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质疑“最好的老师”
1、板书“最好的老师”,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认真负责,知识面广,严格要求,关心学生……)
2、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的标准, “作家大卫、欧文认为谁是他最好的老师啊?”
生:“怀特森先生”。
师:“错了吧?作者觉得怀特森先生连个一般老师都算不上,不信,你读读这句话。”出示“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生读这句话。
师: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
生:这种老师不算什么老师。
生:这种老师不配当老师。
生:这种老师根本不符合好老师的标准。
师:“再把课题和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有什么感觉?有什么要说的,要问的吗?
生:我感觉到这两句话自相矛盾,好像不是在评价同一个老师。
生:我觉得这里作者对怀特森的看法不符合题目意思。
生:为什么对怀特森先生前后的看法怎么会有如此大差异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怀特森先生究竟做了什么让我们这么生气,这么气愤?
“怀特森先生编造上课内容,有关猫猬兽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
“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却得了个大大的红*。测验不及格。”
“班里的每个人都没有及格,如果有一两个有困难的同学是正常的,但全班都不合格就说明老师的教学有问题了”
“我们试卷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
……
“要是你的老师也编造内容来上课,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认真地按照老师教的去答题,却拿到了打满红*的试卷,心情又会怎样?”
二、再读课文,释怀“最好的老师”
就是这样一位不可理喻的老师,却是我心中“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用怎样的教导让我们明白了原委,改变了看法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怀特森先生的话,然后学着用怀特森的语气解释给大家听。可以选择帮助,更希望能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
我既然告诉过你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那么( ),你们应该( )啊!
我之所以( ),是希望( )!
……
抓住“怀疑、警惕”
同学们,书读到这里,我们读出了一个个性十足的老师,与其说他个性十足,不如说他用心良苦。他如此用心,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随时记录你的感受,一会交流。
1、“冒险”——你会在这样冒险的课堂上睡大觉吗?
2、“挑战”——是呀,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搭设了平等对话的平台,使学生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这便是一种挑战。
3、“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花这么长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不正培养了我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既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真是太吸引人了。
师:是啊,在不断的冒险中,不断的挑战下,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更为重要的.是他让我们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 那就是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师:那是不是要求我们就不要相信书本,相信权威了呢?
这也告诉我们,学习生活中也有许多东西需要用慧眼去识别,并不是一味的怀疑,一旦你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是需要用充分的理由和根据去证明它的。
三、重读课文,赞美“最好的老师”
同学们,这就是老师教给我们的全部,这就是老师的良苦用心。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事讲给一位朋友听,他惊骇极了。“他怎么能够这样糊弄你们呢。”那朋友说道。
我的反应如何?
立刻看着那位朋友的眼睛,并告诉他:“不,你的看法错了!”
谁来读读这句话: 带着肯定的语气
四、回味课文,探讨“最好的老师”
从作者的坚定的眼神以及肯定的语气中,怀特生先生是最好的一位老师,是一个极具个性,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的老师,你觉得这样的教法好吗?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用意,体会到人应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3、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用意。
教学难点:体会人应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交流导入:
1、板书“最好的老师”,说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
2、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作者心目中的最好的老师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通读顺。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 出示题目检测词语。
3、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用文中的哪句话可以概括?(抓出“个性”句)
三、默读课文,解决重点
1、思考:课文哪里写出了怀特森先生是“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2、全班交流
四、再次默读,突破难点
1、思考:怀特森先生教学方法的独特、出人意料的举动难道是为了哗众取宠吗?他有何用意?给学生带来什么好处?
(此处问题不够简洁是为了让学生在思辩中深刻认识怀特森先生,从而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老师是他最好的老师。)
2、全班交流,老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解题。
3、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推出第二问:如何去接近真理?
(学生可能迷糊,师可引导学生你们的知识是从哪来的开始一步一步探讨。出现卡壳时交流时可适时播放课外资料,让学生体会到要接近真理要掌握正确的知识,就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课外资料或切身实际来谈体会)
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蜜蜂发音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这一科学发现出自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生之手,确实难能可贵!无数生物学家没有发现的奥秘,小小的聂利发现了;成年人没有怀疑过的来自书本的“定论”,聂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日报》的报道说,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振动(或被剪下双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
如同许多重大科学发现一样,发现过程本身也许并不曲折,关键在于发现者是否勇于向“定论”提出质疑,向科学权威提出挑战。体现在聂利身上的勇于怀疑的精神,比“蜜蜂的发声器官”这个发现本身更为可贵。
五、回顾全文,探讨写作手法
1、假如你来写“我最好的老师”,你会怎样写?
