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2025/11/05教案

此篇文章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圆的周长

内容分析 :通过帮助学生回忆周长的概念,引出圆周长的概念;接着引出本课研究的问题: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给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介绍了祖冲之和圆周率,最后运用周长公式,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学生起点 :对圆和周长的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长的概念,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3、以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圆周率的由来,了解祖冲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直尺; 两个有厚度、标明直径、不同规格的圆片;棉线。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说圆的认识;

(你对圆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

二、新授

1.认识圆的周长;

(1)师拿出圆片让学生指出圆的周长;

(哪一部分是圆的周长)

(2)描出两个规格不同的圆的周长;感受圆的周长;

(请你描出练习纸上两个圆的周长。)

(哪一个周长长?)

(3)揭示圆周长的概念;

(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师小结: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一周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幻灯出示)

2、理解、运用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师问:圆的周长长短不一,该怎么测量?

生边演示测量圆片周长,边介绍绳测法。

要求学生测量出两个圆片的周长,并把周长和相应的直径填入记录单中。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师记录。

圆片测量记录单:

3.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猜测跟圆周长相关的量;

(猜测一下,圆的周长长短跟什么量有关?)

计算记录单中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反馈比值;

周长(厘米)

直径(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

(2)认识圆周率

①揭示圆周率:周长与直径的比值都是3倍多一些,其实这个比值是个固定不变的,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π表示。

(板书:圆周率 π )

②幻灯片展示圆周率的由来,学生自主阅读;

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①是不是所有圆的周长都需要经过测量而得到呢?有没有较好的计算方法?

提示:从测量记录单中找取。

②如果周长用C表示,字母式是怎样的?

③周长跟半径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字母式呢?

(板书:圆周长=圆周率×直径 C=πd 或

圆周长=2×圆周率×半径 C=2πr

三、巩固练习

基本练习

一个圆的直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一个圆的半径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判断。

只要知道圆的直径或半径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 大圆的圆周率大,小圆的圆周率小。 ( ) 圆周率的值就是3.14. ( ) 4圆的周长是直径的 倍。 ( ) 能力拼比:

两个小朋友同时同速从A点到B点,谁先到达?

B

A

四、总结: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2~6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际测量计算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3.能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4.通过对圆周率的计算,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块钟表

问题1:你能猜想小秒针的顶端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学生猜想。

教师演示小秒针的运动过程,证实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

问题2:你能知道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有多长吗?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先计算出走一圈的路程有多长,在计算出走60圈的长度。

师:非常好。那么小秒针走一圈的路程,就是这个圆的周长又怎么来求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身边的实物引入新课,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动手量一量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好的圆,小组内交换圆,合作完成下表,看哪一组完成的最快。测量值精确到毫米。

物品名称

周长

直径

1号圆

2号圆

3号圆

4号圆

教师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的情况。

(设计目的:强调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测量的,并展示一下小组测量的`结果。

学生展示小组的成果。

(设计目的:通过实物投影,向其它小组的同学展示本小组的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对比分析

师:观察一下我们得到的几组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

学生自由谈。

学生发现:1. 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点。2. 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与直径相乘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圆,现在看一下老师是怎么测量这个圆的周长的。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对比分析表格,教师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测量过程,让学生能对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激发学生想要知道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的热情)

课件展示:圆的周长随直径的变化而在变化,而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确是一个定值。

(设计目的: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得到结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顺利得到圆周率的值)

小结1:圆周率: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是:π=3.1415926535……,在实际的应用中,一般取它的近似数π≈3.14。

你知道吗?我们的祖先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可是有着辉煌的成绩的,你能讲给同学们听吗?

学生自由谈。

我们有这么伟大的祖先,相信我们这些站在伟大巨人肩膀上的现代中国人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讲故事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小结2:你能通过分析表格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了吗?

