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2025/11/16教案

此篇文章《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四、五两部分,了解狼牙山五壮士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雄事迹,学习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紧扣“壮”字,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五壮士的“壮言”、“壮行”、“壮志”,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

3、尝试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设想】

1、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本课我设计了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xxxx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使情感升华。

2、重视自主学习,激发主体潜能: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活动,去读书,去思考,参与议论,参与交流,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呈现出双向和多向并存的局面,让学生始终有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使他们能更充分、更直接、更自如地接触课文,从而更好地去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3、鼓励大胆质疑,启发合理想象:

⑴ 让学生在读书中质疑,在读书中解疑,师生交流共同解疑。

⑵ 挖掘教材的创造性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一句,我设计了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想想看,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此时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从而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的前三部分,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说,师相机画悬崖图:

板书:

接受任务、歼敌诱敌、引上绝路。

涂红课题中的“壮”字。)

二、 引导归纳学习目标

三、自学讨论,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1:五壮士顶峰歼敌的场面),可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也可以谈谈你看了录像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说师相机板书:

顶峰歼敌。

2、课文又是怎么描述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的四、五两部分。

(出示自学提示,女同学读)

自学课文四、五两部分:

⑴ 划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⑵ 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在自学的过程中,能独立完成的.,就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

(学生自学、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

⑴ 告诉老师,哪些语句让你最受感动?

① 说说看,为什么这些语句让你深受感动?

② 自由品读,体味这些语句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

③ 同桌对读;师范读后让学生评点;生齐读。

④ 师小结:刚才我们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⑵ 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提出来让大家帮你。

① 学生质疑。

② 学生解疑。

③ 播放录像2: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感人场面,(重点理解词语: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理解五壮士完成任务后选择跳崖的原因。)

师相机板书:

英勇跳崖。

⑶ 理解得真棒!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坚强不屈的),正如课文结尾所说的──(生齐读最后一节)

⑷ 是呀,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全体起立,向这些可敬的英雄们行一个庄严的队礼!(生行礼)让我们捧起书本,再次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敌人的仇恨、对英雄的敬佩都融入我们饱含xxxx的诵读吧!

(生齐读第五部分课文,会背诵的可试着背一背。)

四、总结谈话

狼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人民永远怀念为国献身的英雄们!

五、课堂练笔

请同学们照例拿出摘抄本,把本课的好词好句积累下来。

六、自由作业

学了课文,你们回去想做什么?

(生自由说。)

你们的想法都很好,喜欢哪项就做哪项,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

2、结合读写例话《详写和略写》学习课文,知道哪些材料是详写的,哪些材料是略写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份。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一篇文章怎样安排详略,为什么要安排详略。

教具准备:录像带、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引入。

昨天,我们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后小标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成了五段,请读一读。另外,还仔细学习了第一、二段。请回想一下,这一详一略的两段都是围绕题目中哪个字写的?“壮”字是什意思?(板书:勇敢、不怕牺牲)请再回忆一下,在学习一、二段时,主要采取了哪两种方法?(生答后出示小黑板)请齐读。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两种方法学习课文的三、四、五段。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用“”勾出直接写五壮士的句子。

(1)写班长的是哪个句子?“走!”(板书)是人物的什么?语言(指小黑板)“!”说明什么?(班长坚决果断)还有哪个词也可以看出了?“斩”怎样理解?“截”是什么意思?整个词呢?课文中指什么坚决果断?(把敌人引上绝路)“绝路”就是什么?(死路)班长毫不犹豫地把敌人引上死路,说明他怎样?(扣壮士——勇敢,不怕牺牲)渗透学法:从这里看出,理解成语,要先弄清重点字的意思,再理解整个词的意思,最后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

(2)写战士们是哪些句子?这儿为什么不逐个描写?从哪个词看出心情一致(热心沸腾)从哪个词可看出他们行动一致?(紧跟)(板书)删掉“紧”也说得通,能否删,为什么?渗透学法:从这里看出,理解词语还可以用删词同原文对照比较的方法。

2、战士们要把敌人引上绝路,难道他们面前只有绝路一条吗?从哪个句子看出?

