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领域教案中班
此篇文章科学领域教案中班(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科学领域教案中班 篇1
设计意图:
汽车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之一,特别是男孩子对汽车更是情有独钟。他们可以讲述出很多种类型以及作用。因此通过主题活动“交通工具博览会”,我设计了这节活动内容。虽然准备的材料很多,但是幼儿能在这么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消防车、救护车、警车是执行特殊任务的车辆,并能说出它们的特殊标志和不同作用。
2、引导幼儿根据不同车辆发出的声音辨别是什么车,发展幼儿的判断能力3.学会运用110、120、119三个特殊的号码。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的特征及作用。
难点:学会运用特种车的求救号码。
活动准备:
关于特种车的课件一份,每幼儿一套特种车与求救号码的图片,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车,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教室里有很多的车,大家想不想玩一玩啊?(幼儿:想)师:老师评价小朋友玩车的时候看一看你的车和其他小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幼儿自由玩车,教师个别指导幼儿观察自己的车和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
二、播放课件,认识特种车的特征及作用: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有什么车?(消防车、救护车、警车)警车:
1、这是什么车(警车)。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抓坏蛋)
2、警车的外形特征(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警车。
小结:警车是用于追踪和抓捕逃犯的车辆。没有固定车型,车牌有专门的标记。车头上面装有报警器。
3、拨打电话110有小偷必须立刻报警,该拨打什么电话呢?(110)(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110及警车行动。
小结:当你见到犯罪行为时,立即拨打110,公安人员执行任务,拉响警报,飞驰前进,其他车辆都要让路,以保证公安战士不失时机的`逮捕罪犯。
救护车:
1、这是什么车?(救护车)。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救人)
2、救护车的外形特征(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救护车的车身颜色、标志,车头和车门的特征及用途。
(1)为什么救护车上的灯会闪,还发出嘀嘟嘀嘟的声音?(因为救护车里的病人病得很严重,所有发出嘀嘟嘀嘟的声音让人家让开,这样救护车开得快让病人早点去医院看好病)(2)你们知道救护车里面有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用?(因为救护车基本上救的都是生重病的人,所以车上要放一个床,让生病的人可以躺下来)小结:救护车是专门护送危急病人到医院的专用汽车。一般是白色或绿色,车身两旁和后面车门上都有红十字标志,车头或车顶上装有警钟或警报器。车门在车厢的后面,便于担架的进出。
3、急救电话120师:有人需要马上送医院该拨打什么电话呢?(120)(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120及救护车救人。
小结:当有危急病人时,拨打急救电话120,救护车会立即出发,一路上响着警报,其他车辆都让路,以便让救护车尽把病人送到医院。
消防车:
1、这是什么车?(消防车)它有什么特殊本领?(救火)
2、消防车的外形特征(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消防车的车身颜色、车身配置及其作用。
(1)为什么消防车的身上涂上红色?(因为红色是很鲜艳的,人家很远就能看见消防车身上的颜色,别的车子就知道是消防车开过来了,赶快让开,让它开过去救火)。
(2)消防车在灭火的时候,水是从哪里来的?(消防车上面有一根管子,把马路上的消防栓门打开以后,水就会流动起来,就可以灭火了。)
(3)为什么消防车上有梯子,它有什么用处?(因为楼房太高,人爬上去很危险,用很长的梯子就可以灭火了)(小结:消防车是救火用的汽车。车身是红色的,车头上有一个警报器或警钟,车身是急用储水箱,两旁有吸水管和水带,车上有升降梯子和灭火器等救火用具。
3、火警电话119师:当火灾发生时,该拨打什么电话叫消防车呢?(119)(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电话119及消防车救火小结:当发生火灾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消防队员立即驾驶消防车,一路发出“呜――”的警报声,沿途的行人和其他车辆一律让路,让它尽快赶到现场灭火,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三、游戏:
1、开什么车师: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一些困难,如果有人遇到了困难,小朋友愿意帮助他们吗?
