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景阳冈》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景阳冈》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景阳冈》一文改编自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传》第23回。课文记叙了武松趁着酒性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经过。赞扬了武松豪爽倔强、沉着机智和英勇无畏的性格。
教材可分为“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四部分。
纵观全文,有如下特点:
1、全文篇幅较长,适合学生进行快速默读训练,这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2、本文生字和难读字较多,在自学课文时,应该指导学生多花时间练读。
3、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学生日常阅读中较少出现的文言词汇,很多字词的古今意义相差较大,在理解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只有在扎实理解这些词汇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理解课文。所以在处理教材时,应该把对文言词汇的理解作为第一课时的学习重点之一。
4、教材在具体描写人物时,突出了武松的语言和动作。特别是描写“打虎”一章时突出了武松的动作描写,而在“喝酒”一章中则强调了人物的对话。分析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主要围绕“喝酒”与“老虎”展开:前一部分突出了武松的豪爽倔强,后一部分反应了武松的英勇无畏。在第一课时的阅读指导中,应紧紧抓人物的对话,指导学生通过读懂人物语言来概括分析人物个性品质,这也是第一课时的另一训练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15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注意部分文言词汇在课文中的意思;会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并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段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快速默读课文的训练,抓住人物的对话来体会武松鲜明的个性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英雄、研读名著的热情。
【教学重点】
1、快速默读课文,在理解文言词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段落。
2、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验,抓住人物语言描写,感悟武松个性特征。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语言描写,感受武松个性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课心得】
阅读教学是座大厦,对教材的处理是大厦框架决定着教学方向,教学语言是水泥和石灰起粘合作用,教学机智是大厦的装饰决定大厦的`特色,而教师的个性能给大厦带来生命与活力!
让我们努力使老教材焕发出新生气,使学生学得更加轻松开心!
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首先要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张扬,并通过教材传达给学生!
让我们带着学生在课堂上一起快乐成长,个性飞扬!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趣,谈话导入
1、课间休息时播放flash音乐《好汉歌》,师生同唱一首歌。大家了解刚才唱的那首歌吗?
(《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
2、课前谈话:
在一百零八将中,你心目中的英雄好汉是谁?请说说你的理由。
(随机出示武松打虎的形象图片。)
3、导入教材:
为了永久地纪念这位为民除害的大侠,人们还将武松打虎的事迹编入教材,使得英雄的故事流传至今,武松的形象人人景仰!今天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近英雄,学习英雄,打倒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大家有没有信心?(出示课题,齐读)
二、课前热身、了解名著
1、《景阳冈》一文的原作者为谁?(施耐庵)
2、此人代表作是什么?(《水浒传》)
3、请允许施老师代表老祖宗──元末明初最伟大的作家、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同志谢谢大家那么多年了还记得他老人家!
三、检查自学,巩固字词
1、字正腔圆:要求读准以下生字新词(课件显示)
筛、抡、迸、酥、景阳冈、晌午、踉踉跄跄、枉送、吓唬、耻笑、咆哮、霹雳、脊梁。
2、博古通今:
快速默读,自学准备,要求联系上下文读懂以下词语的意思。
筛:斟。筛酒,斟酒,倒酒。
印信:印章。
客官:旧时店家对顾客的尊称。 如何:“为什么”的意思。
但凡:凡是,只要。 榜文:官府的告示。
官司:官府。
说说你自己还读懂了哪些文言词汇。
四、再次感知,理清层次
长话短说:
1、快速准备:
先用自己的哈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再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说说,最后用四个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武松打虎)
2、除了打虎,课文还记叙了什么?(喝酒)
3、快速默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找出具体描写武松喝酒与打虎的段落。
4、汇报交流:这篇教材可以将课文分割成几部分?(四部分)
5、快速默读课文,尝试用最精练的文字,分别为剩下的两段文字命名。(上冈、下冈)
实话实说:
1、读了课文,请简要说说武松是怎样一个人。(指名交流)
2、过渡: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丰满武松在我们脑海中的形象!
五、三读教材,默读训练
1、明确任务: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课文第一大段,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1~4小节,思考:可以通过抓住人物的什么描写来读懂课文。(语言)
2、自读课文,思考:
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主要围绕哪两件事物?(喝酒与老虎)
他们对此的态度有何不同?(少喝与畅饮 上冈与留宿)
六、细品语言,了解人物
1、学生默读准备后,学生与老师一起 创设情境,对话表演“喝酒”部分(1~3自然段)。
师:俺是武松,山东省清河县人,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哥哥武大郎,风尘仆仆,千里迢迢来到阳谷县,离县城还远,可是人却是又饥又渴。正在这个时候,望见前面景阳冈下有一家酒店,门前飘着一面旗,上头写着五个字:
生:(略)
师:主人家,快拿酒来吃。
生:(略)
师:啊呀,这酒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拿些来吃。
生:(略)
师:好的切二三斤来。
生:(略)
师:好酒!