3、扣“壮”:生路就摆在战士们面前;可为了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安全,他们毅然选择了绝路。多么勇敢的选择啊!真不愧为壮士!

4、小结:

(1)这段写了什么?

(2)表现了五壮士怎样?(勇敢)

(3)他们的这种品质通过什么来表达的?(语言、动作)

(4)这段写得详细还是简略?过渡:刚才我们主要采取了这两种方法(指小黑板)学习的。下面继续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四段。

三、学习第四段。

1、五壮士来到顶峰,居高临下地把敌人打得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可班长负伤,只剩下唯一的一颗手榴弹!

(1)这时,班长是怎么做的?请用圆点标出他动作的词。(板书:抢、夺、举)“抢”说明他动作怎样?(快)“夺”又说明他动作怎样?换“拿”好吗?为什么?“举”、“喊”都说明了什么?(很勇敢、很有力量)看插图,谁是班长?你怎么看出的?

(2)班长已经负伤了,为什么动作这样快?力量这么大?所以,他高声喊道一一(齐读、导读、引读)

2、再看插图,四位战士与班长的行动怎样?课文是怎样写的.?请齐读。(板书:像雹子)说明什么?

3、战斗就这样持续着,当又一群敌人上来时,班长是怎么做的?齐读。

4、扣“壮”。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敌人血肉横飞,我们一定会大声喊道:打得——好!五位战士真勇敢,不愧为是壮士。

5、这段写班长、战士以外,还写了谁?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写敌人?

6、小结本段。

(1)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五壮士怎样?写得详还是略?

(2)我们抓什么分析了人物的思想品质7(动作、语言)

四、学习第五段过渡:唯一的武器都用上了,五壮士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1、放录像并配音:五位八路军战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血汗交织的脸上洋溢着胜利者的喜悦,他们昂首挺胸,眺望远方,迈着艰难而又坚定的步子向着悬崖的边缘走去……

2、请看课文,齐读第一句。“屹立”可换哪些词?能否换?为什么?“眺望”呢?

渗透学法:抓写五壮士动作、神态的词,我们用换词同原文对照比较理解到本句既写出了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又写出了他们与父老乡亲,与亲密战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齐读第2句。“回头望望”含有什么意思?五壮士胜利完成了任务,所以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4、班长是怎么说出这种喜悦的?指导读。他是怎样做的?“纵身”看出什么?

5、战士们是怎么做的?说明他们怎样?

6、扣“壮”。谁不珍惜年轻的生命?可是,为了人民,为了党,为了祖国,五壮士毫不犹豫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多么伟大的壮举,他们崇高的精神,必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7、请听听吧,他们在跳崖时高呼的口号,至今还回荡在我们耳边。请齐读,指导读。引读。

8、小结本段。

五、总结全文。

1、全文主要写什么?表现了五壮士什么品质?

2、这五段中,哪些段写得详哪些段写得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3、另外,我们还学会了两学习方法,请读一读。今后我们要继续运用这些学习方法。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理解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2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板书课题并齐读)

2、质疑:课题为什么用“五壮士”而不用“五战士”?

