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预习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简单评议。
3.组织交流。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预习
1.读词
纳塔利 威廉
(1)指名读
(2)出示:疲惫不堪
(3)指名读
(4)疲惫不堪什么样?
(5)在疲惫不堪时说的话,该怎么读?
(6)出示ppt(句子):
纳塔利,你父母呢?
2.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胶卷)
3.谁藏的?为什么藏?怎么藏的?通过读书初步解疑。
四、理清文章层次
1.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写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
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这部分写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枪走被调了包的胶卷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写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五、布置作业
(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2.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
(一)抓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1.浏览全文,塔莉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机智)
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塔莉玛的动作、心理,仔细读读,谈谈体会。
3.小组分角色朗读
(二)朗读体会
1.分角色小组内练习
2.小组汇报,全班同学中你认为谁读得好,为什么?(评读)
3.指导后练习朗读
4.师生对读
5.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拓展活动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四、巩固练习
1.读本课生字,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后练习第3题)
3.读读写写。(课后练习第4题)
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背诵这首诗
2.体会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课前准备:上网搜查曹操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曹操的诗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曹操的《龟虽寿》为什么能如此震撼人心?
二、学生展示课前搜查到的曹操生平及写作背景:
明确: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县)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他20岁时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后迁顿丘令。据《曹瞒传》云:“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悬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任济南相,辖十余县。其时“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曹操到任后立即“奏免其八”,并“禁断淫祀”,使社会风气大大好转。35岁时被征为典军校尉,次年参加讨伐董卓的斗争。建安元年(196)迎献帝迁都许昌,受封为大将军兼丞相,开始掌握中央大权。当时全国处于大分裂局面,各地军阀拥兵自立,互相攻打不停。从这时起他用了整整11年时间,逐步消灭了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龟虽寿》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写于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曹操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凯旋归来,他踌躇满志、乐观自信,便写下了这一组诗。当时他已经五十三岁了,省察到自己已人到暮年而又任重道远,应抓紧时间干一番一统中原平天下的事业。虽然他时值暮年,还是老当益壮、壮志雄心。这首诗正是他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
三、诵读诗歌
1、初读,读准字词和节奏
2、再读,感受作者的心情
提示:作者虽已人到暮年,但一心统一天下,野心勃勃,踌躇满志。怎样读才能将诗人的这种心情表现出来?
3、范读,优秀学生范读,并说说这样处理的理由。
四、理解诗歌
根据注释谈谈诗歌大意。
五、赏析诗歌
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感悟,教师作点拨: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这两句以神龟和腾蛇为喻,借神龟腾蛇起兴,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治之福,可得永年。
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2、哪些诗句最能引起你的感慨和共鸣?为什么?
六、齐读诗歌,概括主旨:
这首诗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人们应不断积极进取、建立功业。表现了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七、背诵大比拼(检查学生对这首诗的背诵情况)。
八、拓展思考:
提示:这首诗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你能列举出哪些深受曹操精神影响的英雄志士?并说说理由。
1、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知道的有关英雄志士。
2、诵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体会年近七旬的陆游不甘衰老,一心建功立业的光辉思想。
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考试,后来又为什么被破格录取。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3.教导学生体会朱丹的爱国之情,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历史。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电教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个叫朱丹的木笛手到乐团去参加最后一轮考试,这是经过几轮激烈的竞争之后的终试。但是在考场上,朱丹却放弃了考试。而当晚又被破格录取,(板书:终试放弃录取)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回到12月13日这一天,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吧!
二、新授:
1.认认真真地读课文。想想朱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默读课文,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朱丹的爱国之情的?请边读边划细细品味。
出示幻灯:“看过卡片……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
体会出在这个悲伤的日子里抽到这个题目而难过;他知道拒绝后意味着失去这宝贵的机会,甚至永远与机会失之交臂;他可能会想到,在这不该忘却的日子里有人竟出这样的题,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3.指导朗读
4.就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里爆炸。这是为什么?
