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目标 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和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势,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副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点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设境激趣 触发美
1、 猜谜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是哪种花吗?
2、 出示课题
师:是啊,正因为荷花有这样的品质,从古至今,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再来认识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为我们带来的——荷花(板书课题)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再美一点,瞧,这就是——
3、 展示荷花图
(媒体课件出示活生生的荷花图)
师:你们看的都入迷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眼前的荷花吗?
(亭亭玉立 千姿百态 洁白无暇 含苞欲放 翩翩起舞 争奇斗艳 相看两不厌)
4、 引导过渡
师:同学们,我觉得你们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那叶老先生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随着他的步伐到荷花池边去看看吧。
二 人文对话 探寻美
(一) 初读,感受美
师:同学们,尽情的读课文吧,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画出来,再多读几遍。
(二) 细读,品味美
1、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读的真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鼓掌。这么多想说,我可不急的听,好的东西应与你的学习伙伴分享。赶快与你的学习小组,互相读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再找出你们组共同喜欢的句子。好,开始吧!
(学生分组学习,师生一同探讨)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品读第二自然段(媒体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现在,能让你的快乐与我们共同分享吗?我们先来学习第二自然段,这段有你喜欢的句子吗?
(指名读,说出喜欢的理由。评读,喜欢读的一起读。)(欣赏“荷叶挨挨挤挤的画面”)
〈2〉品味“冒”
师:有个词语,老师觉得它最美,但又说不出原因,谁能帮帮我呢?
①可换什么词?
②(如 钻、长、顶、抽 伸 跳 探
蹦)让学生分别带入原文读。③可为什么偏用“冒”?到底怎样长才叫冒?
④(毫不犹豫、迫不及待、一下子钻出来、亭亭玉立、兴高采烈等)让学生带着所说的感情读。
⑤ 想象说话
师:它们这么急的长出来是想干什么呢?
〈4〉了解姿态(出示录象)
师:这些荷花千姿百态,课文写了哪几种?
(生说,师灵活贴画)
〈5〉指导朗读
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啊,让我们拿起书,一起像荷花一样冒起来吧,做上你认为最美的姿势,一起美美地朗读这一段吧。
接读:(出示课件,一段话)读的真好,如果叶爷爷有在的话,一定为你们骄傲的。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想象“活的画”:
除了这几种姿态,你还能想象其他的姿态吗?
(歪着脑袋 翘着小嘴 调皮的孩子 跳舞)
师:千姿百态的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远远看去,美的就像一幅活的画。
(板书 活的画)
⑵理解“画家” (出示课件)
于是,作者不由的发出感叹: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副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位画家是谁啊?
(板书 大自然)
(3) 指导朗读
师:真聪明,大自然不用笔,不用纸,却能让荷花看起来像一幅活生生的画。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孩子一起读第三自然段,夸夸荷花,赞美大自然。把荷花读得好像就在我们眼前,能行吗?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 配乐范读,再自由朗读。
师:美吗?想读吗?那就美美的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2〉表演“当荷花”(戴上头饰)
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作第一朵荷花?你真勇敢,我为你配上音乐吧,你来读,其他同学,可以象荷花一样跳舞,象蜻蜓一样飞翔,象小鱼一样游动,都可以。
第二朵,第三朵在哪?(喜欢的同学一起读,边读边做动作,坐的同学也可以表演)
5配乐想象:还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课件出示:蜻蜓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
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美梦;
—————,告诉———————、、、、、、、)
引导:还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呢?请闭上眼,这一次,让我们静静地
静静地,用心灵去听,去感受荷花的世界吧。
师:谁能用看到了?谁听到了?
6指导朗读
师:太美了,现在我们都是荷花了,用我们最美的语言告诉大家我们有多么快乐,好吗?
