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2025/11/10教案

此篇文章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眼睛是人体的一个器官,我们拥有它,是幸福,是平安,是无法比拟的财富。当我们失去生命时,尚好的眼睛如果能带给失明者以光明,我们的眼睛将得到永生。《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主要记叙了琳达的母亲、父亲、女儿无私地把自己的角膜捐赠给需要他的人,并为死后能为别人做点什么而感到快乐和骄傲。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所以如何引领学生与这些人物进行心灵的交流,是教学的关键。

【学情分析】

本文涉及角膜捐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初步的调查,了解周围人对待角膜捐献的看法。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熟悉文章内容,触动心灵,升华情感。

【教学目标】

1、认字8个,写字7个。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2、理解“给予、振聋发聩、热泪盈眶、捐赠、天壤之别”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品味“永生”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在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正确认识器官移植,培养博爱、奉献的精神。

4、继续练习写批注笔记。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琳达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受到人性的陶冶。

难点:通过一定的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让学生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铺开文路

1、听写词语:捐赠、角膜、痛苦、骄傲。

2、分析词语,复习课文主要内容。

3、揭示本节课任务——理解琳达对捐赠角膜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二、研读课文,文人交融

(一)默读课文,思考:

是什么让琳达对捐赠角膜的认识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边读边划出相关的词句,在边上写写自己的体会。

(二)集体交流

1、受父亲的影响

出示父亲的话语(随机出示),理解,朗读。

(1)、“你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父亲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样的话?读。

为什么父亲能平静地说?读读第四自然段,从中找依据。指名说。指导读。

(2)、“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而重见光明,并像你的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么美妙!”

补充资料,想象盲童重见光明会有什么美妙的事发生。

(3)、“ 想想看,另一对父母,如果他们的女儿也能像温迪一样将会多么自豪。”

品味父亲的大爱品质。读。

2、受温迪的影响(随机出示)

(1)、出示:孩子热泪盈眶,走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此时的温迪会在心里对外公说些什么?指名回答。

(2)、出示9—11自然段母女俩对话的部分:

“妈咪,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骄傲。”

“这令你骄傲吗?”

“当然,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多么痛苦吗?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送给失明的人。)

师生分角色读母女俩的对话。

师:温迪为妈咪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妈咪做了什么,外公呢?

指名回答。

从温迪和妈妈的对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指名回答。(3)、出示: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献出的远非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仍辉映在我女儿的眼睛里——怎样的一种骄傲!

思考:他究竟还留下了什么?

指名回答。

3、品味琳达的品质。

(1)、师:(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我的可爱的小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一辆卡车无情地碾过正在策马扬鞭的她。

同学们,琳达此时心情怎样?伤心欲绝的她又是怎么做的?请大家读——(继续配乐,学生感情朗读):“当我签字时,她的话萦绕在耳际:你想过如果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么痛苦吗?”

(2)、从这里可以看出,琳达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指名回答。

(3)师:她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啊!所以这个时候这封信一定能够抚慰这位伟大母亲的心灵。你愿意轻声地读给琳达听吗?

(课件出示信的内容: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爱——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终生分享她的美丽。)指名读信。

思考:他们分享的仅仅是温迪的美丽吗?还分享了什么?

指名回答。

三、读题解题,体会品质

1、齐读课题。

2、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眼睛吗?

指名回答。

3、再读课题。

四、补充资料,升华情感

1、琳达的一家是伟大无私的,他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这种爱心的传递,永远也没有消失过,请看——

(大屏幕出示捐赠角膜的图片及资料。)

2、引导学生谈一谈学习收获。

3、总结。

五、作业超市,课外延伸。

摘抄课文中令你感动的词句。

将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身边的人听,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①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②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③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课前准备

让几个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屑,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呢?

