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子李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刷子李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读准读通读流利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认识刷子李的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
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认识刷子李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生)刷子李(板书),读课题。
1.简介作者
《刷子李》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冯骥才(板书)写的,冯骥才曾是央视《感动中国》的推选委员,因为他既是作家又是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所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政协委员答记者会上,各位记者都是争相请他作答。他写的文章一定也非常值得读读。
设计意图:
简介作者,一是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了解,今后选书择书有一定的“作者”意识,二是通过对“大”人物接地气的介绍,拉近与学生距离,激发阅读兴趣。
2.质疑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脑海中有何疑问?或想知道什么?
预设:
刷子李是谁?他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为什么拟这个题目?
老师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时,就停下来。我不明白,生活中,我们称姓李的老师为——(生接)李老师,称姓李的医生为——,称姓李的师傅为——。课题为什么要倒过来写作“刷子李”呢?学习就是这样,要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
3.释疑
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谁来当小老师能解答?(第一段,相关句子: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叫长了,名字反没人知道。只有这一个绰号,在码头上响当当和当当响。)
设计意图:
质疑课题,意在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带着问题学习的习惯。
二、检测预习,学习生词
过渡:请拿出课文纸,我们一起来交流字词的`预习情况。
1.生交流预习生词情况,可以说收获,了解了哪个新词的写法、意思,也可以提出不理解的,还可以提醒大家需要特别注意的词语。(包括胆子在剧终的理解。)
(1)生自由交流。
设计意图:
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就要给他们更多的参与机会,“兵教兵”的形式学习生词,检测了预习,共享学习资源,提升学习兴趣。
(2)课件出示、巩固
规矩 派头十足 不可侵犯
师傅 悠然摆来 悠然摆去
包袱 伴着鼓点 和着琴音
匀匀实实 平平整整
天衣无缝
句子:(重点是多音字的读法)
a.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b.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c.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d.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摇篮上去;茶叶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
设计意图:
轻声、四字词语、多音字,从多个方面学习、巩固,择取一个长句在具体语境中,检测多音字掌握情况。指导读通读懂句子,尤其是长句中的停顿,因为读正确、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前提。
三、整体感知,初识人物
1.回忆课文内容,想一想:刷子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预设:
内容方面:外貌—黑衣黑裤黑布鞋
技能—刷墙,活神仙,派头十足,悠然自得(出神入化)
本领高
情感方面:神圣不可侵犯
设计意图:
从课文内容、表达情感两个方面可以较好地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逐渐渗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过渡:同学们很聪明,在预习中就有这么多发现,文中的哪些句子表现了刷子李的这些特点额?他还有什么特点?
2.快速默读课文,划出能够表现刷子李特点的语句,简单批注。
学生交流,指导读准读通读流利。
小结:这一身黑衣黑裤黑布鞋的刷子李,把墙壁刷得匀匀实实、洁白无瑕,居然自己身上一尘不染,他真是——奇人!
设计意图:
根据刚刚升上四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读,无疑是这篇课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一是文章篇幅过长,1527字。二是富于特色的天津语言,与学生的语言表达习惯有一定的距离。只有在充分的读准读通读流利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较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四、总结全课,激发期待
刷子李的“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下节课将继续学习。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2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提供同类文章《泥人张》《快手刘》。
2、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同时阅读人物描写出色的文章,积累优美词句及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
1、出示课题。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姓李的老师称李老师,看见姓李的会计称李会计,看见姓李的厂长称李厂长,那看见姓李的粉刷师傅,我们称什么呢?
3、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作者为什么称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为刷子李呢?请同学们结合预习,猜猜原因。
4、刷子李他的技艺到底有多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蘸(zhàn)和(hè)着琴音必得(dě)发怔(zhèng)调(tiáo)浆天衣无缝(fèng)
3、再读课文,画出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
三、小组讨论,深化感悟
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话题一:黑衣服的描写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由读,扫除阅读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通过概括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学生交流列举。(四处)
3、教师小结: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4、出示: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
5、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技艺高超)
6、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
7、读一读,读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叹。
8、刚才我们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品析来体会作者描写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小组讨论其它三处地方描写的`好处。
9、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0、小组派代表朗读,要让同学听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读之前可让其他同学友情提醒,促进交流,深化感悟。
11、为什么要着重写发现小白点?
