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给予树教学设计

2025/11/13教案

此篇文章给予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1

【背景分析】

《给予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含有丰富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讲述的是金吉亚在商场选购圣诞礼物时,在一棵“给予树”的卡片上,发现有一位小女孩渴望得到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金吉亚放弃了为亲人买礼物,送给小女孩一个洋娃娃。从金吉亚的言行中折射出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的高贵品质。下面是我在执教这篇课文时的教学片断。

【案例描述】

师:金吉亚的哪些做法让你敬佩?请同学们自由读4、5两个自然段,边读边思。

生:带着问题读4、5自然段。

师:哪位同学来汇报?

生1:金吉亚送给小姑娘洋娃娃,让小姑娘如愿以偿,她的这种关爱他人的精神让我敬佩。

生2:为了满足小姑娘期待已久的心愿,舍弃了给亲人买圣诞礼物,给她买了一个洋娃娃,这种做法让我深深敬佩。

师:金吉亚送给小姑娘洋娃娃,还送给她什么?

生1:送去一片温暖。

师:让小姑娘感到温暖。

生2:送去一份浓浓的温情。

生3:送去人世间最珍贵的善良。

师:多么可贵的善良!

生4:送给小姑娘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最可贵的仁爱。

师:是呀,送去的不仅是一个洋娃娃,还是一种人世间最可贵的善良和仁爱的品质,使我们为之敬佩,让我们带着对金吉亚深深的敬佩一起朗读最后一段。

生:(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师:当姑娘收到这份梦寐以求的礼物时,她的心为之一颤,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此时此刻,她最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把它写在书上。

生:(在《爱的奉献》乐曲中学生自由准备。大约3分钟)

师示意学生汇报。

生1:这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一份浓浓的温情,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它。

生2:谢谢,真的非常感谢,你帮我实现的期待已久的愿望,我实在是太激动了!此刻,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你对我的关心和友爱,你是好人,好人一定有好报。

师:同学们,记住一个真理──好人会有好报!

生3:是你用珍贵的温暖,可贵的善良,使我期待已久的愿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千言万语化为一声“谢谢”。

师:饱含真挚的语言。

生4:虽然我不认识你,但从这份珍贵的礼物中,我可以知道你是一位充满爱心、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

师: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发现善良的心,你是一个善良的人。

生5:谢谢你帮我完成了梦寐以求的心愿,虽然我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但我还是要真诚地说声──谢谢。

生6:我日夜等待着,是那位好心的朋友送给我久久未了的心愿──洋娃娃,您不仅送给我洋娃娃,还送来一份沉甸甸的温情,我激动万分,祝你身体健康!

生7:当我收到这份礼物时,我十分感谢您,是您那善良的心灵,给了我一个开心的面容,带给我珍贵的温暖。

生8:千言万语化作一声“谢谢”送给您,这声“谢谢”,饱含了我的真诚,饱含您的善良,更饱含了我对您的感激之情。

师:老师想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声诵读。

【案例评析】

一、课堂教学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础学科,语文课堂即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场所,也是学生积淀文化、体验人生的空间。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情感受到触动,在和文本的对话中获得心灵上的震撼,在诵读中获得精神上的净化,在语言实践中,获得深刻的体验,思想的升华。这样,语文课才能成其为语文课,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二、让学生和课本亲密接触

课本是个“富矿”,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发展学生感知、理解语言,情感熏陶的凭借,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在以上案例中,老师让学生多种形式去研读课文,有边读边思,有感情朗读,有默读等形式,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的要求。让学生和课本亲密接触,这也是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重要途径。

三、为学生创设可亲历的教学情境

从以上的成功的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精心创设适合的情境,是引导学生积极投入语文实践并提升实践品质的重要策略。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事物认识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决定了他们对直观感兴趣事物的关注,决定了他们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本案从教学目标出发,为学生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当姑娘收到这份梦寐以求的礼物时,她的心为之一颤,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此时此刻,她最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把小姑娘的感受写在书上。学生在在教师语言情境的创设下,在音乐氛围的渲染中,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的情感流露,学生想说、爱说、会说。这时,孩子们就会真情洋溢、各抒己见,你会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张扬,灵性得到开启,你会一次又一次地被精彩的发言所感动、出色的表现所折服。这篇文章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也获得了生动的演绎。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①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①学生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圣诞节。

