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猫》语文说课稿

2025/11/14教案

此篇文章《猫》语文说课稿(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猫》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是语文版第四册第三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一只波斯猫向人请教快乐是什么滋味。燕子说衔泥造窝最快乐的,蜜蜂说采花酿蜜是快乐的,青蛙说捉害虫、保护庄稼是快乐的,波斯猫觉得这些都没有什么快乐,它非常失望,仍然为找不到快乐而哀叹。课文意在借这个故事围绕“快乐”的主题来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人物特点鲜明,有很强的吸引力,易以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仍然是随文识字,培养朗读能力。所以,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斯、滋、衔、软、碌”等12个生字,会写“保、决、波”等8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服务他人,才会感到快乐;依赖别人生活,是没有快乐的。教学重难点是认读生字,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倾向和动力。而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动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我一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画波斯猫,和教师绘声绘色的童话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形成阅读期待;二是利用可爱的动物头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以展示自我、实现自我,达到愉悦教学。

2、探究体验,培养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先进行自我探究,再进行合作探究,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在研读、理解波斯猫和燕子、蜜蜂、青蛙的对话时,我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先自我探究、合作探究:燕子认为什么是快乐,波斯猫这样认为吗?通过探究学习学生理解了波斯猫和燕子对快乐的不同认识,感悟了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自读波斯猫和蜜蜂、青蛙的对话,思考:蜜蜂、青蛙为什么觉得自己是快乐的,而波斯猫却不这样认为?从中明白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得果实,服务他人,才会快乐。在多角度的对话、探究活动中,学生不仅有所感悟,获得思想启迪,更是逐步构建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

3、朗读感悟,积累语言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促进学生捂情,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新课程要求阅读教学摒弃繁琐的分析,以充分朗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进而受到情感和思想的熏陶。在学习《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的过程中,我以朗读为主线,贯穿始终,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比赛读、评价读、分角色表演读等等。特别是在练习分角色朗读波斯猫与燕子、蜜蜂、青蛙的对话时,我引导学生展开“自我探究、尝试读——小组探究、合作读——集体交流、表演读”的学习活动,在朗读中入情入境,学会结合插图、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在朗读中感受问句、感叹句的表达效果,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感悟语言,积累语言,日久年深,便能信手拈来了。

三、说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出生字,把它读准读好。

2、读后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情况。

3、检查初读学习成果。并说说:波斯猫因为-------------而先后询问了------------、------------ 、-------------,结果------------------。

(三)自主研读,了解内容

1、自读2、3两个自然段,思考:燕子认为什么是快乐?对燕子的回答波斯猫如何看待?

2、交流、探究,并指导反复朗读,读好人物对话。

3、学生自读后小组合作学习4至8自然段,重点讨论:蜜蜂、青蛙为什么觉得自己是快乐的,而波斯猫却不这样认为?他们对快乐认识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4、交流并练习有感情朗读。

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波斯猫失望的原因。

(四)分角色朗读,进一不步体验

1、小组合作,各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

2、小组表演,鼓励评价。

(五)扩展延伸,明文悟理

1、创设情境,说说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你有什么办法帮助波斯猫找到快乐。

2、继编故事。

《猫》语文说课稿 篇2

1、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与同学分享!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自主阅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2、根据兴趣,多角度欣赏文章的魅力之处。

学习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获得人生感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

1、自主阅读课文,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2、根据兴趣,多角度欣赏文章的魅力之处。

学习难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获得人生感悟。

学习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整体感知

1、注意字词的读音。

相称(chèn)郁(yù)闷一缕(lǚ)娱(yú)乐污涩(sè)怂恿(sǒngyǒng)

婢女(bì)蜷(quán)伏惩戒(chéng)怅然(chàng)

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朗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

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如何?

