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科学教案

2025/11/17教案

此篇文章科学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双侧同重平衡杆的方法帮助铅笔站立,掌握简单的平衡原理。

2.乐意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1.秃头铅笔、铅丝、记录纸人手一份。

2 .辅助用具;夹子、木珠、橡皮泥、螺帽、雪花片、木头积木等。

3 .西游记人物图片(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两倍)。

4. 西游记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铅笔,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T: 铅笔放在手指上不用手扶会怎样?

今天偏要和铅笔做个游戏,让它立在手指上不用手扶也不掉下来,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T:桌上有许多工具,用它们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让铅笔立在手指上不掉下来。

1. 幼儿尝试

2. 教师出示范例

T:看,我的铅笔会跳舞,它跳得多开心呀。你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吗?好,你也来试一试吧。

(三) 幼儿第二次尝试

1.探索学习平衡杆的制作

引导:它为什么站不稳?朝哪边倒?为什么/

帮助:铅丝需绕紧,两侧铅丝要一样长,悬挂物一样重。

2.进一步尝试新工具并记录

T:记下你成功的方法,比比谁用的工具种类多,谁成功的次数多。

3. 交流记录结果

问:为什么你的铅笔能站稳?(“平衡”的概念)

(四) 运用已有经验制作铅笔娃娃

1 .出示西游记人物图片,提出制作玩具

T:你们的铅笔都会跳舞了,我们帮它们打扮打扮,让它们变成有趣的玩具。

2 .听音乐庆祝。

科学教案 篇2

内容:

鲁班造锯

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带锯齿的茅草,放大镜,粉笔。

2.匹配图片人手一份。

3.锯子一把,故事图两幅。

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 出示茅草,要求幼儿轻轻地摸一摸,用放大镜仔细地看一看,小心地在粉笔上划一划,找一找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

2. 引导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活动。讨论:你发现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茅草的边缘有什么?像什么?

3. 有的小朋友发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

4. 幼儿再次观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5. 刚才你们都发现了茅草很特别的地方,真聪明。古时候也有一个聪明人,他的名字叫鲁班。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 出示挂图,有表情的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2. 提问:鲁班发明了什么?(出示锯子)锯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发明的?(出示茅草)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

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事实上,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也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造出来的。不信,我们来看一看。

3. 出示匹配图片,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连线匹配。

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鸟会飞,鸭会游,蝙蝠会使用超声波,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它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飞机,船、雷达和潜水艇。

三、通过竞猜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1. 教师说出一种人造物,请幼儿猜一猜它是受哪种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

(1) 渔网(蜘蛛网)

(2) 母子雨衣(袋鼠)

(3) 电鼻子(猎狗)

(4) 脚蹼(蛙蹼)

(5) 迷彩服(动物保护色)

2.小结:你们想做个“小小发明家”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赶快来告诉老师,好吗?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蜜蜂的外形特征,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2、知道蜜蜂对人类的贡献,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件:ppt《蜜蜂》

2、蜂蜜

教学过程

一、认识蜜蜂的外形特征

教师说谜语:一只小小虫,飞到花丛中,又采花粉又采蜜,人人夸它爱劳动。

谁来告诉大家,这只小小虫是什么?

二、课件演示

1、我们来看看小蜜蜂长的什么样呀?

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蜜蜂的特征

(1)蜜蜂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

(头、胸、腹)

(2)蜜蜂的头上有什么?

(眼睛、触角、口器)

(3)蜜蜂身上有几对翅膀?(两对)

(4)蜜蜂的有几对足?看看三对足长的一样吗?

第三对足跟前面两对有什么不一样?(三对足,第三对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5)蜜蜂全身长什么?

小结:蜜蜂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一对大眼睛和口器,

胸部上有两对翅膀、下面有三对足,蜜蜂全身长着细细的毛,可以粘住花粉。

第三对足上有花粉筐和花粉刷。

三、蜜蜂的作用

1、引导幼儿讨论:

(1)蜜蜂是怎样采蜜的?