②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

④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

①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②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兴高采烈 立即 卡片 盼望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b.指名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③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①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②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③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帮学生更牢固的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

2、读懂课文,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3、初步懂得“给予带来快乐”的道理,培养学生乐于“给予”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懂得“给予带来快乐”的道理。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引入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给予树》,初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还学习了一些生字、新词,现在,就让我们先来做个听写练习,复习一下我们在上节课中学习、认识的字词。我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边听边交替写词语,谁愿意?其它同学请在自己的草稿本上进行书写。

1、听写字词:

给予、担心、宽裕、猜测、立即、盼望、仁爱、体贴。

师:写好的同学自己先检查一下,看写对了没有?

师:好,我们一起来把他们写的词语读一读,看看他们把词语记得怎么样?

他们写得怎么样?(……)对照一下,看看自己写的。全写对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简短评价。)

师:老师请同学们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并结合我们上节课对这篇课文的初步理解,找一找,这个圣诞节“金吉娅”送给了我们什么礼物?

2、生自读课文(师挂卡片)。

3、齐读第五段。

二、读懂课文,体会情感

师: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到金吉娅的善良、仁爱,看到她给予别人的同情、体贴呢?同学们,睁开我们明亮的眼睛,打开我们灵活的思维,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找一找、划一划这些句子。

1、抓住相关句子,体会金吉娅的给予给别人带来的快乐,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师:你们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到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看到她给予别人的同情、体贴?

师:金吉娅在妈妈面前为谁力争礼物?(女孩)什么样的女孩?(什么都没有)金吉娅不仅仅只想自己的家人,她还想到了那些……(什么都没有的人)我们已经看到了金吉娅对别人的……(同情、体贴)

师:如果你是金吉娅,你会带着什么感情,用什么样的语气对妈妈说出这句话?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读一读。

(师据情况示范读。)

师: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心里是怎样的感受?(高兴、激动……)你怎么知道妈妈很高兴,课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了?谁来读一读?(‘我紧紧拥抱着金吉娅。’)

师:是的,我们不仅可以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心情,我们还可以用恰当的动作来表达相应的心情。

师:为什么妈妈高兴、快乐?

(因为金吉娅懂得把爱给予给需要的人。)

师:她的棒棒糖是送给谁的?她怎么只送棒棒糖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呢?她不能送自己的兄弟姐妹很好的礼物,她感到……?(难过)她用什么感情说出这句话?谁来读?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感到了金吉娅对自己的兄弟姐妹的“爱”。

师:金吉娅的兄弟姐妹得到“棒棒糖”会快乐吗?

(允许生在此进行争执。)

师:读了这一句,你们看到了金吉娅对谁的仁爱、同情、体贴?(小女孩)这个小女孩一直有个怎样的希望?金吉娅一开始就想买洋娃娃吗?(不)请同学们细细再读读这一句,找出是哪几个词语让我们知道金吉娅的想法在变化?

(男、女生分读。)

师:金吉娅的想法这样变化,让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善良)金吉娅的行动把快乐带给了谁?(小女孩……结合插图(售货员))

师:(我们来帮小女孩写一封表达感谢的短信吧!)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了金吉娅的善良?(沉默不语)这个词怎么让你感觉出金吉娅的善良啊?

小结:……金吉娅的给予让一直盼望礼物的小女孩得到了快乐,让自己的妈妈得到了……,让自己的兄弟姐妹得到了……,也让自己得到了……。

2、抓住相关句子,体会文中其它人的给予给别人带来的快乐。

提示:课文中除了金吉娅,还有别的人物?

三、课文总结,升华情感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出发来预测学情,迁移情感,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学习是一个主动习得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习成为发现之旅,发现文中的真情,感悟真诚,尝试表达情感。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预设目标】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兴高采烈、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3、抓住重点句子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预设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句子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预设流程】

课前导入,创设美的情境:

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你们的心情紧张吗?为了缓解大家紧张的心情,老师想邀请同学们聆听一段美妙的音乐,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愿意接受邀请吗?(课件播放“铃儿响叮当”的曲子,屏幕播放圣诞节的`相关图片)

过渡语:同学们,听着这样美妙的音乐,欣赏着这样美丽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自己的感受。过渡语:老师也有这样的感受,那你对圣诞节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说对圣诞节的了解。过渡语: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老师在课前也搜集了一些有关圣诞节的资料,想不想看一看?屏幕显示“我知道”,即圣诞节资料袋。(生读资料)过渡语:圣诞节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看,同学们都陶醉在圣诞的喜悦之中了。那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走进今天的课堂吧。上课!

