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2025/11/12教案

此篇文章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的那种可贵的品质和高尚的心。

课前准备:

1、课件图片

2、搜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小村庄的人们为了眼前的“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整座山的树林,结果用斧头建立起来的幸福的生活,又用斧头毁灭了美好的家园。但是在现在这个故事中的人们却与他们的做法截然相反,这节课我们学习《路旁的橡树》,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你们见过橡树吗?(出示橡树图片)

橡树的另外一个名字叫栎树,结有果实。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全文,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主要写筑路工人为了保住橡树而绕开树铺路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平坦”是什么意思?

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课件出示句子)

(因为筑路工人发现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结实挺拔,就像哨兵一样,所以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

(2)“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直立而高耸)

(3)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都看到长得这么粗壮的橡树,舍不得砍掉。但如果按工程计划筑路,要保证公路笔直,就必须砍掉橡树,所以他们都沉默不语。)

3、分角色朗读五、六、七自然段。

(1)“责备”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责怪)

(2)“计划不可以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这句话你怎么理解?他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工程师的话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比较平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语气比较激动。)

(3)你认为这句话矛盾吗?

(听起来很矛盾,要想把路修得笔直必须要砍掉橡树;要想保住橡树,必需得改变计划。两个“不可以”虽然很矛盾,但是却体现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为保护橡树的那种矛盾的心理。)

4、学习八、九自然段。(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1)“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

(这一对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2)“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

(3)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不约而同地赞叹”,这句话表明了什么?

(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动,因此,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4)“高尚的心”指什么?(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也是最好的评价。)

三、总结:

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小练笔(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

1、你想对工程师说些什么?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

2、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看到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你会如何去做?如果看到保护环境的行为你又会如何去说呢?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人与橡树和谐共处的感人故事。为了保护这棵高大、粗壮、挺拔的橡树,筑路工人和工程师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后,最后圆满地完成了施工计划,又完好地保留了者棵粗壮的橡树,体现了人们对环保的高度重视。文章语言质朴无华,反映了人们高尚的行为。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前一课的学习,对于本课的学习会比较容易理解,但文中别样的深意同样能给三年级的孩子以心灵的震动,让他们感受文中人物的灵魂美。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和字典,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通过反复朗读和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从筑路工作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学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搜集有关人类保护或破坏自然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美好的大自然给予了我们美好的.生活,可是人们不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人类也遭受了大自然的惩罚,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讲述人与树的故事的课文——路旁的橡树。(板书)

(谈话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4、检查自学情况。

5、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

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疑”是“研”之源。围绕学生质疑的问题来开展阅读研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阅读研究更有意义,也更有情趣。)

三、感悟“橡树的美丽形象”。

1、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看着它,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高高的,粗壮的,结实的……)

师介绍橡树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橡树的语句,思考: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完成下面的填空。

起因:筑路工人在修建一条()的公路时被一棵()橡树挡住,

经过: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把路修成了(),

结果:为橡树让路,他们有一颗()的心。

2、幻灯片出示:

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读一读,这样变好吗?为什么?说说把橡树比作“哨兵”,能说明什么?路旁的这棵橡树就像军人一样威武、挺拔,富有生命的活力!)

小结:把橡树比作草原上的哨兵,告诉我们树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是活生生的一个生命啊。

3)学生练读

3、填空

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填一填?

筑路工人和工程师在修建一条(宽阔、平坦、漂亮)的公路时被一棵(高高的、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挡住,为了保护这棵橡树,人们把路修成了(马蹄形),为橡树让路,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这环节的设计是第一层次的质疑和解疑,其实已经实现了对文本的初步感知,从整体上解读了课文的脉络和主要元素。)

四、品读感悟

师:橡树被保护下来,它很感动,决定为给保护它作出贡献的人发一个爱心奖章,可是该把奖章颁给谁呢?它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1、默读课文,边读边替橡树动动脑筋:这块奖章到底该颁给谁呢?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划出来读一读。

2、自学交流:你认为这块奖章应该颁给谁呢?说说你的理由。

交流“认为奖章该颁给工人们”

幻灯片出示:“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们也沉默无语。”、“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交流“认为奖章该颁给工程师”

幻灯片出示:“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说。”

3、小组品读交流汇报

a、自由练习;

b、指导朗读:

品读“工人们”

①“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们被它的生命力和美所震撼,不愿砍掉它,停了下来;在读这句话时,要声音响亮、有气势,读出赞美之情。

②“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和“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工人们内心的那种不知如何是好、为橡树的命运担忧的内心,读的时候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

③“橡树也不可砍。”的朗读虽不要高昂,但要语气坚决、果断。

品读“工程师”

①“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把脸转向橡树,叹了口气”以及他说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体悟到他内心的矛盾、为难,读的时候语速应较慢,语调要低沉特别是在读工程师说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时,要把握好分寸,读出无奈、为难的语气。

②“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要读出问题得到解决后的轻松的语气。

这里的“他”是指谁?他做出了什么决定,不会有人责备我们了?(改变修路计划,没有把树砍掉。)“谁”可以是哪些人,为什么不责备“我们”了。

4.完整出示课文第2至7段内容

谁愿意读一读这一部分,读后引导学生根据刚才交流时理解的朗读要求评价,评价后再指名读。

5.合作探究,形成共识

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认真读书,你们的看法有没有改变?奖章到底该颁给谁?四人为一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意见不同的还可以辩一辩。奖章既要颁给工人们,也要颁给工程师。说说理由?