①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②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讨论交流

①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②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③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我的发现

●学习“我的发现”

①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②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①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②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也可以是烦恼的事、难受的事……

③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

④学生动笔。

⑤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趣味语文

●词语盘点

①学生自读。

②同桌互查。

③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④记记写写。

●日积月累

①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③逐句自读。

③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④教师释疑。

⑤熟读、背诵。

●趣味语文

①联系本单《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自读。

③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聪明的使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8个生词并能听写. 理解吐蕃,许配,求婚,使命这些词语的意思。熟悉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禄东赞的聪明。探究禄东赞如此聪明的原因。学习禄东赞善于观察、学习、创新,能抓住事物本质,急中生智的优点。

3.学习抓重要语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禄东赞的聪明;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禄东赞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

教学过程:

事先板书好课题。课前让学生欣赏有关文成公主与松赞干部的介绍资料。

一:激趣引入,复述故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件.同学们,欢迎进入智慧王国。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个充满智慧的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叫--

1,复习词语.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使者禄东赞”求婚、文成公主、赛智慧、许配、马驹、檀香木棍、拴线、蜜糖、完成使命。”

2,谁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上面的词语将对你讲故事很有帮助。)

3,知道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二:细读课文,感受禄东赞的聪明。归纳段意。

1. 既然课文是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的,那,事情的起因是……:板书“起因:使者求婚,比赛智慧”(第一自然段略讲)

2比赛智慧,皇帝出了几个难题呀?课件出示2、3、4自然段前的有关句子,指名学生读,读出问题的难,以读代讲。分别是哪些自然段,选择你们最敢兴趣的故事学习。课件出示:方法是,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你最喜欢的那段课文。2想想,你从这段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禄东赞聪明,作上记号。3、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加问号的方法表示。4. 写出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5.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解答这个难题,小组交流一下。(师巡视,帮助并了解学生的情况,然后逐段指名交流。)

第一个故事。A,感受禄东赞的聪明。哪些同学选择的第一个小故事?你从哪些语句中什么到禄东赞聪明,读来听听,谈谈你的体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一些句子练习朗读。尤其是禄东赞的方法的语句。B,探究禄东赞的聪明。读文后你有没想明白的问题吗?老师当其他国家的使者,问问禄东赞:“我的方法怎么就不灵呢?”“你的方法怎么就不会出差错?”哦,我只抓了表面现象,禄东赞抓住了马驹饿了就会吃奶的这一本质特征.禄东赞的方法可真是巧,确实是一个(聪明)的使者。他的聪明在于他(会观察)。C,归纳段意。请学生交流概括的段意。没中心句,要靠我们认真读,认真总结。抓重点语句进行总结,也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齐读课件中禄东赞所用方法的语句,再填空:----用----的办法,辨别出母子。这样的段意简洁,准确。板书巧分马驹,指出,这是故事的小标题。段意一般要求完整,小标题不要求完整。E交流,你还有什么别的办法解答这个难题?

第二个故事。A,感受禄东赞的聪明。选择第二个故事的同学站起来让老师们看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禄东赞聪明?读一读,体会体会。B,探究禄东赞的聪明。读完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不懂的吗?“那下沉的一头是根,浮着的一头是梢”.为什么?这道题比上一道难吧?(课件出示科学知识:植物的生长特点,靠近树根部密度大些,重些;靠近树梢部密度小些,轻些。水的浮力知识:同样大小的东西,重的在水中会沉,轻的在水中会浮。).其它的使者知道这些科学知识吗?都无计可施,第二个题比第一个题(难),禄东赞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难题,他确实是一位(聪明)的使者,连皇帝都连连点头呢。禄东赞的聪明是因为他(会学习)。C,归纳段意。试用上一次的方法总结这段的.主要内容--禄东赞用把木棍放入池中的办法,辨别出了木棍的根与梢。”试着帮老师想个小标题。板书智辨根梢。D,交流,你还有什么不同的办法解答这个题?

第三个故事:A,交流感受到的禄东赞的聪明。请选择第三个小故事的同学举手。你们一定有些迫不及待了吧,谁第一个来交流。其它同学注意听,然后补充。B师引导让学生悟出禄东赞的聪明之处。如此难的题,用老方法行吗?题可是难上加难了。别的使者(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禄东赞却能在着急中冷静下来(思考)(让回答的学生上台板书“会思考”),巧借蚂蚁和蜂蜜,创新方法,把线穿过玉石眼,他确实是个(聪明的使者。)C总结段意。禄东赞怎么做的,抽学生读读。板书蚂蚁穿线。你能给这个故事想个小标题吗?板书,蚂蚁穿线。E,交流,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解答这个难题?

