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

2025/11/14教案

此篇文章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特点,初步了解乐曲结构。

2、尝试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有节奏的用动作表现鼹鼠参加舞会的游戏经历。

3、体验躲藏游戏的趣味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感受音乐的美,理解乐曲内涵与结构,运用动作表现音乐。

活动难点:能自主倾听乐曲随旋律变化变换动作,与同伴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小鼹鼠的生活习性,观看小鼹鼠的生活视频。

2、物质准备:乐曲《快乐的小鼹鼠》MP3,大型道具,课件,图谱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感知理解音乐旋律的特点和内容。

1、出示小鼹鼠图片,引发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

提问:它是谁?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关于小鼹鼠的乐曲,我们一起听一听这是一首怎样的音乐?小鼹鼠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第一遍,了解乐曲内容。

(1)提问:这首乐曲听起来感觉如何?小鼹鼠会做哪些有趣的事情?

(2)小结:这首乐曲时而欢快时而优美,时而滑稽有趣!表现了鼹鼠妈

妈带着小鼹鼠们去参加森林舞会,小鼹鼠从地里挖出很多礼物带到舞会上,有一只贪玩的鼠小弟掉队了,后来在大家的努力下找到了他!小鼹鼠们快乐去参加森林舞会了。

3、出示图谱完整欣赏音乐第二遍,感知乐曲结构。

(1)提问:乐曲分成了几段?每一段讲了小鼹鼠做什么事情?

(2)小结:乐曲分为4段。第一段是讲小鼹鼠从地下钻出来挖礼物,一

起走向舞会;第二段讲有一只贪玩的鼠小弟边走边玩掉队了,大家找呀找终于找到了!第三段是小鼹鼠们擦擦汗加加油继续走;第四段讲了小鼹鼠到达舞会现场和舞伴一起跳舞的故事。

二、深入感知音乐特点,能随旋律用动作表现音乐。

1、倾听音乐前三段,表现小鼹鼠挖礼物、找鼠小弟、赶路的情境。

(1)教师扮演鼹鼠妈妈,幼儿扮演鼹鼠宝宝,在教师的带领下共同随音乐做动作,熟悉音乐旋律。

(2)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小鼹鼠挖礼物、找一找的动作。

提问:老师是怎样挖礼物的?你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挖礼物呢?

鼠小弟不见了还可以怎样找呢?找完之后要干什么?

教师观察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并提升分享幼儿的动作丰富幼儿经验。

2、幼儿完整表现乐曲前三段,学习找寻、呐喊等情节。

(1)幼儿表现后教师点评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挖礼物,找一找的动作。

(2)提问:鼠小弟到底会藏到哪里呢?

引导幼儿学习喊完三遍后指出鼠小弟藏的地方,鼠小弟要快速跳出来!3、欣赏音乐第四段,表现与同伴参加舞会的情境。

(1)提问:这段舞会的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小结:这段音乐舒展放松但又不失活泼跳跃,表现了小鼹鼠找到舞伴快乐的跳起舞来。

(2)幼儿自由寻找同伴合作创编舞蹈动作。

教师细致观察幼儿表现,并请个别组幼儿分享,丰富同伴合作舞蹈的动作经验。

(3)幼儿迁移新的动作经验再次合作舞蹈。

三、完整再现音乐,能听辨音乐变化与同伴合作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带领幼儿完整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鼹鼠妈妈随意指定一名幼儿是淘气的鼠小弟,

鼠小弟挖完礼物要赶紧藏起来,大家喊完三声“鼠小弟”后,用手指来它藏在哪里,鼠小弟也要赶紧跳出来继续跟跟随大家向前走!

(2)教师带领幼儿随乐曲完整游戏,并用语言提示幼儿变换动作。

(3)教师根据幼儿躲藏的反应速度、听音乐变化动作、幼儿合作舞蹈创编进行评价。

2、幼儿随音乐完整游戏,请鼠小弟找到下一个躲藏的人循环游戏。

3、交换领头人幼儿再次完整玩游戏。

延伸活动:

1、音乐区中提供音乐和头饰,幼儿合作开展游戏活动。

2、与幼儿共同讨论变换游戏玩法,增加游戏趣味性。

课后反思:

音乐欣赏《快乐的小鼹鼠》是在幼儿充分欣赏和理解乐曲的基础上,幼儿自主创编游戏动作、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一节活动。下面是对这节活动的反思:

1、幼儿学习兴趣高,活动参与性强。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将活动的重难点有机渗透在游戏过程中,使幼儿为实现游戏的目的而不断挑战自我。活动设计中第一部分完整欣赏音乐,通过图谱了解音乐的结构与内容,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采用教师示范、幼儿创编、随机评价等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规则、玩法的难点,并让幼儿在一次次尝试中感受摸索,使孩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状态;第三部分通过与同伴合作开展游戏,进一步提升幼儿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使整个活动达到高潮。

2、及时捕捉游戏中的问题,提升幼儿学习经验。

教师在幼儿学习过程中能够敏锐发现幼儿的问题与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评价。如当鼠小弟在游戏开始就躲藏时,教师并没有直接中断游戏,而是让幼儿发现问题、自我调整,顺利完成游戏;在与同伴创编舞蹈时,能有效分享典型动作,并作出总结提升,丰富了幼儿的动作表现经验。

3、对幼儿动作的指导提升有待提高。

本次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运用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过程中教师对幼儿个别动作的要求指导需要加强,如看一看、挖礼物等在伸展度上有待提高,幼儿动作稍欠缺美感;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深刻的挖掘活动的价值。

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加深对马的认识,我结合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进行打击乐活动。它是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将一首结构比较复杂的乐曲诠释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去了解它、接纳它、表现它,让幼儿通过欣赏、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自发的投入到听、说、想、做、演的活动中来,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生成本课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

3、培养幼儿对欣赏乐曲的兴趣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四种颜色(红、黄、白、黑)的木偶马饰,二胡曲《赛马》,共四组幼儿人手两把筷子,串铃,圆舞板,小铃。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骏马,一匹红马、一匹黄马、一匹白马、还有一匹黑马(相继出现马饰),看————它们来啦!(两位老师手持马饰,随音乐进行木偶操作)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木偶表演。

二、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师幼讨论: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乐曲开始,四匹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红马首次领先→黄马又次领先→白马又跑到黄马的前面→黑马又超过了白马→红马、白马两两领先→黄马、黑马又共同领先→一起奔跑冲刺→反复一次→到达终点,拉住缰绳"吁——"(全曲结束)

三、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教师示范随音乐用筷子敲奏。

①教师: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为什么?幼儿:我坐的是红色的椅子,就扮演红色的马。

②教师: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

幼儿1:我可以象骑马的叔叔那样挥鞭;

幼儿2:我可以喊"驾——"

幼儿听音乐,分组用筷子演奏。

①教师出示小乐器:圆舞板、小铃、串铃。

手持木偶马饰:刚才四匹马奔跑时,哪里发出声音?哪种乐器最象马铃声?(串铃)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集体);哪种乐器最象马蹄声?(圆舞板)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单独)

②各请两位幼儿分别加奏串铃和圆舞板,全体幼儿共同演奏。

活动反思:

在欣赏课《赛马》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静心、投入地来完整欣赏一首音乐。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对象始终是音乐,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教学开始,一段那达慕大会的视频将学生带进辽阔的大草原,带进紧张激烈的比赛现场,为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联想情境做铺垫,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在初听音乐中模仿赛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结合乐曲三乐段不同的音乐特点在分段聆听时,我根据A乐段的旋律紧凑密集音乐情绪紧张的特点,设计了蒙古舞扬马鞭的动作,将学生带进紧张激烈的赛马场。学生们有的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有的兴奋地挥动着马鞭,进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在聆听B乐段时我以主题的三次变奏用了二胡连弓、顿弓、拨弦三种演奏方法为切入点,让学生视唱音乐主题,聆听主题出现几次,每次音乐情绪的变化。最后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学生在音乐中兴高采烈地模仿二胡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对音乐知识、音乐情绪理解地更为深刻。在聆听A1乐段时,设计了学生模仿赛马冲刺环节,体验音乐。

当学生脸上洋溢出紧张的神情时,我知道学生已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模仿马嘶鸣的动作时,学生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骏马可爱的模样,我的心就会随着兴奋起来,这说明我的教学是成功的。他们已在律动与模仿中感受到了《赛马》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在课堂结尾让学生们欣赏了视频版本的《赛马》、笛子演奏的《赛马》及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加深了学生们对于二胡及乐曲的认识和理解,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情绪。

本节课还有一些问题,如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如果教师能现场用二胡演奏一曲赛马,会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二胡这种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