三、研读课文

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

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

―――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按照理解填充句式。

“读,我看到了一只的`猫。”

例:读第一只猫,我看到了一只可爱的猫。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芙蓉鸟被害案的有关材料

一、案发现场情况:

二、犯罪嫌疑人:

三、犯罪嫌疑人案发前的表现:

四、犯罪嫌疑人案发后的表现:

五、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六、案件真凶?根据是什么?

七、案件定性

案件反思

1、作者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2、从这件事中,他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了,那么,它在死前会有哪些想法呢?动笔写下来吧!

“主人,我想对您说:……”

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二、感悟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引导: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学习本文的启示:

1、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2、明白做人的道理:

3、面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4、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三、延伸迁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四、课堂总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因为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同学们,不论走到哪里,你们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最好的——最绿的小草,最纯的水滴,最亮的星星……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完成《5、3》相关作业

3、预习下一课

《猫》语文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猫》的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1.《猫》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现代散文。本单元选入了五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有人类对动物的认识和了解,也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给人留下深深的思考。

第一课时完成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字词教学和对前两只小猫故事的解读,本节课重点剖析第三只小猫带给我们的心灵震颤,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而且能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美和作者细腻的描绘、朴素的文采。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和七年级学生心理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①用心体会第三只小猫带给我的心灵震颤。

②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细节刻画的手法。

③养成严于律己,公正待人接物的品行。

3.教情、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七年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与生活非常接近,这都为本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学习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多谈自己的看法,这也符合新课改“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的要求。为此我采用朗读感悟法、情景设置法,小组组内合作、组间讨论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课上主要开展好课本剧表演和课堂法庭两个活动,完成对文本的解读。

二、说预习

预习是学生课堂学习必备前提,是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途径,是四模块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课改实践证明缺少了预习环节的课堂注定是低效的。只有进行有效预习才能达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目的,才能真正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当堂达标。结合教学目标,我设计以下预习题目,在第一课时结束时布置给学生。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第三只小猫的故事排练成课本剧。

2.把三只小猫的故事对比,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含义。

为保证预习的成效,我安排20分钟的自习课让学生开展预习,目的是培养预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前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依据学生预习情况适当调整课堂教学环节和重难点。

三、说课堂

(一)激情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网络流行的虐猫视频和大街上的流浪猫图片,带动学生入情入境。问,在第三只小猫身上有没有挨打的经历?哪小组能展示下你们排练的课本剧?

(二)课本剧表演

通过课本剧表演,真实再现文本内容。

(三)课堂法庭

表演完毕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临时组建课堂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我”“妻”“张婶”“刘嫂”等角色,其余学生组成评审团,针对小猫的死开展法庭举证,找寻小猫死亡的真正原因。活动的开展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我的良心受伤了?”的含义。这里,我还要引导学生抓住“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等重点语句,细细品读揣摩作者的内心世界。

(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为达到最佳课堂效果,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五段,“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了伤……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是作者的内心独白更是心灵忏悔。在同学们入情之后,请大家小组内自由讨论,谈谈课文告诉我们了什么?

学生能很容易能得出以下观点:

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也可能有的学生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出作者是对当时社会人生的感触,表现了一个进步知识分子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仁爱之心。

这里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解读,但我也会把我的观点和学生一起分享: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动物、植物都有他生存的权利,人类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比自己弱小的生命,和谐是我们这个星球生存的永久主题。

四、当堂达标

此环节是以学习目标为中心、落实“堂堂清”要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外负担、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我设计以下题目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完成,3分钟内检查,2分钟修改。

1.综合能力检测第一题,完成字词考察。

2.文中的三只小猫,你最喜欢那一只,简单说明理由。

3.为第三只小猫写篇悼词,不少于50字。

在这三个题目中,1题90%的同学能达标。2题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即可。3题其实是文本内容的向外拓展,也是表达能力的检测。当我们的学生写出这样的句子:当我举起沉重的木棒砸向你的时候,你没有辩解、没有反抗,便喵呜一声逃到屋瓦上去了。当我知道了真正的凶手时,你却惨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你或许是饿了,或许是冻了,还有可能是委屈和对我们家的恋恋不舍。你受了冤枉却没有辩解也无法辩解,最终死去。我认为是自己把你害死的,这个过失永远无法补救,对不起,小猫,一路走好!