3,有如此聪明的使者去办事,最后,事情的结果自然是,请学生回答。板书成功求婚。品词析句:“使命”换成“任务”,一样吗?哪个词更好?(最后一段也简单带过)

三:看着板书,总结禄东赞的聪明。谁来看着板书说说,禄东赞为什么能成功求婚?……所以,我们说禄东赞是一个(聪明的使者)

同学们,只要你们也做到,在生活中做个爱观察的有心人,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在紧急关头沉着冷静,急中生智,智慧的大门将永远为你们敞开。愿意做聪明的孩子吗?那么,来试试吧?

四:拓展,民间流传的是五难使者.课件出示:(二选一,编故事)学生独立编后指名交流.

其中一个难题是:在数百名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女孩子中辨认出谁是真正的文成公主.(提示,向公主的贴身保姆打听特征,眉心有颗美人痣)

还有一个难题: 令各国的使者各领一百只羊,一百坛酒;要将羊杀了,剥皮、吃光肉,揉好皮、喝完酒。(温馨提示,慢点慢点,各国的使者和一同来的人也不过几个而已,别撑破肚啦,别醉倒啦,别累坏啦。)

板书设计:

起因:使者求婚比赛智慧

巧分马驹会观察

15聪明的使者经过:智辨根梢 会学习

蚂蚁穿线 会思考

结果:成功求婚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4

一、题目入手,引发思索

1、读题。

2、质疑:什么是“药方”?课文围绕寻找药方的线索来展开,那么,“生命的药方”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遇到难读的字、词勾画下来,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想想艾迪为德诺做了哪些事情?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互相交流,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三、细读课文,逐层理解

1、学习第1段:德诺患上艾滋病以后,他的境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学生交流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和艾滋病人的遭遇,联系课文内容,设想一下德诺从身体上和心理上遭受的打击。读书,体会德诺悲伤、孤独、绝望的心境。

2、联系下文,想一想德诺患病后这种难过的心境还在课文哪些地方表现出来?让学生勾画出相关句子,交流讨论。⑴德诺冷得发颤,他梦见自己找不到回来的路。证明心中非常绝望。

⑵德诺妈妈告诉艾迪:“德诺患病后,最怕的其实是孤独……”母亲最了解德诺。

3、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德诺,你会有什么感受?最渴望的是什么?

4、引导学生读文感受艾迪帮助德诺的几件事情,并分析理解:这些事情对德诺有什么意义?带领学生从课后2题的第2个句子入手,辐射到全文理解这一难点。理解艾迪给了德诺哪些“快乐”、哪些“友情”,为什么使德诺感到“满足”。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交流读书后的感受。

四、品味课文,沉淀情感

1、小结全文,有感情地诵读最后一段。

2、讨论:德诺为什么抱着艾迪给他的球鞋离去?(可让学生谈谈如何对待艾滋病人的话题)

3、配乐朗读这一段。

4、谈谈你对友情的看法。试着写几句。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的投影片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提出自读要求

1.鱼会在哪里游呢?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题目是“鱼游到了纸上”(板书)鱼怎么会游到了纸上呢?

2.请大家带着疑问去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a.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b.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c.“鱼游到了纸上”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什么意思?

学生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

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并指导读好长句子。

3.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看鱼画鱼)

4.说说对“鱼游到了纸上”的初步理解。

第二课时

回顾上节课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默读课文,思考:你觉得聋哑青年是一位怎样的青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这些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简要写在旁边。

2.同桌交流,读读画好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说给同桌听。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并把自己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去体会。(用投影片逐一出示句子)

a.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都说明了这个青年和其他看鱼的'人不一样,入神着迷,到了忘掉自我的程度。

b.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现了青年的忘我。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因他是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作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全都是鱼,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条鱼,才把鱼画活了。

c.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青年看鱼、画鱼持之以恒,勤奋执著,才将鱼画得那么生动形象。

d.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青年长期观察后,对金鱼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才会下笔如有神。“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读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青年?

b.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c.指名评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领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惊心动魄的景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句之间的有机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黄河》歌曲,学生欣赏。

2、同学们,知道这首歌赞美谁吗?你了解黄河吗?(板书:黄河)谈谈对它的了解。老师这里搜集了几幅黄河的图片,大家看。(出示图片)

