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此篇文章傅雷家书读书心得(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1
近期,我阅读了《傅雷家书》,这本书是傅雷夫妇于1945至1966年写给儿子傅聪及儿媳弥拉的家书。充满了对儿子真挚的爱和期盼,以及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令我感触很深。
儿子傅雷年幼时便离开父母到国外学习,难免会遇到迷茫和困惑。傅雷先生的家书,就像一盏指路明灯,指引着傅雷沿着“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之路砥砺前行。他在书中与儿子谈人性、价值观、修养、爱情、学业等内容,在文字中传递着相隔千山万水的亲情。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虽然纸短情长,但傅雷家书却奔赴千里,终究见字如见面。
进一步阅读本书后发现,书信的文字真挚淳朴,真切自然。傅雷夫妇是真正的理解孩子,能够读透孩子的内心,如同孩子的良师益友!比如傅雷在家书中主动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勇于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循循善诱的给出子女建议。而这正是现在许多父母所欠缺的教子之道。
而另一方面,傅雷对傅聪的要求还是非常严厉的,严厉中包含着望子成龙的期盼。傅雷适时对儿子的教导甚至训斥,使得傅聪锻炼出一颗坚韧的心,所以他才能经得住考验,敢于面对困难,勇敢追梦,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家,走上了世界之巅。所以,在父母严格要求我们的时候,不要心烦意乱甚至出言顶撞,请静下心想一想,父母的严厉,都是为了让我们为未来打下坚固的磐石。要学会彼此体谅,学会爱。
当然,傅雷作为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他的爱绝不囿于家长里短,还包含着美好的人性、高尚的道德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拳拳的爱国热情。比如,傅雷先生一直劝诫傅聪要有一颗“赤子之心”,他说过:“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之心便是远离世俗,心无杂念,用心去感受生活。
爱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即使时间、空间的限制,也都不是阻挡传递真挚爱意的绊脚石。纵使相距再远,爱仍然为你牵肠挂肚;纵使经年累月,爱仍然为你到天荒地老。这就是父母的爱子之情,在我看来,此书无别意,只因爱一字。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2
一连几天,我都沉浸在《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感受着这份沉甸甸的父爱。那一封封书信,最短不过几百字,最长的几千余字,但是无论长短,每封信中都流露出父亲对儿子浓浓的关爱和热切的期盼。
傅雷之于傅聪,既是父亲,也是老师、朋友、知己,他在信中除了关心儿子的生活琐事外,还与之谈人生,谈艺术,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他以一个过来人、一个长者的身份,毫无保留的传授着,自己的宝贵经验,教导儿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正如傅雷所言,他给儿子的书信具有多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而傅聪之于傅雷,既是“长不大”的孩子,又是可以讨论学习的对象,甚至可以说是一位“知己”,傅雷可以放下做父亲的尊严,毫无顾忌的向儿子忏悔自己曾经的过错,吐露自己的心声,消除父子间的隔阂。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感慨颇深,不禁想到自己的父亲。虽然没有傅雷之严厉,没有傅雷的不苟言笑。但对我的一切{主要是学习}都十分严肃和认真,但在平时,父亲还是很幽默的,对我吃住用都十分上心,虽然我有时候还会跟我的爸爸吵架,都这却不能阻挡我爱这个爸爸,爱这个家庭。
自从读完《傅雷家书》以后,我感觉自己更了解父亲了,他的我的爱是那么深沉,那一句句叮嘱,一声声责备,都是他对我的关爱。
《傅雷家书》是一本好书,它能使父母更懂孩子,孩子更理解父母。现在我将这本书推荐给你。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3
傅雷家书》能印刷出来出版,不用说都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家书。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书的点点滴滴很容易就联想到生活中的自己。虽然我没有傅聪的成就,也没有一个像傅雷一样的爸爸,可是我依然感觉到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与傅雷家书中发生碰撞。如在傅聪出国的第三天,傅雷给傅聪写的信中提到,傅雷重温了傅聪的童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罪过”。
书中这一句话让我想起我与我爸爸,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爸爸对我脾气很好,可是他从不会赞美我,还经常打击我,还记得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考试居然考到99分,回到家里很开心跟家里的人宣扬了一下,可是我爸却只说了一句话,怎么那么差,差那么一分都拿不到。
我们家本来就没有什么奖惩制度,没想到考得这么好,连一句赞美的话也不给我说一下。当然,我有着乐天的性格,这么一点点是不会打击到我的.,所以我依然开心的活着,还经常与我爸倜傥。还阅读了《傅雷家书》,在想自己是否也是“得天独厚”呢?在想我的父亲是否有觉得“罪过”呢?如果是的话,那我想我应该努力活的更精彩,来减少父亲的愧疚。
《傅雷家书》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书,而且不同时期会有着不同的感受。如果在小学中学时期看,你会羡慕傅聪,如果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爱自己的父亲就好了。现在上大学,看着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你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你会用不一样的角度去看问题,你会从书中学习怎样去阅读着父爱。你会发现,母爱如海父爱如山,不仅仅母亲的爱是如此的直白,父亲其实也一样,只是他们的方式不一样,我们不懂得如何去阅读父爱的伟大。
父母对待子女不必太苛刻,偶尔让他们暂停一下,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勇往直前;子女不必对父母太挑剔,如书中所说的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唯有学会感恩。阅读着《傅雷家书》,阅读着伟大的父爱,学会了感恩。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4
近期有机会读了《傅雷家书》,感受颇深。
书中有不尽的作为长者的教诲,也有作为晚辈的烦恼。书中的谈艺术部分,则将我们带入名家的人生,让我领悟真谛!
