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2025/11/04教案

此篇文章《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之间的联系。

2、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基本性质的含义,掌握分数基本性质的推导过程。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了解学习起点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件动画显示:蓝猫、菲菲、霸王龙最喜欢吃淘气做的'饼。有一天淘气做了3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蓝猫、菲菲、霸王龙。蓝猫说:“我功劳最大,我要吃一大块。”菲菲说:“我要吃两块。”霸王龙抢着说:“我个头最大,我要吃3块。”淘气想了想便动手切饼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并向他们提问:“刚才,我把3个同样大小的饼,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分别给了你们1块、2块、3块,你们知道谁吃的多吗?”淘气的问题,立刻引起了他们的争论。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谁吃得多吗?

三、探究新知,揭示规律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1)折。请学生拿出3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把每张圆形纸都看做单位“1”,用手分别平均折成2份、4份、6份。

(2)画。在折好的圆形纸上,分别把其中的1份、2份、3份画上阴影。

(3)剪。把圆中的阴影部分剪下来。

(4)比。把剪下的阴影部分重叠,比一比结果怎样。

2.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1)通过动手操作,谁能说一说动画片中蓝猫、菲菲、霸王龙各吃了一个饼的几分之几?(板书。)

(2)你认为他们谁吃的多?请到讲台上一边演示一边讲一讲。

学生汇报后,教师用电脑演示。

把3块同样大小的饼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6份,依次表示。把平移、重叠,明显地看出块饼、块饼、块饼大小相等。通过分饼、观察、验证得出结论:“蓝猫、菲菲、霸王龙分的饼一样多。”

(3)既然他们3个吃的同样多,那么、的大小怎样?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他们连接起来?(板书。)

(4)聪明的淘气是用什么办法既满足蓝猫、菲菲、霸王龙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5)这3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却相等?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请同学们4人为一组,讨论这几个问题。(课件出示讨论题。)

讨论题:

①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②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

(6)学生汇报,师生讨论情况。

师:这3个分数是相等的关系。可以写成,它们的分子、分母变了,而分数的大小没有变。

师:从左往右看,由得到,是把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也就是把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都扩大2倍,就得到。同理的分子、分母都乘以3,就得到,而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都乘以相同的数。)

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7)抓住焦点,辨中求真。

的分子、分母能否同时乘以或者除以零呢?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辩论。通过讨论、争辩,使学生认识到“因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0,则分数成为”。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2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品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结合趣味故事经历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初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数的改写。

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归纳分数的性质。

学生准备:长方形纸片。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揭示课题。

编了一个唐僧师徒4人分西瓜的故事,利用孙悟空的机智聪明和猪八戒贪吃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块,猪八戒吃了一块,再把这西瓜平均分成8块,猪八戒吃了2块。最后把西瓜分16块,猪八戒吃了4块,设计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和分数知识的背景下,了解猪八戒没有多吃到饼的事实,为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提供实践经验。在看完故事后向学生提问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讨论并用自己的方法说明八戒没有多吃到饼。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分一分、比一比,通过课件从直观上让学生感受到这三个分数大小是相等的。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等,可分数却相等,这其中有什么规律呢,从而来揭示课题。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讨论图中分数的涂色部分是多少?

A、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的纸,你能先对折,并涂出它的1/4吗?

B、追问:你能通过继续对折,每次找一个和1/4相等的其他分数吗?

C、学生操作,并组织交流:每次对折后,正方形被平均分成多少份。涂色部分有几份。并思考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得到的分数与1/4是否相等。交流时让不同对折方法的学生充分展示。

2、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1)通过动手操作,你认为它们谁大?请到展示台上一边演示一边讲一讲。

(2既然这三个分数相等,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3)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为什么分数的大小却相等的?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讨论这两个问题

(4)通过从左到右的观察、比较、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这四个正方形同样大,虽然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但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四个分数也相等。课件出示连等式子。

【通过展示不同的对折方法,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

3引导观察:请大家观察每个等式中的两个分数,它们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

观察思考后。在课文上填空,再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再集中指导观察:

先从左往右看:1/4是怎样变为与它相等的2/8的?由2/8到4/16,分子、分母又是怎样变化的?谁用一句话说出它的`变化规律?再从右往左看:4/16是怎样变化成与之相等的2/8的?2/8、1/4呢?用一句话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4、归纳规律

提问:综合以上两种变化情况,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交流归纳,最后全班反馈“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6、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表现得很出色,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通过小结,既对整个课堂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结,又能让学生产生后续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四、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多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游戏找朋友。

六、布置作业:

在上这课之前,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思路,准备好教具。课前,活跃气氛。开始可能是由于农村吧,基本上,上课都是用黑板,难得一次上课时利用多媒体上课的。学生对此也是很有兴趣的,特别是在创设情景的时候,很开心的投入课堂气氛来。紧接着动手操作等步骤都很好。唯一不足是学生没感大胆发言。对于问题,答得不是很清晰。教师让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获取规律,最后也都一一的解答并归纳分数的性质。对于从左到右的变化,分子分母都变大了,但分数大小不变。从右到左,分子分母都变小,分数大小不变。从而得出规律。对于这分数的性质要让学生抓住几个重点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重点让学生熟记分数的性质。多层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能运用分数的性质完成作业。最后,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应用着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找朋友的游戏。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07页至10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它改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而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等。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德。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彩笔、各种分数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示故事。同学们,今天是快乐的,老师祝愿同学们节日快乐!在我们欢庆自己的节日时,花果山圣地也早已是一派节日喜庆的气氛。

【六一节到了,猴山上张灯结彩,小猴们享受着节日的快乐。猴王给小猴们做了三块他们爱吃的饼。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第一只小猴贝贝一块。第二只小猴佳佳见到说:“太小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第二只小猴两块。第三只小猴丁丁急了,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第三只小猴丁丁三块。贝贝、佳佳见了,连忙说:“猴爷爷,不公平,不公平,我们要分得和丁丁的同样多。”】

“同学们,猴王真的分得不公平吗?”

二、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猜想一下猴王分得公平吗?为什么公平?我们平常怎样去做?让我们也来分分看。请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三张长方形纸片,共同来分一分,并完成操作报告(课件出示操作报告)。请小组长分工一下,明确记录的同学。

任选一小组的同学台前展示实验报告,并汇报结论。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4=28=312

2.组织讨论。

(1)通过操作我们发现三只猴子分得的饼同样多,表示它们分得饼的分数是相等关系。那么,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让学生小组讨论后答出:它们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也就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2)猴王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你还能说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吗?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得出结论教师板书:34=68=912。

3.引入新课:黑板上二组相等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分数的'大小不变。虽然他们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是它们的大小却不变。那么他们的分子和分母变化有规律吗?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讨这个变化规律。

三、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请每组拿出探究报告,任意选择黑板上的二组相等分数中的一组,共同讨论、探究,并完成探究报告。

1.课件出示探究报告。

2.分组汇报,归纳性质。

(1)从左往右看,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怎样?选择一组学生根据探究报告,到黑板上边说边用箭头表示出分子、分母的变化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同时乘上 相同的数)

(2)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除以 )

(3)有与这一组探究的分数不一样的吗?你们得出的规律是什么?

(4)综合刚才的探究,你发现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

(……这叫做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对这句话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补充“零除外”)

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

(红笔板书:零除外)

(5)齐读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的基本性质中,你认为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同时、相同的数、0除外)。为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教师则根据学生回答,在相应的字下面点上着重号。

师生共同读出黑板上板书的分数基本性质(要求关键的字词要重读)。

3、智慧眼(下列的式子是否正确?为什么?)

(1)35=3×25=65 (生:35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同时乘以2,分数的大小改变。)

(2)512=5÷512÷6=12 (生:512的分子除以5,分母除以6,除数的大小不同,分数的大小也不同)

(3)112=1×312÷3=34 (生:112的分子乘以3,而分母除以3,没有同时乘以或除以,分数的大小不相等。)

(4)25=2×x5×x=2x5x (生:x在这里代表任何数,当x=0时,分数的大小改变。)

4、示课件讨论:现在你知道猴王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小猴子要四块,猴王怎么分才公平呢?用分数表示为?如果要五块呢?

三、回归书本,探源获知

1、浏览课本第107—108页的内容。

2、看了书,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3、师生答疑。

你会运用分数与除数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4、自主学习并完成例2,请二名学生说出思路。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热身房。35=3×()5×()=9()

824=8÷()24÷()=()3

学生口答后,要求说出是怎样想的?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5

一、故事引人,揭示课题。

1.教师讲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3三块。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

讨论:哪只猴子分得的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饼,通过师生分饼、观察和验证,得出结论:三只猴子分得的饼一样多。

引导: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板书课题)

[一上课,先听讲一段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思考故事当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兴趣浓厚。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2.组织讨论。

(1)既然三只猴子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它们分得饼的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让学生小组讨论后答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1/4=2/8=3/12,它们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也就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2)猴王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子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你还能说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吗?通过观察演示得出:3/4=6/8=9/12。

(3)我们班有50名同学,分成了五组,每组10人。那么第一、二组学生的人数占全班学生人数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分数表示,然后得出:1/2=2/4=20/40。

3.引入新课:黑板上三组相等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板书: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 分数的大小不变。

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这个变化规律。

3.出示例2:把1/2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思考:要把1/2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子怎么不变?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4.讨论:猴王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小猴子要四块,猴王怎么分才公平呢?如果要五块呢?