12、指导学生读出曹小三心理的变化。
话题二:刷墙的描写(第五小节)
1、刷子李的粉刷本领到底有多强?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2、学生自读。
3、这一小节,有哪些令你惊叹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看法。
4、小组派代表小组讨论的结果。
(1)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折得清爽。(蘸浆的手法高明,或者调浆配料方法巧妙。)[]
(2)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动作熟练,优美。)
(3)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做的活,效果非同一般。)
5、请一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6、自由练读。
话题三:写法的妙处
1、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四、紧扣末句,总结课文
1、出示最后一小节。
2、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分别见到、听到?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3
一、导入,解题。
1、 出示《俗世奇人》:读过这本书吗?
简介《俗世奇人》
(这是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写的一部书,里面收录了18个传奇人物的故事,故事读来引人入胜,人物奇特又让人叹为观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刷子李》
板书课题,读题。
2、 解题。
你从课题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粉刷匠吗?
出示: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
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的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摘自冯骥才《刷子李》
如:一个姓张的人泥人捏得好,就称泥人张;一个姓魏的人风筝做得好,就叫风筝魏……
3、 导入:这位被称为刷子李的人到底有怎样齐天的本领呢?让我们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1、 自读课文,思考:刷子李的高超技术表现在哪些地方?文中哪些描写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2、 认读词语:匀匀实实 天衣无缝 蘸酱 露馅儿 难堪 发怔
3、 过渡:有手艺的人总喜欢带个徒弟,好把自己的一手绝活传承下来。刷子李也有个徒弟,叫曹小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曹小三一起去领教刷子李的粉刷本领。
三、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1、 出示: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曹小三听说的师傅刷子李有着怎么样的一手绝活呢?
读课文1小节,划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读一读,说说你觉得刷子李的粉刷活绝在哪里?
根据回答板书:效果美妙 技术高超 规矩奇特
如此绝活,有人信吗?
别人不信或是不敢全信,徒弟曹小三也是半信半疑。你们信吗?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跟着曹小三一起亲眼瞧瞧吧。
2、 读课文4—6小节。
思考:曹小三亲眼看见的与先前听说的相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划出相应的句子。
学生读课文,画句子
交流。曹小三看到的和先前听说的哪些情况是相符的。
出示:
(1)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2)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3)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像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从效果美妙、技术高超、 规矩奇特三方面去比较)
朗读体会。
读到这里,你觉得刷子李只是一个粉刷匠吗?
(引导体会刷子李那音乐家、舞蹈家、书法家、艺术家、指挥家、画家一般的粉刷技术,体会超高技术给人带来的享受)
四、读写交融,感知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
过渡:故事写到这里。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可文章并没有结束,作者还写些了什么?
快速浏览7—10小节。回答。
(写了曹小三发现师傅裤子上有白点,以为是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但实际上那是师傅抽烟烧出来的一个小洞)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读来趣味盎然。)
如果在这一波三折中写出曹小三的心理活动,故事会更加精彩。
作业纸练习:
(1)当曹小三在师傅的黑衣上找不到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时,心想
(2)当曹小三在师傅的黑衣上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心想:
(3)当曹小三知道白点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时,心想:
练习、交流。
多么离奇,多么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拿起书,完整地感知这一精彩的片段。
指导朗读7—10小节。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技艺高超的刷子李,明察秋毫的刷子李,曹小三的忍不住一扫的眼光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让人称奇,叫人起敬,作者冯骥才忍不住在结尾写道——
出示: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明白呢!
曹小三听到和见到的,我们也听到见到了,那曹小三又学到了什么呢?
