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1
1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3重点难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咱们上课前先来做个热身运动,把你们积累的孔子名言与大家分享吧!
生: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生: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意思也就是说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的我学习的人。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17课。(板书课题)课题为什么用拜师,不用求师,也不用认师呢?
(出示课件:说文解字说,拜者,服之甚也。)
师:服,崇敬,佩服。甚,到了极点。谁来读课题?(指名读)
师:听出了你的崇敬,你的佩服。好!全班一起带着动作读课题。(齐读)
活动2【导入】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师:孔子拜谁为师?关于老子你们知道多少,请看老师为你们收集的资料。
(出示课件)
师:老子的.学问这样渊博,孔子对他佩服到了极点,千里迢迢,洛阳拜师,他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大家翻到课本第67页,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
师:谁来说说最能体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是什么?
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很好,老师来写,同学们书空。(板书: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啊!走到洛阳不容易。还有吗?
生:风尘仆仆
师:是的,这些词语写出了孔子一路的奔波劳累,告诉我们孔子在拜师途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请看。(出示课件)
师:假如你们现在都是孔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会怎么做?
生:我会冒着风雨继续赶路。
生:我会戴上斗笠继续前进。
师:嗯!你真是拜师心切啊!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与,孔子,你等风停了,雨住了再走好吗?
生:不好!我想早点见到老师,学到更多的知识。
师:天黑了,路上有野兽,危险啦!孔子,你等天亮了再走好吗?
生:不好,我要早点赶到洛阳,迟到了,老师就不收我了。
师:茫茫雨夜,没有旅店,孔子,你怎么睡觉啊?
生:我就在破庙里打个盹。
师:荒山野岭,没有人家,孔子,你怎么吃饭呢?
生:我就摘点野果子吃。
师:求学艰辛,求知若渴啊!像这样风雨无阻,白天赶路,晚上也在赶路,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生:日夜兼程
师:像这样顶风果腹,露天睡觉,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生:风餐露宿
师:谁想读这两个词语?(指名读)还有谁想读?
师:现在老师把这两个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谁想读?(出示课件:“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人人想读,人人乐读,达到一个情感的共鸣】
活动3【导入】
三、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师:孔子历尽艰辛,终于走到了洛阳,师生见面有一段非常生动的对话,请大家自由朗读孔子和老子对话的片断,把你喜欢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
品读人物的言行: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孔子与老子的谦逊有礼?
B、辨析近义词:“迎候、等候”,在这两句句子里,这两个词可以调换吗?为什么不能调换?
C、演读:同桌合作——展示评议。理解破折号的含义。
D、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小结
(三)自学1、3自然段,体会孔子的虚心求学和老子的诲人不倦。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2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3
一、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
1、能用连段意的方法来归纳课文大意。
2、教给边读书边注旁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二、教学重点:
1、能用连段意的方法来归纳课文大意。
2、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胸襟博大的品行等。
三、教学难点:
从文中的词句表达中体会、学习任务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孔子的名言,指名读
2、介绍孔子。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走进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看看他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生字词过关,概括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检查读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各段意思,并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总结归纳文章大意方法。
三、学习第一段,初步领会孔子品质。
1、齐读,边读边想: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孔子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
2、指名说(谦虚好学)
3、你是从哪一句话感受到的`,请用波浪线画下来。
4、在旁边写上标注。
5、小结:这种把相关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体会的学习方法就叫做标注法,课文的2、3、4段我们也将用这种方法来学习。
6、出示句子,用上“虽然,但是”把两句话边成一句。
四、写字
1、大家觉得哪一个字最好写?(仆)其实笔画少的字要写漂亮反而不容易,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写这一个字。
2、注意左高右低,左右两部分距离要适中。
3、范写
4、学生写。展示。
板书:孔子拜师、标注法、谦虚好学
三、感悟课文,领会孔子品质。
1、再次默读课文,想想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哪一句话感受到的,用波浪线画下来。
2、交流。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看图,你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孔子非常有礼貌?(鞠着躬、低着头、双手作辑、表情诚恳)
指导朗读 :表演读。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当时也是一名远近文明的老师了,为什么他还要拜老子为师呢?(学无止境)
知识是学不完的,学得越多,就会感觉自己不会的越多,谁能举个例子来说说呢?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读这一句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演示距离远。
“风餐露宿”什么意思?(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白天夜晚不停地走。)说话练习:白天,(),孔子步行向洛阳走去。夜晚,(),孔子步行向洛阳走去。雨天,(),孔子步行向洛阳走去。
四、小结
看着板书,用上“不但、而且”来说说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五、写字。
板书:孔子拜师、彬彬有礼、谦虚好学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4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
2、课前作业检查:大家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如:孔子的生平、言论及治学思想等。现在来交流一下,一起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3、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
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质疑:谁?干什么?那么在拜师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纠正自己的发音问题,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3)课文中到底写了几个人?让学生认识到古人在姓后面加子,表示尊称。如孔子、老子等。
(4)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交流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其他学生养成仔细聆听的习惯。说得简单和详细都可以,关键在于语句通顺,口齿清晰)
3、以最后一段话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齐读。
(2)师: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理解课文里的词语──渊博)
(3)师:他们的品行又怎样呢?生默读,边读边找相关句子。并提示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4、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a、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b、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重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并造句),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c、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d、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e、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f、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a、“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b、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交流,综合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在学生的交流中,在学生的评价中,自然而然地引导他们去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美好的品质,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评价技能。】
生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孔子的品行:谦虚好学,不畏艰辛,求知若渴;老子的品行:爱护晚辈诲人不倦。并相机指导朗读。)
(4)学生谈感受。
师: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涯有什么启发呢?
三、教师总结
四、拓展活动
背诵孔子的著名言论,积累名言。
五、生字指导:(较难的字,教师书写演示)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孔子、老子的更多资料。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主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5、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6、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并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地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捧竹简,齐诵论语的宏壮场面大家还记忆犹新吧?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世人所叹。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诵上几句孔子的名言呢?
(2)、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有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打开课后的资料袋,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3)、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2、提出提出目标
(1)识记生词
(2)读通课文。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3)感知文意: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4)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我会读、会记这些字。
兼、仆、纳、丘、毫、授、佩
2、我会读、会写生字新词。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3、我会流利读课文。
4、我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4、我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知识拓展延伸
1、复习生字词,读课文。
2、摘抄孔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2、提出学习目标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写一写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2、我会悟。(学生结合文中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2)谈老子。
(二)创作性展示
1、展示个性谈感受。(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2、展示自创性诗歌或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
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四、知识拓展延伸
1、 展示自主主收集的资料。
(1)、有关孔子、老子的名言。
(2)、有关孔子、老子的故事。
2、孔子、老子是我的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道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课后多搜集他们的一些故事,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吧。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1、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⑴ 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⑵ 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⑶ 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2、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⑴ 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⑵ 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⑶ 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① 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② 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③ 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Ⅰ 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Ⅱ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 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3、齐读三段:
⑴ 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⑵ 说说通过学习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⑶ 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三、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
(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再读全文,再感受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字,并提示重点字音。
迎yíng 等děng 品pǐn
2、组词竞赛。
3、学字:
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
二、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⑴ 读一读。
⑵ 背一背。
2、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组推代表交流。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
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⑴ 学生说一说。
⑵ 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⑴ 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⑵ 确定活动目标。
⑶ 拟定活动计划:
① 确定内容。
② 确定活动方式。
③ 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④ 设计出活动计划。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