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此篇文章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让小海豚直立水面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求异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剪好的小海豚50个、钳子、尖锥、托盘、工具筐、水糟、实物投影、大玻璃缸、观察记录表等。
学生准备:泡沫块、海绵、铁皮、铁钉、橡皮泥、塑料瓶、木棍、各种形状的纸盒、乒乓球、细沙土、剪刀、铅笔、橡皮、彩笔、胶条、皮筋等。(也可给学生分组,让学生分几次带到学校,教师作好分类工作。)
三、活动重点及注意问题:
1、活动重点:选择不同材料,设计多种方法让小海豚直立水面。
2、注意问题:
①教师可让学生提前收集各种材料分类准备好,尽量丰富些交到老师处,分放在工具筐内。
②把工具和用具摆放在托盘内,分成几组供同学选用。
③使用工具一定要注意安全,用完放回原处。
④活动前给学生提出要求:恰当选取工具、用具、材料放在托盘上,用完后再分类放回原处。
四、活动时间:
6O分钟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同学们知道动画片中的小一休吗?他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今天,我们就和小一休比一比谁最爱动脑筋、谁更聪明。
(二)观察发现:教师往水槽中放入海绵、铁钉、橡皮泥、纸团、空瓶子、装了沙子的瓶子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把看到的现象告诉大家,并记录在观察记录上。
(三)初步探究:请每个学生自选材料,自己设计实验,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浮沉状况,看谁的方法巧、效果好。并简单地填写观察记录。
(四)实践活动:许多小海豚想直立在水面上,请大家帮忙。
1、学生自愿分组结合,进行初步尝试。
2、学生独立思考,反复实践,记好观察记录。
3、教师提示:要想让小海豚直立在水面上,除了要选择恰当的材料外,还应注意些什么(也就是小海豚直立水面与什么条件有关系)?
4、重点启发:别人的`方法我不用,我的方法与众不同。
5、整理观察记录,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准备展示。
6、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实物、观察记录),试说小海豚直立水面与什么条件有关?
7、分组讨论:在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8、个人美化自己的小海豚及配用材料,集体展示成果。
9、自我评价:对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活动延伸:美丽的小海豚非常感谢大家想出了那么多的办法让它们直立在水面上,现在小海豚又要请大家帮助,它们想潜入水底、想在水面上跳跃、想在水中游泳,你愿意继续帮助它们吗?
(六)教师小结活动情况:同学们通过自己观察、自己选材、自己设计、自己实验、自己解决困难、自己寻找答案、自己提出新问题、自我评价等活动,说明我们比一休更聪明。在活动中大家又提出一些新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在实验中也涉及到一些新知识,需要我们进一步求知探索。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
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
学生:
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
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流程
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
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
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原文地址节(图)元宵节(图)春龙节(图)清明节(图)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3
适合年级:四年
活动场地:室内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大自然的美。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3、拓展学生知识。
活动重点:让学生体会、发现大自然的美。
活动难点:学生创作是本课难点
活动课时:一课时
活动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录音机
学生准备画笔、各种叶子及白纸、胶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显示屏上的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秋季),你们喜欢秋天吗?你喜欢秋天的什么?生:我喜欢秋天的碧空。
生:我喜欢秋天的阳光。
生:我喜欢秋天的果园。
……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板书课题)
秋天的云、天空、树木、果园、山岗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各自的美,你要怎样来表达你对秋天的喜爱呢?
生:老师,我想朗诵一首诗来赞美秋天。(生朗诵诗)
生:老师,我想唱〈丰收之歌〉来表达我们对秋天的.喜爱。(生唱〈丰收之歌〉)
二、协同创作
导语:就请同学们组成协作小组,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秋天的美吧!
各协作小组自由创作。
(1)知识小组
(2)收集秋季常识及有关成语。
在秋天的节气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在秋天有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
含“秋”的成语有:
一日三秋秋风过耳秋扇风捐多事之秋秋高气爽秋毫之末
(2)美术小组
可单人也可几人协同完成“画秋天”,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协同作画。
(3)手工组
用收集的各种落叶贴成叶子画。
(4)朗诵组
朗诵赞美秋天的诗歌。
(5)舞蹈小组
用舞蹈来赞美秋天。
三、汇报展示
四、小结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鹿和狼分别是什么样的动物?今天,我们来读一个特别的故事,她会让你重新认识鹿和狼,也会重新反映我们人类自己。
二、根据阅读提示充分自学课文
三、联系讲述鹿和狼的故事
1、仔细读第1-6自然段,想一想: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2、自己练习讲故事。
3同桌互相讲一讲。
四、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2、小组讨论:罗斯福错在哪儿?为什么?
