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2025/11/07教案

此篇文章《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按偏旁归类识字和部件组合构成新字的识字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自主认识“饼、饮、饺、猪、狼”五个生字。

3、通过学习反义词,读一读句子和小童话,巩固学过的生字,积累词语、句子,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能力。

4、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由、愉快地参与,围绕着“诚实”这个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情境中训练学生口头语言的规范、文明。

【教学重点】

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口语兴趣,培养学生自主积累的字词的习惯。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图画、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王国的语文园地去参加几项有趣的学习活动,看看同学们在今天的活动中能发现什么?还要让大家积累一些语文知识。比一比,谁发现的多,谁积累的多?你们瞧,爱动脑筋的小猴子和非常勤快的小花猫也起来参加了。

(课件演示)

〖我的发现〗

一、首先,我们先到动物王国里的猴子营地开展第一项有趣的“寻找秘密”活动。

1、发给学生写有这些生字的卡片,先读一读。

2、动手剪一剪。用剪刀把每个字剪开,分成偏旁和部件两部分。

3、把这些字的偏旁放在一起,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全班交流:你发现这些汉字有什么秘密?

5、小结:同学们在这项活动中,发现了这么多汉字的秘密,也懂得了按偏旁归类和利用形声字识字的方法,同学们刚才还发现在这两排汉字队伍里还有五个生字朋友,如果同学们能运用这些识字方法记住并认识它们,我们就能很快进入下面开心大转盘活动,同学们有没有勇气啊?(用卡片出示五个带拼音的生字)

二、我会认:

1、谁愿意做勇敢者带同学们读准这五个字?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并向大家传授记的秘诀。

3、去掉拼音读给同桌听。

4、自由选择字组词。

5、看书,小组互读过关。

三、我会填:

现在,小猴子营地里还有一项更有趣的开心大转盘活动,同学们要开动脑筋,看看你们能不能发现这个大转盘里的秘密。

1、课件出示“今”,先读一读,再组字。(今天的“今”和哪些偏旁,部件能组成字呢?)把学生组的字用课件展示。

2、课件出示“相”,方法同上。把两个汉字“念”和“想”对齐。

3、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行字,再看开心大转盘,转盘中心填什么?就能变出很多字呢?

4、全班学生互相交流,说说又发现了什么秘密?

5、课件演示,转动转盘。同学们读“你是今,我是心,组成新字读作‘念’,你是相,我是心,组成新字读作‘想’……”

6、小结:这具转盘的秘密就是转盘的中间圆圈里填上一个“心”字,就能变出很多了,真是太有趣啦。平时学习中,你还有哪些发现,可以随时随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把部件组合构成新字的识字方法从课内拓展开来,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识字资源认识汉字,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日积月累〗

一、读读记记:

小猴子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发现了这么多汉字的秘密可高兴了。能干的小花猫看见了,也要带大家到它的竞赛场地比试比试呢,你们愿意吗?

1、教师板书两个句子,学生多种形式读,再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2、教师领背:教师背前半句,学生背后半句;教师(大声)和学生(小声)一同背诵。

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背诵自己认为说得很有道理的话,比一比,谁搜集背诵得多。

二、我会写:

师述:小花猫喵喵喵,说我们好好好,还有个任务“我会写”,动脑动手学一学。

说说例子“冷”和“热”有什么关系,其余五个田字格里怎么填写呢?正确书写五个字。

三、我会读:

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

2、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好朋友听。

3、配乐赏读。

总结:同学们认真学习,赢得了小猴子和小花猫的夸奖,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复习引入,激发兴趣:

1、我们学了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谁能谈一谈文中的国王为什么要选雄日做继承人呢?

2、雄日诚实地捧着空花盆去见国王,国王问他:怎么捧着空花盆呢?他会说什么呢?课件出示雄日说的一段话:尊敬的.国王啊,我把您的花种带回家,十分用心地培育。我选择了最好的土壤,把花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按时浇水、施肥,天天看啊,看啊,种子就是不发芽。

3、雄日认真做事,又把种子不发芽的经过诚实地讲给国王听,博得了国王的嘉奖,我们在家庭生活中如果做错了事情,应该怎样向父母说呢?

二、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情境1:有一天小松正玩得开心,一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

⑴如果你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呢?和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⑵自主汇报,教师和其他学生注意倾听。

⑶及时肯定精彩语言,以适当的方法纠正语病。

2、情境2:小松如实地向爸爸说明了情况,爸爸却打了他。

⑴如果你是小松,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和你的好朋友说说心里话。

⑵老师扮演父亲与同学合作表演给大家看。

⑶师生间相互评议,引导学生做错事情不但如实说,还要勇于承认错误。

设计意图:师生同台表演,相互评议,使学生在民主、平和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思考,自由争论,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并点拨引导学生使用标准、规范的语言进行交际活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情境3:你打碎了花瓶,并诚实地向爸爸认错,你的爸爸会怎样做?

