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雨后》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雨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实践,学会10个生字,认识3个绿线内的生字;背诵课文,积累生字词。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童年的幸福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小哥哥一边嘴里说着糟糕,而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神情的欢愉心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雨,是夏季里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听,下雨了。(课件展示下雨的场景)听着这沙沙的雨声你想到了什么呢?雨过后,你最喜欢干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雷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一条彩虹挂在天空。池塘里水满了,明晃晃的,像一面大镜子,碧绿的荷叶上晶莹的水珠滚来滚去。青蛙在大声地歌唱,蜘蛛在树杈上忙着织网。地上积满了水,成了一片海洋。家家户户打开门窗,大人们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孩子们一溜烟地跑出家门,尽情地玩耍。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见了,觉得非常有趣,就把孩子们玩耍的情景写成了一首诗《雨后》。(教师板书课题。)谁有兴趣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3、想知道诗里的小伙伴怎样玩耍的吗?那就赶快来听一听,看一看吧!说不定,诗里所写的就有你们的影子哦!(听读课文,看玩耍场面,使学生初步感受文本)
二、营造乐读氛围,激发自主阅读
1、读准:
(1)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还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不会的可以请教同学、老师、字典。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课件词语)
出示:赤脚、踩水、摔跤、溅起、糟糕、兴奋、骄傲、发射、撅着
(小老师领读、指名读)
2、读熟:
(1)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读。
(2)小朋友,敢和别人比赛读课文吗?赶快去找对手比一比吧!看谁最厉害?”
(3)指一名学生找对手读一节给大家听。
(4)、师生接龙读。
3、谈谈总体感受:小朋友,读了这么多遍,你有什么话想和大家说说?
三、运用想象,感受童心童趣(学习第一节)
师:(播放儿歌《水花花、泥花花》)是啊,雨中的小朋友真快乐!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小节,看看大雨过后,广场上玩水的小朋友快乐吗?
1、哪一句看出来了?(发散思维,积累语言,指导说话“快乐得还像……一样”。)
2、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用“赤脚的孩子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来串联。)
3、大家说得真好,他们的确很快乐,自己试试看谁能把他们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可以轻声读,也可大声读,可一个人单独读,也可以同桌合读,)看谁读得最快乐。
4、最后指名读,并让其他同学评议一番,说说理由。
四、通过表演,体验生成快乐。(学习二、三、四小节)
1、自读诗歌,说说你喜欢诗中的谁?
2、请学生个别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随机品读有关内容:
快乐的小哥哥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a、指导读好句中的“使劲”和“多高”,体会小哥哥快乐兴奋的心情。
b、问:知道他为什么快乐吗?
光着脚,和大地,和水亲密接触——尽情,痛快
没有大人的管教,约束——自由自在玩——快乐……
自由自在,想干嘛就干嘛,玩得尽情,痛快,这就是神仙过的日子。
c、再读,读出孩子们痛快,舒畅的心情。
滑稽的小哥哥
a、师生配合读:瞧,那儿有个小哥哥,他玩得多带劲儿啊!……哟,水塘有些滑,得关照妹妹一声,于是,……没想到……
b、问: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哥哥?(可爱,滑稽,爱护妹妹……)
骄傲的小哥哥
a、问:如果是你摔了这么一跤,你会怎么说?
b、出示:我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
c、小哥哥也是这样说的,他说——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读)
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替小哥哥想一想,当时他嘴里说着“糟糕”,可是心里又是怎么说的呢?
d、出示:心里却在说:“”交流。
e、师:小哥哥觉得这一跤摔得——(痛快,舒服,神气,刺激,开心……),所以他的脸上放射出——(兴奋和骄傲)
f、读,读出小哥哥内心的兴奋和骄傲。
a、这两节内容我想让小朋友来演一演。要想演得好,就一定得把这部分内容读熟,而且还要想一想可以怎么演?下面我们分角色来读。先请小朋友把小哥哥说的话用横线划出)请划出的小朋友读一读。再女生读旁白,男生读小哥哥的话。
b、谁愿意来演一演?
(1)一男生表演一女读旁白,其他学生欣赏。
(2)学生评议表演:你觉得他哪儿演得最有趣?
可爱的小妹妹
a、小妹妹是怎么跑的?指名一人读,一人演。其他都是小评委,看她演得像不像?指名评价:你觉得她演得像吗?为什么?(“咬着唇儿”,不像男孩子们那样大呼小叫)(“提着裙儿”,不让雨水沾湿衣裳)(轻轻地小心地跑”,防止水中地滑)
b、读有关的句子,读出小女孩小心翼翼的样子。
c、你知道小妹妹想什么?(小妹妹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小妹妹那么怕摔交,为什么也希望摔一跤?(感受摔交带来的痛快,乐趣)
d、如果,你也在雨后的广场,你会想什么,希望自己做什么?