教师讲解: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80%的花蜜或分泌物,

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转化酶的作用下经过30分钟的发酵,

回到蜂巢中吐出,蜂巢内温度经常保持在35℃左右,经过一段时间,水份蒸发,

成为水分含量少于20%的蜂蜜,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

(2)蜜蜂把身上的`花粉抖在哪里?

(3)蜜蜂的家族里都有谁?

2、蜜蜂是人类的好朋友?知道它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吗?

课件演示:蜂产品

四、认识蜂窝

课件演示

1.你们知道蜜蜂的房子是什么样的吗?蜜蜂的房子叫什么?

2.蜂窝是什么形状的?

3.蜂窝是蜜蜂用什么造的?

知识讲解:蜜蜂的蜂窝构造非常精巧、适用而且节省材料。

蜂房的房孔都是正六角形,两个房孔之间只隔着一堵蜡制的墙。

房孔的底既不是平的,也不是圆的,而是尖的。

这个底是由三个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

两个钝角都是109°而两个锐角都是70°。

五、品尝蜂蜜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身高、体重的含义,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

2、大胆的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

重点难点:

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身高、体重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数学)白纸、笔人手一份;测量用的木棍、绳子与保健老师联系,告知活动的意图,获得配合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一、测量并记录身高、体重。

1、交流自己对身高和体重的已有认识。(丰富词语:身高、体重)带幼儿至保健室,测量身高、体重,幼儿记录,教师也记录。

(保健教师依次按次序给每个幼儿测量,大声报出幼儿的身高和体重,请幼儿自己记录在纸上。)检查记录结果,交流记录方法。

2、哪个数字表示身高?哪个数字表示体重?应该怎么记录?记录有错误的幼儿再次测量记录。

(引导幼儿辨认两位数和三位数,并区分左右进行记录,知道数字从左至右写。)

二、小组成员相互比较身高与体重,教师巡回了解信息。

1、提出要求:比比小组里谁最高,谁最矮,谁最轻,谁最重。

2、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教师尽量为幼儿提供所需物品。

三、交流整理比较的方法。

1、实物比较的方法:逐个站立比较高矮;相互抱抱感觉轻重等。

2、测量比较的方法:用绳子量身高,看谁的绳子最长等;称称体重,比比谁最重。

3、数字比较的`方法:比较体重的数字(两位数),先从左边的数字比,如果一样,就比比右边的数字,哪个大就是哪个重;两个数字都不一样就用减法算一下等。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2、学会看整点。

【活动准备】

1、实物时钟3个。

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胸卡数字1—12。

【活动进程】

一、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仔细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

[设计意图:将好听的谜语,作为活动的开始,激发了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问题:“你在哪里见过时钟?”直接指向幼儿的相关经验,引导幼儿知道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二、认识时钟,学认整点。

1、感知钟面。

引导幼儿回忆: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请幼儿交流。)

时钟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数字是怎样排队的?指针是怎样跑的?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每组一个时钟,请幼儿与同伴观察交流,老师每组认真倾听,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

师引导幼儿重点了解:

(1)有1-12个数字,知道数字的排列规律,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2与6在一条直线上等;引导幼儿扮演时钟12个数字,模仿小时钟站好,体验时钟数字的排列规律。

(2)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了解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知道指针是顺时运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安排了回忆钟面、观察钟面、讨论钟面及我做小数字等活动,帮助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孩子们在参加小组讨论、探索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自主探究,学认整点。

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如,教师拨出时间,幼儿快速说出时间;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拨出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提供可操作的时钟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认识整点提供活动的条件,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改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老师与幼儿商讨游戏玩法,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规则:老狼说时间,幼儿扮小时钟正确表示。

[设计意图:孩子自主游戏时,需要思考:角色的`分配——多少人扮演数字,几个人扮演指针;游戏的组织——数字怎样站,指针怎样站;游戏的玩法——时针与分针怎样运转才能正确表示时间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孩子们需要讨论、尝试、商量、协调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对时钟的认识更加深刻,孩子的探索能力、与同伴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体验到独立解决问题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科学教案 篇6

【热门】关于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科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