2、快速浏览全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与刚刚自己的写作思路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3、根据学生回答,点出以事见理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积极运用。
六、教师小结结束该课我最好的老师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3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4
【学情分析】
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有着较为独立的个性,在阅读时,也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感悟。因此,教学时,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刻理解科学知识的文化意蕴,最终形成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正确态度。
【教材分析】
《我最好的老师》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的作品,写的是一个叫怀特森的老师,他在课堂上把错误的动物学知识“教”给了学生,让学生们测验都得了不及格之后,他才说出真相。以此教育他的学生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认为课本和老师就永远正确。文章短小深刻,充满哲理。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要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还要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探究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预设】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9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我最好的老师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前面的链接语,看看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
2、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认识怀特森先生,体会他的“好”
1、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充分地感受怀特森先生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同学们再一次深入地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并在句子旁边写感受做批注。
(设计说明:用大的“问题情境”作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避免了面面俱到的情节分析和烦琐肤浅的提问应答,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了解了怀特森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为后来理解为什么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集体交流,起初你认为怀特森先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1)“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
怀特森先生是一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老师。因为“我”的考卷时根据笔记答的,笔记又是根据老师所讲而记的,本应得满分。可为什么怀特森先生竟给“我”打零分呢?这太让“我”吃惊了,所以“我”觉得他是个奇怪、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的老师。
(2)“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编造出来的。”
怀特森先生是个不负责任的老师。他竟然在课堂上给我们讲授错误的知识,我们的老师都是讲正确的知识,他太不称职了。
师过渡:当时作者的心情和我们是一样的。明明是怀特森先生亲口讲的知识怎么能出尔反尔呢?这又怎能不令我们生气呢!来,同学们读读这段话,读出作者当时生气的心情。自己读、指名读。
(3)课件出示句子: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这句话里哪个地方最能表现出当时同学们愤恨的心情?
预设生:我发现少了先生两个字,我能体会到当时作者对怀特森先生深深的痛恨,他觉得怀特森先生不配当老师,因此直呼老师的名字。
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吧!指名读、齐读
4、继续交流:后来你又觉得怀特森先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1)“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怀特森先生真是一个用心良苦的老师啊!他宁愿让同学埋怨责骂,还是大胆的在课堂上传授虚假的知识,原来全都是为了培养同学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的能力,他真是用心良苦啊!
(2)“同时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怀特森先生是一个培养我们大胆质疑的老师。这个零分能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一看到这个零分我们就会知道在课堂上就应该集中精力、认真动脑,听出错误马上指出来,否则以后还会得零分的。
(3)“怀特森先生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来接受他的挑战。”
怀特森先生是一个时刻不忘培养我们怀疑精神的老师。他总是想法设法,就是他在以后的科学课上经常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来挑战他的错误。所以我觉得他是一个时刻不忘培养我们怀疑精神的老师。
(4)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作者和他的同学们为了驳倒怀特森先生一个个貌似正确的论点,课后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预设生:到图书馆查资料、查看科学书、上网查资料、问其他的科学老师、问父母、亲自做试验
师小结:是啊,正是在这一个个的过程中,同学们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对知识的——认识,还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5)“这是一个终身受益的教训。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怀特森先生是一个培养我们具有怀疑精神的老师。怀特森先生挖空心思想出那样一个独特的教学方法,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迷信权威和书本。这个道理让我一生都很有好处。
师小结:怀特森先生用编造猫猬兽的虚假知识,告诉我们在科学课上——(生接)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在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的课上,我们还是不要——
在生活中,我们依然不要——
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永远不要——
这就是一个——终身受益的教训。
5、本文的作者大卫欧文正是在怀特森先生的影响下,才最终成为美国著名作家,其所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
此时我们回到链接语中的第二个问题。我想你一定弄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了?谁来说说?
(因为怀特森先生用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让我们明白了不要迷信书本和权威,要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因此作者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
师小结:是啊,作者用切身的体验和满腔的敬佩表达出了对怀特森先生做法的认同,认为他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如果有人提出怀特森先生的这种做法是在糊弄学生时,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不同意)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大声地并坚定地告诉他——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课件出示,生接)“不,你的看法错了。”
四、学习写作方法,升华他的“好”
同学们,对这样一位教学方法独特的老师,你喜欢吗?(喜欢)
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对这位怀特森老师敬佩得五体投地,喜欢得无与伦比,恨不得马上就成为他的学生是吗?那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吗?作者是运用了怎样的办法让我们跟他一样喜欢甚至是迷上了这位怀特森老师呢?
师小结:对,作者详细记叙了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件事,而且把自己在这件事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内心感受非常详细地记录了下来,用“事实说话”,所以才这样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五、我手写我心,记住他的“好”
假如你现在真的成为了怀特森先生的学生,成为了作者的同学,你都想对怀特森先生说些什么呢?请你用笔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最好!
……
总结: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怀特森先生不但给作者,也给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师希望这种影响无限延伸,希望我们未来的生活、未来的工作、未来的人生都能因这种影响而精彩!