学生回答。(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层层铺垫和对表格的分析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回答这个问题。)

圆的周长(用字母C表示)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四、动手做一做

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应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来解决问题。

1.计算圆的周长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设计目的:通过简单的图形计算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并强调解题的书写过程)

2.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通过转化把由半径求周长的问题转化为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

3.小组交流错误原因。(可让其他学生避免同样的错误)

(设计目的:通过实例计算,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的作用,又可为最后的实践题打下很好的伏笔)

4.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不知疲倦的小秒针顶端,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了吗?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得到什么样的数据。

(设计目的: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题和前面的引入题互相呼应,做到解决问题有始有终)

五.你能说说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可让学生从知识点,从测量方法——能力点,数学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

六、课外合作:

小组合作完成,应用你的知识,想办法测量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圆城楼门口的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设计目的:让学生真正能够达到学习上的学以致用,并且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资料】

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周长计算。(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第62~64页的教学资料。)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好处,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潜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概念的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的,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教学,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又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资料。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前已经理解了周长的好处,掌握了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明白半径,直径的关系并且会画圆,能测量出圆的直径。这节课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做好了铺垫。同时学生对各项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并且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思考,有必须的自主学习潜力,相互探讨学习的风气较浓,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平时教学中,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老师只要充分发挥、调动他们的用心性,他们是乐意做课堂的主人的!

【教学用具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细绳、直尺、绳子系的小球。

学生准备:圆形物品、圆形橡筋、直径为2、3、5厘米的圆形纸片、直尺、三角板、棉线、软皮尺、剪刀、实验报告单、计算器。

【设计理念】

我们的'课堂是生活的课堂,生命的课堂。但是,在现实的课堂中“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等华而不实虚有其表的教学现象频频出现。细细反思,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距离主要涉及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如我在本课设计上力求为学生创设“探究──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探究中发现,在交流中升华,从而使小组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得以有效进行。我在教学中采取的策略如下: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强大的演示作用。

《圆的周长》从激趣引入、演示操作、指导探究、练习的出示都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成在一齐来呈现知识信息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用心性,同时把知识的构成过程有效的呈现给学生。

2、在操作中感悟。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是一处“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操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让学生从各自不同的操作实践中感悟“化曲为直”的数学思考方法,感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关系”。

3、在探究中发现与拓展。

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本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透过测量圆的周长、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这样,学生获取的并非纯粹的知识本身,更主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

总之,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

【设计思路】

从本课教学资料整体看,我的设计思路是下面的图:

圆周长认识

圆周长获取

测量

圆周率

圆周长应用

公式

计算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p62----64页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其中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学生以合作实践,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究圆周率的含义。

关键: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具的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型圆,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线、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课件(广场,找学过的平面图形)为理解圆周长的含义做好铺垫。

(二)教学新知

1.在情境中内化概念

(1)由情境图,(课件出示广场图从中找学过的平面图引入新课。生,找出了圆。师,如果沿圆形喷水池走一周的长度,实际就是求圆的什么呢?生:周长。师:上节课大家对圆,有了很多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探究有关圆的知识。)(板书:圆的周长通常用字母C)

同学心里已经知道圆的周长指的那部分,那你们拿出自己的圆片,用手摸一摸这个圆的周长,并且指给你的同桌看一看。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师生共同小结: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既然圆的周长是曲线那能不能用直尺直接测量呢?

2、测量圆的周长

(1)、这条曲线的长度你有没有办法测出它的长度呢?(让学生独立思考10秒左右)

(2)、然后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测量方法。并把结果记录下来。(滚动法、绕绳法)

(3)、小组汇报:哪个组愿意第一个到前面来把你们的方法介绍给大家?(用滚动、绕绳的方法)。(结合学生的方法配以课件演示)

课件演示的时候让学生观察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同点是什么?(都是把圆周长这条曲线转化成了线段,然后通过测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就得到了圆的周长)

(板书:化曲为直)这种转化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很常见,同学们利用的很好。

(4)、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圆,想请一位同学上来测量一下,谁愿意?

(5)、演示:转动的风车,形成圆形,问:你怎么不量呢?(这个圆会动,很难测量……如果把地球近似地看成一个球,绕赤道一周的长度是多少,这一周的长度你能测量出来吗?