生:(略)
师:店家,怎么回事?怎么没酒了?服务态度真差!(敲桌)
生:(略)
师:酒也要,肉也再切些来。
生(略)
师:这可奇了怪了,我行走江湖,从来没听说过开着酒店不卖酒的,是何道理?
生:(略)
师:俺们家家里穷,从小读的书不多,你给我解释一下,什么叫“三碗不过冈”?
生:(略)
师:呵可,你说的有点道理,但是我已以连干三碗,为什么还不醉呢?
生:(略)
2、通过武松与店家关于“喝酒”那段对话(1-3自然段),你读出了武松怎样的个性特征?
(豪爽、倔强)(出示重点句帮助理解)
说说你是怎么读懂的?(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分析其性格特征)
3、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仅仅抓住人物语言描写,同桌合作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4、集体交流合作学习所得,分析出武松另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勇敢无畏)并说说是抓住了哪些词句来读懂的?
是否还有另外的好方法?(出示重点句帮助理解)
并通过朗读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建议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时有意去掉旁白部分,直接感情朗读人物对话)
5、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重点讨论解决以下教学难点:
武松“明知山有虎”,为何“偏向虎山行”?
他的勇气是建立在什么的基础上的?(艺高人胆大)
武松如此勇敢无为,为何还担心店家有歹念?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你认为他的担心有无必要?
七、察言观色,巩固学法
1、创设“野炊”话题情境。
2、逐句出示训练材料:
甲:“是真的吗?老师可不许骗人噢!”
乙:“天那么热,我还是不参加了。”
丙:“别怕,我借妈妈的防晒霜给你!”
丁:“老师:您快说到底是哪天呀?”
戊:“耶!野饭香!老师好!减负棒!”
3、学生自读判断选择说话人的性格特征后指导感情朗读:(多疑、娇气、热心、性急、活泼)
4、尝试着抓住教师本堂课的语言,分析其性格特征。
八、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体会到了武松大侠豪爽倔强、勇敢无畏的个性特征。请教大家下节课你准备抓住人物的什么哪方面描写来更加深入地了解武松?(动作描写)
2、把你已经读读懂的知识或者很想知道的知识发在学校论坛的专用帖子里,让大家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3、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在学习上碰到困难与挑战,我们也应该发扬武松打虎的精神,“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知难而进,才能所向披靡!
4、在《好汉歌》中结束课时。
《景阳冈》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1、(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2、请一名学生来介绍《水浒传》。
3、《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条好汉,你认识几个?(引出武松,揭示课题,板书:20.景阳冈。)
4、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屏幕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提示:“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2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①男生读老虎,女生读武松,看看老虎怎样,武松又怎样。一人一句对读。边读边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和句子。
适时板书:扑——闪
掀——闪
剪——闪
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老虎)
②请左边这两组读老虎,右边这两组读武松,看看这回谁厉害?
适时板书:兜——抡劈
扑——跳退
搭——揪按
挣——按踢
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势均力敌)
③最后谁占上风了?(男生读武松,女生读老虎)。
适时板书:没力——揪打
不动——棒打
3、一字“论”英雄:
屏幕出示:武松,你真( )啊!
师提问: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4、品句子,“识”英雄:
a、那只大虫双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指导:①“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也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衬托出武松的勇。
b、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c、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品“闪”: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5、小结:
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作者用了“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动词,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6、交流、品读精彩语句。
①学生自主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并把自己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小组内交流: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
③全班交流:比一比,读一读,看谁最像武松。
7、小组讨论:这一部分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四、纵观全文,全面认识武松个性。
1.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打虎前喝酒,和店家的对话,自己的心理活动。)
2.快速默读这一部分,画画相关的句子,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3.引导,并板书:
豪爽、倔强、勇敢、酒量惊人、胆量过人。
4.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
5.这些内容和武松打虎有什么关系?(师生交流)
五、课外拓展
1.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
2.一英雄,一故事,筹备开展“水浒传英雄故事会”活动。
《景阳冈》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豪爽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
理清条理,了解人物个性。
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恰当动词,增强文章生动、形象性的写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介绍作品,导入新课。
二、播放影音,整体感悟相关情况。(了解老朋友)
三、处理生字词。(认识新朋友)
四、初读课文,理清条理,了解故事主要内容和初步感悟人物性格。(和好汉同行)
五、图文对照,研讨精彩部分。(与作者同行)
六、学习作者写作方法,模仿练习写片段。(跟着名家练一把)
七、内容拓展:个人人身防卫和保护珍稀动物的问题探讨。(帮帮老师一个忙)
八、课外任务:课余时间向周围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做传播文明的小使者)
板书设计:
喝酒谈酒谈虎
过冈豪放倔强
老虎:扑、掀、剪
劲儿泄了一半
13、景阳冈打虎
武松:闪、闪、闪机智勇敢
棒劈、脚踢、拳打
下冈
《景阳冈》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1、(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2、请一名学生来介绍《水浒传》。
3、《水浒传》中有一百零八条好汉,你认识几个?