写一句话
(精益求精;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享受工作可以创造奇迹;平凡的岗位可以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唯有真本领,才能赢真名……)
大千世界,奇事万千,一个刷子李就让我们领略如此风采。所以有人这么说……
出示:一袭黑衣,诠释铮铮诺言,一手绝活,演绎人生风采。
一番教诲,警醒懵懂少年,俗世奇人,书写不俗人生。
小结:小小刷子刷出一片神奇。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手中都有一把神奇的刷子。我们也可以让手中的刷子给自己刷出一片神奇的天地。
板书设计:
刷 效果美妙
子 绝活 技术高超 奇人
李 规矩奇特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略读课文,本组材料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人物”,通过不同作者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刻画出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他们与众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本文的作者冯骥才,通过一系列的写作方法(特长+姓、细节描写、一波三折、侧面衬托等),为大家全面展现了一个技艺高超的粉刷匠---刷子李。作者不仅对刷子李刷墙时动作、声音、效果进行正面细致描写,来展示刷子李的神奇。还专门设置一个旁人,他的徒弟曹小三,透过徒弟的双眼来观察师父到底本事如何,恰到好处地从侧面衬托出刷子李的技艺了得。与此同时,作者还牢牢抓住徒弟曹小三心理变化的过程,巧妙地将文章推向高潮,此起彼伏,扣人心弦。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写法的好处,并达到写法的迁移和运用。
学情分析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绝大部分学生在初读之后能读懂文意,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仅如此,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写作方法上也有所认知,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相应的学习引导,将作者的部分写法进行总结整理,引入新文章让学生将相应的写法进行迁移,融会贯通,乃至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问题对策
本教学案例探究点: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让学生体会并认知作者的各种写作方法,通过感受到作者相应写法的妙处。更进一步,学生能将这些写法进行迁移,并运用在日常写作中。主要策略是:“自读、认知、感受、迁移、运用”,即:通过学生自读,让学生体会到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接下来,进入课文,通过课文的具体描写认知作者的几种写法。其次,通过引入新文章,让学生进行写法的迁移。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通过练笔,将这些写法运用到日常习作中去。
教学目标
本案例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促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认识“浆、屁、傅、袱、馅、诈”6个生字;通过阅读,感受人物形象,了解刷子李高超的技艺;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时间
本课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人物。(5分钟)
1.由《俗世奇人》一书引出本文作者。
2.导入课题,初步认识“刷子李”,了解其绰号的由来。
3.拓展运用“特长+姓”的命名方式,领悟“绰号显特点”的作用。
二、感受形象,初识写法。(20分钟)
1.学生自主阅读,在字里行间感受刷子李的人物印象。(3分钟)
2.组织交流:(17分钟)
(1)刷子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些印象的?
结合交流,相机揭示作者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特点的主要方法:细节描写、侧面衬托、一波三折。
三、拓展阅读,领悟写法。(8分钟)
提供相似阅读材料《张大力》,让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进一步领悟细节描写、侧面衬托和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
师引: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找找细节描写、侧面衬托、一波三折、特长加姓这四种写作方法的影子。
四、例文引路,写法迁移。(5分钟)
师引:怎么样?冯骥才笔下的奇人神吧?其实像刷子李、张大力这样的奇人并不只出现在小说中,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能看到许许多多这样身怀绝技的民间奇人,你们看——(出示图片)
最后一张图片为刘谦,由刘谦引出学生习作《快手刘》
师引:最后这一位,大家最熟悉了,他是谁?
对,他就是近景魔术师刘谦。我的一个学生看完刘谦的表演,写了一篇作文,你们看看他写得怎么样?好的话,好在哪里?不好的话,给他提提意见。
五、作业设计。(2分钟)
1.运用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写你所知道的能人或你身边最有特点的人,如最幽默、最善良、打字最快等。
建议:
(1)可以通过给人物取绰号、侧面衬托等方法,凸显人物特点。
(2)可以抓住细节描写,如动作、神态、语言等,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3) 故事情节能够一波三折最好,如果没有,也不要紧。
2.推荐阅读《俗世奇人》。
板书设计
23* 刷子李
技艺高超
特长+姓 细节描写 侧面衬托 一波三折
佩服
半信半疑 发怔发傻
失望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语文实践性很强的阅读课,在充分发挥选文作用的同时,挖掘课内外多种教学资源,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阅读实践机会,并巧妙地进行读写迁移,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书本与生活)中从读学写,提高读写能力。过去我们的阅读教学大多经历这样的几个阶段:整体感知(初读感知)——重点段研读(品味词句、指导朗读)——拓展阅读,这是一种教课文的教学流程,在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上收效甚微。我们应该认识到: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应从“理解课文”转向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从“阅读主导”转向“表达主导”。那么,我们在实践中就要努力构建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的教学流程,即:学课文——学方法——表达实践。一般来讲,讲读课文两个课时,用一个课时教课文足矣,第二个课时用来学习方法和表达实践。略读课文一个课时,用三分之一时间学习课文,三分之一时间学习方法,三分之一时间进行表达实践。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读通读顺课文,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蘸浆”“匀匀实实、悠然”等词语的意思。
2、着眼全文,研读重点句子,丰富“刷子李”的形象。
3、梳理曹小三心理变化的线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冯骥才《俗世奇人》的兴趣,课外继续走进作家笔下的人物。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最精彩的句子,丰富“刷子李”的形象;
2、梳理曹小三心理变化的线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学新式称呼
1、齐读课题《刷子李》,导入新课。
2、这是人们送给他的一个特别的称呼,猜猜他是干什么的?