当我们的学生写出这些句子时,我们能说我们的课堂没有成功吗?

《猫》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猫》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本文的语言优美,浅显易懂。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绝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课文在描述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时,处处流露对猫的喜爱之情,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间接体现。本文语言浅显易懂,优美朴实。这是课文在表达上的两个特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屏息凝视、抓痒、稿纸、丰富多腔、摔跟头、跌倒、胆子、开辟、遭殃、责打”等词语。其中重点是“任凭、丰富多腔、开辟、屏息凝视”。最难的是“屏息凝视”的理解。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猫的古怪性格,小时侯的可爱,体会作者对花猫的喜爱之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

(一)能力目标

1、在“猜”中继续练习学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2、在猜中进行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

3、学习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

(二)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一)猜——猜中有比较

猜中结合上下文读书——发展与创新是我们的课题,也是新课标的核心所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主题。借助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我在平时大胆地尝试。

我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方法就是一个字,就是一个“猜”字。“猜”既是本节课的教法,也是学生的学法。猜没有问答那样严肃,要求一板一眼,必须正确。问题无论是老师提出还是学生提出,似乎都要求答出正确的答案,心理压力较大,学生思维受到一种目的的限制,放不开,个性得不到张扬,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创新性得不到良好训练,与我们创新的主题不相符。

猜常用于各种游戏之中,识字教学中也常用。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应用,有很多好处。猜的形式较多,师说生猜,生说师猜,生说生猜(小组进行,全班进行)。猜的内容包罗万象,猜字词的理解,猜句段的理解归纳,猜思想感情的把握,猜体会到的写作方法,猜未弄懂的'问题……无论那种形式,无论那种内容,学生都是在一种比较开放的,比较轻松的交流环境中进行阅读、思考。

猜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融为一体,就是猜的学生,在猜的时候,也不象“答”那样被动,而是主动去猜。游戏的经验,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即使是成绩平平的的学生也敢来猜。没有压力,“猜”不是“答”,猜自然可以不正确,不怕犯错误。猜可以发现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思路开阔,这正好给教师分析学生学情提供了实据,便于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猜中,准确地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对语言的理解水平,找到恰当的引入可能知识世界的方法。猜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们争对同学的猜题,老师的猜题,可以大胆的发表意见,特别是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还能面对大作家的作品发表不同见解,理由还很充分,这才是创新的培育氛围。

当学生的意见与书上有较大出入时,这正是老师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语感训练的好机会。学生对相近的词进行比较,对自己猜的词与书上的词进行比较。猜可以将许多学法用于其中。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因为本文语言浅显易懂,为了不冲淡学生在语言中的丰富想象。所以,我用这样的课件对课堂加以形象,补充。

(三)教学环节

1、猜前初读引学法

自学初读生疑问——因为这是第八册的课文,学生手中没有书,借此机会,我将课后填空练习流在课文之中。学生自读不完整的课文,发现空白,产生疑问。

依据疑问引出猜——师问:读了竟今天这篇课文,大家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学生自然会回答出课文的不完整。然后我就说:“今天,我们就来猜猜空白处原文是什么样。”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读书中自发产生疑问,为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对课文充满个性的理解,奠定了基础。这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创新训练和思维创新训练的开始。

猜前引出读书法——大家说说要猜着,你想到采用什么办法?(结合上下文读书思考)猜是一种读书方法,也在这营造出一种气氛。要学生自主猜出原文,得靠他们已有的读书经验,让学生说出读书方法,互相提醒,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读书思考。