一、导入新课

1、过渡语: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请同学们看老师写故事的题目:给予树,谁能读课题。

2、生读对了:真不简单,多音字 “给ji”和生字“予yu”你都读对了,(结合板书)谁还会读?再请几人读,齐读。

3、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呢?请同学们赶快打开课文好好地读一读吧。

读时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些什么,待会老师检查同学们读书情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 生字会读了吗?同桌相互检查,如果有读不准的相互提个醒。

⑵ 都读好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开火车来读读这些词语:

读到援助这个词语时,随机理解“援助中心”。书上提到了援助中心这个词语,对援助中心你有哪些了解?(帮助人实现愿望的地方),课文中还说到,每到圣诞节援助中心就要在商场里设置一棵圣诞树,这可不是一般的圣诞树,树上挂满许多人的心愿,出示课件“给予树”,看,这棵圣诞树就是──给予树,继续读词语)同学们能熟练认读词语了,课文能读通顺吗?请5个同学们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读对了没有?请学生正音。

4、课文中都写到谁了?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金吉娅做了一件事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走进文本,体会金吉娅的“沉默不语”

1、师:刚才同学们说了,金吉娅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给家人只买了棒棒糖。对金吉娅的这个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为什么不给家人买好东西?而要给陌生的小女孩买贵重的洋娃娃呢?)对呀,金吉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认识金吉娅。我们先来看看买了礼物走在回家路上的金吉娅是怎样的?自己读读第三小节,拿出笔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出示课文第三小节)

3、你看到的金吉娅什么样呀?生交流找到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课件变红)指名读。同学们,读着读着你有疑问吗?(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呀?)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1~3小节连起来读一读,再想一想。(自由读1~3自然段)生交流,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担心,带着这份体会,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读相应句子)。沉默不语的金吉娅真是心事重重。如果我们与哥哥姐姐兴高采烈的样子对比着读就更能读出金吉娅“沉默不语”时的心情了。我们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谁愿意读?(学生读)这时候哥哥姐姐什么样呀?(兴高采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描绘)而“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呢?好,我们可以一边想象一边读。谁再来试试。透过沉默不语,联系着上文,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她体贴着家人,关心着家人。

四、深入文本,感悟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给予

1、这么体贴、关心家人,可为什么只给家人买了棒棒糖,而给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呢?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多有价值。让我们继续来研究,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想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并划出相关的句子。(生默读)

2、师:你们划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读相应句子)

师: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少同学都说了这句话,“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老师把这句话打在了大屏幕上,请一个同学对着大屏幕读。一生读。

出示: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让学生讨论少了“什么都”可以吗?想想她没有什么?师:是的,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在金吉娅的眼中小女孩什么都没有。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可是……没有”。

3、(出示给予树,配音乐)如果现在你就是金吉娅,当你来到商场,走到这棵挂满心愿卡的给予树下的时候,小女孩的心愿卡深深地吸引了你。读读小女孩写什么了?(请生读心愿卡上的内容)金吉娅,看到小女孩写的心愿卡片,你会想些什么?(帮助她实现愿望)师:可是,金吉娅,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攒下的钱,是让你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的呀,你确定要帮一个没见过面的小女孩吗?你想清楚了吗?我感受到了你们对小女孩的同情。带着这样的体会,谁再来读读这段话?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金吉娅想帮助小女孩的决心。此时,她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而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我们全明白了。同学们,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给予小女孩的仅仅是洋娃娃吗?她还给予小女孩什么?

4、(创设情景)圣诞的钟声敲响了,远方的小女孩收到了洋娃娃会怎么说?