(1)这里发生什么事了?(着火了)小朋友快想想办法,我们该叫辆什么车呢?消防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呢?(119)
(2)他怎么了?(生病了,受伤了)这可怎么办呢?该叫什么车呢?救护车的电话号码是多少?(120)
(3)这里发生什么事了?有小偷,坏蛋。怎么办呢?打什么电话,电话号码是多少?(110)
2、《出车》
幼儿找一辆自己喜欢的玩具车,在专用号码的指挥下随音乐依次开出活动室。
科学领域教案中班 篇2
活动目标:
1. 喜欢绘本阅读活动,在欣赏与讲述中理解绘本内容。
2. 学会简单的有规律的排序的方法。
3. 懂得并感受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活动准备:
1. PPT《小刺猬的项链》。
2. 排序练习操作纸人手一份。
3. 彩色珠子图片每组一盘。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出示封面图片。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在听故事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故事里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浑身长满刺的小动物,是谁啊?1. 出示小刺猬的封面图片。教师:他就是我们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拉亚。2.引导幼儿与"拉亚"打招呼。
(二)欣赏绘本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出示相应的PPT图片。
教师:小刺猬拉亚生活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他是一个活泼、善良、喜欢交朋友的小刺猬。可是,有一件事情总是让他非常得烦恼,因为,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总是害怕被他身上的刺扎伤,所以,经常离他远远的。每天,小刺猬拉亚只能孤孤单单地去果园里摘果子;一个人在家里安安静静地用晚餐。拉亚的日子过得好孤单呀,因为没有朋友的陪伴。可是,有一天拉亚去果园里找来了许多的小豆子。
(三)教师针对绘本内容,进行相关问题提问。引出排序内容。
提问:
1.出示第五页图片。你们看看,这些豆子长得怎么样呢?这些豆子有什么不一样呢?(让幼儿观察豆子,引导其说出颜色、大小的区别)
2.出示第六页图片。我们一起看看小刺猬拉亚的项链。你们觉得美吗?美在哪里?(引导幼儿说出项链里藏着的美丽的秘密是按照"绿红绿红"顺序排列的)
3. 出示第五页图片。森林里的小动物看到拉亚的项链,他们是怎样的表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 出示第五页图片。谁能发现小兔子的项链里藏着什么秘密?(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出颜色和大小的排列顺序)
5. 与幼儿一起帮助小猴完成未串完的项链。(引导他们说出颜色和大小的排列顺序,并渗透一些情感教育)
(四)幼儿操作"小动物未做完成的项链",教师提出串项链要求,并进行巡回指导。
教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也想要戴上美丽的项链,有的小动物已经为项链串了几颗豆子了,有的小动物还没有串,请你们帮助他们一起串成美丽的项链,项链里可以有一个秘密,也可以是两个秘密。
(五)参加森林舞会,活动结束。
教师:小动物们都戴上了美丽的项链,他们可开心了,邀请我们一起去参加森林舞会,开心吗?教师:天黑了,我们回家吧!
活动延伸:区角活动:幼儿在数学操作区继续练习排序操作卡。
科学领域教案中班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化在水里,感受水的“变化”现象。
2、能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3、愿意参与实验活动,对科学实验有兴趣。
活动准备
1、一杯白糖水,标记指示图,磁铁板一块。
2、装有温开水的水壶每组两把,奶粉、果珍、白糖若干盘,小勺、水杯人手一个,盖布四块。
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一杯白糖水,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水?
请个别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的。
猜测活动:水怎么会是甜的?
二、实验活动:水娃娃的魔术
观察桌上的材料,说说都有些什么?