五、感情朗读全文并背诵:
师:学了这首小诗,在你眼中,你觉得这是一个()的雨后!难怪作者说,(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老师也被迷住了。《雨后》可真是一首好诗。给大家带来了这么多的快乐。这么美的诗歌,如果配上音乐,一定会更美妙。《雨后》(配乐读),把快乐带给在座的每一位!
学到这儿,你有没有办法让快乐留在脑海里,喜欢的那节可以背下来。
六、拓展学习、丰富生活。
1、有人说,雨是神奇的魔术师,把大自然打扮得多姿多彩,给人类带来无穷快乐!我们熟悉的唐代诗人苏轼也写了一首雨后的诗。请大家读读,课后可以去找来,做进一步地了解。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把自己雨后所看到的,或雨后玩耍的经历写下来。
《雨后》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2 、认识4 14个生字,会写4 4个生字。
3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的心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要认的生字是重点。
2 2 、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成语接龙
(二)科学坐姿
(三)眼肌能训练(定点凝视训练、扫视训练)
(四)手心敷眼:戳热你的小手,轻轻的放在眼睛上。(配乐)
(五)闪视训练:
我最聪明, ,我最棒! !
(六)闭上眼睛听雨的声音,感受雨的氛围,出示雨后的景色,引出课题《雨后》,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七)听朗读课文。
(八)1 1 、初读课文
(1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圈好的生字多读两遍。
(2 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出示生字:
赤溅妹滑跤淋裤糟糕辫唇裙痛摔
(领读、自由读、大小声读、读卡片、开火车读)(3 3)闪视训练词语:赤脚溅起妹妹滑倒摔跤水淋淋裤子糟糕小辫儿嘴唇裙子痛快摔(4 4)把生字带入课文中读一读2 2 、手指操整体感知课文(1 1)左手划读诗歌,读的时候可以随文识字,并回答问题。诗歌作者是谁?诗歌共有几小节?你积累了哪些好短语?(2 2)汇报,0 30秒快速记忆短语。
(九)细读课文,第一、二小节1 1 、树上为什么会闪着金光?用一片海洋形容广场让你感觉到什么?看到这片海洋你想干什么?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2 2 、刚才说得那么起劲,现在能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你们的快乐吗?请你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看谁读得最快乐。
也可以试着背诵。
(各种形式的朗读)3 3 、小哥哥是怎样玩水的?请小朋友找出小哥哥玩水的动作词语。
(1 1)指导读出“使劲”:你能表演一下吗?(2 2)小哥哥在使劲地踩水,他还不忘记要照顾自己的妹妹,怎么照顾的呢?指导学生读哥哥喊的话)过渡:
刚喊完,他就滑了一跤,小朋友们想一想摔倒的哥哥还会再玩水吗?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四、学习生字(赤、仙、妹、神)
五、板书设计:
5.雨后赤妹神仙
《雨后》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诗歌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小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在诗歌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小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内容:会认14个生字,朗读课文,品读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一场雷雨过后,你们最喜欢玩什么?
2、指名说说。
3、谈话:著名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欢快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想不想读一读?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玩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引导孩子自由谈玩水的乐趣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不会拼读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自主认读。
(2)师:这首诗中有不少的生字,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或者哪些字的音最难读,请指出来。(适时指导“唇、摔、赤”的读音。)
(3)去掉拼音认读,齐读。
(4)分组开火车读生字。
(5)分别找一男一女生扮小老师指名(男女比读)。
(6)做游戏读生字词。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方式方法轻松地让学生认字,能提高学生认字的效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并用序号标出这首诗共有几节。
2、师范读课文,想想诗歌写了哪些内容。
3、指名分节读课文,说说诗歌写了哪些内容。(相机正音,引导梳理诗歌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读和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四、细读第一节,读中感悟。
1、齐读第一节。生思考:雨后的广场怎么样?
2、出示挂图体会情景。
3、自由读,读出快乐。
4、此情此景,孩子们会说什么?
5、试背第一节。
【设计意图:利用挂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孩子们快乐玩水的场面,引起共鸣,更能把诗歌读好,达到读中感悟的目的。】
五、作业。
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9 雨后
赤、溅、妹、滑、跤、淋、裤、糟、糕、唇、裙、摔、痛、辫
赤脚 神仙 海洋 妹妹 哥哥 糟糕
《雨后》教学设计 篇4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时读出自己的感受,做到有感阅读,陶冶情操,感受阅读的乐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孩子们的自由快乐,感受童年成长的欢乐。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初步学了《雨后》,不知道课后生词同学们还记不记得?