三、 品读想象 感悟美
1师:读到这,我们情绪高涨,激情飞扬,如果站在荷花池边的是你,会怎样赞赏呢?此时此刻,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如:当主持人、画家``````)
2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先读叶爷爷写的这篇文章送给荷花仙子,好吗?来,一起来,可站着,可上来,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3 配乐齐读(出示课件)
4 总结:荷花是美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善待大自然,好吗?
四 扩展延伸 放飞美
1、(课件出示 阅读材料)
师:学完了课文,你还想更多地了解荷花吗?请看——
(时间如果允许,可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材料)
2、作业布置
师:这两项我们已经学过了,课后,由小组讨论选择其中的一项共同完成。当然意见不一样的也可以选择几项完成,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2
一、复习导入
昨天的语文课,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都有些什么样的收获和感受呢?(复习)
二、同学们的收获不尽相同,感受却惊人的一致。
冰心奶奶吹出的肥皂泡不光美,那简直就是美妙!文中的哪些自然段表现了泡泡的美和妙呢?
三、现在请大家打开书,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看看冰心奶奶的肥皂泡美在哪儿,妙在何处?
四、文中有很多词语表现出泡泡的'美,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像,去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五、说说你理解的词语。
告诉学生,除了变字为词,字意相加等很多方法外,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种新方法:用手势和动作来理解。有些词语,比如扇送、四散分飞、脆薄、颤巍巍六、冰心奶奶把好多美妙的词语都附着在了泡泡身上
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吹泡泡,喊词语。我希望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吹,认认真真地看,并大声地喊出你从泡泡身上看到的词语,让同学们和老师们分享你们的快乐和发现。(理解词语,感受泡泡的美妙,为有感情地朗读奠定心理基础)
六、咱们再读读课文5、6自然段,我相信大家会把泡泡的美表现得更妙,更神奇!
七、小小肥皂泡,冰心奶奶不但吹出了跟我们一样地情趣和快乐,还吹出了自己的梦想。
她满怀爱意地去描绘那些泡泡,并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小小的肥皂泡身上。在吹泡泡的过程中,冰心奶奶拥有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呢?书中有一个句子,你能标出来吗?齐读这个句子。
八、为什么快乐?为什么骄傲?冰心奶奶又有什么希望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抽生说,然后教师引读。
九、只有心中充满爱,才会留意那毫不起眼的泡泡,才会给转瞬即逝的泡泡那么美好的祝福,才会有那么美妙的诗情画意的手笔。同学们,我们再读一读。
十、能背诵吗?看谁最先背下来。
十一、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写得特别美!(4自然段)我相信大家能读得同样美妙。
十二、还有没有美妙的段落,下面的时间,请自由的读,自由的背,看哪些同学读得最好,背得最多。(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十三、课文中有两个指定段落,第一个指定段落是哪个自然段,第二个指定段落呢?能归纳他们的主要内容吗?(归纳指定段落的主要内容。)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语言的生动优美,积累描写天空的语言。
2、朗读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拉萨天空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3、在朗读中,读懂课文内容,初步体会比喻、夸张等写法的生动,感受作者对拉萨天空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课文通篇均以优美的.文笔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这么美的文章只有让学生以声如文,读中赏析才能感悟情景,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就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只读不讲,学生就会对文中大量生动贴切的描述缺乏真切的感悟,如何让学生建立起感性,理解课文语言中的意蕴和情感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评价设计:
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生加强指导训练,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背诵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搜集有关拉萨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美妙纯净视线忍心蓝晶晶依山而建圣地窗帘贴着”等词语并矫正。
2、说说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字词)。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一、投影插图,导入新课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丁怎岸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云,我们就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许多年前开始。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咆哮、 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
3、边读边思考:小村庄结果怎么样了?