提出操作要求:
1、只能选择一种饮料粉进行冲调。
2、水壶倒水时,一手哪好把子,一手扶助壶身,不能倒的太满。
3、使用过的物品(小勺、水壶)要放回原处。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比较、探讨“饮料粉”到哪儿去了。(帮助幼儿理解“溶化”,并引导幼儿发现:怎样才能使饮料粉溶化的方法。)
三、 品尝活动。
说说调配好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四、表述结果,教师记录。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冲调方法、步骤。
教师利用标记指示图进行记录。
五、再次冲调饮料。
提出要求:
1、选择另一种材料进行冲调。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冲调。
幼儿操作。
六、延伸活动。
你还喝过哪些味道的水。
水除了能使糖、奶粉、果珍粉溶化,还能使什么溶化?:糖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等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各种糖果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知道糖果里含有糖,糖是甜的是人体必需的营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幼儿吃糖果要适量。
【活动准备】
1、各种各项的糖果若干,画上五官,富有表情。
2、请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两种糖果。
3、情景剧《小熊拔牙》的有关道具及场景。
【活动流程】
游戏导入——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给糖果宝宝找家——情景剧《小熊拔牙》——延伸活动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戴上大糖的'头饰,做大糖妈妈,带领幼儿到“甜甜大世界”去发现寻找糖果世界的秘密。
大糖妈妈: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对,在上次的活动中小朋友都已经认识我了,我是麻渠大糖妈妈,今天我要带领小朋友到我们糖果类的大本营“甜甜大世界”去,在那里你们会认识更多的糖果,发现糖果世界的许多秘密,下面让我们快乐地出发吧!
二、看一看
大糖妈妈带领幼儿到“甜甜大世界”去参观,请幼儿认真观察各种糖果的不同形状、颜色和包装。
大糖妈妈:小朋友,“甜甜大世界”到了!你们看,我的糖果伙伴们正在向你们微笑呢!快去和它们做朋友吧?看一看它们都是什么糖?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他们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幼儿自由分散的观察,教师个别引导)
提问:你刚才看到了哪些糖?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以前吃过吗?是什么味道?它和别的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三、尝一尝
让幼儿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亲自品尝糖果的味道,加深幼儿对各种各样糖果的认识。
大糖妈妈赠给每个小朋友一个礼物,请小朋友每人挑选一块糖果进行品尝,并说出糖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四、说一说
请幼儿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什么糖果?吃过什么糖果,什么形状、颜色、味道等?
五、给糖果宝宝找家
请幼儿根据不同的要求给糖果宝宝找家:
1、按照颜色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红色、黄色、绿色、白色、棕色等)
2、按照形状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圆、方、椭圆、半园、三角等)
3、按照软硬程度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棉花糖、橡皮糖;冰糖、水果硬糖)
4、按照味道的不同给糖果宝宝找家(如菠萝味、桔子味、奶味、巧克力味)
六、表演活动:情景剧《小熊拔牙》
请幼儿观看情景剧,知道吃糖果虽然有利于健康,但是吃多了对身体不利。
看完表演后提问:
1、小熊为什么要拔牙?
2、你看了这个表演,明白了什么道理?
大糖妈妈小结:糖是我们身体里面必需的营养,但是不能多吃,要适量。吃多了不仅会伤害牙齿,还会造成肥胖。所以吃糖要讲究科学,不能无节制地乱吃。吃完糖后一定要漱口或刷牙,晚上睡觉前千万不要吃糖。
七、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离开甜甜大世界,到美工区利用糖果包装纸去制作精美的手工制品。
故事《小熊拔牙》
熊妈妈去上班,小熊一个人在家里玩耍。临走前,妈妈对爱吃甜食的小熊说:“妈妈不在家,你要洗洗脸,刷刷牙,不自己拿饼干,不自己吃甜瓜……”。小熊痛痛快快的答应了妈妈的话。小熊洗了洗脸,理了理头发,就是不想刷牙,不刷就不刷吧。小熊想起家里甜甜的饼干,可是已经答应妈妈不吃它。找到一罐甜甜的蜂蜜,好象妈妈没说它,果酱呢,也可以尝一下。小熊拿出了盘子,盛一盘蜂蜜,盛一碗果酱,一口一口的吃干净。啊!好甜啊!甜到舌头根底儿,甜到牙齿跟儿!咦?怎么变酸啦?哎呀呀!甜变酸,酸变疼。哎呦!疼得小熊直叫唤!
