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此篇文章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理念:在平时的美术活动时,老师都要求幼儿在使用水粉颜料时,水粉笔不要从这个颜料盒拿到另一个颜料盒,以免将颜色混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班上有小朋友大叫:老师,潘峻把水粉笔乱放。我走过去,正想制止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小家伙却抬头对我说:老师,颜料会变的。小家伙一说完,周围的小朋友都吸引过来了,大家都看着一瓶黄色颜料因为放进了红色笔,上面都变成了橙色。孩子们都很惊奇地叫着:“老师,颜色会变!”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以此引导孩子学会观察,大胆创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3、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创造的喜悦。
活动准备: 红、黄、蓝颜料若干,小桶(每组一个),每位幼儿一个大的调色盘,人手一支调色笔。
活动过程: 1、老师出示红色,黄色,蓝色颜料。请幼儿观察,说出颜色的名称。
2、告诉幼儿:“我们今天都是小小魔法师,要变魔术。
3、老师操作实验,引起幼儿兴趣,并请幼儿观察颜色的变化:
——将红色颜料(部分)到入一个干净的杯子里,然后再到入黄色颜料。用搅拌棒搅拌,请幼儿仔细观察颜料发生的变化,并与原来的红色和黄色的颜料做比较。
4、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回忆实验过程,说出实验发生的变化。
5、给幼儿提供颜料,鼓励幼儿自己变色,比比谁的颜色变得多。
6、给幼儿提供大幅白纸,让幼儿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
7、和幼儿一起将作品进行展示。
活动反思: 1、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
2、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3、鼓励幼儿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镜子的用途,知道镜子能照出人或物体。
2、通过照镜子和参与照镜子游戏,感知镜子中的我,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3、乐意照镜子,积极参与照镜子游戏活动,对用镜子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见过、并用过镜子。
2、物质准备:镜子人手一面。
活动过程:
1、出示镜子,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瞧!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2、自由摆弄镜子,探索、感知镜子的特征。
让幼儿自主玩一玩,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镜子的认识。
3、“照镜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教师:镜子里有什么?动一动镜子,你还看见了什么?
教师:瞧一瞧,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照镜子做各种表情和动作。启发幼儿说说:照镜子时,你发现什么?
3、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教师;你在哪里见过镜子?还有谁用过镜子?
4、引导幼儿开展“照镜子”的游戏活动。
5、想幼儿介绍“照镜子”游戏的玩法,启发幼儿想一想: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镜子里的人,老师做什么,小朋友应该什么?
鼓励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变化,感知镜子里的人和照镜子人的动作的一致性,体验照镜子的快乐。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让幼儿自由的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初步探索、感知了镜子的特征。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都非常的感兴趣。对着镜子做着各种各样的表情和动作,但是让幼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的时候,幼儿还不能表达。最后的“照镜子”游戏活动让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变化,通过游戏体验了照镜子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的来源。
2、通过听故事,看图书,互相讨论,知道雨水是从哪里来的。
3、积极参与讨论活动,知道要节约用水,保护环境。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已经找到周围的水资源。
2、有关水循环的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的方法,谈论水从哪里来。
教师:你们知道家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幼儿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讲述自己知道的内容。
二、感受故事,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1、教师讲述一遍故事,并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提问:
(1)小熊为什么要哭呀?小熊和小鹿找到了湖,他们为什么还要哭?
(2)山羊也来了,他想了什么样的方法呢?为什么小熊,小鹿小山羊还是要哭呢?
(3)最后谁来了?他们为什么会高兴得笑起来?启发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讲述水从哪里来。
三、了解水循环的来源过程。
1、教师再次讲述故事,提问:水会流完吗?水是怎么来的呢?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有关水的循环图?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提示,讲述水的来源。
四、了解水的重要性,知道要节约用水。
1、教师:人类能不能没有水,为什么?
2、教师:水真的是太重要了,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五、了解环保的重要。
教师:除了节约水,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比如,如果我们的雨水变成了酸酸的,那我们还能喝吗?
教师向幼儿介绍有关酸雨的危害,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人们破坏环境,到处排放污水等等)
讨论:怎样才能使大家喝上干净的水呢?