⑴小组内交流爸爸的做法。

⑵先说一说你怎么向爸爸说,爸爸会怎样做,再找一个小伙伴与你合作表演。

⑶评论并用手势打分,引导学生说话时态度要诚恳,语言要文明礼貌。

⑷给优秀者颁发“荣誉证”。

三、拓展练习:

我们学到的说话本领可以应用到许多地方,课后回到家里可以与父母合作,表演给其他家庭成员看。

第三课时(展示台)

过渡语:听到同学们说话的本领这么大,生字宝宝可羡慕了,要和你们做游戏,看,他们来啦!

1、组字

课件出示两排独体字。

⑴认读汉字。

⑵前后桌同学看书讨论:你发现哪些字可以交朋友组成新字?

⑶学生拿着课前做好的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①手拿第一排汉字卡片的同学介绍自己,如:我是“王”,谁愿意成为我的好朋友?

②录音机播放“找朋友”歌曲,请手拿第二排汉字卡片的同学上台找到自己的朋友。

③两个朋友共同介绍,如:我是“王”我是“里”,我们组成汉字“理”,道理的“理”……把这些汉字贴在教室的墙壁(小小识字角)上。

(注:一个独体字可以用多次,还可以同一地内组成新字)

师述:组字游戏中你们个个是能手,用学过的汉字组成很多词语,你们能取胜吗?

2、组词

⑴小组学习,小组长组织组员用书中的九个汉字组词,再读一读。

⑵汇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组成的词语最多?

⑶各组选出代表把词语写到黑板上,并与同学们齐读。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畅。

2、结合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习作。

3、体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注意总结。

4、熟读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5、积极参与展示活动,精心准备采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长的故事”综合性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陈列展示物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成长的故事”这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相信大家在了解他人的成长故事及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许多感想,今天就让我们在一起畅所欲言吧!

2、阅读习作的三个提示,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进行口语练习。

3、根据相同选题,组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交流,注意倾听,互相补充,完善:

⑴ 成长的故事可以采用编演短剧或配乐讲故事等形式交流。

⑵ “《乌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经历与乌塔进行对比,着眼于乌塔的独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评家长的束缚。

⑶ 围绕“如何与周围人交往”或怎样才能过个有意义的生日“进行讨论,或举行一场小型辩论会,搜集一些资料,用事实来说服人。

4、按确定的方案进行演练。

5、全班交流。

6、共同评议。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1、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

要求写得既有趣有能给人以启发。写时还要把事情交代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和给人以发处要写具体。

2、“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⑴ 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

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读懂乌塔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的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⑵ 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

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这些问题生发出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他问题。

⑶ 写回信应注意格式:

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分。回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回答问题是要情真意切,要用事实说话,少谈或不谈大道理。

(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二、放声朗读,进行修改

引导学生运用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到修改方法。

三、学生交流,互相评议

尊重同学,虚心听取意见。

四、誊写作文

教师交代格式和书写要求。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

一、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⑴ 内容充实具体;

⑵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⑶ 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二、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三、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小林,小东的对话,想想自己从中有何发现。

2、指名朗读。说说自己的发现。

3、交流各自的发现:

⑴ 读书是,深入的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

⑵ 解决问题时可采用: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

4、扩展练习:

⑴ 谈自己怎样读书的实例。

⑵ 从自己的读书实例中总结读书方法。

⑶ 鼓励在今后的读书中不断总结读书方法。

二、日积月累

1、采取多种方式反复朗读名言。

2、小组交流各自对名言的理解。

3、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归会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人要不断学习才能明白事理,完善自我成为国家的栋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上的精深造诣,出于勤奋,做事情成功在于多动脑筋,想办法。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4、背诵名言。

5、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其他名言,鼓励平时积累。板报上专辟一角,每周写一句名言。

6、把自己最喜欢的名言写在自己可随时看到的地方,激励自己。

三、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归纳展示内容。

2、小组讨论展示内容,展示形式,提出建议,确定本组展示形式。

3、班长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4、举行“成长的故事”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思考谁是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课时安排:45课时

词语盘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词语盘点:

这个单元我们又掌握了许多新的词语。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1、读词语

2、听写词语

二、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引用、特殊的含义和表示否定,特定的称谓)

3.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还有哪些句子中间也带有这样的引号?这些引号又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4.想想你读过的课外读物中是否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5、总结归纳引号的几种作用:表示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

三、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这些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有什么发现吗?你觉得这些成语在意义上又什么特点?