出示生词:树梢、赤脚、快乐、使劲、发射、兴奋
指名读,全班读。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雨后》。
板书:雨后
二、品读课文,感受快乐
师:夏天,下过雷阵雨之后会是怎样的呢?(学生发言)
是啊,雷雨之后到处都是湿湿的,那么看看冰心奶奶是如何描写雨后的场面的,我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读读课文。
(一)指名读全文,其他学生倾听、正音。
过渡:瞧!冰心奶奶向我们描述了一副哥哥关心妹妹,妹妹依赖哥哥的雨后嬉戏的场景,多有趣!我们来看看第1小节怎么描述的吧!
(二)学习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读第1小节,学生自由朗读。
读后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交流:
(1)出示:“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问:为什么树梢会闪着金光?你们想象中的广场有多大?
水有多深?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理解:
a.从“闪着金光”知道天已经晴了,“金光”是指树梢上还残留的水珠在阳光照射下反射的光。
b.从“一片海洋”知道地上有大片的积水,说明雨下得很大。
问:此时的场景谁能用一个成语来描述?(雨过天晴)
(2)出示:“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的好像神仙一样。”
引导学生理解:从“一群”可以看出有很多孩子在戏水;通过理解“神仙”引导学生感受到孩子们的开心自在、无忧无虑。
(3)语言训练:
那你们在水中玩耍的时候,快乐得好像什么一样呢?
练习:
我快乐得好像鱼儿一样,在水中____________。
我快乐得好像鸟儿一样,在空中____________。
我快乐得好像____________一样,在____________。
3.指导朗读:
过渡:听了你们创作的小诗后,我也感到很快乐,就让我们和书中的小朋友一起像“赤脚神仙”一样,开开心心地读第1小节吧!
(三)学习课文第2~4小节
1.在这群赤脚的孩子中,有一对兄妹,他们呀可有意思啦!咱们先来看看小哥哥是怎么玩水的,好吗?
(1)谁来读读第2小节。
(2)谁来说说,小哥哥是怎么玩水的?(指名说,说后出示小哥哥踩水图。)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3)你能表演一下吗?(突出“使劲”)
(4)你从“使劲”中明白了什么呢?(从“使劲”、“溅”感受小哥哥的兴奋之情。再让学生演演)
▲创设情境:假如你就站在雨后的广场上,你是怎样踩水的?学生表达,进一步感受快乐。
过渡:小哥哥在使劲地踩水,却还不忘照顾好妹妹,你听__________。(指名读下去)。(指名几人多读,读出喊的感觉)
进一步感受广场上的欢乐气氛。
指导朗读小哥哥的话:声音要喊出来,拖长音大声喊小哥哥的话。
▲“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1)问:他为什么会摔跤呢?(因为刚才他使劲踩水)
(2)采访:如果你滑了一跤,会觉得怎样?心里会怎么想呢?
过渡:你们滑了一跤,有的觉得快乐,有的.觉得害怕,那书上的小哥哥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1)问:“他嘴上说:‘糟糕——糟糕!’,脸上为什么还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呢?”
(2)联系生活感受“兴奋和骄傲”:有谁在雨天玩水时摔过跤,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体会小哥哥的心情,虽嘴上说糟糕,心里却因为觉得摔跤好玩而快乐。)
(3)指导朗读第2、3小节,读出快乐。
师:如果你就是那位小哥哥,你一定读得更好!请你带着小哥哥的感受来读读第2、3小节。
(4)练读、指名读。
2.小哥哥玩得这么高兴,小妹妹看了也想去玩了,她又是怎么玩的呢?
自由读第4小节。
(1)这“泥裤子”是谁呢?你为什么要紧紧的跟着“泥裤子“呢?
(2)小妹妹是怎么玩水的?你能演一演吗?
表演后出示:“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3)采访:你为什么要这么跑呢?(小妹妹听了哥哥的提醒,有看到小哥哥滑了一跤,也害怕自己摔跤,弄脏了衣服)
(4)继续采访:既然你害怕自己摔跤,那为什么心里还希望自己摔一跤呢?(体会玩水很快乐)
(5)指名读,齐读。
(6)表演:一名男生在前踩,女生在后表演踮脚尖、小碎步跑。
(7)指导朗读,读出小妹妹的小心翼翼和快乐心情。
(四)课文中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玩水很快乐?
(找出五个“!”体会快乐)
(五)同学们可真会读书!喜欢这篇课文吗?让我们从头开始快乐地自由读读吧!
三、总结
读了这首小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指导学生表达出快乐的心情。)
四、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射、短。
2.指名读、齐读。
3.介绍新偏旁:身、矢
4.说说记忆方法,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呢?
