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长城教学设计

2025/11/06教案

此篇文章长城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长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介绍的两种不同的景象。

3、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4、培养学生对长城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初步了解,从而激发起对祖国的热爱。

5、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

重难点分析:

通过课文的阅读,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两种不同的景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激趣引入

1、(出示课件)师生一同进入情境——“戈壁滩上古长城”。

2、引导学生说自己看明白了什么。

3、学生开始自己读课文。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打基础。

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互相解决。

2、引导学生说一说明白了什么。(在这个环节中其他学生通过自己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可以补充或提问题)

3、在对课文理解的同时,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4、读生词、生字。

5、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要求孩子认读生词和生字,是帮助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认识生字新词,有利于记忆。

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城”、“箭”、“脸”、“蓝”四个生字。

2、其他生字学生独立书写。

观察教师的范字书写,是写好字的基础学生已经能够在田字本上很好的写字了,但是要求孩子写规范。

课内延伸

1、让孩子课下去搜集有关古长城的其他资料。

2、把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在“小本本”上。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孩子们能够对祖国的文化有更深远的认识,更增进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长城教学设计 篇2

长城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城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城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

一、导入1

1、请看地图,图上有两条线,一条从东到西,像巨龙,这是长城;一条从北到南,像绸带,这是京杭运河,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 (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2、生齐读课题。

二、交流搜集的信息

1、谁去过长城?谁游过运河?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2、在地图上,我们看长城和运河只是一段线条,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坐在飞机上,从长城和运河的上空去观看,长城和运河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观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自学课文。(出示要求)

(1) 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3)思考:

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

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的诗篇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绸带 中华民族

(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3) 这首诗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长城,第二部分写的是运河。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及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四、精读课文,感受长城外在特点与内在精神

1、赏词析句体会“奇异”的外在表现——雄奇英姿: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请画出有关词语。◆(出示1-6句)

奇异:像巨龙穿行大地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板书)

(1)看图理解上述词语,体会用词的精妙之处。

巨龙:用了形象的比喻写出长城的长。在这里是说什么像巨龙?为什么说长城是巨龙呢?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公里,俗称万里长城。◆(出示长城示意图、及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图片)

穿行:与“横卧”一词比较。长城像长龙一样自西向东盘踞在崇山峻岭之间。写出了长城的矫健与壮丽,赋予长城以动感。

(2)这些词语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绵延万里 曲折起伏 雄奇壮观

(3)选用文中和补充的词语说一段话表现长城的特点。

(4)朗读体会“奇异”的外在表现——雄奇英姿:是啊,长城雄姿英发,宏伟壮丽,你看他——(引读4句话)

2、描述体会“奇异”的内在含义——“不朽的诗篇”:

(1)在“我”眼里,令人感到奇异的不仅仅是长城的雄姿,更是因为他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

出示拓展内容,思考:你读了这段文字之后你想说些什么?

◆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真是个——人间奇迹。)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会有怎样的表现?(惊叹、高歌)我们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而惊叹。(教师引读前两句,学生跟读后四句)

(2)在这里说 “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是一种拟人手法。课文为什么会说是不朽的诗篇呢?

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修筑长城,直到秦始皇的时候,才修筑了“万里长城”后来,历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明长城,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长城。

历代修筑长城,都是为了保护一方平安。因此后来长城就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同心同德的象征,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 有成语“众志成城” 和国歌中的“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说得就是这种精神;有俗语不到长城非好汉”说得就是这种文化。长城不朽的是在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同心同德的凝聚力啊!

让我们用诵读来弘扬这种精神 。齐读第一部分,突出“不朽”。

3、比较体会设问表达作用:书上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实际上这万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祖先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就是万里长城。

(◆出示:下面两句话表达的意思一样吗?作者为什么要用第一种表达方式呢?)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以设问的方式,激起读者的思考,突出本文的中心,表达内心的情感)

敬佩并自豪地朗读最后两句诗。

五、总结学法,指导自学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学习第一部分的经过,我们通过什么方法体会长城“雄奇壮观”的外在特点和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抓住中心词“奇异”,通过看图想象、朗读体会、资料拓展等方式。)

五、布置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2、用四字词语写一段表现长城外形特点的句子

例:长城真是雄伟壮观啊!他绵延万里,曲折起伏,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背诵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来自学课文的第二部分。

二、师生共同讨论学习内容和方式。(抓住“奇异”一词体会运河的外在特点和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1、在作者的眼里,运河是怎样的?画出有关词语。

2、读读有关句子想想运河的样子。

3、观看图片 ,体会词语含义。

4、阅读补充材料,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

三、小组学习1-2。

讨论交流1-2

1、指读有关描写运河样子的语句。要求通过朗读表现出你对内容的'理解。

四、小组学习3

◆观看图片,思考: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你认为这样的比喻好吗?为什么?(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讨论交流3:(1)扁扁的,狭长的。全长1747千米自北向南流经四省二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2)柔:水波流动;