工程师和筑路工人都能自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这一环节着力于从切入点引出“空白点”,发展点,在比较品味、想象,朗读中实现,从解读文本到超越文本,实现语言文字情怀的共同构建。)

五、体会高尚的心

人们设想的路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可修好后的公路却是:它像箭一样笔直,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这条修好的公路漂亮吗?(公路的缺憾,恰恰体现了人们保护橡树,爱护环境的高尚的心灵。(板书)而那路旁的橡树,更粗壮更结实的挺立于蓝天白云之下,是人与自然携手共处的最美好的宣告!)所以——

出示:坐车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完成板书)

谁愿意来读一读?(你们读出橡树的高大美丽,让我感受到了充满生命的活力。)

(读中感悟,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六、小练笔

在你的身边,哪些行为也包含了一颗高尚的心灵呢?

(联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七、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橡树:粗壮高大挺拔

工人和工程师:高尚的心

保护环境从己做起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自主读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能在故事中得到保护环境的启示,结合生活事件理解环保主题,并树立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意识;

4、结合课文中的词句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学生用简单的语句形容插图上的那条路

(随机板书:弯曲马蹄形路旁等词语)

2、完整课题

3、想象体验,对比伏笔

(如果你是一位经常经过某条路的行人或者司机,你最希望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笔直;让学生简单讲讲理由)

过渡:我们都在讲关于路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路旁的橡树》,这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路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树”

(一)初读

1、轻声读课文,读通读准,标上小节号,读完一遍后,同桌之间交流交流已经读懂的内容;

2、结合课文,说说“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二)初读检查

1、轮读课文,检查朗读

2、指名说“工程师”和“工人”的主要工作内容,师作补充。

过渡:从课文的那句话可以大致知道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三)教学2、3自然段

1、出示句子: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理解“批示”的意思)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工人们在埋排水管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为什么不按照工程师的批示去做?(讨论交流,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

2、重点品读: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指导朗读,读出赞叹的语气,声音响亮)

3、角色代入:这是对橡树的赞美,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工人,当你看到这棵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哨兵一样的橡树,你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从工人们的举动中我们能看出他们对橡树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反复引读句子:因为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过渡:那么,工程师呢?他对橡树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默读课文4-7自然段,找出能看出工程师和工人喜爱橡树、努力保护橡树的句子或词语,并能说说理由。

自由交流,随机点拨

三、研读课文——读“人”

1、第4自然段:抓住“什么话也没长久看着转向叹气”等词体会工程师内心的无奈和矛盾。抓住“沉默不语、沉重地叹着气”体会工人内心的担心、忧虑、沉重。

2、“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3、第7自然段:理解工程师说的话,如果我们为了修一条宽阔、平坦、漂亮又笔直的路,而把橡树给砍了或把它移开,哪些人会怎样责备我们呢?(自由交流)

四、品读课文——读“理”

过渡:几年后,修成了一条怎样的公路?(宽阔、沥青,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马蹄形)

1、第8自然段:品读句子: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这一个地方是特指哪个地方?当路人经过这个弯道时,就会注意到路旁的这棵橡树,你觉得,让这棵橡树依然挺立在路旁有什么好处?

2、第9自然段:(是啊,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理解“不约而同”和“高尚”的意思。“高尚”是对人们心灵的一种赞美。

3、之所以说这是一棵高尚的心,是因为这颗高尚的心灵懂得什么?(懂得保护树,懂得和树和睦相处)如果学生反馈不出关于环保的答案,则作必要的提示: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的仅仅是这一棵橡树吗?

4、在你的身边,哪些行为也包含了一颗高尚的心灵呢?(当你看到学校操场上有垃圾,你弯腰将它捡起扔进垃圾筒,这时,你就拥有了一颗高尚的心。)

五、课堂练笔

1、出示词语,抄写积累

形容道路的词语:宽阔平坦笔直崎岖泥泞蜿蜒狭窄

形容人心灵的词语:高尚纯洁真诚无私卑劣肮脏自私

2、结合课文词句,简单写写读后感

六、拓展总结

补充一则新闻故事《100万买两棵树,甭想!——北仑城东村保护古树,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