(6)、小结:看来象这样动态的圆或很大的圆测量其周长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探究出一种像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一样普遍使用的方法来解决圆周长的问题。

3.在探究中理解公式(探究圆周长的规律)

(1)设疑激思

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边长)哪圆的周长又与什么有关呢?(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出示课件 电脑演示:从小到大依次出示2个虚圆)看来圆的周长的确与它的半径有关,与半径有关也就与直径有关,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问题要同学们自己去发现,请同学们用我们上面的滚动法或绳测法测量手中圆的周长,并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填如下表.)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厘米)

圆的直径(厘米)

周长÷直径=

交流实验报告单,得出结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填写的表汇报一下。(生报数师填表)从他们汇报的数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吗?

生:直径与周长的比值是三点多。

师: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或补充吗?

生;虽然圆的大小不一样,但我们算得周长也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凡是通过测量计算发现你的圆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的同学请举手。

师:这说明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是有规律的。在我们所测量的这些圆中,每个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如果再换成其他的圆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请同学们看电脑演示。

通过观察的确是这样,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同学们测量了大小不同的圆,但却有相同的发现。(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板书: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2)认识圆周率

①、实验证明:圆的周长确实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很早以前我国的数学家就发现了这个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听有关圆周率的故事。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把你认为重要的记在脑子里。

②、听了这个故事,你有哪些感受?(我自豪,我骄傲。太了不起了,)师:是啊,中国人真了不起!从古到今,一直如此,我希望同学们也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③、师说明:刚才同学们算到的结果都不是3.14,那是因为做实验时的误差所致。“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写成关系式,(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还可以说成“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根据这个结论,你能说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吗?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它的字母公式你会表示吗?(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能用字母表示吗?(板书:C=πd)还可以知道圆的什么条件求周长?(半径)知道半径怎样求呢?字母公式怎样表示?(C=2πr)

③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了求圆周长的公式,要求圆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直径)

做一做 同学们现在我们能不能解决转动的风车,形成的圆的周长的问题?如果老师告诉你风车的半径是10厘米,你能算出周长吗?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圆桌,它的直径是0.95米,你会算它的周长吗?(例1)

做一做.一辆自行车的车轮半径是0.33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

d=2米 r=6分米 d=1.5厘米 r=1.5厘米

2.判断题

(1)π=3.14 ( )

(2)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 )

(3)直接是2厘米的圆的周长是 ( )

3.14×2=6.28米

(4)半径3米的圆的周长是

3.14×3=9.42米

3.知识的拓展应用

计算广场圆形喷水池的周长。(计算两个圆的周长,环形,小圆的直径是40米,环宽5米)

(四)评价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评价一下自己学得怎样?你有什么收获?这些知识是怎样学到的?

师:同学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有很多,希望你们善于发现,善于探索,善于总结,相信你们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智慧,收回更多的快乐!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什么是圆的周长。

2.能力目标:通过测量和计算,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推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解决现实问题。

3.情感目标: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渗透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展学生的转化策略和推理能力;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元硬币、茶叶筒或易拉罐、圆形硬板、纸杯、直尺、水彩笔、细线、小组测量记录表、计算器、剪刀、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周长=边长×4教学反思:应温故知新,注意知识点掌握的连贯性,同时为讲解圆的周长做铺垫。

2.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美丽的图形圆,什么是圆的周长?周长和圆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1)我们的村长在卖村里的树的时候,他用手拃一拃树的周长,就能知道树的直径,估计出树的体积,他是怎样算出直径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看看会有什么收获。

(2)看这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及细观察,共有三层。上层直径30米,中层50米,下层70米。你发现了什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认识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出示课件

从准备的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纸杯、圆形硬板等物品中找出一个圆形来,并指出这些圆的周长。

4.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

(1)根据已学知识总结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

出示课件:正方形周长=边长×4

正方形周长÷边长=4(固定值)(2)那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呢?

5.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可以测量再计算;而圆的周长呢?各小组同学选出你手中的一个圆形物品来试一试,测量圆的周长,看看你们有哪些好的方法?