3、提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词句要多读几遍。

(2)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完成课后习题2的填空。

(3)抓住重点词句段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精神。(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4)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5)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会读、写生字词。

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等。

2、我会理解了其中一些词的意思,并会用之说话,如斩钉截铁、坚强不屈、昂首挺胸等。

3、我会较流利地读课文。(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师及时到学生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我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2)我完成了课后的思考

2、知道了文章的叙述顺序为: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其中诱敌上山和顶峰歼敌是详写,其他部分是略写。

2、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1)第一段中从“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

(2)第二段中“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此段以读带讲。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

(3)第三段中从“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无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4)第四段中“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向敌人头上砸去。”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适当作指导朗读)

从“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中也充分体现了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5)第五段中“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更充分体现出了五壮士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有感情地读一读。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三)创作性展示

1、读了课文,认识了五位英勇的壮士,他们身上具有……的精神,值得我们佩服。

2、我想对五位壮士说……(写一个小片段)

3、我想有感情地朗读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三、激发知识冲突(结合课时而变)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2、搜集、摘抄关于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等。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提出新的目标

1、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我们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勇的形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英雄们,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

2、提出学习目标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

(2)课文中两次讲到了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3)从文章的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上,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4)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5)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针对学习目标,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

2、展示朗读。

小组内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3、学法交流。

(1)我知道了两次任务中第二次是作为重点来写,这样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条理清晰。

(3)突出人物特点与中心思想的部分详写,其余内容略写;

(4)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等。

小结:学习这一课,我们要把这种有详有略的写法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和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我们就写得详细些,其余的材料就略写。

三、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1、搜集资料的展示

(1)关于抗日战争的资料,如历史背景,一些影片资料的介绍如《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

(2)读到的关于抗日题材的书籍文章等。

(3)交流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4)关于五壮士跳崖后的情况介绍。

2、个性创作展示。

(1)我写一首英雄的赞歌。

(2)朗诵改编的诗歌。

(3)写一写想对英雄说的真心话。

四、作业

运用学习的表达方法,写一个描写人物的片段。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认识五壮士在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勇豪迈,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2、带着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重音鲜明、节奏有变化地朗读课文四、五段,提高朗读水平。

3、了解四、五段课文是通过详写五壮士的神情、动作、语盲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迈的。

4、理解巩固课文的重点词语,进行句子训练。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宇词,复习导入

1、师:昨天老师告诉大家,今天这一节课一开始要检查字词,给大家一分钟,再读读记记课后第四题的词语,并复习一下重点词的意思。

2、师主持检测:

⑴ 听写:

崎岖、山涧、横七竖八。

⑵ 看意思写词语:

斩钉截铁、居高临下。

3、学生自批、订正,师反馈。

4、师:上节课,我们还给课文分了段,课文分五段。这五段中写得比较详细的是哪三段?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四、五段,研究一个问题:第四、五段课文中,五壮士的英勇豪迈表现在哪里?是怎样写详细、写具体的,用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读出五壮士的英勇豪壮。

二、学第四段,以情促练

1、(生自由读4、6自然段)思考:

这一段中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他们在顶峰是怎样英勇歼敌的?

2、师:他们就是这样,在顶峰英勇歼敌,与敌人血战到底。在顶峰歼敌的战斗中,写得最详细的、五壮士最令你感动的举动是什么?

(石头砸。)

3、(出示幻灯)这幅插图描绘的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壮烈一幕。第五节中,哪部分内容是描绘这幅插图的。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 )括出来。

4、(生自由读括号中的内容)思考:

课文是怎样把“石头砸”写详细的?哪些词句令你感动?

交流:

⑴ 猛地举起。

⑵ “同志们,用石头砸!”:

(个别读→评(大声、重音)→师范读一齐读。)

⑶ 句子对比:

①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② 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

(自由读→比较不同→书上为什么用第一句。)

⑷ 师: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把一块块磨盘大的石头猛地举起,狠狠地砸向敌人。此时,他们的决心是什么?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

⑸ 师:想到这一切,怒火在他们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最原始的武器──石头,向敌人讨还血债,与敌人血战到底。这句句子用上两个“带着”,不仅把石头写活了,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五壮士的英勇豪壮。

⑹ 指导朗读:

自由读→个别读→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作停顿,“砸”念重音)→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三、学第五段。

1、(师配乐范读)思考:

第五段中,最能体现五壮士英勇豪壮的一幕指的是什么?