三、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令人痛心,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探究这个问题。
四、熟读课文,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1、自己练习讲述。
2、指名讲述。评价读音的准确,故事的完整。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荷花》这篇课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
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设计中,我主要以通过读文章、想画面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感悟文章描写的细腻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学会运用多种形式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述能力。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学习中开展小组交流,提高学生的口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等语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词语复习
(1)(学生互读互查)
荷花 清香 碧绿 莲蓬 破裂 仿佛 衣裳
舞蹈 翩翩起舞 挨挨挤挤
(2)用上一两个词说说你所了解的荷花。
2、复习第一段导入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第一段,你知道荷花有什么特点?(生:荷花是清香的)(板:闻、香)因此,闻到花香的作者赶紧——(往荷花池边
去)去干什么?(看荷花)(板书:看荷花)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同去瞧瞧吧。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我”迫不及待地来到荷花池边,看到些什么?
(示图)学生观察图后回答。(板:叶、花)
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叶和荷花的?现在请你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然后用直线划出课文描写荷叶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课文描写荷花的句子。
(一)品荷叶美
1、请生读描写荷叶的句子。(出示句子)
2、比较句子: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b荷叶很大很多。
师:老师把这句子作了修改,请看看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句,因为第一句“挨挨挤挤”“一个个”写出了荷叶长得多、茂盛。“碧绿”写出了荷花的颜色,也说明荷叶长得茂盛。“大、圆”写出了荷花形状又大又圆的特点。作者还把荷叶当作了大圆盘呢,多生动形象。) (板书:多 绿 大 圆)
3、小结:简单的几个词、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多、绿、又大、
且圆的特点。作者写得真美,我们是不是也能美美地读读?谁来试
试?(指名读)
(二)品荷花美
1、体会“冒”的用字美
过渡:荷叶多美啊!其实,荷花更美(示图)你看,这朵白荷花在
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我知道这个“冒”有几种意思。出示几种意思让生选:①向外透,往
上升。②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③不加小心,鲁莽(mǎng),冲撞。④用假的充当真的。在这句中应选择哪种意思?(①向外透,往上升。)
(2)“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伸、探、钻”)请把字代入句中
读读,尽管意思相近,但作者没用其它词,就用了这个“冒”字为什么?(再联系荷叶句子读读)
你认为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样地长出来,才叫做冒出来?
(迅速地长、争先恐后地长、使劲地长)
(3)这一朵使劲地长,那一朵也急着要长,谁也不落后,荷花“冒”出来,
似乎要干什么?(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我们从中体会到荷花的'一种什么心情?(高兴地、激动地、兴高采烈地)是的,同学们,作者不用“长、钻、伸”就用“冒”字,那是因为“冒”让我们体会到荷花的争先恐后、荷花的激动、荷花的兴高采烈、荷花努力向上和顽强的生命力啊。)
(4)你看作者的笔下,多美的荷花呀!大家用朗读赞美勇于向上的荷花吧!
2、体会荷花姿态美
师:荷花啊!我已经看到你美丽的姿态了。
(1)请看课文,哪些句子描写荷花的姿态?(请生读)(示句子)作者
具体写了几种不同姿态的荷花?(三种)哪三种?(板书:才开、
全开、将开)
(2)作者用了什么词把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连接起来了?(“有的”)几个?(三个)
所以这句子叫——(排比句)。
(3)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荷花的姿态美吧,可加上动作。(齐读)
3、师生配合读第二自然段
师:听到你们的读书声,老师也想来读读啊,来,我们合作,老师读你们接: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白荷花—— 有的—— 有的—— 有的——
4、荷花姿态拓展
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池荷花。(千姿百态、亭亭玉立、仪态万千、婀娜多姿)
除了以上作者介绍的三种姿势的荷花,你认为还会有哪些姿势的荷花呢?
(提示:你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还有哪些姿势?)