(2)汇报交流总结:

①“绳绕法”——用细线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然后再把绸带拉直测量长度;

②“滚动法”——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数出直尺上的刻度差

——还可以先用水彩笔在硬币的圆周长上涂上颜色,然后将硬币在纸上沿直尺滚动一周,测量纸上留下的痕迹的长度;

③“剪圆”——先用剪刀沿着纸杯圆口剪下一条,剪得越细越好,

然后测量纸条的长度;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把曲线化成直线进行测量是我们数学中常用的方法。

出示课件

转化曲→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圜(yuán)丘坛有三个圆,这三个圆的周长还能用刚才的方法进行实际测量吗?(不能)那怎么办呢?有没有一种更为简单的方法呢?(5)明确课题: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课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6.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而且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你认为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半径、直径)向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出示小黑板,猜猜看,圆的周长大概应该是直径的几倍?说明道理:(正方形的边长和圆的直径相等,直接观察可发现,圆周长小于直径的四倍,因为圆形套在正方形里;而且由于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半圆周长大于直径,即圆周长大于直径的两倍)(3)小结并继续设疑:通过观察和想象,大家都已经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4倍之间,究竟是几倍呢?你还能想出办法来找到这个准确的倍数吗?出示课件:圆周长÷直径=?

老师请各小组讨论:要想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需要做哪些工作?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出示探究建议:①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②记录数据;③进行计算;④得出结论。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1)明确要求:

圆的直径我们已经会测量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每组同学可以从桌上物品中选出2-3个圆形进行测量,把数据和结论填入表格里,组长记录并计算,其他组员测量,最终求出一个平均值。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集体反馈数据(选取3~4组实验结果)2.发现规律,初步认识圆周率

(1)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几倍?刚才同学们已经对大小不同的圆进行了比较准确的测算,能够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出示课件:三倍多一些。 3.介绍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1)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而这个值就是圆周率,知道他叫什么吗?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

出示关于圆周率的资料。

(2)看后激励:同学们今天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当中将来也会产生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3)了解误差

我们将为我们班有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那是因为测量和计算过程中存在着误差:

如:测量误差、读数误差、尺子刻度不一致、细线弹性不一致等等,通过这段文字资料你能确定圆周率的值了吗?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用希腊字母π表示,实际计算中π取近似值3.14。

出示课件:圆周率用π表示,π=3.141592653……

实际计算中π≈3.14 4.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追问:那也就是说,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多少倍?(π倍)

出示课件:圆周长÷直径=π(圆周率)

圆周长=直径×圆周率C

=

π d(2)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板书: C

= 2πr (三)、巩固应用,形成能力1.判断

a.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b.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c.π=3.14()2.计算:出示课件:分别求d=4厘米、r=1.5分米圆的周长3.解决实际应用

(1)一辆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0.6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

(2)摩天轮的半径是5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

(3)一个木桩的横截面周长是37.68厘米。它的直径是多少厘米?(四)、课内小结,扎实掌握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现在知道老村长是怎么求出树的直径了吗?

(五)、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出示课件:小明的妈妈在自家的墙根下建了一个花坛(如图)。你能计算出花坛的周长吗?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1——12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线绕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用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能运用圆的周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运用圆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每小组一根小绳、一个米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片、计算器。

2、课件1:阿凡提与国王比赛A、B。

课件2: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的关系。

课件3:祖冲之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阿凡提的故事。国王多次受到阿凡提的捉弄,非常恼火。有一天,他又想出了一个新招,想为难阿凡提。国王从全国精选出了一头身强力壮的小花驴要和阿凡提的小黑驴赛跑,并且规定小花驴沿着圆形路线跑,小黑驴沿着正方形路线跑。(课件出示小花驴和小黑驴赛跑)

50米

师:同学们看,比赛开始了——紧张的比赛结束了。今天的比赛谁获胜了?

生:国王的小花驴获得了胜利

师:可是,对于这场比赛小黑驴觉得很委屈,阿凡提也大喊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他们的小毛驴跑的路程不是一样长。

师:那到底他们的路程是不是一样长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判断一下呢?

生:量一量就知道了,

师:谁能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生: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

师:也就是说只要测出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知道正方形的周长,是吗?那小花驴围着圆形路线跑一圈的长度又是圆的什么呢?

