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亲子读书心得体会

2025/11/09心得

此篇文章亲子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亲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1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开始了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由于原来我曾经在卓越网上购过书,感觉其价格实惠而且品种齐全。在看了好多家长和老师的推荐书目后,考虑女儿的接收程度,我在卓越网上给孩子挑选了几本孩子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图书:《老人与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绿野仙踪》。刚一看到图书,女儿有些兴奋,不停地翻翻这本,看看那本。最终她把目光锁定在了《老人与海》,于是就这样,我们就开始了“亲子读书”的进程。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这是一篇让人感动其中、感悟其中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古巴老渔夫,他已经有84天没有打到鱼了。头40天,一个叫马诺林的小男孩很佩服他的本事,跟着他出海学打鱼,结果一无所获。小孩的爸爸妈妈说老头倒了运,不再让他去,孩子搭上别人的船,头一星期就打到三条鱼。他看见老人每天空着渔船回来,心里很难过。到了第85天,孩子拿着沙丁鱼和鱼食送他出海,祝他好运。老人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钓丝动了,一条马林鱼在晃动,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渔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第三天,老人拿出当年的威风,忍着伤痛用鱼叉扎死了这条大鱼,把它捆在船边。死鱼的血招来了鲨鱼群,它们大口大口地吃着马林鱼的肉,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刚读完,女儿对书中的意思不太懂,说这个老人是白辛苦一场,于是,我就慢慢的向女儿解释:“也许,书中的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最终还是让鲨鱼吃了他捕的鱼,他只带着鱼骨上岸,可是他始终没有向大海、向大马林鱼、向鲨鱼妥协,他其实是一个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在生活中的许多事都是这样,虽然结果可能会不尽人意,但重要的是你收获了这个过程,收获了它所带给你的经验、教训,使你又成长了许多,懂得了许多。”听了我的解释后,女儿也可以说是豁然开朗吧。就这样,她似乎在偶然间就喜欢上了读书。

通过了这第一次“亲自读书”,我发现,这不仅使女儿对读书增加了兴趣,而且在她不懂的时候还可以及时的帮她解答,使她能在第一时间懂得书中要告诉她的道理。而且,陪她读书还增进了我们的互相理解。对于同一件事,大人和小孩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结论自然也不一样。但是为什么不一样,只有和他们在一起才能知道。和孩子一起读书能较好的理解她的心理活动,能较准确的分析她的思想状态,这对理解孩子思考问题的方法很有用。并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面临许多的问题:怎样面对挫折和失败?怎样面对胆小和烦恼?……这些问题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的,有时做家长的我们,还真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尤其是面对现在的孩子,她们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想法,有时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她才好,而和她一起去读一些她这个年龄段该读的一些书,就会在书中和她一起找到答案,和孩子一起读书还可以与孩子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有书香做伴,生活就会多一份乐趣,情感就会多一份高尚,人生就会多一份精彩!

亲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亲子活动是少之再少,大多是父母长期工作,工作下班后又给料理饭菜,而孩子放学就是做作业,根本没有一点时间来陪孩子,更不要说在一起学习读书了,所以这次学校组织亲子共读,我们要好好珍惜。

读书,是人生的一大积累,它能塑造健全的人格,锤炼顽强拼搏的意志,更能丰富课外知识与大脑的智慧积累,它可能影响我们新一代的一生。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生,是一个难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是一个不称职的家长。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并不能做到每天陪儿子共读,但我每星期至少能陪孩子两次共读。自从开始亲子共读,在与儿子的一同阅读、一同学习中,我又重新找回了那种美妙与神奇,每次亲子共读都是乐在其中,回味无穷!

我们在读《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时,一起享受书中人物的喜怒与哀乐,一起感受到主人公顽强不息的精神和超强的生存能力,给孩子讲解碰到困难时,要象鲁滨孙在困难环境中顽强不息的精神,不可以遇到困难就逃避,而是想方设法的去克服解决它。

我在欣赏孩子的成长中也收获了快乐,书中的童真童趣拂去了我心灵上的尘埃,让我有幸走进孩子的世界,懂得如何去亲近这些纯真的天使。

20xx年,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乐在其中的我会将亲子共读进行到底,让孩子和我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彩无比!

亲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书对我们是多么重要。这学期学校致力打造书香校园、书香家庭,搞了一系列活动。亲子共读加深了我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让我明白孩子心里的真实想法,让孩子知道家长也需要不断学习,面对疑问可以各抒己见,他也可以给家长当小老师,让我和孩子在共同的阅读中一起进步。

首先要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找一些相关、适合孩子年龄段、充满童趣的的书籍和孩子共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耐心的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并启发他主动思考,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亲子共读我的体会是: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感受书中故事的精彩,词语的优美,一起回顾历史,体验自然地美妙,有时书中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会让我们一起哭成泪人。是读书让孩子知事明理,知道中华五千年的美德,学会了真、善、美,从书中体会到了博爱;是书让孩子明白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时时存在,物尽天择,强者生存,弱者淘汰,人要学会在挫折中成长。

亲子阅读已成为家中的一个良好习惯,孩子每晚写完作业都会自觉地拿书读,有时还希望那本书能有续集,这时我会激发孩子展开想象预测故事的未来发展及结局,让孩子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在书中健康快乐成长。

学海无涯,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要读的书无数,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为他带好头,引领孩子走向知识的殿堂。

亲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4

《城南旧事》用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将我领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动人的真挚叙述中抒发了对童年的缅怀和对人间温暖的呼唤,不但写得亲切动人,而且每个故事都能令我思绪起伏,多种交集的感觉同时在心头涌现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和“小偷”写下承诺,认真“小偷”讲故事······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童年是天真的,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这本书让你看完了放不下,还要看一遍的书。

亲子读书心得体会 篇5

“宝贝,我们看书去咯!”每天晚上洗漱完毕,我一声令下,女儿立马像只小鹿一样飞奔到床上:“妈妈,今天我们看这个新买的书,好不好?”女儿即将3岁,特别爱看书,她长这么大,几乎每天晚上都是伴随书香入睡,没有特殊情况,每天晚上8点到9点,就是属于我们约定的亲子阅读时间。我也通过学习和摸索积累了一些心得。

故事识字法

陪女儿读书的过程中,我都是用手指着书上的文字,大声朗读。我在书上看到过,这是一种“故事识字法”,就是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用手指着文字,通过重复讲故事,孩子会渐渐记住故事,尤其是其中的一些词汇,在她的日常生活中,她有时候竟然会脱口而出。小的时候,女儿总是听得津津有味,渐渐大了,往往我读一遍,女儿也要跟着来一遍。女儿大概1岁半的时候,就能看着数,用手指着,把整篇故事背下来,如小红帽、白雪公主等。

60分钟就会走神

印象中随着女儿年龄的增长,阅读的时间是从最初的5分钟,到10分钟、15分钟,渐渐地到半个小时,现在基本上在1个小时。因为孩子一般不能长时间地集中精力,所以给孩子阅读时,应控制好时间。小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时间非常有限,一般我也不去强迫她,不想听的时候,我会给她放点音乐或者是故事碟,给她营造这样一个阅读的氛围很有用,女儿很喜欢。

女儿喜欢图文并茂

现在,我常做的一件事就是逛书店,给女儿买书。我喜欢给女儿买一些图画书,因为孩子毕竟还小,图文并茂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我选书的标准有几个,首先文字要简练优美,只有优美的语言才能表达生动有趣的故事,其次要有艺术性,要有欣赏价值,现在很多图书的图画都是用电脑制作的,颜色看似很夺目但其实很呆板,只有那些形象生动、活灵活现的图画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