3、了解称呼由来。
4、举一反三助称呼理解。
咱班谁写字最漂亮?写字(姓氏)
谁跑步最快?跑步(姓氏)
谁的朗读水平最高?读书(姓氏)
二、初读感知,品正面描写
(一)初读课文,检查词语朗读。
1、过渡:想要学好语文,读好书非常重要,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顺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什么关系?读完以后身体坐正示意老师。
2、学生交流汇报。(板书:曹小三、师、徒)
3、检查读词。
(1)这篇文章比较长,有很多难读的词语,我来考考大家,请看,这组词你会读吗?
师傅包袱芝麻规矩露馅儿较劲儿
①生读,师正音。
②你觉得哪个字的书写需要注意一下?相机指导书写:傅、袱、馅
(2)第二组词又来了,谁来挑战?
蘸浆稀溜溜匀匀实实和着琴音
生读,师正音。(关注:蘸、匀、和)
(二)指导朗读,体会人物正面描写的方法
1、读好词也要读好句。出示句子:
①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
②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③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生读,师朗读指导。
2、这时候如果让你在“刷子李”这三个字前面加上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呢?
指名回答。(生可以上台板书)
3、总结写法,引出“正面描写”。
三、梳理心情,学侧面描写
1、过渡:我们刚才感受到了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他的徒弟曹小三一开始就相信了吗?
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半信半疑)
2、通读课文,画出描写曹小三心理变化的句子。
指名回答。
PPT出示相应句子。
(1)自由读
(2)你体会到什么?(板书:佩服)
(3)居然?给你什么感觉?文章哪一段也写了事情出乎曹小三的意料?(第七段)
出示:当刷子李刷完……出现一个白点
(1)齐读
(2)刚刚还对师傅佩服的五体投地,转眼间,在曹小三的.心目中,师傅的形象——(轰然倒地)此时曹小三的心情是多么失望啊!(板书:失望)
(3)那事实真的像曹小三想的那样吗?
不是,是烟洞(板书:敬佩)
曹小三的心情就像坐了过山车(板书画出曲线),真是一波三折啊!
3、谁能用你的朗读,读好这三个字,读出曹小三的心情。
PPT出示:
(1)一开始曹小三半信半疑时:(刷子李)
(2)当曹小三在师傅的黑衣上找不到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时:(刷子李)
(3)当曹小三在师傅裤子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刷子李)
(4)当曹小三明白了白点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时:(刷子李)
自己读,同桌读——指名读(师引读)——指名加标点读——加语气词全班齐读。
4、此时此刻你想送给刷子李哪个词?或者送一句话,一个符号。
5、总结写法,引出侧面描写。(板书:侧面描写)
四、课堂延伸,探俗世奇人
1、今天我们认识了技艺神奇的“刷子李”。
这里还有很多“奇”人等着我们去认识呢!(PPT出示刷子李、泥人张、好嘴杨巴等)
他们都在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里。赶快去读一读吧!
2、布置作业:
(1)摘抄你觉得这篇文章有意思的语段。
(2)推荐阅读《俗世奇人》(PPT出示作业)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于人物描写的方法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本文内容一波三折,趣味十足,课堂教学设计以读书引导为主,感受对人物的正面描写,通过梳理曹小三心理变化的线索,学习正侧面结合的人物描写方法。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认识课文中的6个生字,摘录描写精彩的句子。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
2、平时我们怎么称呼数学老师的?以此类推,姓李的老师称李老师,姓李的会计称李会计,姓李的厂长称李厂长。今天我们课文中出现了这么个人——刷子李。
猜一猜,他是做什么的?
