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此篇文章桂花雨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桂花雨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提倡自主学习,让学生自选学习方法、内容,并重视情感的体验,创设情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重视课堂语言的设计,尽展语文魅力。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
1.了解江南沿海地区有关风情,收集资料。
2.了解有关桂花这种植物的特点,收集资料。
一、学前导入:
前面我们学了老舍先生的《养花》,知道老舍是爱花之人,但爱花人并非老舍一人,今天,我们再结识一位单单爱家乡桂花的人——琦君,我们来看她的文章——《桂花雨》。
二、预习检测:
1.展示收集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仪)学生自主阅读。
2.检测读文效果。
(1).同桌互读、互评。
(2).思考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3).你问我答擂台赛。
(4).听写词语:中秋时节、桂花盛开、香气迷人、香飘十里、摇花之乐、花落如雨、杭州花香、难比故乡、回忆童年。
三、体会文章中心。
过渡:每读一篇文章,我们都要揣摩作者的心思,以求得与作者心灵相通,也就是要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那么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回顾学过的古诗,看老师提问的诗句,哪些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似。“春风又吹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四、指导感情朗读。
语言激励:作者那浓浓的乡情就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把自己当成作者,用你的朗读来表达出这种情感吧。咱们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仔细揣摩、朗读、用你的语调和语气的变化把听者带到江南沿海一个飘着桂花香的美丽小村庄。学生自选段朗读,老师相机评价或范读。
五、利用前面听写的词语把本文改写成一首小诗:
中秋桂花开,香飘十里外,摇之落如雨,故乡忆中来。
六、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的童年或联想二十年后自己远离家乡会怎样思念家乡,那么你如何表达这种感情,让学生或诗、或文、或画、或歌。尽情发挥,表达思乡之情。激励语言:回忆往事是十分有趣的,我们从《桂花雨》中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情。现在你有没有想到自己,你热爱家乡吗?你怀念你的童年吗?假设,现在已是二十年后,你也许是一个公司的老板,也许是某大学的博士生,也许你在异国他乡留学,又一年的中秋节到了,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你孤身一人远在他乡,望着窗外的明月,你会怎样?(叙述以上语言时伴以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同时有提示词:童年、小伙伴、玩具、幼儿园、家乡、马颊河、小院。)
七、小结、作业:
1.“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等你真正长大离开了家乡自然能体会到这一点。
2.把本文你喜欢的词、句或段抄在笔记本上。设计意图课前收集资料,可训练学生筛选、整合等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内资料展示以激励学生养成课外阅读、收集资料的习惯。“同桌互读”以达到读正确、读流利的目的。且有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你问我答”学生分成两组互提问题、互相解答,这样他们自己提问自己答,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这些词语可概括全文内容,在提词时边叙述课文、边提出来,让学生写词语时回顾了课文主要内容,且为后面的“文改诗”做好准备。利用表达同样情感的诗句引路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化解难点。用富有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且让其自选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此环节通过联想训练了想象力,通过表达思乡之情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让学生写诗、文、画、歌又训练了习作能力,且是自选表达方式,故又是自主学习的体现。积累语言是每课必做的,只有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提高。
桂花雨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具准备:
常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
思考: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带感情读课文
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桂花雨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①学会“箩、杭”2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①按要求语系课文,自学生字词料。
②查找有关桂花数的资料。
③准备“摇花乐”的课件
自读提示明要求
①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些什么有趣的事?
②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板书课题:桂花雨)
③快速默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那些要求?
④全班交流,明确阅读要求。
⑤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树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初读课文知大意
①学生自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品读语句悟情感
①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数,使劲地摇。”
“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②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中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练习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③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我喜欢的是桂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④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⑤理解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你的感受,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什么。
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⑥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你能通过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⑦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在哪里?找出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评议为什么要这样读。
积累语言求发展
①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
②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③把自己得到的感受记录下来。
桂花雨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抓住语言训练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验摇花乐。
(2)揣摩文本语言,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思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桂花“香”
(2)想象课文情景,体验摇花“乐”。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的话,感悟思乡“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桂花雨是琦君88岁时写的,她这么老了,为什么还要写呢?
2、你在完成学案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想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呢?
二、交流展示、汇报成果
1.组内交流对于学案三个问题的探究结果。
(1)桂花真香呀,你闻到了它的香味了吗?从文中的哪些语句“闻”到的呢?