3、多少年来,我国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都为黄河写下了壮丽的诗篇。你知道哪些赞美黄河的诗句?抽生交流。老师也摘录了两位诗人的诗句。王之焕这样赞美黄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李白这样赞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黄河的水就像从天上滚滚流到了人间,奔腾不息一直流向大海!这就是诗人眼中的黄河!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袁鹰的《黄河的主人》这篇课文,继续感受黄河那磅礴的气势。补充完整课题,齐读课题。你认为怎样的人才称得上是黄河的主人?这节课老师也希望你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心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精读感悟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黄河的主人”指谁?艄公是做什么的? (板书:艄公) 这个“艄”是船尾的意思,坐在船尾把舵的人称“艄公”,现在引申开来,把撑船的人,把舵的人,划船的人都叫什么?凭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最具概括性的一句话画出来,交流。(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1)你们找的跟他一样吗?同学们真会读书,这句话也是整篇课文的中心句。在这句话中,你理解了哪个词的意思?理解 “惊涛骇浪”,使人惊吓的大风浪被谁战胜了?理解“如履平地”,谁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同踩在平地上一样轻松?

(2)他凭的是什么?(板书)让我们来齐读中心句。

过渡:刚才我们是把长课文读成了一句话,现在我们再回归整篇课文,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各个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交流)

2、感受黄河万马奔腾的气势:

(1)黄河在作者眼中是怎样的?(出示第1自然段)理解“浊浪排空”。站在黄河边,作者的感受是什么?理解“胆战心惊”。

(2)自己读读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黄河犹如千军万马,如同脱缰的野马奔腾不息,这就是黄河!你能读出黄河的气势吗?抽读,齐读。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想看看吗?(播放视频)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你看到的黄河吗?

(3)艄公就是在这万马奔腾、一泻千里的黄河上战胜了惊涛骇浪,他真勇敢,不愧是黄河的主人!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艄公,齐读中心句。

3、感受羊皮筏子之险:

(1)你见过羊皮筏子吗?(简介羊皮筏子,出示画面)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羊皮筏子?

交流:“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2)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筏子虽小,但载人载物很重,在黄河上漂流很危险。)能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抽读。

(3)那是怎样的黄河?(奔腾)那是怎样的羊皮筏子?(轻小)险吗?艄公就是站在这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在汹涌的激流里如履平地,怎能不让人赞叹?齐读中心句。

4、感受艄公的沉着和乘客的从容:

(1)“沉着”说明什么?(他很镇静)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什么时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对,当遇到风浪时,艄公小心地注视着水势,什么时候大胆地破浪前行?风浪过后他开始大胆地破浪前行。从这里你能看出这是位怎样的'艄公?(既胆大又细心、沉着又机智、勇敢又有智慧)抽读。

(2)羊皮筏子上的乘客是怎样的表现?找到相应的词语。“谈笑风生”什么意思?“从容”什么意思?乘客为什么会从容地谈笑风生呢?(勇敢、相信艄公)乘客们相信艄公的什么?(高超的驾驭小船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3)艄公身系乘客安全,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在滚滚的黄河上战胜艰难险阻,把一批又一批的乘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真不愧是黄河的主人!齐读中心句。

5、感受坐羊皮筏子的勇气:

(1)如果让你坐羊皮筏子,你敢坐吗?坐羊皮筏子也需要勇气,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的。乘客尚需如此,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就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了,你敬仰艄公什么?(出示第2句)赞颂艄公什么?(出示第3句)

(2)在惊涛骇浪之中,在滚滚黄河之上,艄公却如履平地,他不仅战胜了黄河,而且与黄河和谐相处,黄河的主人不属于他还会属于谁呢?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颂这机智勇敢,勇于与大自然抗衡的黄河主人们!齐读中心句。

6、同学们, 文章写万马奔腾的黄河,写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写作者的提心吊胆和乘客的谈笑风生,都是为了什么?(侧面衬托艄公的机智勇敢、沉着大胆的品质)

三、拓展延伸

1、滔滔的黄河水从远古流到了现在,更将从现在流向未来,黄河的主人用他特有的魅力征服了黄河,征服了我们所有读者。此时此刻,你肯定有许多话要对艄公说,请大家拿出纸、笔,写出你想说的话。

2、同学们,艄公凭借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征服了黄河,成为黄河的主人,这使老师想起了爱迪生的一句名言:坚强者在命运的风暴里奋斗。齐读。

3、拿出你们的笔,也来学着写写我们自己的名言,鼓励自己成为生活的主人。交流名言。

4、其实只要我们像黄河上的艄公一样,撑起人生自信的竹篙,扬起希望的风帆,不畏艰险,努力拼搏,我们就一定能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愿艄公的智慧和精神能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就像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