师:有的同学反映可真快,对!这就是圆的周长,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得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圆的周长。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发现测量圆的周长的不同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准备的圆拿出来,那“圆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的长”,同桌互相比画一下。

师:好,想一想圆的周长怎样测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师:把你的好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上台交流测量的方法)

生:我们的方法是用线绕圆一周,然后量出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生:我们小组觉得直接用米尺绕圆一周就可以读出圆的周长。

生:我们把圆沿着尺子滚动一周,这一周的距离就是圆的周长,

生:我们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我们是用线量出圆周长的一半在乘以

2、就可以求出圆的周长。

师板:线绕、滚动、拉直化曲为直

(2)探究发现圆周率和圆的计算公式

师:我们同学真是太棒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这么多的好方法。那我们能不能用这些方法测量出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

生:不行,圆太大了,测量不出来!

师:哦,太大了不容易测量。那大家看,老师画一个小圆,你能不能帮老师测量出来它的周长?

生:有些圆的周长没办法用绕线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出来

师:那咱们能找到一种更简便、更科学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我们知道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有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

生: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关系,直径越长圆越大,所以周长也就越大,

师:有道理!那大家来猜一猜,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

生:周长是直径的2倍,生:他们一样长,生:我觉得这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4倍)(3。5倍)

师:大家猜得可真起劲呀!那到底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怎么才能知道?

生:动手量一量,算一算,

师:说的真好,这可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动手做来验证一下。同学们想试试吗?每组拿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测量。听好要求:1、小组同学作好分工,选好测量员、记录员、汇报员。2、记录员要及时地把测量员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3、可以用科学计算器帮忙算一算周长和直径的商。

3、可以用科学计算器帮忙算一算周长和直径的商。

师: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实物展台交流。

师:大家仔细观察分析,看能发现什么?

圆的周长

(厘米)

圆的直径

(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商

(保留两位小数)

生:我发现了这三个圆的大小虽然不一样,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都是三点几。

生: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看来大家的发现都一样,那我们再来看看电脑小博士是不是也发现了这样的规律?(课件直观展示三倍多一点)

生: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师:说得真好。圆不论大小,它的周长都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个固定不变的数,!你们的这个发现和许多大数学家的发现不谋而合,

师:人们通常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这个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关于圆周率,大家都知道什么?你说,

生:我知道我国古代有个数学家较祖冲之好象和圆周率有关系,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关的资料,大家想看吗?

看屏幕,这就是祖冲之,(课件介绍祖冲之)

师:我们通过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得到了“π”也就是圆周率(板书:C÷d=π)你能通过圆的直径求它的周长吗?用字母表示出来。通过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

生回答、师板书:C÷d=π→C=πd→C÷π=d

d=2r→C=2πr→C÷2π=r

三、拓展练习,实践应用

(1)计算跑道的周长。

师:(课件显示比赛跑道的有关数据正方形的边长(即圆的直径)50米)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圆形跑道的直径,请同学们利用公式快速算一算,这两个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看看国王和阿凡提的比赛到底是不是公平?(学生开始计算,知道比赛不公平)

(2)判断。

(3)巩固练习:

A、1、判断并说明理由:π=3.14()

2、选择正确的答案:

大圆的直径是1米,小圆的直径是1厘米。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b、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

c、大圆的圆周率等于小圆的圆周率。

B、做P12下面T1:填表

T2:教师指名读题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题中要求的问题实际上是求什么?注意算式与单位。

四、拓展练习课后延伸

师:阿凡提看到同学们帮他解决了这个大难题,非常高兴。可是,可恶的国王阴谋没有得逞,心里很不服气,他又冥思苦想出了个新花招,设计出了新型跑道,要和阿凡提再展开一场比赛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新跑道是什么样子

师:(课件出示新跑道)国王看到阿凡提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心里真是乐开了花,心想,阿凡提呀,聪明人也有犯糊涂栽跟头的时候,我绕里面的小圈跑8字,不知要比你外面的大圈近多少路程,这个第一肯定是我的了。

师:请同学们课后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