(有时间安排学生写几句感谢的话交流。)

5、小结:

是的,小女孩太高兴了,太激动了,她不仅仅收到了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还收到了温暖、希望、快乐,更收到了金吉娅给予她的爱。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情感结束这节课吧!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1、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出发来预测学情,迁移情感,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学习是一个主动习得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习成为发现之旅,发现文中的真情,感悟真诚,尝试表达情感。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预设目标】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兴高采烈、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3、抓住重点句子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预设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句子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预设流程】

课前导入,创设美的情境:

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你们的心情紧张吗?为了缓解大家紧张的心情,老师想邀请同学们聆听一段美妙的音乐,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愿意接受邀请吗?(课件播放“铃儿响叮当”的曲子,屏幕播放圣诞节的.相关图片)

过渡语:同学们,听着这样美妙的音乐,欣赏着这样美丽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自己的感受。过渡语:老师也有这样的感受,那你对圣诞节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说对圣诞节的了解。过渡语: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老师在课前也搜集了一些有关圣诞节的资料,想不想看一看?屏幕显示“我知道”,即圣诞节资料袋。(生读资料)过渡语:圣诞节真是一个美好的节日。看,同学们都陶醉在圣诞的喜悦之中了。那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走进今天的课堂吧。上课!

一、导入新课

1、过渡语: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请同学们看老师写故事的题目:给予树,谁能读课题。

2、生读对了:真不简单,多音字“给ji”和生字“予yu”你都读对了,(结合板书)谁还会读?再请几人读,齐读。

3、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呢?请同学们赶快打开课文好好地读一读吧。

读时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些什么,待会老师检查同学们读书情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生字会读了吗?同桌相互检查,如果有读不准的相互提个醒。

⑵都读好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开火车来读读这些词语:

读到援助这个词语时,随机理解“援助中心”。书上提到了援助中心这个词语,对援助中心你有哪些了解?(帮助人实现愿望的地方),课文中还说到,每到圣诞节援助中心就要在商场里设置一棵圣诞树,这可不是一般的圣诞树,树上挂满许多人的心愿,出示课件“给予树”,看,这棵圣诞树就是──给予树,继续读词语)同学们能熟练认读词语了,课文能读通顺吗?请5个同学们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读对了没有?请学生正音。

4、课文中都写到谁了?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金吉娅做了一件事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走进文本,体会金吉娅的“沉默不语”

1、师:刚才同学们说了,金吉娅给陌生的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给家人只买了棒棒糖。对金吉娅的这个做法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为什么不给家人买好东西?而要给陌生的小女孩买贵重的洋娃娃呢?)对呀,金吉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好,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认识金吉娅。我们先来看看买了礼物走在回家路上的金吉娅是怎样的?自己读读第三小节,拿出笔划出描写金吉娅的句子。(出示课文第三小节)

3、你看到的金吉娅什么样呀?生交流找到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课件变红)指名读。同学们,读着读着你有疑问吗?(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呀?)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把1~3小节连起来读一读,再想一想。(自由读1~3自然段)生交流,透过沉默不语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担心,带着这份体会,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读相应句子)。沉默不语的金吉娅真是心事重重。如果我们与哥哥姐姐兴高采烈的样子对比着读就更能读出金吉娅“沉默不语”时的心情了。我们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谁愿意读?(学生读)这时候哥哥姐姐什么样呀?(兴高采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描绘)而“沉默不语”的金吉娅呢?好,我们可以一边想象一边读。谁再来试试。透过沉默不语,联系着上文,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她体贴着家人,关心着家人。

四、深入文本,感悟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给予

1、这么体贴、关心家人,可为什么只给家人买了棒棒糖,而给一个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呢?刚才你们提出的问题多有价值。让我们继续来研究,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想金吉娅为什么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并划出相关的句子。(生默读)

2、师:你们划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听?(读相应句子)

师: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少同学都说了这句话,“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老师把这句话打在了大屏幕上,请一个同学对着大屏幕读。一生读。

出示:

“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让学生讨论少了“什么都”可以吗?想想她没有什么?师:是的,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在金吉娅的眼中小女孩什么都没有。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可是……没有”。

3、(出示给予树,配音乐)如果现在你就是金吉娅,当你来到商场,走到这棵挂满心愿卡的给予树下的时候,小女孩的心愿卡深深地吸引了你。读读小女孩写什么了?(请生读心愿卡上的内容)金吉娅,看到小女孩写的心愿卡片,你会想些什么?(帮助她实现愿望)师:可是,金吉娅,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攒下的钱,是让你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的呀,你确定要帮一个没见过面的小女孩吗?你想清楚了吗?我感受到了你们对小女孩的同情。带着这样的体会,谁再来读读这段话?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金吉娅想帮助小女孩的决心。此时,她为什么只给家人买棒棒糖,而要给小女孩买洋娃娃我们全明白了。同学们,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给予小女孩的仅仅是洋娃娃吗?她还给予小女孩什么?