(都是描写精神意志的;第三行的两个意思相反,第四行从反面写缺乏意志的后果)

3、自己选泽一个成语,说说意思,并尝试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

4.多种形式开展读的竞赛,使学生熟记这些成语。

四、阅读

1、自由郎读,通过,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读了这个故事以后,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人要有远大的目标)

4、当堂完成语文作业本上有关鹏程万里的阅读理解题。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并初步掌握读书做笔记的方法和作用。

2.掌握“得”的用法,初步学会将句子写得更具体。(重点)

3.能观察句式特点,发现规律,能按照句式特点续写内容。

4.会观察“撇”“捺”的书写特点,能把撇、捺写得舒展,字形优美。(重点)

5.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大概了解古诗的含义和其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所教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学生准备:尝试做读书笔记,熟读日积月累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根据老师的了解,我们班许多同学都喜欢读课外书。读课外书时,其实有许多好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到知识,更好地培养我们的动脑能力,请你默读书上“交流平台”的内容,圈画出有哪些好习惯,一会儿来交流。

2.学生默读,然后思考并圈画。

3.交流汇报:

(预设:学生抓住“画出写得好的语句”“归类摘抄”“经常翻看”“写写感受”“注明出处”等来谈良好的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4.同学们看了以后,对比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学生抓住上面交流总结的要点,谈各自的不足之处和以后可以改进的地方。)

5.“好习惯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希望同学们将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真正融入到自己的读书生活中去,帮助自己学得更多,更扎实。

二、词句段运用

1.出示下面的句子,复习“的、地、得”的不同用法。

(1)这是一只美丽的孔雀。

(2)这只孔雀正在慢慢地开屏。

(3)这只孔雀长得可美丽了!

2.学生交流三个字的不同用法。

(预设:“的”后面一般跟名词,如事物名称;“地”后面一般跟动词,表示做什么;“得”后面跟形容词,表示怎么样。)

3.出示书上3个例句,观察思考为什么用“得”。

(预设:小家伙摔得怎么样,王老师急得怎么样,他跑得怎么样,三句话都是描写具体的程度的,所以都用“得”。)

4.同学们都很会观察和思考,能把具体程度写生动也是一件了不起的本领,你也来试试看吧!

(出示习题)妈妈累得(________________)。

(______)得(______________)。

5.学生交流。

(预设:妈妈累得直喘粗气。小王画得就像真的一样。)

6.今天,我们学会了使用“得”,使句子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例句: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7.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句子后面的对象就是下一个分句的开头。尾巴和头是一样的。)

8.(出示)“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预设:弯弯的小桥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在漂荡。)

9.小结:刚才我们研究了如何把句子写得更加具体生动,我们学会了“得”的用法,学会了“首尾相连”的方法,相信我们以后在具体文章里恰当运用的话,就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更加有趣。

三、书写提示

1.又到了同学们喜欢的书法时间,今天我们又会遇到哪些有意思的字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2.(出示书本上的八个范字)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字在书写上有什么特点?(都有撇捺笔画)

3.这些字的.撇、捺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写得舒展一些)

4.老师在黑板上范写“奏、煤、翅”三个字,边写边提示书写要点:(例如“奏”字)我们在书写“奏”字的时候,首先写三横,要注意长短变化,中间一横稍短,三横适当的有一些左低右高;然后写撇、捺,撇、捺一定要舒展一些,可以写得慢一点儿,这样就能把这个字撑开来,给下面的笔画以足够的空间;下面是一个“天”字,最后一笔是一点,不要写成捺。

5.请同学们在书本上书写这个“奏”字,然后对比,哪里写得好,哪里要改进。

(学生书写后,教师挑选个别字进行点评)

6.请同学们自由书写其他字,注意撇、捺要写得舒展,使字更加优美。

7.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8.挑选个别同学的书写作品投影展示,让学生点评后用红笔帮助修订。

9.小结:同学们,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撇、捺结合的字时,要把撇、捺书写得要舒展一些,这样我们书写的字将更加优美。

四、作业

1.尝试做一次读书笔记,可以摘抄或背背精彩的内容。

2.寻找其他包含“撇、捺”的字进行笔画训练,把字写得更加优美。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猜谜导入:同学们,大自然给予我们许多宝贵的礼物,你来猜猜看它是谁?“一身粉红装,绿伞绕身旁。”(莲)

2.古人特别喜欢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古诗《采莲曲》。

3.(课件出示古诗)先听老师读一遍,边听边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预设:莲花很美,荷叶很多,诗人被莲花迷住了。)

4.诗中有哪些字词的意思你还不懂,可以提出来。

(预设:罗裙、芙蓉向脸等)