3、“刷子李”,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称呼。知道吗?“刷子李”可不像李会计、李厂长一样,只要是姓李的粉刷师傅就可以这样叫。只有这个人刷墙的技术特别好,才能叫“刷子李”。比如:做豆腐特别好的,姓王的人叫“豆腐王”,剃头特别好的,姓陈德任叫“剃刀陈”……
4、那么“刷子李”他的技艺到底有多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二、简介冯骥才及本文出处。
冯骥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作家。他长于天津,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他以学者式的渊博和填密,有条不紊为天津文化倾注着心血: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其实,这些已超越了学术范畴,它对延续历史文脉、保持个性魅力、清晰城市形象、促进天津未来发展等,都具有深层的意义……
本文选自《俗世奇人》,其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是东南水路的门户,有守卫京都的意思。即今天的塘沽码头。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一强活不成,不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如:“刷子李”、“泥人张”等。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要读得流利。
1、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正音,特别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蘸(zhàn)和(hè)着琴音必得(dě)发怔(zhèng)调(tiáo)浆天衣无缝(fèng)
3、说说“刷子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可以自由说说初读课文后的感受,谈谈初步印象,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课文里的话来说。
4、再读课文,画出能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句。
四、课堂交流,深化感悟
“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就是他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根据学生所画句子,顺势导入以下两个话题的讨论:
话题一:黑衣服的描写
1、文中多次写到“刷子李”的黑衣服,你们发现了几处?
2、学生交流列举。(四处)
3、教师小结:听说黑衣服──看到黑衣服──检查黑衣服──发现“小白点”。
4、出示:“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白刷不要钱。”
5、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技艺高超)
6、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
7、读一读,读出对他高超技艺的赞叹。
8、刚才我们通过对一些重点词句的品析来体会作者描写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小组讨论其它三处地方描写的好处。
9、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10、小组派代表朗读,要让同学听出“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在读之前可让其他同学友情提醒,促进交流,深化感悟。
11、为什么要着重写“发现‘小白点’”?
12、指导学生读出曹小三心理的变化。
话题二:刷墙的描写(第五小节)
1、“刷子李”的粉刷本领到底有多强?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2、学生自读。
3、这一小节,有哪些令你惊叹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与小组成员交流交流看
(1)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折得清爽。
(蘸浆的手法高明,或者调浆配料方法巧妙。)
(2)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动作熟练,优美。)
(3)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做的活,效果非同一般。)
5、自由练读。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话题三:写法的妙处
1、课文是写“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该花大篇幅描写他是怎样刷墙,刷得怎样好,可为什么却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他的黑衣服呢?
刷墙的描写是直接写他的刷墙的技艺高超,而黑衣服的描写虽然不是直接写,可从这些描写中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技艺高超,我们可以称这种描写为侧面描写,但无论是直接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五、积累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本文语言朴素,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都情趣盎然,简洁传神。同学在解决前两个问题的同时,已经找出了不少精彩语句。现在不妨再读一读,选一句最精彩的推荐给大家,并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再次阅读,交流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
六、作业星级挑战:
必做作业: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背诵。(三星级)
2、摘录精彩的语句。(三星级)
选做作业:1、尝试点评摘抄的精彩语句。说说精彩在哪里。(四星级)
2、阅读《童年的玩与学》349页《铁匠》、《鞋匠》,做批注,写一写读后感。(四星级)
3、选择身边一个熟悉的人进行片段描写,写出他的主要特点(一个即可)。(五星级)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俗易懂。教学时,首先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自读思考的基础上,师生围绕“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家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有哪些描写最精彩的句子等问题交流讨论。最后整理小结,若有可能,再读读与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张》《快手刘》。
2、许多学生对粉刷不太了解。因此,很难真切地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这是教学的难点,这一难点不突破,不仅很难感受“刷子李”这一人物形象,而且也不可能去体会作家的写法。为帮助学生真切地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我通过抓住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重点句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如,第5自然段,这一段比较集中地描写了“刷子李”刷墙的情景。教学时,我组织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象情景,读后交流感受。再是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集中讨论,如,“他刷浆时,干完活黑衣服上为什么没有一个白点”,通过集中讨论,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从而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3、冯骥才笔下的此类俗世奇人还有许多,阅读本文后,可以补充冯骥才的同类文章,如,《泥人张》《快手刘》,供学生自由阅读。补充同类文章给学生阅读,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这类人物的感受,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便于学生较全面地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