4、(创设情景)圣诞的钟声敲响了,远方的小女孩收到了洋娃娃会怎么说?

(有时间安排学生写几句感谢的话交流。)

5、小结:

是的,小女孩太高兴了,太激动了,她不仅仅收到了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还收到了温暖、希望、快乐,更收到了金吉娅给予她的爱。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情感结束这节课吧!

给予树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重点引导学生辨清“予”和“裕”的字形,能用同义词替换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给予、担心、宽裕、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是通过妈妈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来组织课文的写作特点。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4、能展开想像拓展写话,为小音乐家杨珂、小珊迪、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穷苦孩子写一张爱心卡。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妈妈的心情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给予”正音给予(jǐ yǔ),辨析“予”的字形。

简单说说对“给予”一词的理解。(“给予”就是给、送。)像这样在一个词中,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叫并列合成词。

出示:甜蜜、拥抱、宽裕、试探、猜测这些词也是并列合成词,读一读。

2、补全板书:给予树,了解其含义。

(1)读文找出文中一句描写“给予树”的句子。

出示:“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小女孩写的。”

(2)从上面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叫“给予树”?

交流:援助中心:援助就是支援帮助的意思,援助中心就是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地方,是慈善组织组办的赞助机构,用来帮助穷苦人或有困难的人。像我国的春蕾计划、希望工程等就是给别人提供帮助的赞助机构。

给予树:是慈善机构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们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他人赞助的树。

(3)简介圣诞节。

交流:每年的12月25日是圣诞节。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中国的春节。(播放西方圣诞节欢乐的情境)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围着圣诞树跳舞,相互交换礼物。所以圣诞节是人们最快乐的节日,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

3、过渡:在这个欢乐的节日里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呢?

二 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词语。

给予 圣诞节 甜蜜 宽裕 分享 棒棒糖 立即 援助 卡片 盼望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2、 再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呢?

填空: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小女孩儿(金吉娅),在圣诞节前夕,妈妈给了二十美元让孩子们互赠礼物,金吉娅却给一个陌生女孩买了洋娃娃。从她身上我们学到了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知道了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要及时献出自己的爱心。

三、品读课文,体会妈妈心情变化的原因。

1、是呀,故事发生在美好的西方节日——圣诞节前夕。是金吉娅的母亲将发生在自己女儿身上的一个感人故事记录了下来。在这件事中,金吉亚的妈妈心情有什么变化呢?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请同学们轻声自读课文,圈出描写妈妈心情变化的词语。

出示:担心、生气、激动。

2、学习课文第1节,体会妈妈担心什么。

交流出示:“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1)辨析“裕”的字形,理解“宽裕”一词。读文你从哪可以看出家里不宽裕?

随机理解:“攒”:存着。

指名读这句话,读出妈妈的担心。

(2)尽管家里并不富有,可金吉娅的妈妈还是把自己积攒的100美元平均分给了五个孩子,让他们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读到这儿,如果你是金吉娅,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3、学习课文第3节,体会妈妈为什么生气。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抓住“兴高采烈”一词,体会手足之情。

师: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拿到二十美元,就分头去采购圣诞礼物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们该回家了,在回家的途中孩子们表现怎样?

(2)引读: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看到金吉娅沉默不语,这引起了妈妈的怀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3)联系上下文想象妈妈的心理活动,理解妈妈生气的原因。

我看到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心里非常生气,想:

(交流时应引导学生理解“一些”与“一大把”的区别。从“五十美分”与“二十美元”的对比,知道棒棒糖太便宜了……妈妈想让孩子送出最诚挚的祝福,而小金吉娅却不够诚挚。)

(4)体会这时候的金吉娅为何沉默不语?