5.组织学生对难解字词进行讨论交流。

罗裙:用黑布做成的裙子。

芙蓉向脸:少女红润的脸与荷花一样美。

6.根据字词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采莲少女的罗裙和池塘中的荷叶一样颜色,都是那么绿,好像少女的罗裙和荷叶是一起裁剪的,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之间,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一体,忽然都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知道原来采莲少女仍在这里。)

7.配乐比赛朗读。

(1)自由朗读。

(2)推荐一名同学来读,同学点评,老师点评。

(3)男女生对比读。

8.尝试齐背《采莲曲》。

二、布置作业

1.把《采莲曲》背给喜欢的人听。

2.搜集其他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句,尝试着背诵一两句。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口语交际,运用学过的知识清楚明白地向别人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语句通畅,用词准确,能抓住动物的特点。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完成习作。鼓励学生亲自饲养一种小动物,培养热爱生活的品质和对动物的爱心。

3.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积累词语和成语,发现新的描写动物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苏东坡的机智、聪明。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观察小动物,注意它的外形、性格、食物、玩相等特点。

2.教师课件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启发,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召开一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一种小动物”,动物世界奇妙无比,每一种动物都是一本书,它呈现在我们面前,需要有心的小朋友用心去读,最重要的是用爱心去读。爱它们,观察它们,和它们交朋友,了解它们的脾气、爱好、饮食习惯、休息和玩相等等。这样我们就能抓住它们的特点了!你们觉得对么?

二、说明要求

首先预祝我们的发布会圆满成功!在这里,我们有几点要求:思考自己准备讲的动物特点;理清讲述顺序;注意语言的运用。

(教师可把自己准备的动物资料展示给没有准备的同学,以供参考)

三、发布过程: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进行个人发布。然后进行小组评议,推荐代表在班上发布。

请全班同学来给代表的发布作品进行点评吧!包括小动物的特点、观察的`顺序,还可以评价表达的方式、用词等等。

第二课时

一、启发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口头介绍了你观察的小动物。现在,请大家去看看书中的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请大家阅读“我的发现”。

二、总结写作方法

三、完成习作

第三课时

一、完成“日积月累”

1.学习词语,要求:读准字音;理解意思;

2.熟读。

3.仔细读这些词语,谁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成语中都包含着动物)

谁还能试着说一些?(龙腾虎跃狐假虎威塞翁失马人仰马翻对牛弹琴等)

4.同学们也可以按照一定的归类和特点积累词语。出示例子:

说明品质的:舍己为人

含近义词、反义词的:心平气和黑白分明

二、完成“趣味语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个小故事,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2.讨论欣赏: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说说故事的两位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吗?

(3)我知道苏东坡的作品()(幽默机智妙趣横生等)

(4)请同学们试着复述这个故事给大家听。

3.可选做作业本上的题目。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①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②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③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

④通过连连认认的方法,认识“谎、笛”等8个生字。

⑤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课前准备

①学生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②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

③写有“日积月累”里内容的小黑板。

④教师准备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的资料制成课件。

⑤教师准备“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最佳表达奖”的奖状。

⑥教师准备一本孙幼军写的《小猪唏哩呼噜》的书。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事例导入,引出话题。

a。课件展示事例。

◆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b。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c。教师小结,引出话题。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大家仔细想一想,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最后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

②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

③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话通顺、连贯。说的同学要大方自然,口齿清楚。听的同学要专心致志,能提出自己没听清楚的地方。

④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

第二、三课时 习作

①交流故事,激发兴趣。

a。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童话故事,课前我们请每位同学准备了一个童话故事。请你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简要地说说大概,然后选出最有趣的'故事在全班讲。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d。教师挑选《小猪唏哩呼噜》书里的一段故事读给大家听。

②点拨角度,开阔思路。

a。教师结合同学交流的故事及《小猪唏哩呼噜》的故事加以点拨。看作者抓住了这种动物的什么特点展开想象的,拓展学生思路。

b。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联想。

③选择动物,编写故事。

a。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

b。学生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

④交流展示,互相学习。

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故事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①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教师说:“我说黑。”学生回答:“我说白。”……

②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③学生小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

④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

⑤延伸拓展。请学生再说一些意思相反的词。

读读背背

①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③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

④集体读、背。

连连认认

①教师板书学生已经认识的字:竹、说、海、木、书、怒、女、子。请学生读一读,组组词。

②教师板书拼音,请学生读读词。

③教师板书生字,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这些字可以和生字中的哪个字连成词呢?

④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些词语,再找一找合适的字,连一连线。同座可以互相帮助。

⑤全班交流。请学生上黑板连一连线,再请学生做小老师带大家读读词语。

⑥教师出示生字,用多种形式请学生认读。

第五课时

成语故事

①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②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这个故事。

③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④全班交流。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⑤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

⑥教师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别的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去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