5.请你为它俩找找生字朋友。
6.师范写生字,生书空。边书空边念笔画,再在书上描红。(偏旁用红色)
7.在《习字册》上描2个,写2个
五、作业
课后继续读一读,背一背这首诗歌,背给爸爸妈妈听,背给其他的小伙伴听,让他们和你共同享受雨后的快乐。
《雨后》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
3、鼓励同学们由熟练朗诵到试着背诵,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诗歌优美的旋律中体会小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准备:字卡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读了《雨后》这首诗,学习了生字,初步感受了孩子们玩水嬉戏的情景。今天让我们再次去体会其中的快乐吧!(读课题)
2、首先回顾一下这些词语:(树梢赤脚使劲糟糕兴奋妹妹发射短粗咬着水花儿唇儿裙儿)
过渡:今天老师要把你们带到雨后的广场上去玩一玩,请大家闭上眼,随着老师的朗读静静地去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师读第一节)
(二)学习第一节:
1、雨后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能把你看到的绘声绘色地读出来吗?
2、要是你在这里最想干什么呢?理解:“神仙”是怎样的快乐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指名快乐地读一读。
3、雨后的广场正是孩子们玩乐的好场所,孩子们在这里尽情地快乐。让我们齐读第一节。
过渡:在这一群快乐得像像神仙似的孩子们中间,有两个玩得特别起劲的,他们是——小哥哥和小妹妹。让我们先来看看小哥哥是怎么玩的吧!
(三)学习第二、三节:
1、指名读2、3节:这两节都是写小哥哥的,他是怎么玩水的?你使劲地踩踩水,什么感觉?
2、“使劲”可以换成什么词?(用劲、带劲、起劲)(分组读这两句)
3、小哥哥玩得这么开心,可也没忘了身后的小妹妹。(指名读3、4行):你高声地喊是什么意思?你说得真亲切看出了你对妹妹的关心;你这么急促地喊是为了怕妹妹摔倒吗?这是个多么关心妹妹的小哥哥呀!
4、他竭尽全力地踩水,也许是用力太大,身体不稳,所以刚招呼妹妹别滑倒,自己就滑了一跤,有趣吗?自己读读吧。
5、摔倒后的小哥哥是怎么表现的呢?(指名读第三节)有疑问吗?(理解“糟糕”、“兴奋”、“骄傲”的矛盾心理)能这样痛快地玩水,哪怕是摔一跤,也觉得是快乐的。小哥哥真是——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6、你感受到了小哥哥的兴奋和骄傲了吗?读出这种感受(齐读)
过渡:还要一个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的孩子呢,她是——小妹妹。
(四)学习第四节:
1、赶快读读第四节: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小妹妹?做一做她的动作。
2、指名读这节:说说“泥裤子”指谁?
3、出示这节:带点的词有什么作用?(写出了小妹妹的动作)做一做小妹妹的动作,感觉和小哥哥玩水有什么不同?(抓住“咬、提、轻轻、小心”等词理解)
4、小妹妹心里是怎么想的?小妹妹玩水无声无息,异常小心,多别扭呀!干脆摔上一跤,也像小哥哥那样,多痛快多尽兴呀!
5、是呀,能在雨后这欢乐的海洋里,踩水呀,欢笑呀,玩得多快乐!小妹妹也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6、齐读第四节:感受妹妹的快乐。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下雨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呢?
2、大家刚才都沉浸在这快乐之中,一定也愿意把这快乐留在心里。我们一起来试试记住它吧!(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小哥哥踩喊滑
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小妹妹跟咬提
课后反思:
教学时,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体会,感受生活处处充满了乐趣,感悟生活是多么美好。
首先,我以一段饱含情感的范读将学生带入雨后的广场上,让学生想像自己身临其境感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你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你想怎么玩?”这样的设计,把学生带入那特定的玩水情境,学生不由自主地诉说起自己和小伙伴玩水的种种趣事,感受体验那快活似神仙的童年生活。
其次,要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就要以读为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读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这两句时,让学生踩踩水,看看是什么感觉,从而让学生自己感受到痛快和高兴并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同样,小妹妹玩水的样子让学生从她的动作上去体会,再来和小哥哥的玩水进行比较,感受到小妹妹的不声不响和小心谨慎。然而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小妹妹的矛盾心里。
最后,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学习第一节时,让学生说说眼前雨后的景色,广场上孩子们玩水的情景,使朗读更赋予感情。学生读“妹,小心,滑!”这句话时,肯定其高声地喊、亲切地喊和急促地喊,表达的是同一种心情——对妹妹的关心爱护,尊重学生的个性朗读。
《雨后》教学设计 篇6
《雨后》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雨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