(引出武松,揭示课题,板书:20、景阳冈。)
4、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屏幕出示)
⑴ 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⑵ 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⑶ 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提示:“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2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⑴ 男生读老虎,女生读武松,看看老虎怎样,武松又怎样。一人一句对读。边读边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和句子。
适时板书:扑──闪、掀──闪、剪──闪。
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老虎)
⑵ 请左边这两组读老虎,右边这两组读武松,看看这回谁厉害?
适时板书:兜──抡劈、扑──跳退、搭──揪按、挣──按踢。
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势均力敌)
⑶ 最后谁占上风了?(男生读武松,女生读老虎)。
适时板书:没力──揪打、不动──棒打。
3、一字“论”英雄:
屏幕出示:武松,你真( )啊!
师提问: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4、品句子,“识”英雄:
⑴ 那只大虫双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指导:
① “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也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衬托出武松的勇。
⑵ 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⑶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景阳冈》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景阳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武松的倔强豪放、机智勇武的性格。
3、激发与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武松打虎一部分内容。
难点: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具准备:
小黑板,dvd,电视机。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过电视剧《水浒传》吗?谈一谈你对《水浒传》的了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景阳冈》,去认识打虎英雄——武松吧。
板书课题:景阳冈 (解题)
参照“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⑴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⑵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它们与打虎有关系吗?
⑶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把字音读准确,不懂的字词可查阅工具书进行解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小黑板出示:吓唬、诡计、踉踉跄跄、腰胯等词语。
⑵指名朗读。
⑶重点指导个别字词的音、形、义。
⑷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重点写了哪些内容?(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三、再读课文,重点研读“打虎”片段。
1细读打虎的内容,说说老虎和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用横线画下来品析。
3展示交流
打虎:
⑴引导学生抓住老虎伤人的三招以及武松对付老虎的三闪来学习。
老虎:一扑 一掀 一剪
武松:闪在青石旁 闪在大虫背后 又闪在一边)
⑵武松的这一系列的'“闪”能否换成“躲”,说说理由 。
⑶找出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抡 劈 揪 按 踢 提 打 ),感受武松的英勇无畏。
⑷让学生试着表演武松打虎的精彩过程,师生共同点评。
⑸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电视剧《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再次感受武松的机智勇敢和打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
⑹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老虎的凶猛,读出武松的机智勇武。
⑺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
喝酒:
⑴引导学生抓住武松喝酒时的语言与动作描写来学习。
⑵感受到武松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倔强豪放)
4、教师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重点交流了打虎和喝酒两个部分,已深切感悟了武松的倔强豪放与英勇无畏。除了这些,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上冈,下冈),它们与表现文章中心有关吗?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景阳冈》一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倔强豪放,机智勇武
五、探究延伸
学了这一课,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有同学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的内容不该读了。”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1、学生讨论
2、学生畅谈,师相机点拨
附:板书设计
20 景阳冈
打 虎
机智勇武
上冈 下冈
喝酒
倔强豪放
《景阳冈》教学设计 篇6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能力训练点: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德育渗透点:使学生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4、美育渗透点:体会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美。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谈话法,导读法。
2、学生学法:自学讨论法。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2、难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3、解决办法: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介绍我国古典名著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已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内也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这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水浒传》,你对《水浒传》有哪些了解?你知道《水浒传》中的哪些人物?
2、《水浒传》中有个著名的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二、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性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2、理清脉络,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以及每部分内容相对应的段落:
(1~4)武松进酒店喝酒,不听劝告要过冈。
(5~6)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7~11)武松打虎的经过。
(12)武松打虎后下冈。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小标题:
⑴喝酒。
⑵上冈。
⑶打虎。
⑷下冈。
四、精彩段落讲解
你觉得写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认真阅读,然后和大家交流,谈谈自己的理由。
1、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默读课文,思考这部分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就是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⑴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
⑵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3、小组讨论:这段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
(这段是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4、朗读指导:
读时速度可以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以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五、学习第二段
1、指读提问: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第二段与第三段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
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特点。)
4、这一段不是重点段,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六、学习第四段
1、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2、此时武松的心理有点畏惧,这与武松勇敢无畏,武艺超群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老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精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精力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叫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作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更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
七、弄清事情的前因和后果
1、店家只给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
(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是──
(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过有大虫。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打死的老虎的原因是──
(武松耗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4、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对理解武松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