(1)出示幻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里爆炸,窃窃私语起来。”
体会这一段的意思,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闷雷突然爆炸的情景。然后可以联系课文第一部分——机会来之不易。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说,教师适时引导,“也许有人认为爱国和比赛是两码事。
(3)多么难得的机会却被他却放弃了,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
5.他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名士,但他的做法却令我们肃然起敬,此时,我们再读他与大师的对话,
该怎样读呢?同桌互读——指名读
师:一边是自己的前途,一颗有良知的心,让朱丹选择了放弃。
6.还从哪能够看出朱丹强烈的爱国之情?
(1)(出幻灯“朱丹伫立雪中……天地间翩然回旋”)
(2)此时朱丹又在想些什么?(体会朱丹对自己的做法无怨无悔和对遇难同胞的深深缅怀。)
(3)同学们你们听,(放音乐)这是怎样的笛声啊,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对亡灵深切哀思。)
(4)这一天,朱丹内心很痛苦,他的装束表示出对亡灵的哀悼;一身黑色,衣衫上的梅花,也表示
了中国人的不屈不挠。
师: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朱丹这样一位热血青年,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对环境的描写,使朱丹的形象深深扎根于我们心中。
7.故事的结尾让我们大家如释重负,朱丹被破格录取,如果你是那位主考官,你会对朱丹说什么?
写下来,同桌交流,推荐。
三、巩固:
师:其实在12月13日这个沉痛的日子里,还有很多人和朱丹一样怀着沉痛的心情。文中有没有提到?
1.出示幻灯:临近石碑……红宝石般的泪。
抓住三个“像……”四个“有”两个“他们”还有“流出红宝石般的泪”体会想象
2.让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其他纪念活动。
3.教师幻灯片简单介绍,学生默读。
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语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小兴岭美丽的景物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与丰富的物产。
2、体会用词的准确与生动。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师准备】
1、收集小兴安岭的资料。
2、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学法指导,打印下来。
3、准备练习纸。
4、到电教室上课,投影,录音机,录音带。
5、第一课时后指导学生表演和收集摘录资料。
【学生准备】
1、收集小兴安岭的资料。
2、准备实物(包括叶子、头饰等)。
3、准备表演。
4、观察学校附近的景物。
【教学要点】
1、读准生字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总-分-总的结构,学习第一、六自然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投影显示图片,简介小兴安岭。板书课题。
问:小兴安岭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听课文录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拼读生字词,说说哪些词的意思你明白了。
3、自由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
4、齐读课文,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讲读课文一、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指导理解词句和朗读。
小结:这段总起。
2、过渡:接下来写了小兴安岭的春景、夏景、秋景和冬景。
3、齐读最后一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指导理解词句和朗读。
小结:这段总结。
4、总结:课文是按总-分-总这样的顺序写的,首先写了小兴安岭树木多,再写春、夏、秋、冬的景色;最后点明它的美丽、富饶。
四、布置自学
四小组各选一段进行学习,组长组织好组员进行朗读、背诵、表演、制作、绘画等,还可以请教老师。
(附上给学生的自学指导和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课文2~5自然段,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激发爱祖国的感情。
2、学习和理解一些词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3、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激励,培养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头填空)课文共有()个自然段,首先(),写了小兴安岭(),然后(),分别写了小兴安岭的()景,()景,()景和()景,最后(),写了小兴安岭()。
过渡:小兴安岭是如此美丽,大家想不想更深入细致地欣赏一番呢?