课堂上,我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主要的位置。如对每个乐段的处理,让每个学生思考并说一说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再用肢体语言或者乐器加以表现,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小百科:马在动物分类学中分类为: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奇蹄目(Perissodactyla)、马科(Equidae)、马属(Equus)、马(Equus caballus)。是一种草食性动物。现存家马和普氏野马两个亚种。

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敲敲打打中了解小型乐器的多样性,感受“多与少”“静与响”“快与慢”的表达。

2、充分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小型打击乐器

2、装乐器的盒子和篮子

3、地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找百宝箱

1、听音乐入场我们听着音乐走进森林,一起去寻宝吧。(音乐慢,慢慢走,音乐快,小跑)

2、打开百宝箱,寻找乐器我们猜猜这里会是什么?(动一动)

3、布置音乐岛请你拿出乐器,它是怎么唱歌的?请你把它放在那。

二、游戏:音乐岛之旅

1、介绍游戏规则:请你听着鼓声,鼓声响起,你可以在音乐岛之间旅行,鼓声停,请你停留在一座岛上玩玩岛上的乐器。

2、师敲鼓,幼儿游戏,指导幼儿玩乐器的方法(提醒幼儿选择不同的小岛游玩)

3、师弹奏曲子,幼儿跟随敲击乐器。

4、小结:真的像刚才有的朋友介绍的,我们的乐器有的是敲的,有的是摇的。

三、根据指挥的指令演奏乐器

1、这里有块丝巾,我的丝巾会变长也会变短,变长的话可以怎么表示呢?变短的时候可以怎么表示?

(幼儿随着丝巾的变动玩乐器)

2、这里又有块纱巾,风来了她会飘,请你们看着纱巾的飘动玩乐器。

3、请看了我的手敲乐器。

4、请个别幼儿指挥。

四、游戏:魔法森林

1、规则:森林里长着许多大树,结出奇怪的“果实”。当风吹过,魔法森林就开始歌唱。我们每个孩子是森林里的一颗大树。老师在“树”上挂满了乐器。丝巾在森林中飘起就被认为是有风吹过,风有大有小,风一吹,“树”上的乐器就会想起。

2、幼儿控制风,角色更换。

五、整理百宝箱跟随音乐把乐器放入百宝箱。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轻音乐的曲子,一听到这首乐曲马上就能够使人感受到森林里的气息,鸟声、蛙声、溪流声……很好听,同样幼儿也能够很轻易地感受的到。再者,对于动物角色及乐器的选择,也是非常形象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乐器圆舞板无论是外形还是声音的特质,幼儿都自然而然的能想到青蛙,而铃鼓敲响的一霎那和孔雀开屏的动作都很相似。所以,无论是音乐素材本身、还是乐器的选择,这些外部因素都为顺利开展活动打好基础。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这种学习方法,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至理。

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本班大胆尝试音乐课题已有一段时间,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幼儿对不同拍子的乐曲兴趣浓厚,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感受不同拍子的曲子,教师设计此活动,让幼儿通过找、玩、听、唱等形式分辨不同拍子的乐曲,并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活动目的:

1、幼儿熟悉唱名,并进一步分辨出2/4、3/4、4/4的曲子。

2、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体验欢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布置一个“公园”的场景;

2、若干乐句(幼儿人数的3倍);

3、人手一个头饰(上写有一个小节的乐句);

4、唱名1、2、3、5、6的小卡片;信封等。

活动过程:

一、找一找

1、幼儿自由地寻找不同拍子的乐句或节奏,并互相唱一唱,拍一拍,并贴在适当的地方。

2、引导幼儿大胆地说己发现的秘密。

二、玩一玩幼儿戴上乐句头饰,随着音乐找与自己拍子相同的乐句。

三、听一听欣赏乐曲。引导幼儿听不同拍子的曲子,并分辨三首曲子的拍子。

1、引导幼儿安静倾听。

2、幼儿互相交流。

四、编一编幼儿根据老师的唱名及拍号,编己喜欢的乐句。

五、唱一唱。幼儿自由互相唱一唱自己编的曲子。

评析:本次活动是结合班级的音乐课题展开的,在活动之前的活动开展是非常扎实的幼儿的音乐底蕴很好,活动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场景,幼儿的参与面广泛且非常积极、投入,能大胆的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本班幼儿对不同拍子的曲子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且教师发现幼儿对不同拍子的曲子始终保持兴趣,基于幼儿的兴趣点,教师预设此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与体验不同拍子的曲子。由于各个环节都是以游戏为活动形式,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幼儿之间不由自主多次交流。在活动中全班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正是我们艺术教育最终目标。

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在了解煮面条的基础上,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表现;

2、能理解音乐的性质,根据音乐内容进行表现。

活动准备:

1、生活中有见过煮面条的经验;

2、音乐磁带、录音机、大锅(帖在地板上)教学拼图(没煮前的面条,放在锅里的面条,水沸后的面条。

活动过程:

一、回忆表现的对象

1、集体交流

师:小朋友你们今天吃的什么早餐?那你们见过煮面条吗?

