗无罪,受害人遭到恐吓。表现了人物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性格特征。
对学生的答案作评点。
操作课件,展示提纲要点的正确答案,最后,重点展示人物的形象分析。
针对提纲中的任意一点或几点作自由回答。明确问题答案,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拓展延伸
谈人物的现实意义。
1、课件出示问题: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给学生时间思考。
2、对学生的答案作点拨。
随意交流,联系生活
实例分析人物的现实意义并作回答。 通过拓展,使学生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从而完成思想教育。
课堂小节
1、课文内容
2、人物的形象特征。
对学生总结内容作点拨。
用一点时间思考小结内容后作回答。
巩固知识,加深理解。锻炼学生提炼要点的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变色龙》教学设计 篇3
一、复习导入
1、读读生词
2、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
1、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给它找一个近义词。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捕食、变色
3、小组学习:读读9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头、嘴、眼、身躯、背部、腹部、脚、尾巴
②变色龙的这写部分各有什么特点?请在相应的词语下面标上小圆点。
③根据插图,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介绍变色龙。
4、感悟课文第十到十二自然段
①自渎课文,说说在这自然段中了解到变色龙哪些知识。
②理解部分词语:迟钝、窥探、绘声绘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刹那间等体会变色龙捕捉食物的速度快。
③练习朗读,注意重点词的朗读。
④使用“绘声绘色”造句。
5、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①朋加沙实验了几次?从哪些词语看出?
②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③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
④仔细观察图,体会变色龙的颜色变化。
⑤看到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用“名副其实”造句。
6、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7、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8、齐读课文第三部分
①放回变色龙,是为什么?又使你想到了什么?
②你还收集到哪些变色龙的资料,集体交流
③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像变色龙这样的小动物。
三、布置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灵活运用送学到的观察、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词语出示。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变色龙,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来认识它,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变色龙的资料。
3、请你回忆一下,课文依次写了它的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想:要想发现变色龙容易吗?
2、交流。(不容易)从哪可以看出来发现它确实不容易?
(1)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发现怪物,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
(2)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3、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二段
1、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变色龙这一“怪物”,还细细端详起来。“端详”是什么意思?作才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的。默读课文第二段。
2、读后交流。(外形、捕食、变色)
3、你对其中哪一方面最感兴趣,选择哪个部分,好好读读,在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下勾勾画画。
4、交流。
外形:
(1)出示图片,指名读第9自然段。
(2)交流:你对它的什么部位感兴趣,结合语言文字谈谈体会。
(3)在介绍动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
在介绍它身体的某一部分时,也要紧紧扣住它的特点来写。
(4)指导朗读。
捕食:
(1)变色龙的样子怪,那它捕食呢?
出示第12自然段,你能概括出它捕食的特点吗?你又是从哪体会出来的?
(2)交流、指导朗读。
(3)变色龙之所以能迅速、准确地捕获食物,靠的是什么?它的眼睛与舌头又奇特在什么地方?
(4)交流,朗读第11自然段。
变色:
(1)指名读第14自然段,找出颜色的变化。
(2)它的颜色是依据什么而不断变化的?你可以想象它还会怎样变化?
(3)看到这些,你会怎样称赞它?
(4)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这就是外形怪异、捕食既迅速又准确、身体颜色变化多端的变色龙,如果此时,你碰到这只稀罕的变色龙,会怎么处置呢?
2、交流。
3、作者又是怎么做的?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四、总结课文
对啊,我们要保护变色龙,保护自然界的所有动物,让我们人类和动物都能和谐地在地球上生活!
五、作业
1、造句。
(1)绘声绘色……
(2)名副其实……
2、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学习课文的写法,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介绍。
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外形 怪
捕食 快
变色 多
《变色龙》教学设计 篇4
《变色龙》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变色龙》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变色龙》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的主题。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写明生动的对话等方式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所表现出来的对俄国沙皇走狗的讽刺之情,认识当时沙皇警察统治的黑暗与腐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探究法:本文是一篇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分析人物性格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小说的主题可通过抓住文眼“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多媒体显示川剧变脸画面)变面是川剧表演艺术中的绝活,它是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也是观众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可是在生活中倘若遇上这种善变的人,情况就不太妙了。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笔下就有这么一个人物,他能在短时间内不断的改变自己的面孔,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观看小品的感受去)朗读课文,标出你认为难以认读的字词。
1、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并扫除字词的障碍。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契诃夫(qì hē) 魁梧(kuí wǔ)乞丐(qǐ gaì) 戳(chuō)胚子(pēi )
(2)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沉静:文中指环境寂静。
无精打采:形容情绪低落,精神萎靡。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洋溢:情绪充分流露。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顾自,任意地。
2、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作为这篇小说的题目?
学生交流后明确:小说主人公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反复变化,好像变色龙善于变色一样,所以用变色龙作为题目,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三、细读课文,把握形象
1、契诃夫是中外闻名的文学语言大师,他在小说中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此外,动作、神态描写也很生动传神。请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相关内容,并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生依据提示阅读文章,进行圈点评注。
3、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揣摩富有表现力的,生动传神的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注意指导学生朗读。
预设:学生可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分析。
4、总结人物形象: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专横的警察,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变色龙。他专制蛮横,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
《变色龙》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其生活习性等。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和其生活习性等。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回顾
请你回忆一下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哪三部分的内容?
二、发现变色龙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1—8自然段边读边想:想要发现变色龙,容易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学生自己读课文
3、交流(不容易)
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见到“怪物”,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
4、那为什么如此不易被发现呢?
5、朗读句子,出示: “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6、同桌间试着合作读课文1—8节
8、指名朗读,集体朗读(男生读中非工人,女生读小李,旁白一起读)
三、端详变色龙
1、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变色龙这个“怪物”,还把它好好地端详了起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9—15节,看看课文写了变色龙哪三方面的特点?
2、学生读书,交流外形、捕食、变色。
3、你对其中哪一个特点最感兴趣,选择那个部分,读读。在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下圈画。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全班,帮助指导
5、交流
外形:(1)教师出示一张变色龙的`图片,指名一个学生朗读课文第九节,其他学生看着图片。(2)你对它的什么部位感兴趣?请学生结合其中的语言文字谈谈体会。
你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啊?在介绍它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时,也紧紧扣住了它的
特点。
(3)用第一部分中一个字概括,板书“怪”
6、朗读体会
捕食:
(1)指名学生朗读10—12节
(2)变色龙的样子“怪”,那它捕食呢?你同样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
板书:快
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
读第12节,在相关词语下圈画。
(3)交流(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 “刹那间”)哇!真是太厉害了!
再送它一个字,既快又“准”,板书“准”
(4)读读课文11节,你觉得它的眼睛奇特在什么地方?
(5)交流(每只眼睛能单独转来转去),看图
7、朗读11节
变色:
(1)指名朗读第14节找出颜色变化。
(2)它的颜色是依据什么而不断变化的?你可以想象,它还会怎样变化吗?
让学生尝试说。
四、放回变色龙
如果此时,碰到这只稀罕的变色龙的是你,你会怎样处置它?那作者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五、安排作业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板书设计:
发现外形怪
端详变色龙捕食快准
放回变色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