科学领域教案中班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对皮球的动态——蹦、跳、飞产生兴趣。
2、通过观察、比较、理解空气对皮球运动状态所起的作用。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故事课件《谁住在皮球里》。
2、充足气的皮球若干、瘪皮球一个、气针一枚。
活动重难点
重点:对皮球的动态产生兴趣。
难点:知道皮球里面装的是空气。
活动过程
1、出示皮球,说说并玩玩会蹦、会跳、会飞的皮球。
(1)教师出示皮球,问:你们喜欢玩皮球吗?谁来说说你平时会怎样玩皮球呢?(拍皮球)师:嗯,你会拍皮球,那你能上来拍一下皮球给大家看好吗?师:你们说这个皮球除了可以拍之外,还可以怎样玩呢?谁来说说?分别请小朋友来说并演示皮球的不同玩法。刚才这些小朋友都很会玩皮球,真不错!
(2)启发幼儿说出玩皮球时,皮球的运动方式。
这些小朋友在玩皮球的时候,你们观察到皮球它是怎样动起来的呢?这时老师可以边拍边问?引导幼儿说出皮球会蹦,会跳,会滚,会转等。哦,皮球能跳,能滚,能飞……
(3)请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的状态。
师问:小朋友你们能用你的身体来模仿皮球蹦跳、滚动、飞起来(跳,蹦,转)的动作吗?让我们一起学学皮球运动的样子。问:皮球什么形状的?(圆形)来,让我们把自己变成一个皮球,现在我们先来学学皮球跳的样子,再来学学皮球滚。分别让幼儿模仿。
2、欣赏故事《谁住在皮球里》。
师:刚刚小朋友模仿的真好,可你们知道为什么皮球会蹦,会跳,会滚,皮球很硬,一定有什么东西在里面,究竟是谁住在皮球里呢?
现在我也不知道,让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吧,播放故事课件《谁住在皮球里》
(1)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师问:现在故事看完了,你们说说皮球里到底住着谁呢?
(2)师:皮球里真的住着兔子、轮子和喜鹊吗?教师启发幼儿互相讨论,幼儿之间互相讲述皮球里住着什么?
3、了解是空气住在皮球里。
(1)猜测、验证皮球里住的是空气。
启发幼儿用多种方法探索皮球里住着什么?幼儿互相想办法,讲述自己想的办法并做给其他幼儿看。
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用挤一挤、敲一敲、听一听、闻一闻、看一看、摇一摇等方式,探索皮球里住着谁?
请部分幼儿讲讲自己的探索过程。
教师将气针插入气门芯,将皮球里的.气体放出来,保持适度距离并朝向幼儿脸上,问幼儿感觉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刚刚我们放出来的就是空气。
(2)将充满空气的皮球与瘪皮球进行比较,理解空气与皮球运动状态的关系。
师问:如果皮球里没有空气会怎么样?请幼儿猜想。
教师出示瘪皮球,演示拍、滚、踢皮球,验证幼儿的猜想。
(3)教师总结:原来皮球只有充满了空气,才能运动起来,它就像兔子那样蹦,像轮子那样滚,像喜鹊那样飞起来。空气真了不起!
4、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玩球,感受皮球的运动状态。
教学反思:
程序上出现错误,但幸好有图片教具,后面的提问环节达到预期效果。在刚讲故事时孩子们提出的各种想法没能很好的利用是一失误。目标的定制对本版孩子稍浅了些,应可以在提问为什么兔子住在里面时还可增加除了兔子会跳还有谁会跳等,扩散孩子的思维,对孩子的认知效果更好些。在后面看书的环节,前半部分还好,后半部分因没能提前交代,孩子们在自己看书时直接看了下一篇的内容。对本节课的内容没能巩固加深,又是一失误。总体上本课时的目标预期效果都达到了。但在过程中对孩子没出现的不在预期中的反应利用与操作得不是很好。
科学领域教案中班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植物的根有直根、须根、块状根三种。2、学习根据要求对各种的蔬菜的根进行分类。3、培养幼儿对生活的观察力。活动准备:1、多种植物:菠菜,萝卜,葱,多种常见蔬菜。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常识按常见蔬菜的根进行分类。
1、出示多种蔬菜,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多种蔬菜。
师:小朋友,今天钟老师为你们带来很多的礼物,看看都是什么吧?你们认识他们吗?那他们都是些什么蔬菜呢?我们一一来认识他们吧!