2、看视频(煮面条)

提问:面条没煮之前是什么样儿?面条下锅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水开了,面条又变成什么样子了?面条煮好了,还要做什么呢?

(过渡语)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曲子,小朋友们仔细地听,这首曲子表现得是什么,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好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二、倾听与想象

1、第一遍:倾听与感受

提问:这曲子好听吗?那你们觉得有几段?

小朋友的耳朵真灵都听出来这首曲子有三段,第一段你们听了有什么感觉呢?

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第三段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小结:朱老师觉得这首曲子很像我在家煮面条的过程,第一段雄壮有力就像没煮的面条一样硬梆梆,直楞楞的,第二段很慢很柔就像慢慢变软的面条,第三段音乐节奏越来越快一听就像在锅里打结的面条绕来绕去的。

(过渡语)我们边听音乐边把它画下来吧。

2、第二遍:倾听与匹配

(过渡语)朱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幅图,请你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应该放在这在3段中的哪一部分呢?

3、第三遍:倾听与匹配——————请幼儿根据音乐贴相应的图,并想象动作。

(出示图片2:放在锅里的面条)提问:这一张呢是什么样的面条呢?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

(出示图片1:没煮前的面条)提问;这一张是什么样的面条呢?应该放在哪儿呢?你觉得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呢?(出示图片3:水沸后的面条)最后一张图片,应该放在哪里呢?这一段可以怎样表现呢?面条煮熟了,关火了,面条不会再动了,我们摆个造型吧。

(过渡语)小朋友刚才想了好多的不同动作,我们来听音乐把动作连起来表现出来吧!

4、感受音乐随音乐表现各段动作

(过渡语)刚才小朋友都表演得非常好,可是这首曲子里有一个很特别的声音,大家听出来了吧?

5、难点:寻找滑音

刚才这个声音就像是有东西掉下来一样,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声音到底在哪里呢?

这时候面条下锅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过渡语)小朋友想了很多面条下锅的动作,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完整地来表演一次吧,记住一听到这个特别的声音面条就要下锅了。

6、完整表现乐曲(启发幼儿做出不同的动作)

三、音乐游戏

第一遍游戏:

(老师穿围裙拿勺子)我是厨师,在我要正式开始煮面条了,今天我准备了一口大锅,请面条们都站在锅的外面,听到了特别的声音时才能下锅。

第二遍游戏:

我要请个小朋友来当个厨师,其他小朋友都来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吧。

幼儿园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唱歌,并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内容,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

2、学习"闹"字的下滑音唱法,表现歌曲幽默、风趣的特点。

3、尝试以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体验合作歌唱的快乐。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有关灯会的录像或图片。

2、幼儿用书第2册第12页。教学挂图(龙灯、风灯、狮子灯、孙猴闹天宫灯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灯会录像或图片,组织幼儿谈话,引导幼儿回忆观灯的情景。提示:你在灯会上都看到些什么灯?关灯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模仿灯会上敲锣打鼓的声音,讲难点前置,唱"隆咚--咚锵"和"咚隆咚--咚锵"。

(2)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数花灯",学唱"有花灯,有凤灯,龙灯凤灯狮子灯。"

(3)教师示范唱,引导幼儿在"数花灯"部分或"敲锣打鼓"部分自然加入。

(4)教师和幼儿共同分析"闹"字的唱法,引导幼儿尝试下滑音唱法,表现出歌曲幽默、风趣的感觉。

(5)教师组织幼儿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引导幼儿体验合作歌曲的乐趣。

3、引导幼儿边演唱歌曲,重点启发幼儿在歌曲最后"嗨"处创造性地做出孙悟空的不同动作并停住不动,增强歌曲的趣味性。

活动延伸:

为幼儿提供相应的道具,引导幼儿进行音乐表演。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开门见山的方式,播放一些课前收集的有关元宵、花灯的图片、录像等,从欣赏角度直入课题,学生通过看看、想想、说说等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制作花灯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们各抒己见陶醉在“元宵”之中。然后我出示一个花灯成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花灯的基本构造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