[得出性质后,再让学生说出猴王的想法,并回答如果小猴子要四块,猴王怎么办?既前后照应,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帮猴王想办法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5.质疑:让学生看看课本和板书,回顾刚才学习的过程,提出疑问和见解,师生答疑。

通过举例,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数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如:3/4=3÷4=(3×3)÷(4×3)=9÷12=9/12

[有助于学生顺利地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新知化归旧知。]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这个变化规律。

二、比较归纳,揭示规律。

1.出示思考题。

2.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

(1)从左往右看,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2)从右往左看,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让学生带着上面的思考题,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再翻开教科书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2.集体讨论,归纳性质。(1)从左往右看,由3/4到6/8,分子、分母是怎么变化的?引导学生回答出:把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就得到6/8。原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现在把分的份数和表示份数都扩大2倍,就得到6/8。

板书:

(2)3/4是怎样变化成9/12的呢?怎么填?学生回答后填空。

(3)引导口述:3/4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得到6/8,分数的大小不变。

(4)在其它几组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怎样?几名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试着归纳变化规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都乘以 相同的数)

(5)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都除以 )

(6)引导思考:都乘以、都除以两个“都”字,去掉一个怎么改?(去掉第二“都”字,换成“或者”)再对照教科书中的分数基本性质,让学生说出少了什么?(少了“零除外”)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零除外”?

(板书:零除外)

(7)齐读分数的基本性质。先让学生找出性质中关键的字、词,如“都”、“相同的数”、“零除外”等。然后要求关键的字词要重读。师生共同读出黑板上板书的分数基本性质。

[新知识力求让学生主动探索,逐步获取。“猴王分饼”和分析班级学生人数得出的三组相等的分数为学生探索新知提供材料,出示的思考题是学生探求新知、独立思考的指南,教师环紧扣的提问以及引导学生逐步展开的充分的讨论,帮助学生一步步走向结论。]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知识技能: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

过程方法:动手操作、观察、讨论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并灵活应用。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图(2组)、拼图画一幅、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拼图12组。

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思考,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在学生人人参与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力求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新知识的教学,训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本课设计完全从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中大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中,以浓厚的兴趣参与学习,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欲望,并训练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习惯。

师:请看这幅拼图漂亮吗?老师这还有三幅漂亮的图片(投影展示)可爱的青蛙,朝气彭勃的太阳,诱人的苹果,用你们灵巧的双手能不能把他们拼出来?请小组合作完成。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宣布:拼图比赛现在开始。

请看拼图要求:1、用所给材料拼成三个完全一样图形。

2、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占整幅图的几分之几,并写出来。

二、合作交流,探究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有张扬个性的独立思考,又有发挥集体力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与大胆尝试的能力,同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既尊重了学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主体性。

(一)拼图,写分数。

(1)教师组织小组活动,并巡视,参与,指导小组活动。学生拼好图后写出分数。

(2)汇报优胜组介绍经验,并展示作品。(体会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教师贴图并板书分数。( = = )

(二)找分数间的大小关系。

(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一找每组中三个分数的大小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方法。

(2)汇报:每组中三个分数大小相等。

比较方法。(1)看图比较(2)化小数比较(3)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比较(4)……

(三)探究规律

(1)每组中三个分数看似不同,实质大小相等,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小组讨论探究规律。

(2)交流自己的发现。①每组中三个分数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取的分数也不同?②分子,分母都扩大了2倍(3倍)③……

(3)师: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怎样变化时,分数的大小才会不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4)师结合图依据分数的`意义讲解变化规律。

(5)小结分数的基本性质:强调“相同”“同时”组织讨论:“相同的数”可以是哪些数?

(四)对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

学生对比,说出两个性质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应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所设计是由易到难,紧扣本课的重难点,练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开放性。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激发探究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1、填空

(1)学生独立思考。(2)交流口答,并说明依据,同时训练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比较 和 的大小。

四、游戏"找朋友”。

设计意图:游戏的情境,形式活泼,让学生通过大小相等的分数找到自己的朋友。游戏规则新颖而恰当,既巩固新知又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纸,纸上所写分数大小相等的同学,你们是“好朋友”。请学生读自己的分数,与他所读分数大小相等的同学举起来确定后手拉手离场。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