2、引导幼儿观察蔬菜的根。
师:那每一种蔬菜都有哪几部分组成呀?我们来看看吧!那今天我们专门来看看这些蔬菜的根。蔬菜的根都相同吗?你们能把他们相同根的`蔬菜的放在一起吗?
二、引导幼儿了解根的种类。
1、说一说分类的结果,鼓励他们大胆发表不同的意见。
师:你们都放好了吧!为什么你们要把他们放在一起呢?
(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蔬菜的根)
教师:蔬菜根是不一样的,有的是一根一根的,有的一块一块,有的是一根一根小小的)
2、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教师逐一植物的根。
师:第一图上的蔬菜是什么?菠菜的根是一条粗粗的,旁边会有一些细小的根,这样的根叫直根。
(其他两种类型的根的引导同上)
3、请幼儿再次对蔬菜进行分类。
4、根据根的种类相互对分类进行检查,教师指导。
三、了解根的作用。
1、引导幼儿认识根的作用。
师:植物为什么要有根?根有什么作用呢?你们先和小朋友说一说根的作用吧!
(要求幼儿和同伴相互组织)
教师:植物的根可以吸收贮存、合成泥土中的营养,帮助植物体固着,还可以进行繁殖作用。
四、收拾教具,结束活动。
科学领域教案中班 篇6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发现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获得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2、尝试用多种方法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与同伴合作探索的乐趣。
3、引导幼儿对探索影子产生兴趣,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5、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活动准备
1、空间较大的暗房和室外活动场地;选一个晴朗的好天气。
2、录音机、音乐磁带;布娃娃、粉笔。
三、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影子与光的关系,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在暗房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戏
(1)引导幼儿说一说在哪里见过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
(2)引导幼儿在暗房找影子:先不开灯--没有影子
开灯---有影子
教师开灯、关灯,幼儿玩和影子捉迷藏的游戏,知道有灯光的'地方会有影子。
(3)听《我爱我的小动物》音乐做手影游戏。
2、在阳光下玩"找影子"的游戏,引导幼儿寻找阳光下什么东西有影子,幼儿结伴探索并讲述自己的发现
教师小结: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影子的特征,并讲述自己的发现。
1、创设游戏情景,引出探究问题。
(1)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是怎样的?
A、幼儿在阳光下站立不动,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
B、幼儿在阳光下不断变换动作,观察影子的形状、颜色。
教师小结:影子是黑色的,它的的形状会变;影子是跟着我们的,你走他也走,你停它也停。
2、比较娃娃和它的影子的不同。
布娃娃漂亮--金色的头发、花裙子、大眼睛……
布娃娃的影子不漂亮--黑黑的、看不清它的大眼睛、也没有花裙子……
3、观察比较自己和自己影子的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边观察边讲,如:我衣服上有扣子,影子上没有;我头上有汗,影子上没有……
教师小结:影子是黑色的,它只是一个轮廓,有好多东西在影子上看不到。
(三)通过幼儿之间合作画影子,进一步感知影子的特征,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1、幼儿互相合作,摆自己喜欢的造型画影子。
2、找一找,阳光下还有哪些东西有影子,帮他们画影子,如:书、玩具、楼房等。
教师小结: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影子只是一个物体的轮廓,但影子很有趣,会变、会动。影子是我们的好朋友。
(四)游戏"踩影子":幼儿自由结伴,互相追捉玩踩影子的游戏,进一步丰富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活动在有趣的游戏、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五、活动延伸
1、找影子:找一找,还有什么地方、什么东西有影子。
2、教师或家长给幼儿提供绳子、布、透明胶、椅子、纸等物品,引导幼儿试一试,能不能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分开?
3、画影子:请幼儿分别把早上、中午、下午的影子画下来,比一比,影子的形状、位置有什么变化?
教学反思
影子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幼儿也喜欢玩有关影子的游戏。活动中我不断的以问题游戏的情节贯穿,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我发现,通过自己的探索、比较、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感受科学探索游戏的快乐,养成喜欢探究的好习惯。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