2、猜中交流解文意

猜中品读练填空——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读书,猜测文中空白处是什么。猜的形式多种多样,老师让学生猜,学生让学生猜,学生让老师猜,小组内互猜,全班一起猜。边猜边评,评中思考,一边思考一边读书,答案就在这互动的过程中接近。本课语言浅显易懂,猜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多读书思考,在读书思考中,在探究中,在比较中,始终让学生飞翔在语言情景中,发展语感水平。学生不正确的答案是教师引导学生的大好机会。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测,分析学情,选择引导方法,巧妙地将学生从已知知识世界引入未知知识世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3、猜中引思勇创新——创新是我们的主题,包括语言的创新,思维的创新。猜在阅读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的示范。学生在猜答案中,如在游戏中,比起回答问题来,兴趣浓厚,没有心理压力,思路更加开阔。学生不能一猜就中,正是学生独立创作的时侯,表达不受原文的限制,有的答案虽与原文不一致,用在那儿也很恰当,并充满个性,学生语言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不断的读书思考,敢于对原文猜想,在创新思维上是一种训练,创新精神上也是一种激发。

4、猜中引评学交流——合作是未来人成功的基本素质,也是新课标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本课互猜互评中,学生既进入到语言环境中交流,还进入到心灵中交流,因为互猜的是心里所想。

5、猜题目归纳全文——在一边猜一边填空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几对词的矛盾,从而体会猫的性格古怪,从猫的性格古怪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再让学生猜课题,在不同的课题中再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理解。

6、猜中激趣爱语文——无论是猜文中空白,还是猜课题,课堂中,学生似乎在游戏的心理中。在猜测中,学生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连大作家的作品也敢猜测,有的地方做了修改一样正确,成功之感自然而强烈,学习兴趣自然浓厚,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中渐渐培养对语文的热爱。其中,教师要对学生成功之处多加肯定。

以上是完成这节课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训练环节。课文的难点,“真实具体”的写作方法,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地读书猜想,难点就变得很容易解决了。

7、猜后

后猜延伸用写法——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几种小动物,示范说一种的性格特征,举一个真实具体例子,让学生来猜是什么动物。然后叫学生来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特征,其他同学来猜是什么动物。也可以背诵儿歌、古诗,让同学猜写的是什么动物。

(四)板书设计

将原文中用来猜的词语用课件展示出,每个词卡用一种相符的性格猫送出。板书的内容就是学生猜测的词。

《猫》语文说课稿 篇5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上语文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猫》,下面我以简单教语文,扎实求发展的教学主题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的设想。

一、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下几点理念:

1、本着“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真实基础为教学起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

2、立足文本语言,重视语文实践活动,既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让学生凭借文本语言,来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在这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受训练,情感得以激发,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实现简单教语文,扎失求发展的教学原理。

二、教材简说

(过渡语——单元目标——教材特点包括内容分析重难点语言特点编写意图——学情分析——第一课时目标制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一般三点)重难点(说清通过什么方式达成目标)

在以上的教学理念的支撑下,下面我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猫》这篇课文是选自人教版四上语文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专题,让学生了解动物,体会作家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激发学生爱动物的意识以及学习作家的语言表达手法,而《猫》这篇课文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可爱、活泼的猫形象,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大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其中作者具体地从三个方面写了大猫的性格古怪这一特点,即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听话,又尽职,高兴时与不高兴时又有不同的表现,同时既胆小又勇猛,而写小猫时作者只是抓住满月的小猫如何淘气来写,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教学时应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猫的性格古怪这一特点,此外本篇文章语言生动,写法巧妙,因此在教学中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作家是如何将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的。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但深入理解课文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因此根据课标理念、单元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制定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词,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尽职、屏息凝神”等词的意思。2、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或如何通过朗读感悟了解 ——或如何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了解——)让学生感受猫的性格古怪这一特点,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3、初步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以上目标着力反映知识与能力,强调过程与方法。同时注意本文的价值取向,能较好地反映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其中2、3是教学重难点,教学中老师应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有效解决这一重难点。

三、教学法:

根据文本特点,我选择了以上的教学法:

1、扎实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即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从而学习语言,应用语言,在这一过程中积淀情感,从而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2、采用自主、探究法。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习个性化的行为,因此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从而对文本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下面我来重点说说我的教学预设,我将分5个板快来说说我的构想

(一)联系生活,揭题导入

老师可这样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然后在学生的回答中,很自然地引入:让我们来看看作家笔下的猫是怎样的,然后板书课题。(这样的导入是从学生的真实起点入手,激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让生活体验为文本服务,同时也拉进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作家笔下的猫是怎样的。

2、交流:a.词语教学,重点理解尽职、屏息凝神等词b.交流初读中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请思路,引导找课文中心句,抓关键词:古怪、可爱。(在初读环节保证学生有充分地初读时间,为学习文本打下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

(三)研读课文,感悟古怪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抓中心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做法如下:教学第一段:1、默读课文,找找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写上自己的体会2、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引导:第一点写猫的老实,抓无忧无虑来理解,第二点写猫的贪玩抓句子:任凭怎样也怎样,并指导想象进行说话练习,第三点写猫的尽职抓屏息凝神,非怎样来理解,想象猫是怎样屏息凝神的,从而理解这个词,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在学生充分感悟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再随即播放相关课件,感受猫的可爱有趣,再整体朗读第一段,3、再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语言特点,可这样引入:作者是怎样把猫的这几个特点连起来,引导发现句子:说它贪玩吧,它又,可是——发现:作者就是用这生动的语言把猫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样写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第2、3段,这两段内容比较简单,老师可采取学生自读感悟法,在第2段了解猫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的表现时可抓语言文字:蹭、小梅花、丰富多腔、一声不出等词,重点引导作者为什么用蹭而不用抓,为什么不说踩脚印而说印了几朵梅花,发现作者这样写更突出了猫的可爱这一特点,也更写出了作者对猫的喜欢之情。在第三段了解猫既胆小又勇猛这一特点时,只需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读一读就可以。(在这环节中我是遵循自主探究的原则,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充分抓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文本内容,了解猫的性格特点,在充分的感悟之后让学生感情朗读,体会作家语言特点,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

(四)巩固字词,升华认识

再现词语:贪玩、尽职、老实、任凭等词,让学生从中选几个词写写自己对猫的印象(借助文本语言,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紧抓文本语言的练习点,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同时深化对文本的认识)

(五)课堂总结,引发阅读期待

作者把大猫的特点写的这么有趣,那小猫作者又是如何写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猫》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猫》一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主要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以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为主线,贯穿了猫的古怪性格及满月小猫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

2、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纬度的有机整合,以此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①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跌倒、变化多端、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③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过程和方法目标: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和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4、教学方法: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读代讲法等。

5、学习方法

(1)“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6、教学课时:二课时

二、说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作者表达了深厚的思想感情,因此,让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图文结合创设情境的方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应用“读—悟—说—议—读—写”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谁养过猫,能给大家说一说吗?(最好能讲一下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有趣的小故事。)

2、你们听说过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吗?他可喜欢猫了,并且经过长期观察写出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15、猫)

设计意图:谈论自己的宠物——猫必定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以此导入,学习的兴趣已被激发起来,相信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整体感知,读中感悟

1、让学生根据读书要求读通课文,然后说说“老舍爷爷笔下的猫是怎样的?”(要求说出文中的依据。)

(教师随机板书:老实、贪玩、尽职、勇猛……)

2、引导思考:看着这些表示性格的词,你有没有疑问?

3、作者讨厌猫的古怪性格吗?为什么?(板书:可爱)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意愿,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提自己想提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点研读。

(三)细品精读,撞击情感。(教学程序随机而变)

1、自读感悟: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可爱呢?让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把写猫可爱的句子划下来,然后挑一处你认为写得最生动,最喜欢读的语句讲给大家听。先自己准备,再四人小组交流。

2、学生再读课文,交流感受。(如果有同学谈到课文中的猫是只贪玩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