请你们发挥想象的翅膀,在小组里交流,合作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填空。看哪小组同学说得最美。
5、体会“活”画
哇!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
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 作者为什么会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画是怎样的?(美)
这一池荷花呢?(也美)再回顾课文,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到荷花的美?(生从内容中感受并体会句子的语言美。)
(2)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生:叶圣陶)
师:再想想,是叶圣陶吗?叶圣陶是来欣赏荷花的,老师来告诉你吧:是神
奇的大自然。
师: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
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吧!(齐读第三段)
三、教学第四自然段
过渡: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也被荷花陶醉了,你们就像那一朵朵美
丽的荷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美丽的笑脸,你们想把自己也变成一朵荷花吗?(愿意!)(板书:想 变)
1、请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在荷花池中欣赏,你会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范读第四段的内容,学生闭眼静听。)
2、可爱的荷花仙子们,睁开眼吧!把你看到的、或听到的、想到的跟大家交流吧,看谁说得最丰富、最奇妙?
3、如此优美的环境真让人如痴如醉。老师也变成了一朵美丽动人的荷花了,你看,蜻蜓、小鱼、等等的小动物都被我吸引来了,你们都想告诉我什么啊?蜻蜓,你好,很高兴见到你。(对话)小鱼、还有小鸟等等的小动物呢?哗,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这样吧,在小组里分配角色,对对话吧,注意礼貌用语啊。(小组合作)小组汇报评价
4、荷花仙子的魅力可真大啊。我怎么才记起跟作者一样自己并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啊。
四、总结全文,抒情表达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走进一幅活的画(板书:活的画)。让我们看到荷花它不仅外表美,内在也很美,怪不得我国宋代的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这样赞道:荷花(出示)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那么纯洁,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好吗?
五、作业布置
1、写一写: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2、背一背:这篇课文写得很美,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六、板书设计 闻 香
叶:多 绿 大 圆 荷花 看 活的画 花:才开 全开 将开 想 变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折、涨”。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枣核的勤快能干和机智勇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2.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大红枣的核。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同学们,从课件上我们看到了枣核的样子、颜色,它是大红枣的核。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枣核”,课文是要向我们介绍大红枣的核吗?不是。“枣核”是一个小孩的名字,“枣核”生下来就只有枣核那么大,一年又一年,一点儿也不见长,他的爹娘非常发愁。你别看“枣核”个子小,他的本领可不小呢。
设计意图: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检查预习,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会认字。
(1)读音难点主要有:“折、涨”是多音字,也是翘舌音,“涨、牲”是后鼻音。
(2)学生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
(3)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教师进行点拨。
设计意图:
提示读音难点,引导学生讨论记忆生字的方法,利用生字组词造句,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题目,学生填空。
枣核是一个很的孩子,他虽然个子小,但什么活都能干。他还是一个的孩子,他凭着自己特殊的身材,大闹衙门,为百姓夺回牲口。(勤快聪明)
设计意图:
课文篇幅长,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生的难度。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1)枣核是一个身材特殊的孩子。
学生读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夫妻两人的心情:叹气—欢喜—愁得慌。板书:人小
(2)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板书:勤劳能干
出示相关句子:
①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②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板书:扶犁赶驴砍柴
(3)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板书:机智勇敢
(枣核为乡亲们夺回了牲口,在县衙与衙役们周旋,与县官斗智斗勇,最后大摇大摆地走了)
(4)枣核是怎样帮乡亲们夺回牲口的?
①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
②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
③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打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板书:吆喝折腾
(5)枣核是怎样与衙役们周旋,与县官斗智斗勇的?
①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②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
③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满堂的人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板书:蹦大摇大摆
4.小结:枣核为了把乡亲们的牲口夺回来,晚上蹦到驴耳朵里,大声吆喝着赶牲口,把衙役们折腾得筋疲力尽了,他打开大门把牲口赶了回来。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啊!枣核被捉进了县衙,但是他不但躲过了衙役们的拷打,还把县官惩治了,最后安然无恙地走了。枣核真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啊!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但是篇幅较长,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了自学的能力。
五、回顾课文,复述故事。
1.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枣核是怎样的一个人?(勤劳能干、机智勇敢)
2.这个故事非常有趣,你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吗?(在小组里互讲)
3.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之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发挥想象,续编故事)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交流,复述课文,续编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人物特点,启发学生想象。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