活动反思:
幼儿对这次科学活动很感兴趣,由于引导不够,幼儿对水个概念没有认识。。对于记录单的使用,有些幼儿还没有掌握。记录单的作用也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给幼儿的操作时间也短了一点。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看、闻、尝,了解水是透明的,是无色无味的。
2、在操作过程中,感知水具有流动的特征。
3、在科学活动中,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两个玻璃杯(一杯清水、一杯酱油),两个托盘。
2、幼儿每人三个透明的杯子,一个勺子。
3、漏勺、塑料小篮子、塑料袋、有洞的容器若干,小箩筐若干,小毛巾4条。
4、PPT课件。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课题,感知水是透明的。
(1)师:今天,我要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出示两个杯子,一杯清水、一杯酱油)。
(2)教师继续以魔术的形式,将两颗玻璃珠放入杯中。
提问:变出了什么?
珠子在哪个杯子里呀?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这个杯子里面是什么啊?
为什么珠子在酱油里面看不清,在水里面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啊?
(3)小结:原来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所以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水中物体的形状、颜色。
2、了解水。
——无色无味这一特征。现在,水宝宝要和我们玩躲猫猫,它啊就在你们跟前都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你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
①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②提问:你们用了什么好办法找到水宝宝的?水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它闻起来,尝起来是什么味道的?
③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我们也可以说是无色无味的。
④教师验证实验结果。
3、幼儿进行尝试操作。
——帮水宝宝搬家,感知水的流动性。
师:水宝宝想请我们帮她一个忙,你们愿意吗?就是帮水宝宝搬个家。
①教师出示搬水工具:塑料小篮、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称并尝试用这些材料进行活动。
②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③提问:你用什么东西来帮水宝宝搬家的?在帮水宝宝搬家时,水宝宝怎么了?
④小结:原来水是会流动的。
延伸活动:
1、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水宝宝?
2、观看PPT,听水宝宝自述。
教学反思:
通过幼儿小组合作、探究终于揭开了谜底,恍然大悟。结果两个小组都没有完全猜对。都发出“唉”的声音。在这一环节中,幼儿表现出了极大地学习热情,就像在游戏一样,让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给幼儿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辨析、推理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本文扩展阅读:水(H2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视为一种基本的组成元素,水是中国古代五行之一;西方古代的四元素说中也有水。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乌龟的外形特征,简单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
2。愿意饲养小动物。
3。培养幼儿的爱心。
【活动准备】
1。小乌龟四只分别养在四个鱼缸里。
2。适合学小乌龟爬的慢节奏的音乐。
3。喂小乌龟的食物:小鱼、小虾、碎肉等。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
教师说:身穿硬甲壳,四角慢慢爬,别人欺负它,快快躲回家。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乌龟)
2。观察小乌龟。
(1)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观察鱼缸中的小乌龟,讲一讲:小乌龟的头、脚、壳分别是什么样的?(重点观察乌龟壳的'花纹)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乌龟在水里是怎样游的?启发幼儿学学小乌龟游。
3。 探索活动
(1)将小乌龟放在地上,看一看小乌龟在地上是怎样爬行的?(四肢很短,爬行很慢)
(2)用手碰碰小乌龟,看它会有什么反应?(会把头和四肢缩进壳里,周围没有危险后再伸出来。)学学小乌龟缩头缩脑的样子。给乌龟翻个身,看它怎样用头顶地面使自己翻过来。
(3)喂喂小乌龟: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食物,鼓励幼儿喂小乌龟,看小乌龟是怎样吞食的。
4。游戏:学习小乌龟爬。
( 1 )师幼共同模仿小乌龟爬行的姿势,一起学学乌龟爬。
(2)放音乐,幼儿听音乐在活动室中自由模仿乌龟,两手两膝着地向前爬。教师用手触摸小乌龟,被点到的幼儿要把手脚都藏到缩起的身体下。
【活动延伸】
将小乌龟放在自然角里,由老师和幼儿一起喂养和照顾它。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篇6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帖消失了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帖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愿意探索发现不同的帖在水里的变化,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能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硬糖大量、人手一只杯子
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温开水大量
活动过程:
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
提问:
(1)小朋友,你们吃过帖吗?喜欢吃吗?
(2)请你说说帖在嘴巴里会怎样?(变甜、变小等)
(3)请你猜一猜,把帖放在水里会怎样呢?
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可以和旁边的幼儿展开小讨论
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
帖放到水里到底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
老师把硬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
(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用勺子加以搅拌增加帖溶化的速度)
提问:
(1)看一看,帖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
(2)猜一猜,帖到哪里去了呢?
(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
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
老师小结:帖在水里会变小,慢慢的没有了,水会变甜。
三、集体操作,观察帖在水里的变化
幼儿人手一粒帖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
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