2、师: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读读第五段,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师: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模仿“石头像……带着……带着……”这句话,从课文中找依据,用“带着……带着……”试写一句话。

4、汇报交流:

⑴ “胜利的喜悦”:

从哪儿体会到的?(齐读)五壮士知道自己将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要露出胜利的喜悦?

(再读:轻缓、带着眷恋。)

⑵ “对敌人的`憎恨”:

从哪儿体会到的?为什么砸枪?是砸自己的枪吗?

(朗读:“砸碎”重读)喊口号(有力,末字处长)

⑶ 除了这两个“带着”,还有别的吗?课文是怎样详写五壮士跳崖的?

(理解“相继”。)

五壮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什么能昂首挺胸,像冲锋一样,相继跳崖?

(相信抗战一定会胜利──“抗战必胜的信心”。)

(朗读:注意重读。)

5、学生校正、修改,并有感情地读自己写的句子。

6、师: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的,所以课文结尾说──(学生接读)

(指导朗读;高昂,读出“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气魄。)

四、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1、学到这儿,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课文是怎样写详细的,大家明白了吗?

课文是抓住了五壮士的动作、语言、神态,详写“用石头砸”和“英勇跳崖”,以此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壮(板书),以此来证明这五位战士是壮士。

2、下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为什么这三段要写得详细。现在,让我们全体起立,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段;(生读)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历史,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背景

(示狼牙山风景图)同学们,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风景区。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1941年的狼牙山,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一读)

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壮士?(勇敢的)

勇敢到什么程度才能被称为壮士呢?你觉得是为胜利能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好,把你对壮士的理解读进课题里。

4、从课题中,我们对壮士的品质有了初步了解,相信走进课文,我们还能了解到壮士们更可贵的品质。

二、检查字词,理清脉络

(一)字词部分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

(出示)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哇啦、纷纷滚落

请你来读,哦,坠落山涧,请再来一次,咱们一起读读。

2、这一组谁来读?男生读、女生读

(出示)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热血沸腾、壮烈豪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哦,很自豪、很骄傲、很有力量)

3、这两组词语,描写对象有什么不同?(是的,一组是描写五壮士的,另外一组是描写敌人的)

描写对象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同学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如果能像这样关注到两组词语所表达的不同感情色彩,那你对人物的理解一定会更加深刻。来,体会着这些词语表达的感情,我们一起来读读。

4、在抄写这些词语的时候,你有什么收获与大家分享?

你提醒大家,“昂”字不要多了一撇

你认为写“豪”字的时候,可以把上半部分写扁一点,这个字就美观多了,咱们也来试试。

(二)理清文章脉络

1、词语预习得不错。你对课文内容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预习学习单的第二题,然后我们再一起交流。

2、好,你们小组先来。

你们认为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可以分为五部分,分别是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大家同意吗?

文章就是按照这样一个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五部分向我们展现了五位壮士的英雄事迹。

三、合作学习,细读感悟

1、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仅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对五壮士有了初步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五壮士的英雄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到课文中,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读,走进五壮士的内心世界。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学习提示用心品读课文,一会我们来交流。

(出示自学提示)哪位同学来读一下,从中我们提炼出“划、圈、品、读”四字学习法,按照这个方法去读书,相信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2、全班交流,引导体验

大家学习得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五壮士的哪些言行让你震撼?哪个小组先来?

①五壮士包括哪些人?