二、四小组汇报各自的学习情况,在汇报交流中学习2~5自然段
1、一组汇报春景一段:
⑴小组长说出刻组所选用的主要学习方法(朗读、背诵法;练习法。)
⑵小组朗读这段。
⑶汇报学习的字词句:
①写出本段中带有下面部首的字,并说说怎样记忆和区别。
(汇、溪、淙、涨、满)教师点拨。
②理解欣赏的意思并造句。
③读这段第一句,比较体会抽出和长出有什么不同。
⑷一组表演背诵这段,评议,给最佳朗诵奖。
⑸全班读。
2、二组汇报夏景一段:
⑴小组长说出刻组所选用的主要学习方法(听读、表演法;欣赏、摘录法。)
⑵听课文第三段录音。
⑶汇报学习的字词句。
摘录这段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用得好在哪里:
①四字词:(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
②动词:(长、封、遮、挡、升、浸、穿过、照射、盛开)
③表示颜色的词:(乳白、红、白、黄、紫)
④比喻句:(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园。)
⑷二组表演背诵这段,给最佳表演奖
3、三组汇报秋景一段:
⑴小组长说出刻组所选用的主要学习方法(查找资料法,理解词语法)
⑵小组读第三段。
⑶汇报自学的字词句:
①找出有关的资料理解词语:
白桦:
栎树:
红松:
山葡萄:
榛子:
蘑菇:
木耳:
人参:(从书本上找图片、自己画的图画、字典、词典上的解释)
②摘录词语并说说用法:
表示颜色的':黄、苍翠
描写味道的:又酸又甜又香又脆鲜嫩
③问答:落叶为什么会在林间飞舞?(体会好词好句)
⑷给出最佳收集奖全班齐读这段。
4、四组汇报冬景一段:
⑴小组长说出刻组所选用的主要学习方法。(综合以上的方法)
⑵小组背诵这段。
⑶汇报学习的字词句:
①给多音字组词:
没:momei
藏:cangzang
②填空:这段写到小兴安岭的动物有:(紫貂黑熊松鼠)
你从课文之外知道的还有:(略)
③填空,再说说用上了括号里的词语有不什么不同,好在哪里:
A、紫貂和黑熊()躲进各自的洞里。
B、黑熊()用舌头舔着自己()的脚掌。
C、松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来临。
⑷小组表演下雪的情形和几种动物的姿态
⑸给出最佳合作奖,齐读这段
5、质疑问难:
你还有哪些疑问?(小组互相挑战)
你还收集到哪些资料想告诉大家?
你最喜欢哪个片断?有感情背诵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重要的收获?
三、总结全文
1、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景色多美啊!它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祖国还有很多这样的美丽富饶的地方。你愿意到这些地方去亲眼欣赏美景,并自觉保护这些优美的环境,爱惜这些珍贵的资源吗?
2、这篇课文描写景物能抓住特点,写得具体生动(板书)
四、巩固延伸
朗读全文。
画一幅图(可选任一季节)。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起:树木多
春: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分述夏:树木、雾、阳光、草地
秋:树叶、物产
冬:雪、动物
总结:美丽富绕
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淇淇”的艰难生活经历。
(2)唤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3)引发人们对长江流域环境问题的深深思索
教学重点:
说明方法的运用和作用
教学难点:
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来阐释道理
一、导入:
长江水域遭受严重污染,导致许多生物生存危机,白鳍豚就是其中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介绍白鳍豚的文章。
二、讲新课:
1.交流资料:
1980年1月11日,渔民在长江洞庭湖城陵矶捕到了这只体重36.5千克、体长1.45米的雄性幼豚,取名为“淇淇”。
补充资料:20xx年,7月4日,白鳍豚“淇淇”在武汉去世,人们了解白鳍豚的生活的这一窗口就这样关闭了。“淇淇”由人类成功是养了22年,是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4头淡水鲸类之一。去世前,“淇淇”已体长2.07米,重达98.5千克,约25岁,在淡水鲸类已属老龄,相当于人的70 岁高龄。
2.交流字词
微薄bó 白媪ǎo 孑遗jié 趋势qū 树蕨jué 庇护bì
弥补mí 奢望shē 容纳nà
3、交流探究
(1)、这篇文章用许多方法来介绍“淇淇”,你能找出来吗?并说说它的.作用。
(2)、对白鳍豚这样的孑遗生物造成生存威胁的因素有哪些?
(江水的严重污染,繁忙航运和乱捕滥捞。)
(3)、如果白鳍豚灭绝了,那么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4)、为了保护仅存的这些白鳍豚,你认为长江流域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自然地理环境?
(5)、除了白鳍豚之外,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濒危动物?你想为它们做点什么?
三、展开联想
据有关报道,“淇淇”已经死去,想一想“淇淇”去世前的生活情景,写一写“孤独的淇淇”。
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6
【通用】优秀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