千言万语浓缩为八个字:修改规划让道于树

祝愿同学们都像工程师和工人们一样,拥有一颗高尚的心!当我们都拥有一颗高尚的心灵时,我们就会把这条公路的弯道当作优美的弧线和雨后的彩虹来欣赏。

七、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笔直……弯曲

橡树:粗壮、结实、挺拔

一颗高尚的心

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指导学生在自主读文中感悟环保主题。在教学设计上,我利用文本特点,在课题引入和主题体会时都采用矛盾对比的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情感反差中逐步体会主题。从教学效果看,基本的教学目标是达成了,主要是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工人和工程师的心理活动。但我在试教时忽略了“筑路计划到底有没有被修改”这一内容,其实按照课文的原义,筑路计划并没有修改,只是为了保留橡树,工程师和工人们做出了一个两全的举动,尽管留下了缺憾——公路有了弯道。由于自己对这没有把握好,课后,还是有部分学生认为,工程师和工人们宁可修改筑路计划也要把橡树留下,由此看出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细想,其实学生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反而更能突现工程师和工人们的环保意识,但这样就没有有些偏离文章原意了。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 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路旁的橡树》,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一遍。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生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读课文,要求准确)

师:首先,我们来比谁课文中的字音读的准确。请同学们自由课文,遇到不会的生字,借助工具书或同桌帮助,2分钟后教师检测

1、自由读。

师:现在我们的比赛开始。(要求:读的同学声音响亮,字音准确。听的同学认真听,发现问题及时举手纠正。)

3、指名读,请其他同学更正,师板书。

xiē

楔子

4、集体认读所板书内容。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流利地朗读,理解课文)

师:“会认字”读得这么准确。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场比赛:看谁课文读得最流利。

1、自由读(2分钟)

2、指名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下面请看老师出示的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沉默不语?

2、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为什么叹气?工人们又为什么叹气?

(7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二)后教

师:好,时间到,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多叫几个同学回答,只要意思对即可。)

1、 工程师沉默不语是因为他注意到了那颗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感的橡树,内心深处也受到了震撼,因此没有命令将其砍倒,但该怎样做呢?他也不是很清楚,于是沉默不语;工人不想砍掉这棵树,但又必须得到工程师的同意,他们沉默不语是在等待工程师考虑清楚以后作出安排。

2、 工程师叹气是因为为了保护橡树,再没有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不得不作出的无奈的选择,工人们叹气表明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

课文学完啦,那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意思对即可。)

师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看到了人们为了保护橡树作出了很大努力,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为保护环境而尽自己的努力。

一、作业:

做《学习辅导》

板书设计

8 路旁的橡树

工程师 筑路工人

高尚的心

教学反思:

《路旁的橡树》是一篇略读课,课文虽然语言质朴,情节简单,但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就要逐步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能力。本文是一篇写事文章,而且对话比较多,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所以要把主内容说清楚又简洁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采用了“提问法”和“填空法”,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说清楚。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这一学法指导比较有效,既减低了学习难度,又进行了学法指导。然后,通过抓住工人们的言行,体会高尚的心。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叹气”体会人们的内心想法,通过想象人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们对橡树的爱。最后,抓住马蹄形路进行体会。

这一环节主要抓“笔直”和“弯曲”的对比,体会人们为了保护橡树而不惜代价的高尚品质。可为寻常小事,不寻常的处理方法,去感染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篇5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与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有关的故事。变现了人们对一草一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语言纯朴,情节简单,所反应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

知识梳理

体会人们在保护橡树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真实感人。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一些重点的词句,多读多想,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要赞扬的精神。教学中还要多给学生读书的机会,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悟情,把对筑路工人高尚行为的'赞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话中受到启示,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表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习难点

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引导法

细读课文,展开联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出示宽阔笔直的公路和高大的橡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一下。

2.齐读课题。

3.小组交流、讨论。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用时:8分钟)

1.从导读入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可在检查学生朗读时纠正读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2)理解词语。

3.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宽阔()挺拔()楔()子

4.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5分钟)

引导学生用段意叠加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说。

四、细读课文,品味升华(用时:17分钟)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引导学生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3.引导学生想象: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4.引导学生针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5.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6.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工程师和工人们“高尚的心”的句子,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语,说一说你的体会。

7.说一说自己读文后的体会。

8.学生讨论、交流。(为了保护橡树,工程师让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这棵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

9.学生读文,画出句子。

10.小组内交流、讨论。

11同桌交流、探究。(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12.通过读文,小组内研究工程师的话的意思。(上级领导不会责备我们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也不会责备我们了。)

13.学生画出相应的句子。

14.自由读文,说一说体会。

五、巩固学习(用时:5分钟)

引导学生积累词句。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1.学生积累词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展示。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篇6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主要进行必要的引导。首先解决生字生词问题,之后,就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分析这些句子时,首先由学生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总结,并启发学生对环保问题进行思考。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想一想,这篇课文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问题。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⑴ 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⑵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提问:工程师和工人为什么都叹气?

筑路计划不能改变,可是砍倒这么粗壮、挺拔的橡树,真是可惜。

工程师为________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________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

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

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四、课堂延伸

我们周围有没有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为美化学校、美化自己的周围的环境做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

笔直的路 弯曲

一颗高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