(金吉娅担心母亲责怪。)

4、领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体会妈妈为何激动。

(1)指名读最后一段话。

(2)、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妈妈激动的理由。

(3)总结:金吉亚到底做了什么让妈妈这样激动?她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呢?下节课在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给予 圣诞节 甜蜜 宽裕 分享 棒棒糖 立即 援助 卡片 盼望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如愿以偿

二、感受金吉娅这个人物。

1、从语言感受人物。

(1)金吉娅拿着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么,让妈妈有着这么明显的情绪上的变化?让我们读读课文的第四节,从金吉娅对妈妈说的这番话中找到答案。指名读金吉亚说的话。

(2) 读完讨论交流:

平常的圣诞树上都挂满礼物,可金吉娅看到的却是一棵给予树。金吉娅来到这棵“给予树”下,取下了其中一个小女孩写的卡片,卡片上写着什么呢?

(出示: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引起了你的关注。什么叫一直盼望。

出示:

每当看到邻居伙伴抱着洋娃娃的时候,小女孩就(非常羡慕或非常希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白天,小女孩就想(抱着洋娃娃玩耍);

夜晚,小女孩就想(拥着洋娃娃入睡);

每当一个人害怕的时候,小女孩就想(让洋娃娃陪她玩耍)。

每当有了委屈的时候,小女孩就想(向洋娃娃倾诉)。

每当(有了高兴的事情 ),小女孩就想(和洋娃娃一起分享)。

,《给予树》教学设计(沙龙)

是呀,小女孩早就想拥有一个洋娃娃;天天想,夜夜想,月月想,年年想呀,读: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拥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就是她现在最大的?(板书:愿望希望)

(3)金吉娅看到小女孩的愿望,她想:( ),可是:( )。但金吉娅在家人和小女孩的选择中最终倾向了( )因为她想到了一句话,并在后来告诉了自己的母亲。哪一句?

读: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是呀,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

我们有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可小女孩没有。

我们有( ),可小女孩没有。

我们有( ),可小女孩没有。

我们有( ),可小女孩没有。

一句话,小女孩什么也没有。

多么善良的金吉娅呀!多么( )的金吉娅呀!多么( )的金吉娅呀!多么( )的金吉娅呀!(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于是,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4)、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你能代妈妈说吗?

(5)、从金吉娅的做法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填空:金吉娅不仅给家人买了圣诞礼物——棒棒糖,还把同情和爱心送给了一个陌生的小女孩,给她买了洋娃娃,让她的愿望得以实现。她是一个善良、仁爱、有同情心和体贴的孩子。)

引读: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妈妈的拥抱……),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2、让我们回到书中,再读金吉娅的话,你对金吉娅有哪些新的认识?

生:先开口 ,本来想送给哥哥姐姐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体贴的孩子)

金吉娅发现了给予树上的卡片(可以看出金吉娅是个细心的孩子)

她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她毫不犹豫买了洋娃娃,可以看出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

只够买棒棒糖(可以看出金吉娅体贴家人)

哥哥姐姐与小女孩比,小女孩更需要礼物(可以看出金吉娅有同情心)等等。

她把事情的经过全都告诉了妈妈(可以看出金吉娅非常诚实。)

师总结:是呀,从字里行间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所以妈妈说: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三、点击“给予”,感受“爱”。

1、整篇课文中,无不透出爱的情意,再找找文中还写了谁给予谁什么?

a、 妈妈给予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母子之爱

b、孩子们给予对方圣诞礼物。——手足之爱

小结:这些举动都是对亲人的爱,从中更让我们感受到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是那么的可贵,更让人们为之动容。相信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也一定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有很大的关系。

2、看板书小结:给予树是一棵(善良、仁爱、同情、体贴)树,这样一棵美丽的给予树,应该种在哪里?(每个人的心里)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给予树,那么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充满爱。

五、 拓展说话练习:

1、一天,妈妈带着金吉娅和她的哥哥姐姐,通过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精心安排,在这棵圣诞树下与小爱丽斯见面了,大家会说些什么?你想代表谁,最想说什么?(学生可选择几个不同的人物练习口语交际)

2、老师想代表工作人员说:有了你们的爱,才使这棵普通的给予树变成了一棵爱心树,有了像金吉娅这样的人献出善良、同情和爱心,我们心中的给予树才能常青、常绿,越来越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