(3)有光泽:闪光的绸带,水清澈而闪着银光。这是银光闪闪,如果是早晨,太阳映照水中,那便是什么?——金光闪闪)

拓展积累:在汉语言中,有很多的组词方式,像这样的,词尾重叠,表示一片或者是程度深,还有很多词,读一读这些词:

银光闪闪(abcc):

微波粼粼、金光闪闪

波涛滚滚、细雨蒙蒙

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气势汹汹

如果说长城给你的印象是雄伟壮观,那么运河给你的印象呢?(清秀柔和)

指导读诗句3-4。

五、小组学习4

◆出示阅读资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由于地理的原因,我国的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比如说长江、黄河,它实现了东西的运输。可是没有一条河流是南北流向的,这南北运输可就不方便了。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实现南北的运输流通。605年至610年,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这运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河(邗沟),距今2500多年,到了随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至络阳再到北京的运河,这运河比现在的运河还要长。

我们现在的京杭大运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他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

读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些什么?能借用诗中的词句来表达吗?

讨论交流4:咱们的祖先不仅想到,而且做到了,创造了人间的又一个奇迹。“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祖先们这种创造力的高度概括。我们的祖先多么有智慧和创造力,有创造力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你看今天,我们神六载人的成功,不正说明了这点吗?

指导朗读诗歌5-8

小结:是啊,这清秀柔美的运河就是一首动人的诗篇。

◆齐读小诗:

运河美是动人的,千余年来,运河永不知累,一路流淌;

运河美是动人的,是时间浓缩着美,是风雨凝聚着美,是文化沉积着美;

运河的美是动人的,那是想象的美,是创造的美,是灵动的美。

指导自豪地读诗的第二部分

六、总结升华

长城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

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齐读诗歌

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八、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部分。

2、看图上几个四字词语写一段关于运河的话。

3、搜集资料: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分别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

板书2 长城 和 运河

奇异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龙穿行 像绸带飘落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雄奇壮观) (清秀柔和)

人间奇迹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强烈爱国情感的诗。诗歌极力颂扬长城、运河雄伟壮丽,歌颂了申华民族的勤劳智慧。诗歌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的是长城与运河。每部分皆为八行,结构相同,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六行集中概括勾勒长城、运河的雄姿。

诗歌每部分起始皆为: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交代了观察的独特方位:广裹的蓝天,俯视祖国河山;描述了观察的鲜活的图?阂环?嬉炀跋螅?托脑媚俊4司?奇在何处,异在哪里?接着,诗人用四行诗凝练、形象进行了刻画。睹物思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诗人以设问的句式结束每段诗,充满无比的民族自豪感。

本诗语言优美,句式相同,形象生动。

长城教学设计 篇4

课题:第一课

《长城和故宫》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长城是举世闻名的历史宏伟建筑奇迹,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成就;知道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古代皇家宫殿——故宫,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是一座辉煌的建筑群。

2、技能目标: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城和故宫的位置、及长城的起止点,培养阅读使用地图的能力;能介绍相关的长城和故宫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能根据同学的介绍补充知识,培养倾听能力。

3、情感目标:我国有举世闻名的长城和故宫,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值得骄傲自豪的。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为我们留下这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珍惜保护。

重点:人类工程的奇迹——长城。

难点:长城和故宫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

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谈话导入: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有着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被称为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山河壮丽,被称为美丽神奇的东方国度。这些令人向往的历史遗迹和名山大川,吸引着中外游客,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今天就开始学习第十三单元——我国的旅游胜地。

(2)新课部分:

第一部分:人类工程的奇迹

1、进入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介绍: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想想他们看到雄伟的长城时,会说什么?

(真长啊!太壮观啦!了不起!)

(2)引导质疑:第一次看到长城的人随后会问导游一些什么问题?

(长城有多长?长城是什么时候建的?怎么建的`?为什么要筑长城?)

(3)小结:人们最想知道长城的长度,修筑的时间,修筑方法和它的用途

板书:

长城

长度

时间

方法

用途

(5)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商讨:能解答哪个问题,怎样解答更清楚。

学生以“小导游”身份介绍长城。

2、解答疑问,汇报成果

(1)长度

1

学生介绍:长城长度

(长城位于我国北方,西起甘肃省嘉峪关,东至辽宁省的鸭绿江,全长一万多华里,5000多千米,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板书:长万里

2

组织分析:长城“全长一万3

多华里,4

5000多千米”,5

这是多长?