②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画出关键词理解。

(班长:“沉着”:镇定、不慌张――神态描写;

葛振林:“满腔怒火”――心情描写;

宋学义:“扔手榴弹抡一个圈”――动作描写;

胡德林、胡福才:“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表情描写;“瞄准射击”――动作描写。)

③从这些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战士们英勇善战,对敌人无比的恨。)

师相机指导:学了这一段,我们作文时,描写人物要注意把语言、心情、动作、神态描写具体,还应注意学习概括描写与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④带着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3)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带头向棋盘陀走去。默读思考:

①摆在战士们面前的是两条什么路?他们是如何选择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班长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是什么态度,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③“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用这样的语气读一读。

④战士们与班长的想法一致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热血沸腾”――内心状态;“紧跟”――动作。)

这里,战士们没有多余的语言,只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他们做出了与班长同样的选择,表现出战士们崇高的牺牲精神。

(4)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的头上砸去

这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带着体会读。

(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石头非常密集、迅猛,体现了壮士们杀敌的决心和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5)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从悬崖往下跳

①画出五壮士跳崖前的动作,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五壮士喊出了什么口号?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这仅仅是五壮士的心声吗?

(这不仅是五壮士的心声,也是我们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让我们一起读出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声音吧。

四、回顾升华:

课文几次写了战士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重点写了哪一次?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了两次,

第三自然段有一次,第六自然段有一次。重点写了第二次,这样写更突出了五位壮士勇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突出了他们高大的形象。)

(一)品读“引上绝路”部分

A、品读“走”

课件出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哦,你们交流的是这一部分。

哦,你们对两条路所代表的不同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一个“走”字,最能表现班长马宝玉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说得非常好,两条路,要么生,要么死,在生死关头,为了群众和部队主力,马宝玉选择了牺牲自己。

让我们斩钉截铁地读读这句话。

一个“走”字斩钉截铁,充分表现了马宝玉的英雄气概。

B、品读“紧跟”

请你们接着交流

你们认为一个“跟”字能够表现战士们的勇敢。

你们小组有不同意见。

哦,你们认为应该是“紧跟”,这样才更能表现出战士们的勇敢。

大家同意吗?很有道理。

明明知道这是一条绝路,但战士们DD(生接读)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明明知道这是一条绝路,五位壮士――(生接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部队主力

小结:壮士们这一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五壮士?

就是这种义无反顾,就是这种豪不畏惧,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板书:豪不畏惧)这就是我们――(生齐读课题)豪不畏惧的《狼牙山五壮士》

过渡语:刚才我们抓住一个“走”字,细品一个“紧跟”,逐渐走进了五壮士的内心。哪个小组接着交流?请你们来。

(二)品读“顶峰歼敌”部分

A、品“举”

课件出示: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你能联系上文中马宝玉受伤的细节,从一个“举”字感受到他的勇敢、坚强,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你想读读这句话。

这位同学重点处理了马宝玉的几个动作,读得非常生动。大家也来试试。

你看,处理好重点词语,就把人物读活了。

B、品“砸”

请你接着交流。

你从“砸”字中体会到战士们的力量大,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

你觉得作者把石头比作雹子,不仅说明力量大,还说明速度也非常快。

你觉得这个比喻还表现出了战士们必胜的决心和对敌人的仇恨。

说得太好了。此刻的石头,也被赋予了生命和感情,顿时,(生接读)石头像雹子一样

像这样体会着人物的感情去读,就会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用这种方法,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好,读出了壮士的英雄气概。

小结:壮士们这一举,这一砸,尽显英雄本色。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他们宁死也要与敌人血战到底。

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五壮士?

就是这种勇敢顽强,就是这种宁死不屈,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板书:宁死不屈)这就是我们――(生齐读课题)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

(三)品读“跳下悬崖”部分

此时,前是万丈深渊,后是咆哮之敌,是玉碎还是瓦全?他们毅然做出了选择。出示课件:最后一部分。

哪个小组来交流对这一部分的收获。

A、品“屹立”

你们认为“屹立”这个词语最能表现出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哦,屹立就是站得很直。有点道理,你还有补充?就是像山一样笔直不动摇的挺立着。非常准确。

是啊,此时五们壮士屹立在顶峰,像山一样雄壮、巍峨。这是怎样一幅画面?(出示画面)(师引读课文)

B、品“望”

读了这一段,还有哪个动作感动着你?请接着交流。

说得非常好,同样是一望,意义不同,感情也不同。眺望远方,他们看到了成功转移的部队和群众,这是满怀深情的一望;

回头望望,他们看到了正在向山顶爬的敌人,这是无比轻蔑的一望。

想像一下:他们还望到了什么?