本书的作者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是位才华横溢的长者,更是一位好父亲。从这本书的一字一句中可以感受到父爱的深情无时无刻不在涌现。
在一封封家书中,我是完完全全能感受到傅雷对儿子的爱和成功的教育。他希望儿子拥有与自己斗争的勇气,或者是把自己的事做的妥帖稳当。但更多的是对儿子数不尽的千叮咛万嘱咐的爱。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傅雷竟然在一封家书中向儿子道歉,由于他曾严厉的打骂过儿子,或者是说了什么刺激的话伤害到了儿子,虽然是教育孩子中大人都会做的事,傅雷仍然真诚的给儿子道歉。
在信中,傅雷曾多次提到对儿子的想念,即使分开,他对儿子的生活也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我能从这里深切的体会到父爱的伟大之处。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并不在意,或者说根本不会去想这些付出。但傅雷用真情实感,用心中的笔写下的家书,却让人明白了父爱如山。
《傅雷家书》中励志的道理固然可贵,却比不上人生哲理。对书中所写的',儿子走后,母亲的痛哭流涕,父亲满心的感慨,正恰恰见证了亲情的可贵。
一个圣洁、高尚的灵魂,会将自己的血脉和精神传给下一代。无论风再大,雨还在下,这样的精神仍旧长存。
人间情意,最浓不过亲情。每个人的生命里千纠万缠,割不断亲情之链。成就人生,更要有亲情保驾护航。就像书中所写,沉淀着记忆里深沉的爱!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5
《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夫人写给他们孩子的家信摘编,是一部最好的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看了《傅雷家书》后,我一直很羡慕傅聪和傅敏,因为他们有这样一对父母。
傅雷和他的夫人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望子成龙,但他们“望”的方式不一样。有些父母对待孩子的心态十分扭曲,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把孩子当成出气筒,甚至有些父母把孩子当成赚钱的工具。我们都熟悉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他的父亲就是这样。贝多芬在小时候就显现出他的音乐天分。他的父亲,一个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急于把他训练成一个像莫扎特一样的音乐神童,以便他享受荣华富贵。
于是,贝多芬被迫学习钢琴,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稍有不遂,即遭毒打。邻居们经常看到这个孩子抽泣着睡着。贝多芬就是在这样黑暗的`童年成长起来的,可是他的父亲最终还是没有把他培养成一个像莫扎特一样音乐神童。许多中国父母似乎把贝多芬的父亲当作典范了,在应试教育和父母的双重压力下,有些中国孩子苦不堪言。幼儿园就开始学唱歌、跳舞、乐器、画画;一年级就要上奥数班;一放假就得去参加各种竞赛……一些孩子稍稍做不好,父母抡起胳膊就是一个耳光。
为了一份好工作,为了一个好未来,父母们花尽了心思。虽然世界上所有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的十全十美,但是他们有没有为孩子的心情想过?要是人到中年,才发现自己的童年是多么艰苦,要如何去弥补这些流逝的时光?并不是一味地玩耍就可以出人头地,但也不是乏味地学习就可以成龙成凤。我呼吁天下父母都看一看《傅雷家书》,打骂解决不了问题,要培养孩子得教子有方。
傅雷家书读书心得 篇6
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长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
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灰暗,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做到的,他几乎做到了极致。许多人说这是中国父母必看的书,看过之后我却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细细品读。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这段话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细腻的情感让我难以想象是出自那个严谨近于残酷,倔强甚至有些暴躁的学者之口。
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他说: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面对现在大学生邮给父母的待寄汇款单,没有其余的问候,而傅雷告诫儿子写信就是强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极好的训练。在如今是多么需要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