(如果从长城的起点步行止终点,每天走50千米,要3个多月的时间才能走完。)

(2)时间

学生介绍:修筑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即20xx多年前,各诸侯国在自己的管辖境内修筑城墙,秦、赵、燕在北方修筑了长城。秦统一六国后,在三国长城的基础上继续修建,形成万里长城。秦以后,历代都修过长城。现在我们见到的长城大多是明朝时修建的。长城的修建历时一千多年,清朝以前从未停歇,是世界上建筑时间最久的人类工程。)

板书:春秋战国

明朝

(3)方法

1

学生介绍:修筑方法

(劳动人民用肩扛、手抬、土堆等最原始的建筑的方法,将每块重达一二百千克的条石运送到陡峭的山岭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多人为此付出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据粗略计算,修筑长城的砖石,如果用来修建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长墙,可以环绕地球一圈多。如此巨大的工程量、艰难的建筑环境,即使是在拥有大量高科技的建筑工具和运输工具的现代社会也是难以达到的。可我们的古代劳动人民却做到了,让人惊讶赞叹。)

2

组织归纳:长城的真正建造者是谁?

(长城的建造者是古代的劳动人民。所以说,人民创造了历史,人民创造了一切。)

板书:肩扛手抬

(4)用途

①学生介绍:用途

长城是一项用于军事的防御建筑工程,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而修建。在历史上,对遏制冲突扩大,维护当地人民的生产和安全,保护当时中原地区较先进的经济和文化,方便各民族的友好往来,起着重要作用。

②组织介绍:今天的长城发挥什么作用?

(今天的长城成为人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旅游胜地)

板书:防御

游览

3、小结

组织分析:长城为什么被称为“人类工程的奇迹”?

板书:人类工程的奇迹

(长城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

第二部分:宏伟瑰丽的紫禁城

1、

进入情境,

①提出问题

②组织介绍:故宫过去叫什么?紫禁城在什么地方?

(故宫过去叫做紫禁城,位于首都北京的市中心。)

3

组织质疑:看到这么大的紫禁城,4

人们想知道什么?

(紫禁城有多大?都有什么用途?)

④小结:人们想知道紫禁城的规模和用途。

板书:故宫

紫禁城

规模

用途

2、解答疑问,汇报成果

(1)规模

1

学生介绍:紫禁城规模

紫禁城

,明清两代的皇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房屋9999间半,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紫禁城由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外朝有著名的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内廷由后宫和御花园等建筑组成。整个建筑群以神武门、三大殿、午门、天安门为中轴,宫殿层层叠叠,万户千门,异常壮观。

板书:宏伟壮观

2

组织分析:这么宏伟的紫禁城是由谁建造的呢?说明什么?

(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令人赞叹和佩服的。)

(2)用途

1

学生介绍:紫禁城用途

(外朝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的地方;内廷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以及眷属居住、游玩的地方。)

2

组织分析:紫禁城的用途是什么?为什么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皇帝生活的地方。“紫”是指紫微星座,象征帝王。“紫禁”的意思就是帝王的门户有禁,不得随便入内。在封建社会,没有皇帝的准许,皇亲国戚都不得入内,老百姓甚至连走近看看都是犯禁的。)

3

组织介绍:今天的紫禁城的用途是什么呢?

(今天的紫禁城已建成为故宫博物院,供人们参观游览。)

板书:禁城

博物院

第三部分:总结

说一说:在了解了长城和故宫的过去及现在后,自己有什么想法?

板书:

长城教学设计 篇5

【教材简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建议】

1、布置课前收集有关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

2、经过自己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我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

⑴ 让学生自己初步读文,理解每一句话,再弄清各自然段的大体意思。

⑵ 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让学生填空如下:

这样( )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

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依据。再一次仔细去默读课文。

⑶ 同学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读出长城的气魄雄伟。

【教学设计】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去默读课文,看一看作者为什么说长城的气魄雄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学生仔细读文,找出有关的语言。

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呢大家想过吗?让我们来作个比较大家就明白了。从阳泉到荫营只有12里,13000多里是12的多少倍呢?1000多倍,大家想一想这有多么长啊!

课文中这样的数字很多,学生们可能对这些数字感知得不够清楚,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就能更好地理解长城的气魄雄伟这一特点。

【资料袋】

全长一万三千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长城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绵延不绝。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到北京游览的必到之所,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在内的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达岭一览这里的山河秀色。

【练习设计】

让我们来当导游来介绍一下长城好吗?

长城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CAI出示第一幅图:

⑴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⑵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⑶小组讨论,并说说。

2、CAI出示第二幅图:

⑴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⑵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⑴小声朗读课文:

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⑵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

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

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⑴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⑵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一是使学生感受到“长”而“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二是感受到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3、下面是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五、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形态像条长龙

城墙顶上气魄雄伟

长城构造高大坚固城墙外沿

方形城台伟大奇迹

联想血汗、智慧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