(2)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更让作者难忘,请大家自由读读第2-4自然段,谈一谈你的阅读感受。
(3)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要说“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吗?
①组长带领全组同学逐一落实学案的完成情况,对组内同学在完成学案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尽量使问题在组内解决。
②由组长按“全员参与”原则和个人自学情况确定本组展示代表。
2.集体交流。(学生板书、展示、交流发言、质疑、互动)。
(1)出示展示的要求:
①交流展示的同学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板书书写要规范,尽可能精炼表达。
②其他同学可以主动质疑和补充。
(2)发言内容参考:
①通过小组学习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抓住重点句子,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
②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讨论的?(组长是怎么组织大家交流的)
三、精讲点拨
1.筛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重点问题。
2.重、难点突破的方案
(1)感受桂花“香”
①自由朗读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②认真地读一读这四句话,你觉得哪个句子最让你感受到家乡的桂花香?请说出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以下的教学)
③当你读这句话时,你首先会把目光锁定在哪个词上?为什么?
(2)体验摇花“乐”
①课件出示:摇桂花的场景
②师:让我们一起和小琦君来摇桂花吧,享受那一份摇花乐吧,闭上你的眼睛,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③师生合作说话:我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摇啊摇,我仿佛到...
④补充句子练习:我闻到了:啊,好香的雨呀,它香了————它香了——香了————它香进————————————
⑤抓住“喊”字,指导朗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采访:假如你是小琦君,你看你脸上汗腾腾的,你累吗?你怎么还那么开心吗?
⑥体会想摇桂花的急切
师生、生生分别扮演“我”和母亲,注意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情感。
(3)感悟思乡“情”
①许多年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吗?
②仿照这句话,再说一句.母亲还会说:“ ”(温馨提示:外地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外地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
③从母亲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互动探究
(1)桂花雨是琦君88岁时写的,她这么老了,为什么还要写童年的事情呢?
提供材料支撑:一生漂泊的琦君,这辈子最喜欢写的就是故乡的人和事。她在另一部作品《烟愁》中写道:(课件出示):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故土,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的确,正是因为对根的追寻,这份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眷恋,84岁那年,她又回到了故乡。看到故乡的一草一木,不禁泪水涟涟。其实琦君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的心里。
五、迁移应用
(1)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
(2)结合热爱童年、热爱家乡的主题,谈谈对课文的体会。
六、总结
月是故乡明,花是故土香,人是故乡亲,水是故乡甜。感谢琦君,用妙曼的文笔,让我们感受到童年的美妙,故乡的美丽,生活的美好。
附: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乐
桂花 香
思
桂花雨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记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自读自悟;细读悟情;品读体会。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你们都认识什么花,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啊?
生:玫瑰,长得漂亮,可以做送人;槐花,可以做馍馍;油菜花、菊花……(同学们各抒己见)
师:哇,大家知道这么多花,还知道它们能干什么,让老师涨见识啦,那同学们今天我们再认识一种花——桂花(打开多媒体,展示桂花的图片和简介)
1、介绍桂花:桂花:也称木犀,木犀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5m,冠卵圆形。叶对生,硬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全缘或具疏齿。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更直观的观察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并加深记忆)
2、引出今天的课题《桂花雨》板书课题,并设疑为什么叫桂花“雨”?桂花时如何下雨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认读本课的生字,正确读记词语。(打开多媒体,播放视频)
2、自主读文,边读边在书中作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小组交流,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伴听,不懂的内容,同伴互助或做标记,集体交流。
4、代表汇报,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并恰当点拨。
(学生汇报哪些内容,教师相应给以点评,增强其自信心)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再读课文,想象情景,谈谈感受,重点交流以下问题:
(小组交流、总结,自主展示,其他小组质疑补充,将课堂形成一场小小辩论会,教师及时总结并相应点击哪部分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画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2、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摇花乐,这是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创设想象人物的内心,体会“我”童年的摇花乐。教师点击课件演示摇花乐的情景,把学生带进花香飘溢的桂花雨之中,体会课题的含义。)
3、桂花的收藏作用有哪些?