五、全班交流
1、说说罗斯福错在哪儿。
2、举例说说: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六、课外扩展
搜集有关自然界生物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写下来,准备参加不能破坏生物链主题队会的演讲。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内容:
《寻找春天》
二、教学设计理念:
“寻找春天”这节课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该课教学设计主要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春天,引导学生探索春天在不同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活动目标: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让学生在多个方面感受春天,发现春天在不同方面的表现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使学生在寻找春天的各项活动中,发现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与物、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引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做出思考。
2、学科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自己对春天的真实感受,创作一幅体现春天的图画。
四、活动准备:
在不同的地方寻找有关春天的自然变化和环境变化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设计:
(一)、导课:
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上一节社会实践课,前一阶段我们已经确定了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寻找春天,板书课题
大家都知道一年四季包括‘春夏秋冬’,更知道春天是四季的开始。谁愿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发言,找四个人。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前几天我们同学分小组分别到不同的地方去寻找春天,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下面,就请各个小组进行汇报和交流。
(二)、各小组汇报:
通过上面的调查,我们分别从感觉、视觉、听觉、嗅觉上感到了春天的变化。感觉到了春风的和煦与温暖;看到了冰雪的融化、柳树的发芽、小草的变绿;听到了小河流水的声音、从
南方飞回的燕子的鸣叫;闻到了潮湿泥土的芳香。
总之,在我们眼中,原野上的春天就是美丽,温柔和亲切的。通过他们的汇报,相信在你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幅原野上春天的图画。
总结: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发现:春天不仅仅只能以一个季节的形式出现,而且它还可以以多种艺术形式带给我们春天的感受。在各种作品资料中春天的意义可以无限延伸,所以我们感觉春天是一种艺术,是永恒的。
(三)、以春天的故事为主题,制作一张手抄报。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查找生活、学习中的不良卫生习惯,了解不良卫生习惯对身体的危害及纠正不良卫生习惯的方法。
2、指导学生了解日常卫生保健常识,树立关注卫生安全、关爱自我、珍爱生命的意识。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交流表达能力,使之形成健康的生活行为及生活状态。
二、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随地吐痰、不正确用眼等画面。引领学生观察后思考:这些行为可能造成的伤害是什么?引出活动主题“卫生安全我做主”。
(二)真实再现,学习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常识。
1、播放案例。学生观察思考:自己有没有这种行为习惯,这种行为习惯有哪些危害?
2、学生汇报:
(1)丁丁的牙齿出了什么问题?
(2)牙齿损坏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3)生活中哪些行为会损害牙齿?
(4)生活中你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牙齿的?
3、教师小结:同学们知道的保护牙齿的方法可真不少,让我们再来听听牙博士是怎样提醒大家的吧!(播放课件)
注意口腔卫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购买牙刷选择保健牙刷,牙膏选择也应适当,牙刷、杯子要专人专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饮食卫生,少吃甜食,睡觉前不吃糖果、糕点。不要用牙齿咬坚硬的东西,以防牙齿受损。
(三)行动在线,为不良卫生习惯提合理化建议。
1、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牙齿。但是,在生活中不少人在其他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卫生习惯。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例一、不洗手吃东西。例二、低着头写字。例三、随地吐痰。例四、不及时洗澡)出示画面,学生说出这样做的危害及纠正措施。
2、交流资料,了解不卫生习惯及其危害。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调查了解到的不良卫生习惯及其危害,小组长作好记录。
(2)请二至三个小组上台交流本组统计的不良卫生习惯内容。
(3)课件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资料,请同学们看后谈感受。
3、各小组针对刚才记录的不良卫生习惯提合理化建议。
小组交流。
4、班级交流:生活中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卫生习惯?
5、教师小结:小学生应该养成的个人卫生习惯有:
(1)每天早晨先开窗通风;
(2)每天早晚刷牙,洗手洗脸,吃完东西要漱口;
(3)每天把垃圾放进分类垃圾箱;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
(5)勤换衣服;
(6)定期理发;
(7)到公共场所回来后应洗手;
(8)拿碗筷前应洗手? ?
(四)好习惯行为常识抢答。
1、谈话:下面我们做一个好习惯行为常识抢答好吗?看看谁对好习惯行为常识掌握得好。抢答的规则是题目出现后第一个站起来的同学取得抢答权。
(教师依次播放课件,学生抢答。)
1、书写、阅读时,眼和书本的距离应是多少?
2、为什么不能喝生水?
3、每天应该刷几次牙?什么时间刷?
4、为什么不能咬笔头和手指?
5、怎样预防沙眼?
6、怎样预防感冒?
2、教师小结。
(五)拓展延伸——案例研讨
1、谈话:请同学们想一想下列做法存在哪些卫生问题、经常这样做会有什么危害。(播放课件)
2、学生分析。
2、教师小结:看来卫生问题无处不在,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要提高卫生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做好卫生安全的防护,如果忽略卫生安全,后果不堪设想。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