是的,想到群众和部队已经成功转移,面对死亡,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这就是―(视死如归)

来,带着你的感受,让我们把这幅画面读进心里。

C、品读“跳”

同学们,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此时此刻,假若能再给他们一点点的时间,你认为他们会想些什么?

小结:说得真好!在祖国和生命之间,他们毅然选择了前者,这种精神、这种气概,正是来自于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爱呀。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对烈士深深的敬仰,再读这一段。(生齐读此段)(开头到‘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D、理解最后一句

引读:此时,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小结:这豪迈的声音告诉我们,这是怎样的五位壮士?

这就是我们的――(生齐读课题)舍生取义的《狼牙山五壮士》

此时,让我们把这五位壮士的名子深深刻在心里,他们是:(课件出示)

五、拓展升华,激发情感

1、五位壮士的英雄壮举,彻底征服了疯狂的日本鬼子。在五壮士的跳崖处,他们列队向五壮士行了日本军礼!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胜利吗?

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生齐读此段)

2、五壮士的英雄壮举创造了奇迹:葛振林、宋学义被一棵树卡在半山腰,奇迹般的生还。这奇迹的发生难道不是被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吗?

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世界: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狼牙山五壮士!(生齐读此段)

3、让我们一起背诵这段,把这幅画面铭刻在心里吧。(出示画面,背诵)

六、课堂总结,推荐阅读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带着一份感动,重温了七十多年前那难忘一幕的几个片断,对五位英雄的品质有了进一步了解,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在八年的战史上,还有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值得我们学习,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读书和上网,继续去感受他们的英雄形象。出示课件:

1、拓展阅读:

《北国雄师――赵尚志》

《中国陆军战神――张自忠》

《中华空军勇士――阎海文》

《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

五壮士虽然跳下了万丈悬崖,但是他们奋勇歼敌,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他们那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同学们,让我们再去读一读第五段,再去细细地体会体会五壮士坚强不屈,英勇豪迈的伟大精神吧!

2、五位壮士英勇地跳下了山崖,同学们你们想对五位壮士说些心里话吗?想说些什么?(指名回答)看得出同学们的心情非常复杂,想通过朗读把自己的心情给表现出来吗?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吧!让我们带着对五壮壮士无限崇敬之情,带着对敌人无比痛恨之情一起朗读课文第五段。(生读,音乐起)

3、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例句: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仿写: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带着__________________,带着__________________壮烈跳崖。

4、学完课文,你一定有更多的感悟,将这些感悟写下来吧,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五壮士说的最让你难忘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让你刻骨铭心的一个镜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填空

接受任务――()――()――()――跳下悬崖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4.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观看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

2.学生简单谈感受,教师小结: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

3.板书课题

“壮士”指什么人?(指豪壮而勇敢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预习课文

(1)学会生字新词,从音形义三方面说说应该注意的问题。

(2)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课文是怎样描写五壮士跳崖的,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3)质疑。

2.交流预习收获

(1)读生字组词

(2)读读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3)注意“尸、斩、磨、罢、豪”5个字的部首。

(4)组词:

寇()晋()挥()葛()尸()

冠()普()晖()蔼()户()

崖()斩()磨()豪()屈()

涯()崭()魔()毫()掘()

(5)指名读课文,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6)质疑,解决部分疑问。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段落比较详细,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感情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做“五壮士”?

(2)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3)读读最使你感动的句段,谈谈感受。

2.分小组学习讨论。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读原文。

(2)谈感受,大家补充。

(3)感情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五壮士跳崖的部分,试着背诵。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

3.总结中心。(板书:英勇顽强,勇于牺牲)

4.观看情景朗读,再次受到感染。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