4、理解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体会母亲的话的含义,揭示主题——热爱家乡)
5、题目为什么叫“桂花雨”?(点题)
四、感情朗读,拓展升华
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呀,同时,作者也把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仅仅在写摇落的桂花雨吗?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童年的摇花乐,体会浓浓的思乡情!
桂花雨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6
一、引出新课
1、师谈话:同学们,老师发现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些事非常有趣,如:抓螃蟹、钓鱼,做游戏、打乒乓……回忆起来真是一种享受!你有吗?想和大家分享吗?老师想请同学们谈谈,谁先来?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就是(出示,齐读)桂花雨
3、题目质疑:老师今天还为大家带来了礼物,(拿出来)问:“这是什么?”
说到桂花,大家都很熟悉。可是,说到题目中的桂花雨,你了解吗?那么,你有什么疑问吗?
(桂花雨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写桂花雨?……)
二、交流预习收获:
过渡:你的问题提的真好,这枝桂花就送给你了。
刚才,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可是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解决拦路虎。昨天,大家已经回去预习了,老师想看看你们的预习水平,有信心吗?
1、字词音形义(出示生字新词读、理解交流)
(1)仔细左右尤其吩咐帮忙口占一绝拣去小叶糕饼
(2)搓桂花桂花卤
沉浸桂花香中姿态笨笨拙拙即时口占一绝檀香炉烟袅袅天空阴云密布
湿漉漉的泥土茂密的叶子和在茶叶中泡茶
(3)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2、交流读书情况
我们已经解决了读书过程中的“拦路虎”,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一遍。边读边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时的一件什么事情?“桂花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3.学生快速阅读,师巡视指导。
怎么样?哪些同学愿意给我们读一读这篇课文呢?(指名读,听读讲名听读要求)
4.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桂花雨是怎么形成的?
5.那么,究竟是怎样来摇桂花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作者的童年,和著名作家琦君共同感受摇桂花的快乐吧!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摇花乐”
1、(出示第三节)师示范读。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我怎么摇桂花的;我摇桂花时的情景;我摇桂花时高兴的心情。)回答的真好,这枝桂花也送给你了!
小结:同学们很会读书,不仅读懂了内容,而且还体会到到了感情。
2﹑那么谁能找出我心情的句子?
学生默读课文找句子,做记号
交流: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
说说作者乐的原因。(指名说,出示第1句)(板书:是件大事)母子二人的对话让你明白到了什么?(板书:迫不及待)应该怎么读这段话呢?(指名读)
我这么乐的原因还有什么呢?(生回答,出示第二句)
理解“云脚长毛”。母亲为了花开足一些,不让我去“摇桂花”为什么此刻她却赶紧吩咐人提前摇呢?这又说明了什么?母亲此刻的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情感?你能读一读吗?
那么,我是怎么摇桂花的呢?
出示句子: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
“我“是怎么摇桂花的呢?现在很多同学的手上有一枝桂花,我们就来模拟一下,把它当成一棵桂花,摇一摇它吧!(请生示范摇)是不是这样摇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摇桂花的样子和摇桂花时的情景图片)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说吗?(真美啊!)
美在哪?怎么美?
(预设:桂花像春天的细雨密密地绵绵地散落下来。
桂花像夏天的雨一串串地直落下来,顷刻间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花地毯。
桂花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飘悠悠落下来。)
此时,如果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摩我。
桂花落在我的脖子上,痒痒的,酥酥的
桂花落满一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了,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了,这使不禁想起月宫里的桂花
作者觉得怎么样?
出示句子: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指名读)
作者在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怎样?你呢?能再读一读吗?
母亲呢,干什么了?(出示句子,指名读),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什么叫做“撮一点?”
(撮一点放在学生鼻间)香吗?喜欢吗?能读一读这句话吗?
父亲呢?(出示语句)
问:父亲做了些什么?哪位同学能用六个字概括一下?(点香,闻香,吟诗)闻到两种香味,父亲便即时口占一绝,什么叫做“时口占一绝“?
我们来欣赏欣赏父亲的诗歌吧!出示诗句,(指名读),理解。
读了这首诗,你明白了什么?
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3、小结:
4、齐读第三节。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字词,疏通了课文,并且学习、理解了描写桂花雨的一个自然段。那么,小时侯的我为什么那么喜欢摇桂花呢?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接着来讨论。
五﹑作业
描红
熟读第三小节,体会我的快乐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