板书设计:
29我最好的老师
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编造、饶有趣味"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侧面——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
2.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连贯。
(2)、找出课文的生字和不懂的地方,画出来,与同桌讨论交流。
同学们已经读了课文,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指名读、齐读词语:
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颅骨
驳倒·论证·权威·糊弄真伪
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侃侃而谈终身受益
(2)写字指导:绽驳学生给多音字组词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写的是一个叫怀特森的老师,他在课堂上把错误的动物学知识"教"给了学生,让学生们测验都得了不及格之后,他才说出真相。以此教育他的学生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认为课本和老师就永远正确。)
找出文中点明中心的一句话——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二、找出矛盾冲突点
问:谁是作者最好的老师啊?(怀特森先生)
错了吧?作者觉得怀特森先生连个一般老师都算不上,不信,你读读这句话。出示——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再把课题和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你有什么感觉?有什么要说的,要问的吗?
为什么对怀特森先生前后的看法怎么会有如此大差异呢?
三、质疑:
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
1.出示: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1)指名读,读出什么感觉来了?(生说)
(2)看来怀特森先生不算个好老师,对不?他到底是个怎么样的老师呢?请读课文1、2小节,找出他是怎么样的老师?
2.出示: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1)指名读。
(2)默读1-2小节,哪些读出"出人意料"?
3.出示:当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1)谈感受。什么叫"目瞪口呆"?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想想在什么情况下有过"目瞪口呆"的感受?读出作者的那份惊诧。
(2)还有哪些字眼让你体会到作者的惊讶来?(竟然)
(3)作者为什么"目瞪口呆"?"目瞪口呆"的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读出全班同学的那份惊愕来。
(4)一个人得零分很正常在情理之中,在意料之内,可全班同学都得零分,叫人怎么想也想不到,用一个词那就叫——(出人意料)
过渡:考了零分,心情如何?可是怀特森先生又是怎么样向你们交代的呢?
4.出示:"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因此,你们记在笔记本上的,全部是错误的信息。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他特别强调,本次测验的零分记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
师:据老师了解,西方国家升中学是不考试的。凭的就是这张成绩单。孩子们有时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你现在又有什么感觉?
(1)对学生的心情,他会理会吗?你认为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坚持自己的观点?
(2)如果当时你也是其中一名学生,听了老师的话心情怎么样?(忿忿不平、懊恼、感觉受骗上当、被戏弄……)是的,教室里肯定是一片哗然,带着你刚才说的心情,说说想法。
小结:与其说是对成绩不满,还不如说是对老师的师德、老师的人品提出了强烈的质疑、抗议。因此大家怀疑——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读出语气)
四、探究"最好"
1.同学们,书读到这里,我们读出了一个个性十足的老师,与其说他个性十足,不如说他用心良苦。他为什么这么做呢?出示:同时,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他如此用心,到底教会了我们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读读课文最后三个小节,划出有关句子,随时记录你的感受,一会儿交流。
(1)"冒险"——你会在这样冒险的课堂上睡大觉吗?为什么?
(2)"挑战"——是呀,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搭设了平等对话的平台,使学生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这便是一种挑战。
(3)"花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花这么长的时间去思考和论证,不正培养了我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既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真是太吸引人了。
2.出示"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有两个"不要迷信",说说你看法。
我们要尊重书本,但不要迷信书本;我们要尊重权威,但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读——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五、拓展延伸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总结收获
你的生活中有什么人、什么事让你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吗?请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我最好的老师。
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算哪门子老师?→我最好的老师。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定“编造、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垢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的学生和家长对老师是很关注的,谁都想给自己或者给自己的孩子找一位最好的老师。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最好的老师,看一看他“最好”在哪里,你是怎样理解的?
二、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然后学生自由交流,回答上面的问题。
提示: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老师教学生的具体事情,进行反复品读,从课文中具体写的事情当中体会到老师“教学方法独特”、“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的真正用意”和“我对老师的赞扬”三层意思。
内容提示:课文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生产力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描写了“我”对怀特先生的感激和赞扬。
三、你从“最好的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提示: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进行思考。
重点语句提示:
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这是怀特森老师通过这一堂关于“猫猬兽”的课,想要告诉学生的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轻信老师和专家的说法,要敢于怀疑。
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这里的“冒险‘是指科学课上富有挑战性的紧张刺激的学习过程,学生要求时刻动脑对事物进行独立的思考、独立的判断,要有怀疑,也要有实证,学习成了一个真实的复杂的认识过程。
然而,正是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这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是怀特森老师创造和营造的,也就是在科学课上不断质疑,不断思考,不断论证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那就是要善于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要有怀疑的精神。
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书本、权威,代表的是已有的、被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知识。句子中的两个“不要迷信”强调的是一咱怀疑的精神,强调要通过独立的思考去获取知识。
四、学习方法感悟
提示: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
板书设计:
学方法独特:科学课成了“冒险”
最好的老师 正用意: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能力
我的赞扬: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附词语理解:
出人意料:超出人们的意料。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破绽: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饶有趣味:饶,丰富,多;指很有趣味。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